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验收检验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电梯验收检验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验收检验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查阅资料。
1.2*
安装(修理)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和文件:
a.自检记录和检验报告;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1.3*
改造单位除提供1.2项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提供改造部分的清单、主要部件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副本等资料,必要时还应提供图样和计算资料。
1.4*
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档案(内容包括制造和安装单位验收时提供的资料,维修、保养记录、故障记录等),并
建立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如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
定期检验和改造、大修后进行验收检验时,使用单位应向检验机构提供上述资料。
2.
机房
2.1
通向机房、滑轮间和底坑的通道应畅通,且应有永久性照明。
如采用梯子应保证安全可靠。
外观检查。
2.2
机房土建墙体完善应通风良好,门窗应防风雨,门应有锁,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
机房应有合适的消防设施,固定照明和电源插座。
外观检查,通电试验。
2.3
控制柜(屏)的前面和需要检查、修理等人员操作的部件前面应提供不小于0.6mx0.5m的空间。
目测,必要时用卷尺测量。
2.4
对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电梯,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20〜40mm对额定速度大于2.5m/s的电梯,运行中的钢丝绳与楼板不应有摩擦的可能。
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有高50mm以上的台阶。
目测,必要时用板尺测量。
2.5*
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对变频变压控制的
电梯,断相保护功能应有效。
断开主电源开关,在电源输入端,分别人为断开一相电源或将电源相序调换;
接通主电源开关,检查电梯是否能正常启动。
检验
项目
2.机房
2.6
电气元件标志和导线端子编号或接插件编号应清晰,并与技术资料相符。
电气元件工作无异常。
2.7
在机房中,每台电梯应单独装设主电源开关,并有易于识别(应与曳引机和控制柜相对应)的标志。
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
如几台电梯共用
同一机房,各台电梯的主电源开关应有易于识别的标志。
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和通风;
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机房内电源插座;
d.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电梯井道照明;
f.报警装置。
断开主电源开关。
检查照明、插座、通风和报警装置是否被切断。
同时检查开关配置、布置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满足电梯使用要求。
2.8
曳引机
2.8.1曳引机工作无异常。
油量适当,除蜗杆伸出端外无渗漏。
曳引轮应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颜色标志,同一机房内有多台电梯时,各台曳引机应有编号区别。
检查油标油位确定油量。
感观判断曳引机工作状况及标识。
2.8.2*制动器动作灵活,工作可靠。
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松闸时制动轮与闸瓦不发生摩擦。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塞尺测量。
2.8.3*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实现。
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防止电梯再运行。
根据电气原理图和实物状况,检查切断制动器电流的电气装置数量和独立性。
并通过运行试验判断制动状况。
2.8.4曳引轮、导向轮在空载或满载情况下对垂直线的
偏差均不大于2mm采用悬臂式曳引轮或链轮时,防护应符合标准规定。
轮槽不应有严重不均匀磨损,磨损不应改变槽形。
用磁力线锤沿曳引轮或导向轮边缘垂下,用塞尺测量锤线与轮之间的间隙。
外观检查槽形磨损情况,必要时用卡尺或深度尺测量磨损深度。
2.9
紧急操作装置
2.9.1*应有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紧急操作的慢速移动轿厢措施,操作可靠。
如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可采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否则机房内应设置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
断电检查轿厢移动装置的功能。
如采用手动移动装置,先安装好盘车手轮,并由一人握紧。
另一人用松闸扳手将制动器打开后,盘动手轮检查轿厢移动状况,验证移动装置功能。
如采用电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试验其功能。
2.9.2机房内应贴有发生困人故障时,救援步骤、方法
和轿厢移动装置使用的详细说明。
2.9.3松闸扳手应漆成红色,盘车轮应涂成黄色,可拆
卸的盘车手轮应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明显部位。
在电
动机或盘车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机
房
2.10
限速器
2.10.1*标牌应标明限速器及电气保护开关工作速度、动作速度、制造单位等内容。
限速器选用应与电梯运行速度相匹配,符合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下同)中9.9.1条的规定。
2.10.2调节部位应有封记,封记不应有移动痕迹。
2.10.3*应有可停止轿厢上、下两个方向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电气开关。
该开关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
对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最迟应在限速器达到其动作速度时,停止电梯运行。
