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257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电磁学Word文件下载.docx

联系实际启发:

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在哪些情况下使用过干电池?

在哪些地方见过使用蓄电池?

2、太阳能电池: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发电机:

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探究活动

  小实验:

自制一个水果电池.

  找一根5厘米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下一条2毫米宽的锌皮,刮净,把铜片和锌皮插入苹果或番茄、柠檬等水果里,就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取两根导线,把它们的一端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另一端和舌头断续接触,注意两根导线不要碰着.这时舌头上有什么感觉?

作业:

  

 

第二节科学探究: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一)

《一》电磁感应现象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哪些同素有关

电磁感应现象的揭示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灵敏电流计、矩形线圈、铁架台、导线

采用边学边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设想:

学生边实验边学(渗透科学探索精神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

(观察思考引新课)

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然后提问

这叫什么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生:

(略)

师: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

要检验磁场能否产生电流,需要什么器材呢?

引导学生回答:

需有⑴要有一块磁铁来产生磁场;

⑵还必须有闭合的电路(由导线组成);

⑶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存在的仪器──电流计(灵敏)

现在我来把上述器材组装成如图电路

实验电路中有没有电源

没有

演示:

教师用手拿线框,使其一条边做单向切割磁感线运动,并重复多次,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

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指针偏转了)

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

(线框中有了电流,即磁能生电)

这种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

二、新授:

板出:

第十二章电和磁

(二)

§

12。

11电磁感应

刚才实验中没有电源但指针偏转了,电能从何而来。

1、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继续演示:

(出示实验步骤)

2、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操作要求

指针偏转情况

跟第二次实验有何不同

说明产生感应电流要具备的条件

将某接头处断开

(重复2动作)

不偏转

电路不通

电路必须闭合

将断开处接好拿走磁铁(重复2动作)

导体不在磁场中

闭合电路要有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

手拿线框让其在磁场中平行与磁感线上下运动

导体没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必须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结论:

板书: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必须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因素有关

刚在我们在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发现指针在左右摆动,说明在刚才的切割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是变化的,那么感应电流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结论:

板书: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

四、小结:

⑴、磁能生电

⑵、电磁感应现象

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⑷、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⑸、电磁感应现象发现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

五、练习

1、图中“X”号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屏障指向内部,导体a、b在磁

场中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动,这是因为?

2、事先在图2上标上磁感线方向用红线,老师演示即使,a.b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a偏转,要使指针反偏,a.b向运动,若a.b向上运动,指针。

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极间运动,图中小圆圈表示导体的横截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的导线中磁感应电流

B.图b和图c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

C.图b和图c中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

D.图a和图b的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

六、作业

见练习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二)

《二》发电机原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观察交流电的产生,通过《发电机》教学课件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配合播放录像片)

2、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基本构造。

3、通过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提高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是分析交流电是如何产生的。

(感应电流方向与什么时候改变,感应电流大小如何变化)形成难点原因是交流电产生是动态过程。

三、教具:

手摇发电机、演示电流表、交流电分析的教学课件、实际发电机拆开的定子与转子实物。

四、主要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

1、复习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的条件;

⑴、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⑵、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㈡、新课教学:

1、实验演示:

将手摇发电机、电流表按课本图12-4连接。

演示实验,观察手摇发电,观察电流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会运动?

怎样运动?

与过去用干电池、蓄电池输出的电流有哪些不同点?

2、用实验和教学课件进行分析:

⑴、指针偏转,表明有电流;

指针左右摆动,表明什么?

电流从电流表左端流进,右端流出,指针会向左偏转;

电流从电流表右端流进,指针会向右偏转;

实验可见,发电机产生的是方向变化的电流。

(产生的感应电流

大小和方向都做财期性变化)

⑵、结合教学课件分析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一周的四幅图,分析交流电的产生。

看课本P154、分析甲、乙、丙、丁四张图。

提问:

①、方框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电磁感应

②、四张图中瞬间切割磁感线的是乙、丁,不切割的甲、丙。

③、比较乙和丁的不同点,(电流方向相反)

④、从甲到乙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电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方向不变,)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整理。

①、交流电与直流电

交流电:

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由发电厂电网中得到的电)

直流电:

电流方向不改变。

(由干电池得到的电)

阅读课本,我国交流电周期为0.02秒,即发电机线圈转一圈用了0.02秒。

频率为50赫兹,即一秒内转50周(圈)。

每转一周电流变化两次,所以频率50赫兹的交流电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②、发电机工作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交流发电机的基本构造:

由定子、转子两部分组成,

(介绍:

磁极、线圈、铜环、电刷。

一般发电机旋转磁极,而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发电机叫旋转

磁极式发电机。

实际发电机由水轮机、汽轮机、内燃机带动.

㈢、播放教学录像片——交流发电机

㈣、作业:

书后练习当堂完成,物理之友§

12.1课后完成。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一)

《一》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具

1.电能输送过程的挂图一幅(带有透明胶)。

2.小黑板一块(抄有题目)。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

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2.进行新课

(l)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

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

如:

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

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

是通过电线输送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

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出示:

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1.输送电能的过程:

发电站十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

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

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2.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和讨论的思路是:

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

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

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

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

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通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

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

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

所以,输电时,必须设法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

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哪种方法能被实际使用呢?

讨论:

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

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

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

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

从焦耳定律公式Q=I2Rt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

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很可行的。

板书结论:

(①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讲解:

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②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高压输电可以保证在输送功率不变,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输送电的电能损失。

(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在发电站都要安装用来升压的变压器,实现高压输电。

但是我们用户使用的是低压电,所以在用户附近又要安装降压的变压器。

高压电输到用电区附近时,为什么要把电压降下来?

(一是为了安全,二是用电器只能用低电压。

(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4)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我国输电电压,知道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3.小结:

输电过程、高压输电的道理。

4.作业:

出示小黑板上的题目。

葛洲坝电站发电功率约271.5万千瓦,如果用1000伏的电压输电,输电电流是多少?

如果输电线电阻是200欧,每秒钟导线发热损失的电能是多少?

如果采用100千伏的高压输电呢?

(四)说明:

1.本节是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较好。

2.对于高压输电,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高压输电时电压很高,怎么会使电流减小呢?

这不与欧姆定律矛盾吗?

如果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作如下解释:

变压器并不遵循欧姆定律工作,它的工作原理要到高中以后再学习。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二)

《二》电能的优越性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能的优越性。

2、常识性了解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具

投影器和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的产生、电的输送、电的用途,知道了电在我们现代建设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电能的应用非常广泛。

现在,我们就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些国家使用电能的情况。

2、进行新课

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无数事实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电能的生产和使用规模越大;

对电能的需求量越多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问:

电能为什么比其他形式的能应用更广泛呢?

它有哪些优越性?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

电能的优越性:

(1)来源广泛

化学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原子能等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便于输送

输送远,能量损失小。

(3)使用方便

电能方便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光能、其他能。

(4)其他方面

用电器使用效果率高、操作简单、污染小。

3、小结(略)

(四)说明

1、关于一些国家使用电能情况的资料可由教师提供,也可让学生课外收集。

2、在总结电能优越性中或之后可用投影片介绍葛洲坝水电站、三峡大坝的外景图。

投景片可参照有关图片绘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