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614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七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文档格式.docx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的家庭(  )

A.结构比较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4.(2014吉林三模)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的实质问题是(  )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农耕稼穑应当遵守农时

C.人君须以简静为主

D.百姓对于国家政权的作用重要

5.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庶者”。

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松动

B.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6.(2013苏北四市联考)《汉书·

贡禹传》载:

“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材料反映汉代(  )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7.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

8.如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9.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

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

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10.(2014南宁模拟)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市中贸易,计善恶,计大小,计贫富,计迟速”的现象。

它直接反映了(  )

A.书院兴盛,教育发达

B.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

C.八股取士的局限

D.商品货币对经济和封建统治的影响

11.(2013顺德检测)中国古代虽然以农业文明为主,但以唐代长安为代表的城市规模之大,远超同时代的西方,独步世界。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B.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

C.发展国际交流的需要

D.开放和兼容并收的政策

12.(2014泉州质检)明中叶学者王世贞说:

“徽地四塞多山,土狭民众,耕不能给食,故多转贾四方。

而其俗亦不讳贾。

贾之中有执礼行谊(注:

意为儒学修养高)者,然多隐约不著,而至其后人始,往往修诗书之业以谋不朽”。

材料不能说明(  )

A.地理环境不利农业,是徽州发展商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B.商业致富和科举仕宦,是当时徽州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

C.徽商重儒入仕,体现近代商业和封建权势结合的特点

D.用经商所得厚利,让子弟业儒入仕是徽商的终极目标

13.(2014安溪统考)(商业发展)据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D.坊市制度被打破

14.(2013内江模拟)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  )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15.(2013厦门质检)明朝的《闽大记》载:

“(闽地)善药悉自川、广、辽、陕至……若绵布,悉自他至……若宫绵色笺,皆自江浙至。

”这说明(  )

A.福建经济落后、商品匮乏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相当活跃

C.政府实行农商并重政策

D.全国专门性的经济生产开始形成

16.(2014泉州质检)《唐六典卷三·

尚书户部》载:

“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

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材料反映了唐朝(  )

A.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

B.开始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限制

D.明确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

17.(2013湖北联考)“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18.康熙帝晚年曾说: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这表明康熙帝(  )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19.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20.(2013蒲田质检)“1734年,只有一艘英国商船到达广州,一艘去厦门,但厦门的勒索比其他港口厉害,该船只得撤回。

A.英国走私鸦片B.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

C.中国推行海禁政策D.政府的腐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2014汕头一模)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

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家庭手工作坊)(单位:

人)

男主人

女主人

孩子

帮工

学徒

女仆

1

3

4

2

——根据哈罗德·

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 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年第04期(作者:

蔡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

(3分)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

(3分)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

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

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6分)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

故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

倚(依靠)顿(处理)之盐……珠玑、犀象、玳瑁(海龟)、果布之珍,下至卖浆、贩脂之业。

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乘坚策肥(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被绮毂(丝绸用车装),拥赵女……多新安人也。

——《震川先生集》

材料二 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

歙之业鹾(盐)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

浙鹾更有商籍,岁科两试,每试徽商额取生员五十名,杭州府学二十名……自国初以来,徽商之名闻天下,非盗虚声,亦以其人具干才、饶利济、实多所建树耳。

故每逢翠华(指封建官僚)巡幸,晋秩(进献财物)邀荣,夫岂幸致哉。

——《歙事闲谭》

材料三 君姓吴氏,名荣……其与乡邦交也,往往周人之急,赈人之乏……先是嘉靖甲申,户部奉恩例召义民输粟以救灾……君如例入粟……岁甲辰、乙巳连凶歉,都移文府县谕富民出银分赈饥户,君即应召,盖性乐于施,非假以荣名也。

——《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徽商兴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徽商经营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兴盛的政治性因素,并分析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徽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及其积极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业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