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727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方案文档格式.docx

4、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植根于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精心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度,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朗读要求。

四、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本校四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通过早上早读、平时课堂,了解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状况。

2、调查法:

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

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5、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3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并针对研究对象目前的朗读现状开展观察调查,积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实施朗读的教学,加强小学生有效朗读技巧(停顿、重读、语调),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朗读的情感体验,深刻领会其课文语言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宋朱熹语)的感觉。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出现的突发情况,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4、建立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朗读教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

5、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论文

2、研究报告

3、课堂展示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案

江宁区麒麟小学张雷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

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1.理论依据: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

2.传统朗读教学的成功经验:

a,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b,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而逐步深入,让学生逐

渐掌握朗读方法;

c,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d,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读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

离的接触中享受没有任何干扰与预设的语文生活。

三、研究目标:

以本校三(4)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

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

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

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四)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

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

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

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五、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将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

法贯穿于整个课题实践的过程中。

(1)文献研究:

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修养,形成一套适合于儿童朗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3)个案研究:

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4)经验总结法:

a、依据教育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及时总结经验。

b、随时撰写经验文章,并且及时宣传推广。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9年3月—5月)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七、课题研究条件和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课题研究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

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预期成果

1、专题研究报告

2、研究的论文

3、有关的学生朗读音像资料

“培养学生情感朗读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三年级语文执笔人:

周宝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朗读”是指运用普通话,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的读书活动,是阅读、思维、想象、口诵能力的综合体现。

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有“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

翻阅语文S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充满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课文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呢?

鉴于此,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课题研究概念界定

1、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

“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

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

2、情感朗读能力:

“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对课文字、词、句的内容理解了,读的时候才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

具体到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除了要考虑文本是否具有感情色彩外,还根据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来提出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

通常在初读课文时重在要求读正确;

而后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才能逐步要求学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

(二)、指导情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注重初读,情感酝酿

有的教师觉得初读部分太过“平淡”,不易出彩。

往往在学生初读一、两遍课文后,便开始引领学生进入朗读的“最高境界”──有感情地朗读。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

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

通过自读,学生应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

因此,初读也是“大有文章可做”。

只读几遍课文,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怎么熟悉,读课文还处在磕磕碰碰阶段,要想读得有感情是很困难的。

由于情感的跨度太大,“有感情地朗读”往往难以落实。

首先做到朗读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这种滚动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词,读通课文,为有感情朗读的实施做好情感铺垫。

2、巧妙设境,激发朗读兴趣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①、导语设疑

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

与文本充分地对话,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关键。

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使个体感受和文本意义交融。

因此,要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铺垫一个情感基调;

还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让他们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②、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活形象思维的方式很多,如画面的形象展示,媒体的适时运用,言语的及时渲染,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等等都能成为学生情感生发的催化剂。

教师随文本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渲染,让学生把自己跟随作者,对作者所感所悟之情也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在真切地感受艺术形象、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分别安排各种读的形式,个别读,齐读,分小组读,同桌对读,男女生赛读。

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常读常新。

请他们朗读全文时,朗读就更有情趣了。

围绕“读”引导学生融情入景,巧思妙说,往往能使他们达到情感的升华。

多种行形式的朗读是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兴趣的有效措施,只有学生有读的欲望,才能真正的参与到朗读中去。

3、注重范读,激发情感。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的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

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

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4、理解品味,悟出情感。

刘勰在《文中雕龙》中指出:

“缀文者情致力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有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讲究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品味课文内容。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才会真情流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样的一篇课文,有的人读得声情并茂,有的人读得干涩无味,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边读一边想乌鸦的心情,想想怎么样读才能让别人了解乌鸦当时和心情?

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学习,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自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5、角色表演,投入情感。

在小学中年级语文课中,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

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比较感兴趣。

让他们投入情境,深入角色心理,在笑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体悟修正角色的形象。

此时,教师不仿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摹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

这样,在读中演,演中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自我调控。

6、灵活多变,调动情感。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经常变换朗读的方式,如:

通过个别学生朗读,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华,让朗读水平低的同学及时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帮助;

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热情,在朗读中体验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

通过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一种朗读的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等等。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朗读,学生对朗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氛围中,都能把文章读懂读通,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如在教学看图学文《长城》一文中,当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之间,我加入了一个中间环节——插图,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学生产生了直观形象后,再反复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课文。

7、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

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因此,我们在指导中,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宽容地进行评价;

而不宜过分地强求、严厉地指责与挖苦。

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他人朗读好的地方。

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

朗读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引导学生角色移位。

根据学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参与朗读。

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但并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在学生确实读的不够好的时候,还是应该明确指出的。

只不过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

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三、课题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总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出一套培养情感朗读的指导方法及经验,提高小学生情感朗读水平。

2.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培养小学情感朗读的指导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分析小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在语文教学中研究并应用提高学生情感朗读的多种策略。

(3)整理出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的策略系统。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培养低年级儿童朗读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培养朗读技巧之外,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便是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本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为学生构建情感的桥梁,使其有感情地去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的作文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感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在地位如此之高,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情感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其作用没有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出来,因此,欲通过此项课题研究,与其他同行共同实践、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方法,以期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语文学习中,真正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意境!

五、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本校中三年级学生,学生:

335人,教师6人。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观察法(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个案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2008年9月——10日)

(1)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2)组建实验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3)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作法。

(4)用论文的形式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6月)

(1)对朗读教学研究的经验加以分析、提炼、筛选、收集、学习与该课题有关的教改经验,充实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

同时找出制约小学生情感朗读的普遍因素,分析其中的原因,作为研究的参考。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研究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做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究探讨培养小学生情感朗读的有效方法。

(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能力。

(4)用论文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6月——7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从消除心理障碍,培养朗读能力教育的理论依据、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总结出该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同时就该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推广宣传,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

在学校范围内推广培养学生情感朗读方法,让其他语文教师尝试推广应用。

七、课题的组织管理

(一)健全组织机构

1、理论指导组

为保证研究的开展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本课题邀金坛市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以及本校在这方面有专长的老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

2、实施组:

组 

长:

周宝华

主研人员:

丁淑萍马雪荣田玲钟颖曾春雪

主要分工:

周宝华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实施的细节和步骤

丁淑萍组员整理装订各教师的指导朗读策略

马雪荣组员资料打印各教师的情感朗读教学案例

钟颖组员理论学习研究学习新的指导朗读方法

田玲组员资料打印各教师的情感朗读教学案例

曾春雪组员资料收集总结各教师的教学案例

(二)加强课题管理

1、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究人员学习和研讨等方式,在全组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通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在全组范围内推广。

2、建立、完善、执行学习研讨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1)为保证本课题按计划正常地开展,使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研讨、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2)课题研究人员每周保证两课时到图书室的理论学习时间,并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

(3)组长要负责本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其他研究人员按分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