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098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析Word格式.docx

Postgraduate:

Gulibadanmu.aizezi

Supervisor:

Prof.Halida·

yasen

Abstract

Objective:

byanalyzingthemobilityofnosocomialinfectionofthepatientsin

hematologydepartment,wewillinvestigationthenosocomialinfectioncharacters’and

reasons,riskfactorsfromtheHematologydepartmentprovideforeffective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Analysistheclinicaldistributionofisolationpathogenofthe2303

patientsinhematologicunitofourisolatespathogensduringfrom2008to2009,and

comparativewiththenosocomialinfectionof2007.Results:

Amongthetotalof220

clinicalisolatespathogens,ThemostcommoninfectionpositionofNIwasrespiratory

tract,nexttheblood,mouth,urinarytract.Gram-negativebacteriaarestillthemost

pathogeninourhematologydepartment,secondlythatisgram-positivebacteria,andthe

lastoneisfungus.Conclusion:

ThepatientswithHematologicalMalignanciesareeasily

susceptibletonosocomialinfection.Toboostbody,defensesandcontroltheriskfactors

areeffectivemethodstopreventnosocomialinfectionofHematologicalMalignancies,can

decreaseeffectivelyincidenceofNI.

Keywords:

hematologicaldisease;

Nosocomialinfection;

distributionofpathogen

2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名

中文译名

AL

Acuteleukemia

急性白血病

ALL

Acutemyeloidleukemia

Aplasticanemi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A

再生障碍性贫血

ANC

Absoluteneutrophilcount绝对中性粒细胞数

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ITP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a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FI

Invasivefungalinfection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真菌感染

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M

Multiplemyeloma

多发性骨髓瘤

Methicillin-resistant

MRSA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Non-Hodgkinslymphoma

NHL

NI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医院感染

NosocomialInfection

NationalCommitteefor

NCCLS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Standards

PeriPheral

PBSCT

WBC

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白细胞

StemeelltransPlantt

WhiteBloodCell

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

(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

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

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

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前言

血液病是一组起源于造血系统范畴内的,以血液、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机制

的病理变化为其主要表现特征的各种疾病;

其分类包括白血病(急、慢性)及其相

关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相关的恶性贫血、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

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1]。

同时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继发因

素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

范畴。

血液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化疗、放疗及(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

制剂。

其中、联合化疗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直接损害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由于血液病患者因基础病本身的原因,造血和免疫功能低下,化放疗使血液病患者

本身低下的免疫力更低,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基础因素[2]

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

抑制剂,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多种免疫因子)的增殖和

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

与此同时、因抑制免疫系统,常掩盖体内存在的潜在

感染,使各种感染无法显现出来。

因血液病的特殊性质使血液病患者成为医院感染

的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即无感染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住院

48小时后出现连续2天体温>38℃或者出现明确感染病灶者。

另外、连续住院的患

者,自上次出院至下次入院证实为同一病原菌者[3]。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在国内外一直被列为免疫抑制患者持久存在的、覆盖

着全球范围内的、涉及到多学科的严重问题感染。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在

降低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已有了突破性改善。

但,近年来随着侵入性诊疗方法的

普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老龄化比例上升等原因,均

使医院感染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其中血液科院内感染几率也一直明显上升。

根据

KolmL等1999年在《国家学术协会》上提到,美国医院感染每年导致4.4-9.8万人

死亡[4]。

据陈清在《研究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进展》中提出、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

曾对欧洲国家及中东、东南亚、西太平洋等地区十余个国家的55所医院进行调查显

示,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8.7%[5],同时、DigiovineB等在《血流感染时重症监护病

房患者死亡率和治疗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上表明,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病

率占19.7%,明显高于内科系统的其他科室[6];

徐秀华等报告、于1994年-1996年中

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血液内科的感染发病率最高,达到21.8%[7]。

河南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在2003-2004年的院内感染率为7.15%,南通大

