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772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华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华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华安县人民政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和条件

一、“十一五”回顾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和条件

第二章“十二五”总体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要求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的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二、主体功能区布局

三、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四、工业区布局

五、城镇化布局

六、生态安全格局

第四章“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发展先进制造业

2、发展现代服务业

3、发展现代农业

二、扩大内需

1、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2、增强投资支撑拉动能力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三、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1、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2、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3、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1、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3、推进文化全面繁荣

4、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5、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五、构建和谐社会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完善社会管理

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

1、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2、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5、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五章项目带动与重点建设工程

一、工业发展项目

二、现代农业项目

三、水利建设项目

四、交通能源建设项目

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项目

六、旅游发展项目

七、城建项目

八、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

九、社会事业项目

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

第六章规划实施与保障

附表:

“十二五”项目汇总表

附图:

1、主体功能区布局图

2、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图

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华安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

“十二五”规划处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节点,同样也是中国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促进华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升华安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华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为指导,以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华安县委关于制定华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华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行为、制定实施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和条件

一、“十一五”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华安有史以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实惠最多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华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五年来,全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尽快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工业兴县、兴茶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特别是2009年以来,全县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市委作出整合做大九龙生态经济区,厦成、福广、漳永三条过境高速公路相继开工或即将建设等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形成“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力求新作为”的共识,致力于推进新一轮创业,致力于打造漳州北部经济增长极,致力于建设“县强、民富、和谐”的新华安,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干部工资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实现翻三番,财政收入、农民收入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生产总值于2009年突破3000美元,200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二是项目工作富有成效,发展后劲日益显现。

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7亿元,年度投资从2005年的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亿,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一批交通、能源、电网、水利、城镇、通讯、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

共引进工业项目220个,总投资219.36亿元,其中,投产工业项目112个,总投资38.46亿元。

正兴铝车轮、大洲建材工业园、佳俱群家具城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华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45家。

规模工业企业从2005年的26家增加到2010年的71家,产值达50.22亿,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利胜电光源、龙翔工业草酸相继投产,产值超亿元项目达17家。

全县五年来累计报批土地1.4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9796亩。

华安工业集中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被省信息产业厅授予“福建省光电产业园”称号,2010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华安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日益显现,逐步实现山区经济向郊区经济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

全县茶叶面积从2005年的10万亩发展到16万亩,实现人均1亩茶;茶叶加工企业从2005年的2500多家发展到9000多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品牌建设富有成效。

华仙茶都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茶叶产值从2005年的7.5亿元增长到16亿元,茶叶产业成为我县最具特色、最有效益的富民产业。

三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对外形象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7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省道金上线、县道华马线、良马线、高沙线等相继竣工通车,福广、厦成、漳永三条过境高速公路相继动工或即将建设;电力电网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建成城关、高车、枫林、新社110千伏变电站。

2008年华安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荣获“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2010年又荣获“华安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全国首个国家级铁观音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特色县”等称号。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等称号,顺利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完成县医院建设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深入开展。

新录用公务员13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教师、卫技人员)406人。

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县民宗局200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平安华安”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党的建设活力增强,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华安、文化华安、魅力华安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华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华安跨越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国际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效应日益显现,先行先试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奠定了华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更为坚实的基础;四是华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各方面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营造了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存在新的不确定因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面临新的要求,周边区域竞相发展带来新的压力;二是我县经济总量不大,地方财力相对薄弱,经济实力有待增强,城乡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全面转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三是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的课题,人民群众新期盼、新诉求日益增多,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

总的来说,“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一个更加开放、受国内外影响更加明显的宏观环境,经济社会进入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机遇难得,任务艰巨。

我们必须切实用好各种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先行先试,敢于改革创新,善于开放开拓,在加快发展中谋求转型,在转型中谋求跨越发展,推动华安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十二五”总体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全面实施《华安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持续实施“工业兴县、兴茶富民”发展战略,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力求新作为,致力于推进华安新一轮创业,致力于打造漳州北部经济增长极,致力于建设“县强、民富、和谐”的新华安。

二、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

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好”字当头、能快则快,紧紧抓住机遇,把握华安发展阶段特征,强化项目带动,突破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提高产业集聚能力,迅速壮大经济总量,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

——坚持突出转变。

要在发展中调结构,加大引资力度,立足于引办大项目、好项目,力求在增量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华安实际、具有华安特色,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子。

——坚持先行先试。

把解放思想落实在发展思路上,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在干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领会好、把握好、落实好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力求在“先行先试”上下功夫,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敢于探索、勇于超越,不断激发跨越发展的活力。

——坚持统筹协调。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促进发展中的各个方面、主要环节相互适应、良性互动,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绿色发展。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与环境管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民生优先。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宏观政策重要取向,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安排惠民利民的民生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县强与民富、发展与和谐的有机统一。

三、战略定位

根据县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实施意见,我县“十二五”时期发展定位应立足于架构“小县大区位”、“小县大品牌”、“小县大文化”和“小县大生态”的基本框架,着力打造漳州北部重要经济增长极,努力构建闽西南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枢纽,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腹地,海西“宜业、宜旅、宜居”的环境优美区域,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发展目标

根据我县跨越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充分考虑速度与效率的关系,提出“十二五”期间华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教文卫体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昂首迈进小康社会。

“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