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8910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各区初三物理一模中难题汇总Word格式.docx

C.小球在B点和C点的机械能相等

D.小球不能到达D点

6、(2020海淀一模)12.图7是某运动员在一次撑竿跳高过程中的多个状态,若不计空气的阻力,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运动员助跑的目的是增大惯性

B.运动员撑竿上升的过程中,竿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

C.运动员到最高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运动员从最高点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7、(2020平谷一模)20.如图10所示,水平台面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在它上面放着质量为500g的木块,将木块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100g的钩码相连。

木块在平行于台面的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钩码触地后立即静止,木块继续滑动一段距离停在台面上。

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A.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变小

B.木块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1N

C.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越来越小

D.钩码触地后木块继续滑动,拉力对物体做功

电学图像问题

1、(2020朝阳一模)15.在图10中,通过电阻R1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通过电阻R2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像信息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R2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当R1和R2串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一定不等

C.R1和R2并联在电源电压为4V的电路中,总电流为0.5A

D.R1和R2串联在电源电压为9V的电路中,它们的总功率为4.5W

2、25.如图所示中的A、B分别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I-U图像,小灯

泡和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电压为8V的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干路电流为0.8AB.灯泡的电功率为4W

C.电阻的阻值为2ΩD.电阻的电功率为5W

压强浮力

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体积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放在甲、乙烧杯中,小球静止时如图13所示,A、B两个小球的密度分别为

,甲、乙两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A、B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和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B.F1>

F2C.FA<

FBD.

2.图10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

静止时,物体A在甲杯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物体B在乙杯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两杯中的液体液面高度均为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杯中的液体密度

B.甲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等于乙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C.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D.甲杯液体中物体A受的浮力小于乙杯液体中物体B受的浮力

3.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完全相同,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一个小球先后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小球在甲容器中漂浮,在乙容器中沉底,如图9所示。

若A、B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A、ρB,小球在A、B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A、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甲、乙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ρA<

ρBB.FA=FBC.pA>

pBD.p甲<

p乙

4.如图8所示,将一物体放入甲液体中,它能漂浮于甲液面;

把它放入

乙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

A.物体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物体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5.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A、B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一个小球分别放在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小球浸入两种液体的情况如图8所示,两容器中液面相平。

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和ρ2;

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小球产生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

甲、乙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ρ1<ρ2B.F1>F2C.p1=p2D.F1′>F2′

6.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A、B两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将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容器的液体中,

静止时两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如图9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B.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7.如图10所示,装有等体积的酒精和浓盐水的A、B两个烧杯中,放入同样的微小压强计,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时,发现微小压强计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同。

已知浓盐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无关

B.甲容器中的液体是浓盐水

C.若将两微小压强计的探头调整至同一深度则甲图比乙图中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要小

D.若往A中加水,则甲图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会变小

8.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溢水杯,装满不同密度的液体。

现将小球A分别放入两溢水杯中,小球静止时的情景和溢出的液体如图8所示,从甲杯中溢出的液体所受重力为G甲=0.9N,从乙杯中溢出的液体所受重力为G乙=0.8N,小球在甲杯中所受的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所受的浮力为F乙。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A在乙杯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较大,所以有F乙>

F甲

B.A的重力为0.9N,它在乙杯中受到浮力为0.8N

C.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D.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

9.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完全相同烧杯中,如图3所示,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高度相同。

以下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相等

B.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C.甲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小于乙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10.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液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甲容器的底面积为S1,乙容器的底面积为S2;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1,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

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2,液体对容器底压力为F2、压强为p2。

已知3S1=5S2,2ρ1=ρ2。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11.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一重为G的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细线对金属球的拉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

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乙所示,容器底对金属球的支持力为F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F3B.F2﹤F4C.G﹥F4D.G=F1﹢F3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甲装水,乙装酒精。

现将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分别放在甲、乙量筒中,如图所示,此时量筒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若将两个金属块取出,甲、乙量筒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无法判断

13.溢水杯装满水,将小球A放入溢水杯,溢水杯里溢出来36g的水;

将溢水杯里装满酒精,将小球A放入溢水杯,溢水杯里溢出32g的酒精,(ρ酒精=0.8g/cm3),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的质量是32g

