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088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化学浙江卷Word格式.docx

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

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等知识。

【名师点睛】掌握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征。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的有氦、碳、硫,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的有氧。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为碳,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为氧。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为磷和锂。

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是2倍关系的为硫和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一溴代物和

的一溴代物都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C.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

D.

都是α-氨基酸且互为同系物

【答案】A

【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系统命名法,同系物等知识。

【名师点睛】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是平面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苯是平面结构。

所以根据这些结构将有机物进行分割,进行共面或共线的分析。

CH3CH=CHCH3分子含有碳碳双键,类似乙烯,可以由碳原子形成平面结构,但不可能是直线型。

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注意结构相似的含义:

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且官能团个数相同,例如苯酚和苯甲醇,都有羟基,但属于酚或醇不是同系物的关系,有些写出分子式不能确定其结构或官能团的物质也不能确定是否为同系物,例如C2H4和C4H8。

11.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

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M+nO2+2nH2O=4M(OH)n。

已知: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n++nO2+2nH2O+4ne–=4M(OH)n

D.在M–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原电池是将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

注意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反应,氧气肯定在正极得到电子,金属肯定在负极失去电子,结合原电池的电解质的环境分析其电极反应的书写。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

学优高考网

12.苯甲酸钠(

,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

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

已知25℃时,HA的Ka=6.25×

10–5,H2CO3的Ka1=4.17×

10–7,Ka2=4.90×

10–11。

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

C.当pH为5.0时,饮料中

=0.16

D.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

c(H+)=c(

)+c(

)+c(OH–)–c(HA)

A.根据题意,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高,A项错误;

B.提高CO2充气压力,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CO2+H2O+A-=HA+HCO3-,饮料中c(A–)减小,B项错误;

=c(H+)÷

Ka=10-5÷

6.25×

10–5=0.16,C项正确;

D.碳酸饮料中加入的各成分含量未知,无法比较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D项错误;

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名师点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都受外加物质的影响,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中加入酸,促进水解,加入碱抑制水解。

结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其移动的产物。

在溶液中加入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存在水解平衡,溶液显碱性,通入二氧化碳,促进水解,水解生成更多的苯甲酸,抑菌能量增强。

提高二氧化碳的充气压力,使水解程度增大,c(A–)减小。

1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NO2-==N2↑+2H2O

【考点定位】考查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等知识。

【名师点睛】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可以被过量的石灰乳吸收,而氮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不被吸收,从亚硝酸钠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分析,无污染的气体为氮气,则说明一氧化氮被氢氧化钠吸收,因为存在NO+NO2+2NaOH=2NaNO2+H2O反应,所以要使气体中的一氧化氮被氢氧化钠吸收,应该通入空气,使部分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且不能过量。

剩余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所以捕获的产物为一氧化碳。

本题考查的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结合元素守恒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各物质的成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180分)

26.(10分)化合物X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Z是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某研究小组采用如下路线合成X和Z。

①化合物A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

②RCOOR’+R’CH2COOR’

请回答:

(1)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Y→Z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G→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若C中混有B,请用化学方法检验B的存在(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答案】26.

(1)CH2=CH2羟基

(2)

(3)

取代反应

(4)取适量试样于试管中,先用NaOH中和,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有B存在。

(4)C为(CH3)2CHCOOH,B为(CH3)2CHCHO,C中含有B,只需要检验醛基是否存在即可,即取适量试样于试管中,先用NaOH中和,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有B存在。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和推断,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醛基的检验等知识。

【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有机物推断题要从反应条件和物质的结构特征入手。

能连续氧化的为醇氧化成醛,再氧化成酸,则醇的结构中含有-CH2OH,两种有机物反应变成一种有机物通常是醇和酸的酯化反应。

结合物质的分子式分析其结构。

牢记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反应条件。

如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或酯的水解;

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卤代烃的消去。

浓硫酸加热条件:

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等。

本题难度适中。

27.Ⅰ.(6分)化合物Mg5Al3(OH)19(H2O)4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

2Mg5Al3(OH)19(H2O)4

27H2O↑+10MgO+3Al2O3

(1)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Al2O3的原理________。

(3)已知MgO可溶于NH4Cl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

Ⅱ.(12分)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

(2)溶液C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

(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g·

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

学优高考网.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I-)______________。

【答案】Ⅰ.

(1)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2)Al2O3+2OH−

2AlO2−+H2O

(3)NH4Cl+H2O

NH3·

H2O+HCl,MgO+2HCl

MgCl2+H2O

Ⅱ.

(1)S、FeFe3S4

(2)制印刷电路板

Fe3S4+6H+

3H2S↑+3Fe2++S

(4)H2SO3+I2+H2O

H2SO4+2HI

取溶液G,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2)氧化镁和氧化铝的区别在于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而氧化镁不能,氧化铝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

2AlO2−+H2O。

(3)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NH4Cl+H2O

H2O+HCl,溶液为酸性,氧化镁和水解生成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方程式为:

MgO+2HCl

MgCl2+H2O。

Ⅱ.

