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254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

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

因为白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

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

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1、新石器时代: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

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是河南省海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

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

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三大文明成就: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5、三皇五帝的传说:

兰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他们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6、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7、敬授民时:

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

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

然而正式

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着把握农时的努力。

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8、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

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9、西域:

狭义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广义西域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

汗、巴基斯坦一部分。

10、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有许多科目,其中①孝廉②茂才③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①孝廉即孝子廉吏,是两汉入仕的正途之一。

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

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丞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的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②茂才即秀才,与孝廉同样重要。

举人侧重政治才干,人数较孝廉为少,出路多为地方县令,俸禄较孝廉多,显得更重些。

③贤良方正文学科,

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能选出究天

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12、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的美名。

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E蔺中原。

晋永嘉二年(308年),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永嘉五年,

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3、十六国:

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互相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半六国”时期。

14、般若学和涅磐学:

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

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磐学为主。

般若学也就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空观”看世界。

空观”与道家讲的无”,有相当大的近似,所以特别盛行。

般若学代表人物早期

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

鸠摩罗什的另外一位中国学生道生,则是涅磐学的重要人物。

涅磐学主要讲成佛的问题,如何成佛、成佛的理据及成佛的阶段等。

15、色目人:

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西域人乃至欧洲人。

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16、南人:

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最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

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17、回回:

它是元朝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现在称回族。

18、孟德高维诺:

孟德高维诺是13世纪末期意大利方济各会士。

1291年他乘船到达中国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19、八思巴:

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领袖,被忽必烈奉为国帅,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

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20、儒户:

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目儒户”。

这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等同等级,可以免除赋役

21、利玛窦: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明朝时进入中国传教。

22、徐光启:

明朝著名科学家,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

23、锦衣卫:

朱元璋怕受官僚们合伙的欺骗,于是实行特务制,设立锦衣卫,监视大小衙门是否公正,是否有不法行为等。

锦衣卫有白己的监狱,可以直接凭圣旨抓人,用刑尤为残酷。

锦衣卫在他的儿子朱棣当皇帝时,丧失了那点保护民众的意味。

24、一条鞭法:

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

内容是:

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简化手续。

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5、摊丁入亩:

它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

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26、税监:

明朝万历皇帝就因贪财而激起南方的民变。

他曾派亲

信太监到全国各地做税监”,所到之处,工商业者被弄得断绝生计,在苏州、潮州、景德镇及锦州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税监的起义。

27、王阳明:

小农意识强烈的朱元璋,把理学奉为教化民众的正统。

明初是把朱熹思想定为一尊的,思想界经长期沉闷后,王阳明的心学就作为一种打破沉闷的思想问世了。

王阳明的心学还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及与格物致知相异的知行合一。

前一条实际是说人的心觉中含有天地创生万物的至善,发现这点善性可以达到宇宙与吾心相合。

知行合一的含义是知即是行,善念一起本身就是

善行”。

王阳明学说到李贽那里,就变成以童心冲决礼法了,再发展到颜山农、何心隐,其处世的狂放简直就被当时目为侠贼一流了。

28、乾嘉学派:

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学大盛。

这一工作在乾隆、嘉庆年间最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1、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

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白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因素: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白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3、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4、农耕白然经济:

依靠种植农作物以白给白足的经济

5、中国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

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

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6、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勤农观”:

是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8、政绩观”:

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作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白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9、市:

白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形成了小规模的贸易活动,据〈〈易系辞下》记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就是说,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市。

10、墟:

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

人们通过赶墟,把多余的农副产品售出,换回白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和农器具。

11、工匠集团:

手工技术工人,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

12、行会组织:

亦称行业组织,是手工业者白发组成的同行业组

织。

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

(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

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13、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

答:

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创造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群体消费活动。

它由衣食住行等各种日常化的生活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

14、居民:

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所取代,于是出现了民居。

民居为发展单一家庭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这时的房屋不仅仅是为了住人,而且要按照家的结构来布局,承担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等诸种任务。

15、民居:

民居是承担居住、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力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的场所。

16、饮食:

从中国文化史上说,研究饮食,就是研究在中国文化的系统内,人们吃什么和怎么吃。

17、饮食文化:

饮食行为,从本质上说,不是指个人餐饮的选择,是指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基础,指人们在这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

18、家庭:

是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9、家族:

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其中包括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

20、血缘关系:

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其中男性以白己的出生为准,追溯白己与祖先的关系称为父系;

女性以白己的出生为准,追溯白己与祖先的关系称为母系。

21、姻缘关系:

由婚姻形成的横向亲属纽带,也是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的结合。

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形成以血

缘关系为重心的家族体系,姻缘关系服从于血缘关系

22、传统科技: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义而言,就是在中国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23、中国传统天文学:

就是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方面的知识和研究。

24、阴阳合历:

亦称阴阳历、夏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跟回归年的平均天数相符合。

1、制度文化:

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2、宗法制:

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留存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3、君主专制制度:

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4、三公九卿:

秦朝统一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央官吏系统。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之下有九卿分理中央事务。

5、察举制:

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

这种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它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6、九品中正制:

在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

中央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人士,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

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

7、明经科:

在于察举通晓儒家经典的人才,东汉开始设置。

隋唐以后,汉代察举考试中强调的儒家经学仍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8、诗赋取士:

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是进士科,进士试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

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唐诗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9、行卷:

唐代的科举考试没有后代那样严格,考前的举荐相当重要。

为了获得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赏识与推荐,士人们在应试前,带着白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这种诗文称为行卷”。

10、法律:

是由国家统治者为协调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秩序而创制出来的带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

11、〈〈法经》:

战国时期,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

国李悝对诸国的成文法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法经》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12、〈〈唐律疏义》:

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对〈〈唐律》进行考证、疏议,著

成〈〈唐律疏议》一书,公元454年唐高宗颁行〈〈唐律疏议》。

它是汉代以来对于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它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是儒家经义法典化的范本。

13、春秋决狱”:

从董仲舒开始即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

〈〈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

14、五礼”:

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约定制于周代。

五礼分为:

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

15、周公六礼”,古代贵族婚礼的六道仪式: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6、冠礼是古代的成人礼。

1、中国古代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

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

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

3、辩证思维的含义: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白然现象及其变化。

4、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层

意义,A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白然界的普遍规律。

B白然

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5、中庸:

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涌的典法”。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准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中庸之道”又可称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颇”。

6、中和:

意为经过两端的调整而达到的和谐”。

要在两端”里面允

执其中”,即确实把握好中”,就需要往返地调整以渐趋于和谐。

7、五伦十教:

是孟子对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提出的行为规范:

君惠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8、三纲五常:

由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9、诗言志”:

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1、语系:

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2、仓颉造字说:

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

认为汉字是远古圣人仓

颉所造。

〈〈吕氏春秋君守》说:

仓颉造字,后稷作稼。

”仓颉是传说中造字的圣人,他被赋予和教人们种植的后稷同样崇高的地位。

后人还为仓颉修了坟墓,立碑建庙,塑造雕像,以纪念他的造字的功绩。

3、河图洛书说:

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

河图”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凤凰等灵物驮到人间的。

洛书”说龙马之文画成的八卦是汉字之源。

4、语言崇拜: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白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

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

5、避讳: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

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6、许慎和〈〈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白解说。

7、修辞格:

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