B.小球A的质量是36g

C.小球A的体积是32cm3

D.小球A的体积是36cm3

14.水平桌面上放置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盛有甲和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这两种不同液体种,静止后的情形如图6所示,两液面相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

C.密度计越靠上的刻度,对应的密度值越大

D.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比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

 

15.如图12所示,A、B、C、D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在盛有水的相同容器中保持静止,D球沉在容器底部,此时四个容器中的水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球的密度分别为ρ1、ρ2、ρ3、ρ4、它们的关系是ρ1<

ρ2<

ρ3>

ρ4

B.四个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为F1、F2、F3、F4,它们的关系是F1=F2=F3<

F4

C.四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P2、P3、P4,它们的关系是P1=P2=P3=P4

D.四个容器的总重分别为G1、G2、G3、G4,它们的关系是G1<

G2<

G3<

G4

1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密度比水大的铁球用细线挂着浸没在甲容器的水中,将一个密比水小的木球用细针压入乙容器的水面以下,木球和铁球的体积相同,此时两个容器的水面相平,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铁球和木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B.细线的拉力和细针的压力大小相同

C.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同D.甲、乙容器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17.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盛有不同种类的液体,将质量和体积均相同的三个物体A、B、C分别放到甲、乙、丙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7所示,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A>

FB>

FC

B.容器中液体的质量为m甲<

m乙<

m丙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

p乙>

p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甲>

F乙>

F丙

图7

18.图7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放有A、B两个小球,两球在水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两容器中的水面高度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B.两球浸没在水中的体积相等

C.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D.两球的质量相等

19.如图8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

两容器中液体液面相平,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液体中,静止后两小球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F1一定大于F2B.F1一定小于F2

C.F1不可能小于F2D.F1不可能大于F2

20.如图12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放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实心铅球和铝球,将其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两容器中水面高度恰好相同。

此时台秤的示数分别为N1和N2,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已知ρ铅>

ρ铝,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N1=N2T1=T2B.N1>N2T1<T2

C.N1=N2T1>T2D.N1<N2T1>T2

21.水平桌面上两个静止放置的玻璃杯甲和乙,它们的底面积相等。

分别向两个杯中注水使两个杯中的水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图8所示。

假定两个玻璃杯的质量相等且玻璃的厚度可以忽略,甲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甲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1,乙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乙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2。

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A.P1=P2,F1=F2B.P1<

P2,F1<

F2

C.P1=P2,F1<

F2D.P1<

P2,F1=F2

2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电子秤,电子秤上有一盛水的溢水杯,杯内水面跟溢水口相平。

现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圆柱体铝块,将铝块缓缓地浸入水中,直到铝块完全浸没在水中为止,整个过程铝块未接触杯底和侧壁。

则从铝块下表面开始接触水面到上表面刚没入水中的过程中

A.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电子秤的示数变大

B.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电子秤的示数不变

C.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D.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电子秤的示数不变

23.如图11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杯子重为G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F1;

杯内水重为G2,水对杯子底的压力为F2。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F1=G1B.F1<G1C.F2=G2D.F2<G2

摩擦力

(2020燕山一模)20.如图10所示,用手施加力F,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

其中F=15N,GA=10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对手的作用力为15N

B.A对手的作用力为10N

C.A受到的摩擦力为15N

D.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2020东城一模)14.将物体A放置在静止不动的水平传送带上。

用水平拉力F向右拉动物体A,使其做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时,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1。

当传送带在转轴的带动下向左运动时,再用水平向右的力拉动A,使其仍做向右的运动,如图10所示,此时物体A受到滑动摩擦力为f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f2B.f1<f2C.f1=f2D.无法判断

(2020密云一模)28.妍妍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物体从同一斜面上的不同高度滑下,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的距离不等,从斜面较高处滑下时速度大,在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远,妍妍认为: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大时,摩擦力小,所以滑行的距离远。

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妍妍按照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卷线电动机的转速稳定且速度可调。

(1)该实验中需要利用电动机使木块在木板上做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此时二力的大小相等,如果测出了拉力的大小,也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大小。

