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10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

高三年级2018学年(上)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计34分)

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政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5.《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6.汉朝桑弘羊说:

“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

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

7.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8.“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

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D.兴盛于宋元时期

9.古语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

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C.革命党人的阶级进步性D.清政府统治基础的丧失

12.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3.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

“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

C.较大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16..对于五四运动,胡适、蒋梦麟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

“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

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由此可见,作者

A.感叹青年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为B.高度肯定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C.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D.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卑劣腐败

17.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1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20.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

“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

”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21.1882年9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22..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状况,福建省非常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B.3个C.2.5个D.0.55个

23.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

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

斗。

”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4.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5.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26.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材料可以说明

A.相持阶段,国民党依然在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27.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年代,1934年党员人数最多

B.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没有共产党员

C.1934年以后,“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党员人数下滑

D.1928年到1934年,中共中央积极进行土地革命,党员人数猛增

28.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主要是由于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D.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29.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

“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

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30.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31.“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

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

”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古罗马的法治原则      D.卢梭的社会契约说

32.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

“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

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