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441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Word格式.docx

D.协定关税

7.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8.《申报》报道说:

“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

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

……此报道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平型关战役

9.《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

“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

”“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

”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B.君主立宪制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C.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和完善

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10.亚里士多德说:

“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

”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

A.“四百人会议”

B.“陶片放逐法”

C.十将军委员会

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11.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2.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13.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刊物上登载的一幅《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

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

“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

”此漫画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贷款

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C.李鸿章因中国被瓜分完而感“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

14.美国记者斯诺说: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开展游击战争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发动三大战役

15.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

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

与英国“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

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16.阅读下列描绘雅典民主政治状况的图片,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民大会是司法机关②古代希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7.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主要有()

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④旅顺大屠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2010年5月11日,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组建新一届内阁,就任英国首相。

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王远离政党纷争,只是国家名义的象征

B.首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并控制立法大权

C.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

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

这种认识()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20.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21.“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22.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3.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

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24.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

“(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

”陈独秀意在()

A.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

B.明确五四运动的目标

C.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

D.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5.《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

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

26.1917年,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就是()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27.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有人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

该组织内,各种劳动形式相互协作,这样生产力将极大发展,人们将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这种设想属于()

A.自由主义

B.理性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28.《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当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9.下列选项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男女公民政治权利一律平等

B.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五百人会议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30.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

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0分,共75分)

31.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英、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一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

……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

……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试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材料四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中英、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他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材料二:

当提案通过时,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座位,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

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来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何时何组织通过的决议?

决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的代表兴奋起舞而西方一些代表却愁眉苦脸?

为什么美国代表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33.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创造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政治发展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

据材料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

……在它静谧而沉寂的遗址深处,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产生的条件。

材料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

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3)材料三体现了近代法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

《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

……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行使政治权力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

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华盛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三1984年,一名叫约翰逊的示威者焚烧了一面国旗,还围着火堆唱:

“美国,红白蓝的旗帜,我们唾弃你。

”该案发生时,已有联邦国会1968年通过的《反亵渎国旗法》,50个州中的48个州有类似法律。

1989年6月21日,最高法院以五比四判定约翰逊的行为为“象征性言论”,是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

这个判决裁定《反亵渎国旗法》违宪。

这个结果一宣布,乔治·

布什总统立即针锋相对地表态,“烧国旗是错的,大错特错”。

美国国会也立即通过了1989年《国旗保护法》,经乔治·

布什总统签署后成为法律。

随即,有人在国会大厦前烧毁国旗,以示挑战。

最高法院再次以五比四判定,1989年《国旗保护法》也违宪。

国会希望通过修宪来改变最高法院的判决,但至今仍未成功。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

(2)总统、法院在国会的立法权方面相互制衡的表现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

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

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

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

(2)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试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这种移植来的制度与中国传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导致其在中国无法成长?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联邦德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楚人’的称呼”体现了分封制;

材料“《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体现了郡县制;

由此可知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郡县制。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秦统一六国后,《秦律》”、“罗马法,向万民法方向发展”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本题实际上考查法律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

其余BCD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4.【答案】B

【解析】A仅符合前一个条件“千年不变”,但不符合后一个条件“十年一变”。

C仅符合后一个条件“十年一变”,而D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只有甲午中日战争战前中国是封建制度千年,战后十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故选B。

5.【答案】B

【解析】《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新界给英国。

6.【答案】D

【解析】材料大意为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时征收较高的关税,而美国产品进入中国时关税较低或不交关税。

因此D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显然指的是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关的军事路线图。

所以,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只能是“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ACD与井冈山这一关键词不符。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本月八日晨一时”“宛平县搜查”“日军……开炮”等,可以得出此事件为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东北沈阳;

八一三事变为1937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平型关大捷为国共两党在二战中的合作所取得的大捷。

所以答案选B。

9.【答案】C

【解析】抓住题中人物信息,威廉二世和俾斯麦,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

皇帝任性辞去首相,说明德国当时的君主立宪制很不完善,皇权太大。

A、B不是题干所反映的主旨,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是封建专制,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伯利克里时期,为确保所有公民都积极参与政治,推行津贴制度,即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故D项正确;

A项第四等级被排除在外,B、C项都只是涉及部分公民,故A、B、C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左图是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右图是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只适合美国,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相同,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威只适合德国,但是两个图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C。

12.【答案】D

【解析】“王”也具有“天下共主”的权力,只不过与“皇帝”相比,“王”的权力不够集中,但这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而是一种表象,由“王”到“皇帝”的转变,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A、B、C三项为表面上的不同,D为本质不同。

故答案选D。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01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题意无关,排除;

A项“是为了贷款”,属于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

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民主革命,材料中叙述的“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可以知道“伟大传奇”是指二万五千里长征,A正确;

BCD项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在1789年发生革命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最后终于确立了共和制,期间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过程曲折又复杂。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均不符,所以应选A。

16.【答案】B

【解析】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所以①错误;

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而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所以B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④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战争时期,所以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①②③均符合事实,此类试题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18.【答案】D

【解析】在英国,若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可以辞职并解散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并重新选举,故D项结论不符合史实。

A、B、C三项结论均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

1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等内容判断,A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是错误的;

B项不符合史实;

C项与题意无关,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故选D项。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结合各自的历史背景,德国是在封建割据状态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法国在确立共和制之前,君主派和共和派反复较量,专制王朝多次复辟,为巩固他们的革命成果,宪法也各具特点,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21.【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的绝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所以体现了专制主义色彩,故选B项。

22.【答案】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革命”的含义是反帝反封建,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目要求;

当时,国民党没有自己的军队,B项错误;

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必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C项错误;

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

2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分权,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

这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

符合题意故选B。

24.【答案】C

【解析】由“无论是学界、政客……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可知,C项符合题意。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拒绝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A、B都不符合题意,D项时间不符合。

25.【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这是古罗马法的核心;

B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D项材料中没体现。

所以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