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549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选择判断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10℃时,10g水中分别溶解A、B达到饱和,溶解得更多

的物质是B

D.把100g质量分数为10%的B溶液从30℃降温到10℃,其质量分数仍为10%

7、【昌平1】25.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HCl溶液

NaOH溶液

大理石

H2SO4溶液

锌粒

Ca(OH)2溶液

Na2CO3溶液

CuSO4溶液

铁粉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③

8、【密云1】25.我市某电镀厂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结合以上提纯过程,下列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固体A

操作a

固体C

滤液B(溶质)

A.

Cu、Fe

过滤

Cu

ZnSO4、H2SO4

B.

Cu、Fe、Zn

蒸发

C.

Cu、Zn

ZnSO4

D.

加入金属锌

ZnSO4、FeSO4

9、【延庆1】25.用一定量的NH4NO3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可以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已知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20%B.25%C.80%D.85%

10、【顺义1】25.取3.2g某物质R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关于R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中含有C、H、O三种元素B.R中C与H的质量比为1:

4

C.R属于无机化合物D.R只含有C、H两种元素,是一种清洁燃料

12、【

房山1】25.学好化学可以避免生活中的盲目行为。

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露事故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吃碘防辐射”之说等原因在社会上造成短暂的“盐荒”。

右表是某地市场被抢购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配制该产品时每袋产品中最多加入碘酸钾

A.12.6mgB.8.4mgC.30.0mgD.50.6mg

11、【平谷1】25.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溶液全部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2次,每次用20mL蒸馏水,若烧杯内每次残留0.5mL溶液,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g/cm3计算)

A.1/81B.1/400C.1/820D.1/1681

12、【通州1】25.在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将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内,让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待其冷却后进行检测。

其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记,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4

36

20

11

反应后质量/g

25

16

x

A.物质B一定是氧化物

B.该反应的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C.x的数值一定为20

D.反应生成的A和D的质量比为5∶4

13、【燕山1】25.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    B.30%    C.50%    D.70%

14、【朝阳】25.下表中的选项符合右图所示曲线的是

选择题

【东城2011】20.甲、乙、丙、丁分别是CO、O2、Fe2O3、CO2中的一种。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是氧气

C.丙一定是氧化铁D.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21.利用试剂:

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所给的试剂只能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

B.在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根据Zn和Cu的硬度即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D.将两种金属同时浸入任一溶液均可达到实验目的

22.用右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物质是

A.硝酸铵和水B.铁粉和稀硫酸

C.碳酸钠和稀硫酸D.氯化钠和水

23.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右图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X

Y

Z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元素

24.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pH试纸

测得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

少量硫酸铜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不一定恰好中和

【西城2011】1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氢氧化钙可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D.在冰雪上撒氯化钠可以使冰雪尽快融化

17.只用一种试剂经过一步操作便可鉴别HCl、NaOH和NaCl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B.稀硫酸C.石蕊试液D.石灰水

19.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B.用碳酸钙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C.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D.用点燃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A.用硫酸铜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

B.用碳酸钙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C.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D.用点燃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20.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9H8O4)也叫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21个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1.一般情况下,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泼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

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的金属是

A.铜板B.银板C.锌板D.锡板

2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23.芯片是“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单质硅为材料制成的。

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SiO2+2CSi(粗)+2CO↑②Si(粗)+3HClSiHCl3+H2

③SiHCl3+H2Si(纯)+3HC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属于同一基本反应类型B.②③的目的是将粗硅提纯

C.生产过程中HCl可以循环使用D.生产过程无需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2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②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③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④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⑤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海淀2011】15.“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表示反应中的各种分子,其中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此反应是置换反应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此反应中的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

1

18.某同学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图中A、B、C、D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19.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白酒和白醋

①观察颜色②闻气味

食盐和白糖

①加稀盐酸②加水溶解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①点燃闻气味②观察色泽

酸性厕所清洁剂与碱性厨房清洁剂

①测pH②加石灰石

20.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臭氧(化学式为O3)可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

A.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B.臭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

C.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D.臭氧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应该拒绝使用臭氧

高温

22.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

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

xAl+Fe2O3Al2O3+xFe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2O3为氧化物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23.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

2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石景山2011】22.已知:

Na2O+H2O2NaOH,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溶液的质量增加

C.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3.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

CaH2+2H2OCa(OH)2+2H2↑。

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A.Ca(OH)2和H2

B.NaOH和Ca(OH)2

C.CaCO3、NaOH和H2

D.Ca(OH)2、CaCO3和H2

2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BCD

A.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硫酸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昌平2011】22.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23.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催化剂

24.工业上用氨气(NH3)制取硝酸(HNO3),工业流程为:

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②为化合反应B.一氧化氮(NO)的化学性质稳定

C.上述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2,+4,+5

D.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使用

【延庆2011】19.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防止读数误差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0.根据右图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物质

C.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D.T1℃时,取60g甲和60g乙分别加入50g水中,

二者均可得到饱和溶液

21.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CO2(O2):

灼热的铜粉B.CH4(H2O):

浓硫酸

C.CO(CO2):

氢氧化钠溶液D.NaOH(Na2CO3):

盐酸

22.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滴加盐酸

通入二氧化碳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

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灼烧

23.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若右图中横坐标表示锌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A.溶液的质量B.生成气体的质量

C.稀盐酸的质量D.混合物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24.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B→C+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酸,C为水,则B一定为碱

B.若A为锌粒,C为氢气,则B一定为稀硫酸

C.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一定为CO2

D.若A为蓝色溶液,C为Cu(OH)2,则B一定为NaOH

【顺义2011】22.酸碱盐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23.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

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一定是稀盐酸

C.N转化为铁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Y、M反应一定无现象

24.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含有CuCl2、FeCl3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

C.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D.固体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铜

【密云2011】

18.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2H4O2),它的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和含钠元素的盐,不能盛放在铁制容器中,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共存。

由此可知,这种有机物和下列哪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似

A.氢氧化钙B.硫酸铜C.稀硫酸D.二氧化碳

19.取a克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称量其质量为b克。

则a__b。

A.>

B.<

C.=

D.无法判断

20.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27

9

10.6

2.5

待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1.下表选项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杂质

除杂质方法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加盐酸至PH=7

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氮气

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一氧化碳

混入氧气后点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选择题2011-5-13

1、图所示实验中,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必须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①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容器中有M、N、X三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M+X=G+Q 

G+Q=N+X其中可能属于该反应催化剂的物质是

A.X

B.M

C.N

D.Q

3、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B.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数目一定相等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D.把一定量的食盐放入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与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4、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除去杂质的方法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O2

H2O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Na2CO3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A.①B.①②C.②③D.②③④

5、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电解水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通州2011】

7、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M+CuSO4=MSO4+Cu。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一定是铁B.该金属可能是铝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金属M的活动性比铜强

8、下图所示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某种溶液至过量时,其反应过程中的生成物质量和反应物溶液质量关系,可用右侧所示曲线图表示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溶液

铜锌合金

稀硫酸

盐酸与稀硫酸

碳酸钠溶液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9、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将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内,让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待其冷却后进行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