通电试验,按动电气开关电梯应停止运行。
动作速度测量按2.10.4条规
定进行。
2.10.4*对于没有限速器调试证书副本的新安装电梯和封记移动或动作岀现异常的限速器及使用周期达到2年时,
应进行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
其动作速度应符合标准规
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将限速器绳拉起,脱离开限速轮。
用大力钳夹住限速器绳使其不能落下。
将电梯测速表的一组检测线跨接到限速器联动开关的两端,另一组检测线跨接到一微动开关的两端,将微动开关放到限速器夹块的下方,使限速器动作,夹块动作时即可打断开关。
用可调速的专用驱动装置逐渐将限速器加速,同时用测速表测量限速轮的线速度。
此时测速表的测试头应放在限速轮上限速器绳中心位置。
当开
关动作时自动记录限速器开关和夹钳动作的速度值。
2.11
接
地
2.11.1系统接地型式应根据供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
系统,进入机房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始终分开。
将主电源断开,在进线端断开零线,用万用表检查零线和地线之间是否连通。
2.11.2易于意外带电的部件与机房接地端连通性应良
好,且之间的电阻值不大于0.5Q。
在TN供电系统中,严禁电气设备外壳单独接地。
电梯轿厢可利用随行电缆的钢芯或芯线作保护线,采
用电缆芯线作保护线时不得少于2根。
用万用表测量曳引机、电源开关、线槽、轿厢等部件与机房接地端的电阻值。
2.12*
电气绝缘
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阻:
动力电路和电气安
全装置电路不小于0.5MQ;
照明电路和其他电路不小于0.25MQ。
用500V数字式兆欧表分别测量动力电路、电气安全装置电路和照明电路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阻。
测量
时应断开主电源开关,并断开所有电子元件。
其他电路绝缘电阻的检测由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检,检验机构负责查看自检记录。
3.井道
3.1%
井道顶部空间
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但减速被监控时按GB7588规定情况减少):
a.导轨应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
行程;
b.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
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
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
与轿顶部件最高点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
d.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X0.6x0.8m的空
间。
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
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岀层
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
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
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3.2
电梯井道除GB7588规定的开口和部分允许的封闭井道外,应用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
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
在同一井道内,两相邻轿厢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75m,且大
于等于0.3m时,可使用轿厢安全门。
在井道内检查井道封闭和安全门的设置情况。
3.3
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及检修活板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且应有钥匙开启的锁。
当上述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
而在井道内当上述门锁闭时,不用钥匙也能开启。
手动试验。
3.4
应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保证只有当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全部关闭时,电梯才能运行。
关闭各道门,检查电梯运行情况;
打开任一道门,检查电梯开启和停止运行情况。
3.5
装有多台电梯的轿厢和对重的井道,应在井道下部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或对重)之间设置隔障。
隔障高度不小于2.5m。
当电梯运动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3m
时,隔障应贯穿整个井道高度,且宽度符合要求。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卷尺测量。
3.6
导
轨
3.6.1每列导轨工作面每5m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型
对重导轨为1.2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2mm
使用激光垂准仪或5m长磁力线锤沿导轨侧面和顶面测量,对每5m铅垂
线分段连续检测。
每面不少于3段。
3.6.2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
轿厢导轨为0^mm
对重导轨为q3mm
至少取井道中的上、中、下三点,用卷尺测量。
3.6.3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
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接头处台阶
应不大于0.05mm不设安全钳对重导轨接头缝隙不大于1mm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
局部缝隙用塞尺测量;
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和塞尺测量。
3.6.4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的距离不大
于2.5m;
如间距大于2.5m应有计算依据。
支架或地脚螺栓埋入墙体应牢固。
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膨胀螺栓只能用于井道具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墙面,膨胀螺栓应垂直于墙面。
固定应牢固可靠。
目测,外观检查。
3.
