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973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DHPCM技术规范书.docx

SDHPCM技术规范书

SDH、PCM设备技术协议书

第一部分SDH设备

1概述

1.1本部分为SDH数字传输设备技术协议书。

1.2本技术协议书经双方商定作为订货合同附件之一。

2引用标准及设备类型

2.1引用标准

SDH传输设备应符合ITU-T建议G.782,G.783,G.784,G.707,G.957,G.958,G.703,G.825,G.826,G.813。

2.2SDH传输复用设备类型

2.2.1骨干层STM-4复用设备

2.2.1.1该设备群路侧提供STM-4的光接口。

2.2.1.2该设备支路侧可提供STM-1的光接口,STM-1的光接口应不低于6个。

2.2.1.3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可以进行任意配置,在改变和增减支路口时不应对其它支路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2.2.1.4设备交叉能力应不小于24X24VC4,交叉等级为VC12、VC3、VC4。

2.2.1.5该设备应能提供100M自适应的以太网接口板,所需带宽由系统灵活分配:

n×2M、45M、155M。

2.2.1.6以上SDH传输复用设备为标准型STM-4复用设备。

2.2.1.7由STM-4可平滑升级成STM-16设备,即仅需将622M光群路板更换为2.5G光群路板。

2.2.2边缘层STM-1复用设备

2.2.2.1该设备群路侧可提供STM-1的光接口,应能提供不少于2个155M的光口。

2.2.2.2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可以进行任意配置,在改变和增减支路口时不应对其它支路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2.2.2.3设备交叉能力应不小于16X16VC4,交叉等级为VC12、VC3、VC4。

3性能要求

3.1SDH设备的抖动和漂移协议

3.1.1STM-N接口

·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输出抖动和漂移的产生

当用12KHZ高通滤波器测量时,输出抖动的均方根值(RMS)应小于0.01UI。

3.1.2PDH支路接口

·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2048kbit/s系列信号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符合要求.

·输出抖动和漂移的产生

(1)来自支路映射的抖动和漂移

来自2048kbit/s同步器的输出抖动在没有输入抖动和指针调整时,应不超过0.35UI峰-峰值,测量方法按G.783建议。

(2)来自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的结合抖动和漂移:

在提供通道的所有网络单元在同步状态下,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的结合抖动和漂移应满足表3.1.2、图3.1.2的要求。

表3.1.2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协议表

滤波器特性

最大峰

峰抖动

G703

比特率

f1

f2

f3

映射抖动(UI)

结合抖动(UI)

接口

容限

高通

高通

低通

f3~f4

f1~f4

f3~f4

2048

±50

20Hz

18Hz

100Hz

0.075

0.4

0.075

kbit/s

ppm

20dB/dec

20dB/dec

—20dB/dec

(注1)

(注1)

139264

±15

200Hz

10Hz

3500Hz

0.075

0.4(0.75)

0.075

kbit/s

ppm

20dB/dec

20dB/dec

-20dB/bec

(注2)

(注2)

图3.1.2指针测试序列

 

漏掉一个指针

的规则单指针

T3

极性相反

的双指针

 

 

T1

(T1>10秒)

T2

0

0

T1

T3

3.2复用设备的误码性能

复用设备在规定条件范围内工作时,自环至少连续测试24小时无误码。

3.3关键参数检验准则

信号丢失(LOS)、帧丢失(LOF)、指针丢失(LOP)及帧失步(OOF)状态的检测准则,由卖方提供。

3.4设备的告警功能

设备的告警功能至少应符合ITU-T建议G.782,G.783,G.784的要求。

3.5SDH设备时钟的定时要求(网同步)

3.5.1线路终端设备和分插复用设备时钟的定时要求

线路终端设备(TM)和分插复用设备(ADM)时钟的定时要求不应劣于ITU-T建议G.813的要求。

3.5.1.1频率准确度

SDH设备时钟自由振荡时的输出频率准确度应优于4.6ppm(测试时间不少于1个月)。

3.5.1.2保持模式的稳定度

SDH设备时钟具备保持模式功能,其稳定度应符合ITU-T建议G.813的要求,稳定度不劣于0.37PPM。

3.5.1.3时钟带宽

SDH设备时钟带宽应处于1~10Hz范围。

3.5.1.4频率牵引和失步范围

最小频率牵引范围和失步范围均为±4.6ppm。

3.5.2同步时钟来源及时钟输出

SDH设备的定时基准可以从三种类型的输入中获得:

a.2048kHz或2048kbit/s同步时钟输入,优选2048kbit/s。

b.2048kbit/s成帧信号

c.STM-N信号中恢复定时

SDH设备至少应配备二个外同步时钟输入。

SDH设备至少应提供一个外同步的时钟输出接口,以上各接口特性应符合ITU-T建议G.783和G.703的要求。

网同步(说明)

3.5.3定时基准的转换

SDH网络单元应具有一个以上的定时基准输入,当所选定的定时基准丢失后,SDH设备应能转换至另一定时基准时钟输入,判别转换的准则采用基准设备失效准则,即定时基准信号丢失或所选定时接口出现AIS。

定时转换的触发点应处于检出定时基准信号丢失或定时接口出现AIS后直至10秒之内。

SDH设备应具备定时基准的自动恢复能力或手动恢复能力。

在有效定时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应在10~20秒范围内切回。

3.6线路保护倒换要求

3.6.1保护方式

所供设备应能实现二纤单向通道、二纤单向复用段、二纤双向复用段、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

