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546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文档格式.docx

分类不够科学,所收词语及义项不够完备,释义过于简略,意义不够明确。

晋·

郭璞《尔雅注》、宋·

邢昺《尔雅疏》、清·

邵晋涵《尔雅正义》、清·

郝懿行《尔雅义疏》

2、《一切经音义》朝代、作者、性质

唐贞观间释玄应所撰,二十五卷。

唐贞元、元和间释慧琳所撰,一百卷。

将佛经应释之字录出,注音训於下,并广引字书传说以证之。

3、《说文解字》朝代、作者、性质

文字学著作。

作者:

东汉·

许慎。

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

全书15卷,收字9353个。

按文字形体结构分为540部,排列次序“始一终亥”,又按“据形系联”将形体相近的排在一起。

每部中“以类相从”,根据意义排列。

释字体例:

先义后形。

说解文字原则:

根据字形结构解释字义。

首创按部首排列的体例。

对某些字形误解;

拘泥字形解释字义。

4、《古书音均表》朝代、作者、性质

清·

段玉裁著。

共五篇,全面阐述了段玉裁在上古音研究方面的观点。

贡献:

1)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和侯部独立;

2)古韵十七部的有机排列;

3)同谐声者必同部说;

4)古无去声说。

不足:

1)未能照顾语音的系统性;

2)机械的线性排列;

3)不承认上古有方音。

5、《读书杂志》朝代、作者、性质

读书札记性质的训诂著作。

正编82卷,王念孙著;

余编2卷,王引之著。

父子二人将校勘、训诂联系起来,“因声求义”。

体例:

每条都摘取被释词语为题,先引原文,再引他人校释,然后王念孙、王引之的辨析说明。

6、宾语前置的类型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三)宾语在代词复指的条件下前置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7、清代对于上古单音声母的研究进行列举。

1).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

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声母“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归入重唇声母“帮滂並明”中。

2).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声母在上古时代尚未出现。

3).娘、日二纽归泥

章太炎提出。

指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读作泥母。

4).喻三归匣

曾运乾提出。

指中古的“喻母三等”在上古读作匣母。

5).喻四归定

指中古的“喻母四等”在上古应读作定母。

6).照二归精

黄侃提出。

指中古的“庄初崇山”四母在上古读作齿头音“精清从心”。

7).照三归端

指照三归端组在上古读作舌头音“端透定”。

即钱大昕所说的“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齿音”。

8、什么是“四体二用”,你怎么看?

戴震、段玉裁、王筠主张。

造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

转注、假借

三、词汇解释

1.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废除

2.操之于君,(喻)之于民使明白

3.(岁)

4.友(诚)

5.以手(抚)膺坐长叹拍

6.(放)平原君于诸侯流放

7.收(责)通“债”,债务

8.(党)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倾倒

10.(须)

11.晋不可启,寇不可(翫)轻视

四、标点及翻译

标点: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

桓公从而问之曰:

“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管仲曰:

“臣老矣,不可问也。

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君其试以心决之。

”君曰:

“鲍叔牙何如?

“不可。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

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公曰:

“然则竖刁何如?

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

”公曰:

“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

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

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

“然则易牙何如?

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

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

“然则孰可?

“隰朋可。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

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君曰:

“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

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不用管仲之过也。

翻译:

管仲老了,不能理事,在家闲居养病。

桓公到他家去问候说:

“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

”管仲说:

“我老了,政事不可以问我了,虽然如此,我听说过,了解臣子没有谁比得上君主,了解儿子没有谁比得上父亲。

你还是试着按你的想法来决定吧。

”齐桓公说:

“鲍叔牙这个人怎么样?

“不可以。

鲍叔牙的为人,强硬固执而且凶悍。

刚硬就会粗暴的侵犯民众,固执就会不得民心,凶悍就会使下级不听他指挥。

他的心里什么都不害怕,不是辅佐霸王的人。

“那么竖刁怎么样?

所谓的人情就是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

您爱忌妒而且喜好女色,竖刁就阉割自己来为您治理内宫。

自己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真心)爱您呢?

“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

齐国与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他的父母,这不是人之常情。

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忠爱,又怎么能忠爱您呢?

“那么易牙怎么样?

易牙为您管理伙食,您说您所没有品尝过的唯有人肉了,易牙把自己儿子的头蒸熟了进献给您品尝,这您是知道的。

人之常情是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如今他蒸了自己的儿子作为菜肴献给您,自己的儿子他都不爱,又怎么能爱您呢?

“那么谁可以呢?