井
道
3.7*
井道上下两端应装设极限位置保护开关。
它应在轿厢或对
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慢速移动轿厢当其靠近极限开关时,按动开关,电梯应能停止上、下两方向运行。
分别短接上下极限开头和限位开关,提升(下降)轿厢,使对重(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检查极限开关是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动作状态。
3.8
电梯设置选层钢带时,应有防止钢带断带的保护开关。
选层钢带应张紧,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3.9
导线与
电缆
3.9.1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
动力与控制线
路应分隔敷设。
导线在线槽、线管内的布置应符合GB1006C—
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3.9.2电缆应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开关等
装置干涉。
当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3.9.3随行电缆不应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不得与线槽、线管
发生卡阻。
固定应可靠。
3.9.4封闭井道内应设置固定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位置
0.5m以内各装设一盏灯,井道中间每隔7m设一盏灯。
目测,通电检查。
4.1
轿顶应设检修控制装置、照明和电源插座。
并有相应标志。
4.2
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应由一个双稳态开关操作,并满足下列
要求:
a.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紧急电动运行、对接操作运作。
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重新恢复正常工作。
b.轿厢运行应依靠一种持续揿压按钮,防止误操作,并标
明运行方向,轿厢运行速度不应大于0.63m/s;
c.轿厢运行仍应依靠安全装置。
将轿厢置于检修状态,分别将厅门打开和安全开关断开,进
行检修运行操作,检查电梯是否能够启动;
呼梯,检查电梯是否能够应答,试验对接操作和紧急电动运行是否有效。
4.3
轿顶检修控制应优先于其它检修控制。
在轿顶将检修控制开关置于检修控制状态,分别在轿厢和机房进行检修控制操作,确定优先顺序。
4.4
离轿顶外侧水平方向距离超过0.3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
装设护栏,并固定可靠。
护栏高度一般不超过轿顶最高部件,当顶层高度允许时,护栏高度应为1.05m。
4.5
井道内的导向滑轮、曳引轮和轿架上固定的反绳轮,应设置防护装置(保护罩和挡绳装置),以避免悬挂绳脱槽伤人和进入杂物。
4轿厢与对重
4.6
如轿顶设安全窗,应有电气保护装置。
对于有一个或二个轿厢入口没有设轿门的电梯必须设置安全窗。
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时,打开安全窗时,轿厢应停止运行。
连续运作2次均应有效。
4.7*
在轿顶、滑轮间应设有紧急停止开关,应能使电梯包括自动门保持不服务状态。
开关应为红色、双稳态,能防止误动作释放的安全触点。
电梯运行过程中,按动紧急停止开关,电梯应停止运行。
4.8*
轿厢内应标明额定载重量、人数、制造单位的铭牌。
轿厢有效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尺测量。
4.9
轿厢地坎上应装设护脚板,高度至少0.75m,宽度应不小
于层站入口宽度。
4.10*
轿厢内应装有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
当电梯行程大于
30m时,在轿厢和机房之间应设置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
上述装置在停电时应由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供电。
紧急报警装置应保证建筑物内的组织机构能有效地应答紧急呼救。
通电和断开供电电源,分别试验紧急报警、照明和对讲系统功能。
4.11
轿厢内操纵按钮动作灵活,信号显示清晰,控制功能正确有效。
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重装置动作可靠。
在轿厢内分别进行内选、检修运行、有司机操作等功能试验,检查指示和控制功能正确性。
4.12
安全钳
4.12.1*额定速度大于0.63m/s的轿厢和额定速度大于1m/s
需设置安全钳的对重,应采用渐近式安全钳,其它情况下可采用瞬时式安全钳。
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装置,应全部采用渐进式安全钳。
外观检查,标牌与速度参数对比,检查选型是否合适。
4.12.2应设有在安全钳运作之前或同时动作使曳引机停止转
动的电气开关,开关工作应可靠有效。
断开电气开关,电梯应不能启动。
4.13
对重和导靴应可靠固定。
外观检查,感观判断。
4.14
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
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用卷尺测量间距。
5曳引绳与补偿绳®
)
/(\
5.1*
曳引绳不应有过度磨损、断股等缺陷,断丝数不应超过报废标准。
可见的断丝数报废标准如下表:
在选定部位的6d或30d长度范围内(绳端处也应作为选择范围之一),目测检查钢丝绳的可见断丝数。
必要时用钢丝绳探伤仪全长检测或分段抽测。
对多层股钢丝绳应用钢丝绳探伤仪进仃检测。
钢丝绳类型
测量长度范围(d为钢丝绳直径)
6d
30d
西鲁式
6X19
6
12
8X19
10
19
瓦灵顿式和
填充式
13
26
当钢丝绳公称直径减少7%寸,即使未发现断丝,该绳也应报废。
5.2
曳引绳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绳端固定可靠,符
合GB7588-1995中9.2.3.1要求。
弹簧、螺母、开口销等部件无缺损。
将轿厢停在行程的适宜位置处,用张力检查装置测量每根钢丝绳的张力,计算张力偏差值。
外观检查绳端固定及部件缺损情况。
5.