本工程光缆线路系统的保护方式采用二纤单相通路保护方式和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方式。

3.6.2保护倒换准则

光缆线路系统的保护倒换准则为: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倒换。

(a)信号丢失(LOS)

(b)帧丢失(LOF)

(c)告警信号丢失(AIS)

(d)超过门限的误码缺陷

(e)指针丢失(LOP)

3.6.3保护倒换时间

保护倒换的检测时间如表7.3所示。

一旦检测到符合开始倒换的条件后,保护倒换应该在50ms内完成。

完成倒换动作后应向同步设备管理功能报告保护倒换事件。

在恢复方式下,当失效工作系统已经从故障状态中恢复时,必须至少等待5~12分钟后才能被重新使用。

表3.6.3检测时间

比特差错率(BER)

检测时间

≥10-3

10ms

≥10-4

100ms

≥10-5

1s

≥10-6

10s

4系统接口及再生距离计算

4.1光接口参数

4.1.1光接口位置如图4.1.1所示。

图4.1.1光接口位置

接收

连接器

发送

连接器

CRX

光缆设施

CTX

TX

TX

R

S

插头

插头

 

图中S点是刚好在发送机(TX)光活动器(CTX)之后光纤上的参考点。

R点是刚好在接收机(RX)光活动器(CRX)之前光纤上的参考点。

4.1.2光接口的线路码型为加扰NRZ码,应符合ITU-T建议G.707。

4.1.3卖方应根据所提供设备的发送机,提供其激光器性能:

要求:

使用寿命≥30万小时

光发送器应具有激光器寿命告警功能。

列表说明每一中继段长度

4.1.4再生段距离计算采用ITU-T建议G.958的最坏值法,利用衰减受限和色散受限分别计算后取其最小值。

当最坏值设计法不能满足再生段要求时,可采用联合设计,必要时亦可采用统计设计法。

4.2电接口参数

2048kbit/s电接口参数、34368kbit/s、139264kbit/s和155520kbit/s电接口参数均应符合ITU-T建议G.703中的各项要求。

2048kbit/s电接口应具有75欧姆和120欧姆两种阻抗提供选用。

4.3开销通路接口

开销通路接口应不少于3路,接口特性为G.703中64kbit/s同向型接口或V11接口。

4.4管理接口

4.4.1TMN接口

SDH光缆线路系统至少在每一端能提供符合ITU-T建议M.3010及Q.703要求的接口,以便与TMN相连。

SDH光缆线路系统与站内网络单元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ITU-T建议Q.811和Q.812规定的CLNS1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络单元管理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CLNS2无连接模式协议栈。

NE管理系统与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为Q3接口

4.4.2工作站接口

SDH光缆线路系统的端站和再生器应配置与工作站的通信接口,接口特性应符合F接口的要求。

5网络单元管理系统(EM)

网络单元管理系统承担本技术协议书所规定的各网络单元设备的管理,并提供部分网络管理功能,即当无上一级管理系统时,能监视整个工程的传输网络。

5.1SDH管理系统的要求

SDH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网络的结构、ECC功能及协议栈均应符合ITU-T建议G.784、Q.811和Q.812。

管理信息模型应符合ITU-T建议G.774系列。

5.2网络单元管理系统要求

SDH设备应能由萧山供电局现有的SDH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即可接入现有萧山供电局SDH网管系统中),被管理的整个网络中的各网元均应由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

在工作站的一个窗口上应能监视被管理的整个网络。

通过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的人机接口,监视和控制整个被管理网络中的每一个网元。

告警和事件记录追踪至每一块电路板。

5.3安全性

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特定元件的过载不应对设备或功能单元产生有害影响。

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内部测试机制必须能测试其主要功能,发现故障并产生告警信号。

一旦出现软件差错或电源失效后,系统应返回正常工作状态。

5.4软件修改

软件修改应借助更换模块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控制活动和业已存在的数字信号连接。

5.5网元应具有内部管理软件的更新和升级能力,该更新和升级应在在线条件下通过上级网管中心用软件下载方式完成。

同时在软件升级时,对现有运行业务不中断。

5.6EM应能支持1个以上操作员同时在网元管理系统上工作,该功能可通过采用X终端方式来实现,X终端应具有与EM同样的操作功能。

EM与EM之间、EM与X终端之间应具有远端登录能力。

5.7网络单元管理系统的组织和配置方案

卖方应根据工程部分和技术部分的要求,提出本工程的网络单元管理系统的组织和配置方案。

5.8本地维护终端

5.8.1本地维护终端提供对所供设备的本地维护功能,其管理能力应符合本部分7.3项中有关网元的管理功能,软件要求应符合本部分7.4项。

5.8.2本地维护终端的硬件平台必须使用国际标准,并便于携带。

6辅助设备

6.1公务联络系统

6.1.1公务联络系应具有以下两种呼叫方式:

a.选址呼叫方式,被选局站数不少于99个。

b.会议电话呼叫方式。

6.1.2公务联络系统应具有跨复用段通话能力,即进行复用段之间的公务联络。

6.1.3应具有多方向互通功能,互通方向不少于四个。

还应具有延伸功能,副话机可延伸距离不小于200米。

主副话机应具有相同的呼叫能力。

6.1.4接口应符合ITU-T建议G.703同向型接口协议的要求。

7对设备的一般要求

7.1环境温度及湿度

运输和储存时温度:

-20℃~+60℃

使用时温度:

保证性能:

+5℃~+40℃(-5℃~+40℃)

保证工作: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