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03-2005年的医院感染率为4.71%-8.04%。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

3

内科于2004-2006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87%。

通过上述研究资料表明,医院感染

是医院管理中的难题,且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8]。

曾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卫生机构宣布“医院是导致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各种细菌

诞生及生长的场所”。

医院是各种感染致病菌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感染涉及的

对象除了病人及陪护家属以外,还包括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

医院感染给患者,

医院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它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延误了血液

病患者原发病的治疗,从而影响医疗质量疾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增

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有效医疗资源,且因此必然引起一定的医疗事故、医疗纠

纷的发生。

因此,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对于2008年1月

-2009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包括血液科普通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及诊断明

确后从其他科室转入我科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了解血液科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我院2007年的血液科医院感染相关资料比较,对

感染特点及近期变化趋势进行总结,探讨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调整相应的预防

措施及治疗方案。

4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病例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包括血液科普通病房,骨髓

移植病房及诊断明确后从其他科室转入我科患者)共2303例,其中发生感染者为220

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男女比例为1.245,年龄段为10-82岁,平均年

龄50.38岁;

其中133例(60.45%)发生医院感染、87例发生社区感染(39.55%)。

种标本培养病原微生物阳性者220例。

恶性血液病(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者)206例,

占93.6%;

其中急性白血病118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9例,急性非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87例。

慢性白血病(CL)25例,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CLL)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0例。

霍奇金淋巴瘤(HL)1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9例,多发性骨髓

瘤(MM)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5例。

其中、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

胞移植术者(ALLO-PBSCT)29例。

良性血液病者14例,占6.4%,包括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例,营养性贫血3例,急性

造血功能停滞2例,Castleman病1例。

与2007年发生感染的80份病例进行比较

分析。

1.2纳入标准

1.2.1血液病的诊断标准

据患者病史、体征及通过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

析、血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检查、免疫学检查、骨髓病理活检、相关酶学检

查等后,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者,即可诊断为血液病[9]。

1.2.2感染判定标准

医院感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为准则

进行医院感染的判断。

是指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即无感染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

期,入院48h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合并医院感染:

一、临床诊断:

有感染的定位症状和体征[7];

①有入侵门户或迁移病灶;

②有全身

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③有皮疹或出血点,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

移,X线、B超等检查有阳性结果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④收缩压<

12.0kPa或较原

收缩压下降>

5.3kPa。

5

二、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血、尿、痰、咽、

肛周及病灶分泌物致病菌病原学培养阳性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

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10]。

若为皮肤上的常

见细菌,如类白喉棒状杆菌、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在不同

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②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1.3排除标准

(1)患者自行终止治疗。

(2)诊断血液病成立,但感染地点未在血液科、而在我院其他科室。

(3)留取标本前已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采集的标本,

均为不合格标本。

1.4标本来源与检验方法

标本来源:

按照我院检验科要求采集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各类血液、尿液、便、

分泌物、脓液等标本。

检验方法:

依据病原菌菌落形态,涂片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等试验,运用半自动微

生物生化及药敏分仪,VITEK-2分析仪鉴定病原菌菌种,同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

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法进行药敏试验。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送检各种

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200份致病菌。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

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213和粪肠球菌ATCC29212,指控

菌株作药敏质量控制。

2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20例发生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

发生感染前后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疾病类型,感染部位等指标均做详细记

录,观察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在近三年的具体变化趋势。

3统计处理

所采集的病例资料按疾病类型及感染部位不同分别计算各部分构成比,对于分离

出来的的微生物进行分类汇总计算构成比,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

行χ2检验,以а=0.05为检验水准,当P<

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6

结果

1所发生感染的血液病具体类型及构成比

表12007年—2009年收集资料例数的构成比

疾病名称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例数

11

26

构成比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3.75%

32.50%

3.75%

2.50%

18.75%

2.68%

38.39%

8.93%

1.79%

14.29%

0.89%

6.25%

19.64%

11.61%

5.56%

40.74%

9.26%

2.78%

15.74%

43

44

10

15

16

17

霍奇金淋巴瘤

9

11.25%

3.75%

26.25%

1.25%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22

3.70%

14.81%

1.85%

0.93%

其中行干细胞移植术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营养性贫血

21

13

过敏性紫癜

Castleman病

合计

80

112

108

2病原菌分布情况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血液科住院患者2303例,送检各类标本后培