(1)红棕色固体B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黄色溶液C为氯化铁,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显血红色溶液D为硫氰化铁。

无色气体溶于水后为酸性,与碘反应后生成无色溶液,酸性变强,说明原酸为弱酸,且具有还原性,为亚硫酸,则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硫。

则原化合物中含有铁和硫元素。

氧化铁的质量为2.400g,其物质的量为2.400/160=0.015mol,含铁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30mol,则铁的质量为0.030×

56=1.680g,则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为2.960-1.680=1.280g,硫的物质的量为1.280/32=0.040mol,则铁与硫的物质的量比为0.030:

0.040=3:

4,则化学式为:

Fe3S4。

(2)溶液C为氯化铁,可以溶解铜,用来制印刷电路板。

(3)化合物A与硫酸反应生成淡黄色不溶物为硫,和一种气体,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518×

22.4=34.00,则为硫化氢。

硫化氢的电子式为

,该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和硫化氢,方程式为:

3H2S↑+3Fe2++S。

(4)亚硫酸和碘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方程式为:

H2SO3+I2+H2O

H2SO4+2HI;

溶液G中主要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许有未反应完的亚硫酸分子,硫酸根离子用钡盐检验,亚硫酸可以用氧化剂氧化成硫酸根再检验,具体操作方法为:

【考点定位】无机推断,离子检验,物质组成的确定

【名师点睛】无机推断题要抓住突破口,例如物质的颜色,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黑色的固体为碳、二氧化锰,氧化亚铁、氧化铜等。

黄色溶液为铁离子的溶液,浅绿色溶液为亚铁离子溶液,蓝色溶液为铜离子溶液,紫色为高锰酸根离子的溶液或苯酚遇到氯化铁的颜色。

血红色为硫氰化铁溶液。

黄绿色气体为氯气。

结合颜色确定成分,进而分析其他物质。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8.(15分)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衡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

CH3OH(g)+H2O(g)ΔH1=-53.7kJ·

mol-1

CO2(g)+H2(g)

CO(g)+H2O(g)ΔH2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

2.2,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备注】Cat.1:

Cu/ZnO纳米棒;

Cat.2:

Cu/ZnO纳米片;

甲醇选择性:

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醛的百分比

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

mol-1和-285.8kJ·

mol-1

H2O(l)

H2O(g)ΔH3=44.0kJ·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

(1)反应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反应

的ΔH2=kJ·

mol-1。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A.使用催化剂Cat.1B.使用催化剂Cat.2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4)在右图中分别画出

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由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

(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极,该电极反应式是。

【答案】

(1)

+41.2

(2)CD

(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

(5)阴CO2+6H++6e-==CH3OH+H2O

ΔH2=-285.8+283.0+44=+41.2kJ·

(2)反应Ⅰ中A、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转化率,错误;

B、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转化率,错误;

C、降低反应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正确;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正确;

E、增大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初始投料比,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二氧化碳的会降低,故错误。

故选CD。

(3)从表格数据分析,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也不同,说明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不同;

相同催化剂不同的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同,且温度高的转化率大,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表中数据是未到平衡数据。

所以答案为:

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考点定位】平衡常数,盖斯定律,平衡移动原理,催化剂的作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的书写

【名师点睛】掌握盖斯定律是分析和计算反应热常用的工具。

根据方程式的加减确定反应热的加减。

同时注意反应热的正负号。

掌握平衡移动原理,注意只有浓度、温度和压强硬性平衡,注意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可以影响到达平衡的时间。

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会提高,但本身转化率会降低。

本题考查了平衡常数和盖斯定律,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综合能力较强。

29.(15分)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

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

装置B中加入15mL液溴。

步骤2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①Mg和Br2反应剧烈放热;

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

MgBr2·

3C2H5OC2H5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将装置B改为装置C(图2),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5)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可用EDTA(简写为Y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Y4-====MgY2-

①滴定前润洗滴定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②测定前,先称取0.2500g无水MgBr2产品,溶解后,用0.0500mol·

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溶液26.50mL,则测得无水MgBr2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1)干燥管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Mg和Br2的反应

(2)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3)镁屑

(4)BD

(5)①从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待测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内壁,然后从下部放出,重复2-3次

②97.5%

【考点定位】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混合物的计算,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实验题一定要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的关键问题。

识别实验仪器和使用方法。

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注意问题。

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

水洗-润洗-装液--读数-取液--读数-滴定-读数,通常实验重复2-3次,取平均值计算。

在洗涤过程中注意滴定管要用待装溶液润洗,但锥形瓶不能润洗。

注意读数要保留两位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