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520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练必修Ⅱ第5单元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种“政治智慧”是指(  )

A.法德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

B.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C.法德决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

D.法德一起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3.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

“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

”他认为法德合作(  )

A.有利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4.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

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5.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欧共体各国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规定重大方针政策由国家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一致决定,具体行动由成员国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多数表决。

这从根本上表明欧共体(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没有明显差异

B.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合作的组织机构更具程序化和严密性

D.大欧洲联盟已经正式形成

6.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7.(2012·

珠海摸底)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史实

推论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D

8.(2013·

汕尾摸底)有学者指出:

各国在经济一体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的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

下列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是(  )

A.欧盟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9.(2012·

泉州质检)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的不同之处是(  )

A.范围更大,体现全球化

B.合作原则开放灵活,体现贸易伙伴关系

C.国家成分复杂,体现求同存异

D.地域相近,体现睦邻友好

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认为:

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11.(2013·

德州联考)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12.(2013·

江西诊断考)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

“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

”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与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13.(2012·

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证券时报》(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近期,国际汇率市场风云变幻。

美欧货币当局释放出继续扩大流动性信号,日本央行祭出零利率政策,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均酝酿或采取市场操作影响本币汇率,一些发达国家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低估本币汇率……人们担心“货币战争”的潘多拉盒子可能就此开启。

——中国网(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三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9日刊出评论说,美国推出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想当然地开动印钞机,“放水”6000亿(右图),但这不是解决经济衰退的办法,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让美元继续贬值。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的贬值,信任危机的来临,砸下6000亿,无疑是美元在自掘坟墓。

——中新网(2010年11月9日)

材料四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

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漩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

——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前的“货币战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出的新一轮货币政策是在“自掘坟墓”。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14.(2013·

惠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

莫内(“欧洲之父”)提出:

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

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

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

见下图漫画

材料四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

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解析:

戴高乐的意思是希腊和法国保持独立,不成为美附属国,从而表达他不满意美国控制西欧,故选C项。

答案:

2.解析:

欧洲一体化的前提是德法的和解,是欧洲一体化很关键的一步,故选B项。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经济政治多极化的理解能力。

二战后法德合作促进了二战后西欧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而非政治多极化格局,排除A项;

B项表述错误;

C项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是在1993年,故也应该排除。

故选D项。

4.解析:

图一“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简称,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主题;

图二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图三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说明欧洲从欧共体向欧盟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6.解析:

从表中数字分析可知区域集团化分布不均匀,故选C项。

7.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解。

早在古代世界不同民族就已经有了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故A项错误。

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达成一致,故B项错误。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建立,实际上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虽然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各国的贸易壁垒不可能清除,只能有一定的缓解,故C项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也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故D项正确。

8.解析:

从材料“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可知选择A项,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9.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所有经济区域集团都是全球化的现实体现,并且成员国地域临近且彼此开放,故A、B、D项不符合题意。

10.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故选C项。

11.解析: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言下之意是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推动的,故选B项。

12.解析:

从材料中寻找信息:

新“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基础设施投资,以此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故新“马歇尔计划”是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故选A项。

1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金融霸权的分析理解能力。

(1)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世界上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可以看出历史渊源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主要内容结合所学作答。

(2)问,归纳材料的内容即可。

第(3)问,实际要求回答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可以从对美国本身和对世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1)历史渊源: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主要内容:

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

(2)“货币战争”:

各国操纵本国汇率,展开竞争,为本国谋取利益。

(3)美国的新一轮货币政策会导致对美国的信任危机,大大动揺美元的地位,同时也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从长远的观点看,也将制约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做法“损人不利己”。

(4)①立足国情,不畏外界压力,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加强货币监管,注重宏观调控;

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迎接挑战。

14.解析: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欧洲的联合、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向世界。

(1)问是简单识记,从美、苏、欧三国以及当时世界形势分析,全面回答即可。

(2)问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也可从当时美苏争霸的格局、欧洲经济恢复与国际地位不平衡的现状、法德关系的和解(关键)以及材料中马歇尔计划的到期、联邦德国成立的威胁等方面分析。

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看法一突出经济全球化积极意义,看法二突出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的地位,是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第(4)问把握时间信息,从国际关系、经济状况以及中国当时的“左”倾错误等分析即可。

(1)背景:

①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瓦解;

②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想要称霸世界;

③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对抗的国家,大国沙文主义抬头;

④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目的:

①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与发展经济,进而控制欧洲;

②利用欧洲国家反苏反共;

③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2)因素:

①美苏以欧洲为“冷战”的主战场,欧洲各国希望摆脱美苏控制;

②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美苏强大,欧洲单个国家无法与美苏抗衡;

④美国经济援助不可能延期;

⑤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

⑥法德历史性的和解。

(3)选看法一:

经济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理由:

有利于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选看法二:

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扩张,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或:

具有资本技术优势,控制着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往往是获利者;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4)原因:

①中国当时工业科技落后;

②处于“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未建交;

③总路线、“大跃进”,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④中央对世博会缺乏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