养阳性致病微生物220株,标本类型为血液、痰液、尿液、咽拭子、便及分泌物(包

括引流液、穿刺液)。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居首位,共105株,占47.72%(105/220);

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共84株,占38.18%(84/220);

真菌32株、占14.55(32/220)。

血培养阳性为5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

菌(G)20株(35.71%,20/56),真菌为2株(3.57%,2/56);

痰培养阳性为69株,其中革

兰氏阴性菌(G

-

)34株(60.71%,34/56),革兰氏阳性

+

)32株(46.38%,32/69),革兰氏阳性菌(G)28株(40.58%,28/69),

真菌为9株(13.04%,9/69);

尿培养阳性为4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28株(59.57%,

28/47),革兰阳性菌(G

养阳性为2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

株(59.26%,16/27),真菌为6株(22.22%,6/27);

分泌物培养阳性17株,其中革兰氏阴

性菌(G)5株(29.41%,5/17),革兰阳性菌(G)8株(47.06%,8/17),真菌为4株

(23.53%,4/17);

便培养阳性为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1株(16.67%,1/6),

)13株(27.66%,13/47),真菌为6株(12.77%,6/47);

咽拭子培

)5株(18.52%,5/27),革兰阳性菌(G)16

革兰阳性菌(G+)1株(16.67%,1/6),真菌为4株(66.67%,4/6);

临床所分离的革兰氏

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29株(13.18%)、肺炎克雷伯杆菌18株(8.18%)、鲍曼不动杆菌

15株(6.82%)、阴沟肠杆菌9株(4.09%)、铜绿假单胞菌7株(3.18%)、产酸克雷伯

菌8株(3.64%)、人苍白杆菌7株(3.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株(2.73%)、伤寒

沙门菌2株(0.91%)、粘质沙雷菌、费氏柠檬酸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

菌各1株(各占0.45%);

所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为:

屎肠球菌21株(9.55%)、表皮

葡萄球菌16株(7.27%)、金色葡萄球菌14株(6.36%)、缓慢葡萄球菌11株(5.0%)、

草绿色链球菌10株(4.55%)、粪肠球菌5株(2.27%)、溶血葡萄球菌5株(2.27%)、

人葡萄球菌4株(1.82%)、腐生葡萄球菌1株(0.45%);

真菌为:

白色假丝酵母菌

14株(6.36)、光滑假丝酵母菌10株(4.55%)、白色念珠菌4株(1.82%)、克柔假丝

酵母菌2株(0.91%)、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0.45%)。

具体见表2、3、4及图1。

8

表22007-2009年病原菌分布情况

病原菌类型

株数构成比(%)

株数

57

18

12

构成比(%)

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52

48

45.28

10.38

5.67

7.55

3.77

2.83

4.72

1.89

50

15.79

7.31

6.14

2.63

5.26

1.74

8.77

0.88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阴沟肠杆菌

人苍白杆菌

产酸克雷伯菌

粘质沙雷菌

伤寒沙门菌

0.94

支气管伯德特菌

费氏柠檬酸杆菌

施氏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

恶臭假单胞菌

革兰氏阳性菌

表皮葡萄球菌

缓慢葡萄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屎肠球菌

35.85

5.66

18.87

6.6

35

38

46

40.35

7.02

3.51

粪肠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人葡萄球菌

10.53

溶血葡萄球菌

真菌

20

光滑假丝酵母菌

克柔假丝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