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71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Word格式.docx

《心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Word格式.docx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4、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一种现象叫(似动现象)。

5、刚刚能引进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6、从明亮处进入已灭灯的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就以分辨物体的轮廓,这是(暗适应)。

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叫做(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9、先吃糖后吃苹果感觉是酸的,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是甜的,这种现象属于(感觉对比)。

10、人们把感觉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11、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并用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12、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是指知觉的(选择性)。

1、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人是(艾宾浩斯)。

2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那种识记是(意义识记)。

3、后学习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后摄抑制)。

4、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有意识记)。

5、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努力,也没有运用任何专门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无意识记)。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7、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

8、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叫做(机械识记)。

9、以感知过的或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指(形象记忆)。

10、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指(运动记忆)。

11、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指(情绪记忆)。

12、保持时间在2秒至1分钟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1.在人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整理成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叫(系统化)。

2.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这是指思维的(深刻性)。

3.在人脑里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是(抽象)。

4.不受别人的暗示与干扰,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这是指思维的(独立性)。

5.在人脑里把事物分解成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叫做(分析)。

6.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

7.在人脑里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若干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叫(概括)。

8.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是指(思维定势的影响)。

9.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叫做(再造想象)。

10.在人脑里把事物的组成成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叫(综合)。

11.人在思维过程中能快速地在较短时间内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是指思维的(敏捷性)。

12.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做(原型启发)。

13.在人脑里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比较)。

14.全面地辩证地思考问题,防止思维的片面性。

这是指思维的(广阔性)。

15.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十分复杂,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指(求异思维)。

16.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人脑里独特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

1.同一时间内人们清晰地觉察到的事物的数量是指(注意的广度)。

2.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3.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能称为心理活动过程(注意)。

4.有预定目的而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1.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人是马斯洛

2.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正强化

3.通过城乡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对学生来说给予批评就是Ⅰ型惩罚

4.人的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执行决定阶段

5.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是指习得性无力感

6.一个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善于支配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品质是指意志的自制性

7.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对儿童来说禁看动画片就是指Ⅱ型惩罚。

8.与盲从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自觉性

9.通过消除和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叫负强化

10.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叫做自我效能感

11.个人为完成既定目的善于百折不挠,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品质,这是指意志的顽强性

1.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是理智感

2.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叫激情

3.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叫做心境

4.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应激

5.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属于道德感

1.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是(加德纳)

2.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叫做(特殊能力)

3.在创造活动中能产生出具有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叫做(创造能力)

4.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叫做(一般能力)

1、与气质类型粘液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不灵活型)

2、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叫(性格)

3、与气质类型多血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型)

4、人格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即在人的人格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性格)

5、与气质类型胆汁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不平衡类型)

6、与气质类型抑郁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弱型)

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就是学习

2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奥苏贝尔

3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学者是奥苏贝尔

4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就是学习策略

5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这种形成的表现形式叫变式

6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策略是认知策略

7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的策略叫元认知策略

8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

9将精细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改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叫组织策略

1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这种学习是(表征学习)。

2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是(概念学习)。

3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是(命题学习)。

4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个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叫(下位学习)。

5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上位学习)。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叫(学习迁移)。

7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

8我们能够冲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我们很难说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种知识是(隐性知识)。

9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是指(技能)。

10、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是指(智力技能)。

11、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

1、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B道德)。

2、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指(A道德认识)。

3、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B道德情感)。

4、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指(C道德意志)。

5、人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动是指(D道德行为)

1、人类个体从生到死忘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是指:

(A.广义的心理发展)

2、环境决定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

(B.华生)

3、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体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指:

(B.同化)

4、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需随新的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是指:

(C.顺应)

5、在说明教育与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B.维果茨基)

6、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

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A.强化法)

7、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叫(C.行为塑造法)

8、学生由于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降低的一种不良心理现象。

这是指(B.学习疲劳)

9、不能通过听、说、读、写、算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现象,这是指(D.学习障碍)

1、教师工作态度的核心是:

(C感情)

2、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的:

(A威信)

二、多选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知觉活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人们在回忆时可以利用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2、记忆品质主要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准备性)。

1、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演绎的推理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3、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4、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5、思维的主要功能有(理性认识功能、学习功能、创造功能、调控功能)。

1.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第七章

12.动机冲突较为复杂,按冲突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

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

6.根据情绪活动发生时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可把情绪划分为:

激情,应激,心境

7.情商的概念的含义主要有: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1.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性格的结构主要包括(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1.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

1学习策略具有哪几方面基本特征:

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2下列选项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知识是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知识具有下列哪几方面功能(C辨别功能D预期功能E调节功能)。

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4、智力技能就其活动的对象、形式和结构而言,有以下几个特征,即(A观念性C内潜性E简缩性)。

1、人的道德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最主要的形式有(A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B与道德形象想联系的情感体验C与道德理论想联系的情感体验)。

2、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关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构成因素有(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A面向全体的原则,B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C尊重和理解的原则,D学生主体性的原则,E个别对待原则)

2、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涉及的积极重要的概念有(A图式,C顺应,D,平衡,E同化)

1、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关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对教师威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自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本身的素质,这时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包括(A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B优良的心理品质,C较强的业务能力,D得体的风貌,E良好的“第一印象”

名词解释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

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3、反射:

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4、条件反射:

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5、感觉:

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作出的反应。

6、观察: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7、表象:

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8、前摄抑制:

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9、后摄抑制:

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0、超额学习:

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1、遗忘:

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12、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3、想象:

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的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14、求异思维:

也叫发散思维,是对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5、创造性思维:

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6、再造想象:

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17、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8、动机:

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19、自我效能感: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20、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1、内部动机:

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22、情商:

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23、能力: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24、智力:

是使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25、气质:

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26、性格:

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27、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

28、变式:

是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9、学习的迁移: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0、技能:

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1、品德:

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2、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3、教师的威信:

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简答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答: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描述心理现象②揭示心理规律③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

3、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心理测验法⑤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

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另外,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观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②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

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10、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②对象的活动性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11、简述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①感觉适应②感觉对吧③感觉的相互作用④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12、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①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③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④注意科学用脑

13、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的多,以后忘得少

14、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5、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②适当超额学习③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④正确组织复习

16、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

(二)语言与思维的区别①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

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识的关系。

③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性。

④一词可多义;

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

17、简述思维的品质

①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②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③思维的逻辑性④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8、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①发现新问题②解决新问题

19、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20、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②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21、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①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②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③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④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2、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引起无意注意的愿意,主要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主体的内部状态。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②刺激物的对比③刺激物的变化④刺激物的新颖性。

主体本身的状态:

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状态③知识经验④期待的作用

23、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①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②激发间接兴趣③组织有关活动④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4、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①启动功能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25、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①采取决定阶段②执行决定阶段

26、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

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27、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①有自觉的行动目的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③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④克服困难

28、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一是语言提示的方式,二是活动的方式

2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0、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⑤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31、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一)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①反映的对象不同②随意性程度不同③机体表现不同

32、怎样控制激情?

①自我意识的调控②理智调控③合理释放④艺术升华⑤适当转移

33、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①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②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34、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

35、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

面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