曳引绳与补偿绳
(链)
5.3
电梯额定速度大于2.5m/s时,应使用带有张紧轮的补偿绳,并装有检查张紧状况的电气开关。
张紧轮应有防止绳脱槽装置和防止异物落入的防护罩。
额定速度大于3.5m/s时,应有防跳装置,并通过电气装置保护。
电气装置和防护措施应可靠有效。
运行时按动保护开关,电梯应停止运行。
用卡尺检查防跳装置是否有效防止跳槽。
5.4
补偿绳(链)不应有过度磨损等缺陷,绳报废按照5.1执行。
绳(链)端固定应可靠,部件不应缺损。
补偿绳按照5.1的方法实施,补偿链则外观检查。
6.
层站层门与轿门
6.1*
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5mm水平距
离偏差为0〜+3mn为02,层门地坎应牢固。
轿厢至平层位置后,用卷尺或直尺测量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的间隙,计算偏差。
6.2
层门、轿门的门扇之间,门扇与门套之间,门扇与地坎之门的间隙不大于6mm货梯不大于8mm在水平滑动门开启方向,以150N的力,施加在最不利点上时,间隙不大于30mm
用尺测量。
在门扇底部水平拉动门扇,检查间隙。
6.3
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门或门框的间距不大于
0.15m。
6.4
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门地坎的间隙为
5〜10mm
将轿厢开到门刀与层门地坎平行位置,在层门处用塞尺或直尺测量间隙;
将轿厢开到轿门地坎与门锁滚轮平行位置,在轿厢内用塞尺或直尺测量间隙。
6.5*
呼梯、楼层显示等信号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正确,动作无误。
电梯停在各层,外观检查并接通信号试验。
6.6*
层门、轿门运行不应卡阻、脱轨或在行程终端时错位。
运行试验。
6.7*
轿门自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门在开锁区域以外
时,每个层门都应有自动关闭层门装置,且工作有效。
采用重锤式自动关闭装置应有防止重锤坠落的措施。
轿门在开锁区域以外,打开层门,检查层门是否能自动关闭。
6.8
动力操纵的自动门应有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且工
作有效。
人为使保护装置动作,检查电梯门是否反向开门。
6.9
6.9.1每个层门都应有紧急开锁装置,并能用钥匙打开层
门,开锁后能自动复位。
外观检查,并用钥匙开锁试验。
6.9.2*当保持锁紧的弹簧(磁铁)失效时,重力不应导致开锁。
外观检查,并结合门锁关闭原理判断。
6.9.3*锁紧元件及其附件应是耐冲击的,应用金属材料制
造或加固;
锁紧装置与安全触点元件间应是直接的和防止误动作的连接。
门锁锁钩、锁臂及动接点动作灵活,在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锁紧元件最小啮合长度为7mm
外观检查,并用直尺测量电气装置触点刚刚闭合时,锁紧元件的啮合长度。
6.10*
层门与轿门的锁闭应满足如下需求:
a.在正常运行和轿厢未停止在开锁区域内,层门应不
能打开;
当电梯运行时,打开层门或轿门时电梯应停止运行,电梯停止后,打开任一层门或轿门,
6.层站层门与轿门
b.如果一个层门或轿门(在多扇门中的任一扇门)打
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或继续正常运行。
c.应有检查关闭位置的电气装置,(GB7588规定的除
夕卜)。
如层门门扇由间接机构连接时,未被锁住的门扇也应
有这种电气装置。
电梯应不能启动。
检查间接机械连接门扇是否设置电气装置,可分别短接主(副)门锁,确认副(主)门锁的可靠性。
6.1.1
消
防
功
能
6.11.1消防开关应设在基站或撤离层,防护玻璃应完好,
并标有“消防”字样。
6.11.2消防开关动作后,此时外呼和内选信号无效,轿
厢应直接回到指定撤离层,将轿门打开。
电梯在停梯或运行过程中,选择一些楼层呼梯,将消防开关打开,检查电梯是否按规定程序回到指定层站等待。
7.底坑
7.1
如果轿厢或对重之下确有人们能到达的空间存在,应
将对重缓冲器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或对重上装设安全钳装置。
检查土建图样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认。
7.2
底坑不得有污水和杂物,底坑高度为1.6m以上时,
应设梯子。
7.3*
底坑应设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和电源插座,且工作有效。
外观检查,动作试验。
7.4
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
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缓
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同一基础上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差不大于2mm
分别将轿厢停在底层和顶层平层位置,用尺测量。
7.5*
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应满足:
a.轿底应有一个能放入不小于0.5X0.6x1.0m矩形
体的空间;
b.底坑底与轿厢最低部分之间净空距离不小于0.5m
(c除外);
c.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