(2)以下是他

们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电动机拉着木块以较小的速度在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由F1F2(选填:

“=”或“≠”),可以说明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水透镜

(2020海淀一模)30.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用蜡烛模拟远处所视物体;

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就越小)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

用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

(1)如图24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像(填“实”或“虚”)。

(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选填“远离”或“靠近”);

或者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透镜也可以(选填“凸”或“凹”)。

(2020通州一模)为探究人眼的成像原理,小明制作了图22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改变水透镜凸度的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选填“注水”或“抽水”)。

图22

(2020西城一模)27.小丽利用如图20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丽利用图20甲所示的方法,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A会聚在光屏上,

从而确定所使用的凸透镜A的焦距fA=cm。

(2)如图20乙所示,小丽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倒立、的实像,这一原理应用在(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丽用焦距为fB(fB<

fA)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仍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线处。

移动光屏,为使在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若不移动光屏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B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透镜(填“凸”或“凹”)。

动态电路

(2020西城一模)14.如图8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

当只断开开关S2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灯L1、L2均标有“6V6W”字样,(设灯丝的电阻不变),当开关S1、S2闭合时,灯L1正常发光;

则S1闭合,S2断开时,两盏灯的总功率是

A.12WB.6WC.3WD.2W

电和磁

(2020燕山一模)12.图5所示的手电筒内部有一个线圈,线圈内有一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体,当上下摇动时手电筒即可发光。

图6所示实验中,与手电筒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电源

ABCD

I

图5

机械效率选择

海淀20.图13甲所示,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800N的物体A,在卷扬机拉力F的作用下,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3乙中图线a所示;

用该装置匀速提升物体B时,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3乙中图线b所示。

已知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200N,在这两次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卷扬机拉力F的功率保持不变,且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上升的速度为10cm/s

B.拉力F的功率为100W

C.物体B受到的重力为4000N

D.提升物体B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5%

西城20.小亮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1中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1中图线b所示。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90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2.6N。

g取10N/kg。

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速度为0.025m/s

B.拉力F的功率为0.13W

C.滑轮组的有用功为0.45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90%

朝阳20.在建筑工地,用如图12所示的滑轮组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

当电动机用800N的力拉钢丝绳,使建筑材料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g取10N/kg。

A.钢丝绳自由端的移动的速度为0.1m/s

B.电动机对钢丝绳做的功为2400J

C.建筑材料的质量为216kg

D.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为160W

东城17.工人师傅为了搬运装修材料,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包含口袋滑轮组,已知动滑轮和装货物的口袋共重50N。

在一次施工时,用此装置将重为400N的材料匀速提升到9m高的楼上。

此过程中,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g取10N/kg。

A.工人提升重物时,绳上的拉力为250N

B.工人做的有用功是3600J

C.工人做的总功是4500J

图16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8.9%

房山20.小明用图16所示的滑轮组提升300N的重物,不可伸长的轻质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125N,4s内重物匀速上升2m,绳子与轮子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5m/s

B.动滑轮重75N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50W

D.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顺义20.用图9所示的装置将重为为800N的正方体石料A从水中提升出来。

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使A经历了三个过程:

过程1为A浸没在水中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过程Ⅱ为A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下表面刚离开水面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过程Ⅲ为A在空中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

过程I中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500N。

若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不计水中提升时水对A的阻力,不计A被提出水面所带水的质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过程I和过程Ⅱ中提升A的高度相同,则两过程中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B.过程I和过程II中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同

C.过程Ⅲ中提升A的机械效率η为80%

D.此装置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第20题图

密云20.用如图甲所示的动滑轮提升一批建筑材料。

工人竖直向上拉动轻绳的自由端将建筑材料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此过程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所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这批建筑材料的总质量为70kg,滑轮的摩擦不可忽略,g取10N/kg。

A.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的功率为80W

B.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为400N

C.用该滑轮提升这批建筑材料的机械效率约为87.5%

D.若用这个动滑轮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总质量为100kg的建筑材料,则对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上的拉力的功率为110W

1.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提起物体A,当卷扬机用500N的力拉钢丝绳,使物体A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