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108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docx

江苏省东台市七校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含卷面书写5分)

一、积累运用(共3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颁奖词言简意gāi():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在屠呦呦的论文中,她曾表示梦想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

她直言不huì():

“青蒿素是古老中药的真正馈()赠。

我相信,中国医药将帮助我们战胜危害世界各地人们生命的疾病。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一气呵成浩翰无垠天伦之乐万恶不赦

B、怡然自得吹毛求疵通霄达旦一泻千里

C、谈笑风声按部就班鳞次栉比望眼欲穿

D、断壁残垣隐姓埋名遮天蔽日乐此不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市的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逐年增多,出现人才济济的好景象。

B、突然有人横穿马路,这辆小汽车急忙戛然而止。

C、在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上,宋小宝惟妙惟肖、技惊四座的表演,获得全国观众高声叫好。

D、大润发超市里,各种水果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作优点。

B、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地球生物环境的演变以及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地球资源的知识。

C、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制造的一桩桩流血事件,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相关的诗句。

(10分)

(1),除恶务本。

(2)操千曲而知音,。

(3)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4),春风不度玉门关。

(5)。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写出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表明物候的两句诗:

,。

(8),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6.名著阅读(7分)

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

但他听完却说:

“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并指责说:

“你的同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名著《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在(国)的一段经历,作者是。

(2分)

(2)选段中“他”主张以什么来治理自己的国家?

因此拒绝了格列佛向他提出的什么建议?

(2分)

(3)用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来讽刺社会现实是本部名著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请列举主人公在飞岛国游历的一个故事情节,并分析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用意。

(3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东台正在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目的是想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请阅读下列题目并作答。

(1)东台某中学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建设,争做文明小市民,想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为学校出谋划策。

(2分)

活动一:

“文明小市民从我做起”主题演讲赛。

活动二:

活动三:

(2)文明行为深入于细节中,但有些同学很不注意一些细节场地的文明行为,请你为下列场地各写一句宣传标语,倡导同学们的文明行为。

(3分)

餐厅里:

楼道里:

垃圾箱旁:

(3)作为中学生的你能想象出达标后的东台会是怎样的吗?

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必须用修辞并不少于40字)(3分)

二、阅读感悟(55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8、9题。

(6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

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

这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

8.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

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试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

9.这首诗练字精巧。

试分析一下“春潮带雨晚来急”中“急”字的精妙之处。

(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2、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2字)(3分)

13、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8题。

(16分)

知足常乐

①人生在世,经历和境遇各不相同,如何面对,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人生一辈子,生老病灾、喜怒哀乐,几乎无所不包,需要一个好的心情去适应。

这个好的态度、好的心情,就是知足常乐。

  ②富与贫、乐与苦,都是生活的内容,没人能够回避。

如果总是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命运在亏待自己,就会心理不平衡。

心理一失衡,就觉得这也不顺心、那也看不惯;就会这山看着那山高,即便原有的愿望得到了,马上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欲望就成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坑。

贪心不足,让人烦恼忧愁,还会被贪欲一步一步地引向灾难的深渊。

人的生活条件在逐步得到改善,实现了所谓的“人往高处走”,可结果却是因为不知足而最终断送了自己。

  ③有些人就能以一颗平常的心平静地面对生活。

不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能做到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不自暴自弃。

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

正像清朝倪元坦所说:

“别人骑马我骑牛,自觉无言叹不如。

君试回头一察看,道旁还有赤脚汉。

”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活,就会知足常乐,就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

  ④知足常乐是一种情怀。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表达的是诸葛亮知足常乐的高雅;“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显现的是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而“布衣桑饭,可乐终身”,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朴实……当然了,抛开名人不论,知足常乐不过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情怀,知足常乐的人过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正是这种平平淡淡,才体现了人性的本真。

  ⑤作为一种情怀,知足常乐用于内心,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之中捕捉快乐;用于处世,则能够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不断发现美景、好人,在将自己融入自然、融入人群,与之和谐相处的同时,还会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感染自己周围的人,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知足常乐,就会低调做人,不恃才傲物;知足常乐,就会埋头做事,不事张扬;知足常乐,就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待人谦和;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这样,世界就会多一份爱意,人类就会多一份关怀,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

  ⑥知足常乐是。

有人把幸福看做是对财富的拥有,拥有得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

其实,物质财富的多与少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足与不足也只是相对而言。

  ⑦幸福是什么?

说到底,幸福不是对物质的拥有,而是一种感觉。

一个人,只有当他觉得自己幸福的时候,他才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反,他若是觉得自己不幸福,即便是拥有金山银山也无济于事。

其实,老子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已经把祸福与知足、不知足之间的关系讲得再清楚不过了。

由此演绎出的“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就更加透彻、明白。

⑧很显然,知足与快乐相关,知足与幸福相连。

有了这种关系,即便人生不称心的事十有八九,也能自足自乐;即便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能颐享天伦。

这种幸福的感觉,是终日泡在荣华富贵中却永远没有满足感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14、作者认为以知足常乐的心态看待生活有哪些好处?

(3分)

 

15、文中②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6、第③段“以这样的心态看待生活,就会知足常乐,就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一句中“这样”具体指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3分)

17、④⑤段论述了分论点“知足常乐是一种情怀”,那么,第⑥⑦段论述了一个什么分论点?

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3分)

18、班里举行“知足常乐”与“不知足才常乐”辩论会,请你为“不知足才常乐”这一观点写一段辩论词。

(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3题(18分)

母亲和书

赵丽宏

①又出了一本新书。

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

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

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

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还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

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

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

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

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

后来父亲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

“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

”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③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

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

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

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

母亲的理由是怕我读坏了眼睛。

④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

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

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

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

我在书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