“隰朋可以。

他的为人,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

内心坚强,就足以用作群臣的表率,行为廉洁,就可以担任大的职务;

淡泊寡欲就能治理民众;

很守信用就能亲近邻国。

这种人就是霸王的辅佐,您还是任用他吧。

“好的。

”过了一年,管仲死了,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

竖刁执政事三年,齐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玩,竖刁便率领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

齐桓公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公族所守的房子,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

所以齐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被臣子杀死,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不听管仲的过错啊。

2014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1.七音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称为七音

2.入派三声

全浊入声变阳平;

次浊入声变去声;

清入声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破读

又叫“读破”,用改变字的读音的办法来表示词义或词性的转变。

其产生有两种

情况:

1)表示词义的转变;

2)表示词性的转变,与词类活用有关。

“王”本来是名词,读平声;

作动词用时,读去声。

4.三体石经

建于三国魏,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

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5.同声者必同部

段玉裁提出,指声符相同的字必然属于同一韵部。

这一发现证明了《诗经》归部

的正确性,更扩大了韵部的归字。

二简答

1.广雅

魏·

张缉撰。

共解释名物2343条,收集的都是不见于《尔雅》的古词古义。

王念孙《广雅疏证》“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打破文字形体束缚,以声音通训诂。

2.说文解字

3.马氏文通

1898年,清·

马建忠所著。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方言

全称《鞧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西汉·

扬雄

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载全国性实际方言情况的方言词典。

按内容编排,共15卷,现存13卷。

释词方式:

列举不同方言中的同义词,用一个通名来解释,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

将活的语言作为对象来调查研究。

词分类上缺乏严格界限;

编排体例不够科学,难于检索。

郭璞《方言注》、清·

戴震《方言疏证》、清·

钱绎《方言笺疏》

5.中原音韵

元·

周德清。

该书是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全书共二卷,前卷为韵书,后卷为附论,列《正语作词起例》及作词诸法。

1)全书收字5866个,分19韵。

2)分部不论声调。

3)各部中的同音字之间用O隔开。

6.急就篇

史游著。

以63字为一章,共32章。

是一本速成教学童识字的字书。

第一部分列举了132个姓;

第二部分“言物”;

第三部分写的是职官方面的字。

全书最后用四字句歌颂汉代的盛世。

主要特点是:

1)生字的密度大;

2)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3)知识比较丰富。

7.被动句的类型

(一)无形式标志的意念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二)有形式标志的意念被动句

1)…….(动词谓语)于……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动词谓语)

不为酒困。

3)…….为……所(动词谓语)

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4)…….见(动词谓语)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5)…….为……见(动词谓语)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

6)…….见(动词谓语)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被……(动词谓语)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8)…….被……所(动词谓语)

其弟今被贼所杀。

9)…….吃……(动词谓语)、……乞……(动词谓语)、……教……(动词谓语)、……给……(动词谓语)

乞金莲向前把马鞭子夺了

三解释加点的词

四断句并翻译

2013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叶音

也作“叶韵、协韵、协句”等。

六朝隋唐,乃至宋后,人们因按当时语音诵读上古诗歌韵文,感到韵脚多有不谐,遂改读韵脚字音,以求和谐。

这是因为人们不懂古今语音的不同,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2.等

传统音韵学概念。

在等韵图中,一般用上下四格来表示四等,以表示韵母的区别。

主要分析韵腹,也与介音有关:

韵腹元音舌位比较低比较靠后的属一等,舌位前移、抬高,依次为二、三、四等;

同一韵中有介音的属三四等,没有介音的属一二等。

3.浊上变去

指中古全浊上声字变为去声字。

《广韵》中的上声字“罢弟坐士”在现代普通话中读去声。

4.韵部

简称“韵”。

诗歌押韵字的分部。

音韵学家把经常在一起押韵的字归为一部,如《广韵》分206个韵部。

同一韵部的字,韵腹和韵尾必定相同。

5.石鼓文

隋唐之际,在今陕西凤翔县出土十块石鼓上的文字。

每个石鼓上刻四言韵文一首,

已证明为先秦时代秦国文字。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6.隶定

本指隶书通行以后用隶书写定古文;

后也指在楷书通行后用楷书写定古文字。

称楷定。

暜:

隶定字普:

隶变字

7.反训

训诂学术语。

也叫相反为训、反义为训、倒语。

指一个词语有相反、对的两种含义,表现在训释形式上,好像训释词和被训释词的意义正好相反。

形成原因:

某些事物本身具有相反、对的两个特征;

字、词义的引申发展;

通假。

“治、肆、古,故也。

肆、故,今也”。

8.对文

又叫对言。

在平行的相同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应位置上的词。

对文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

阅读古籍时,如果了解对文中一个词的意义就可以推知另一个词的意义。

如《史记·

西门豹治邺》“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二简释下列著作(包括作者、时代、性质、价值等)

1.《释名》

又叫《逸雅》。

刘熙。

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著作。

共八卷,27篇,收词1502条。

按意义分类编排。

对不见经传而日常使用的词语收录较多,不避俗语。

说明词本身的含义及命名原因。

采用声训的释义方式,用音同、近的训释词的意义来说明被释词的意义,但大部分主观臆断。

毕沅《释名疏证》、王先谦《释名疏证补》

2.《玉篇》

30卷。

南朝·

顾野王撰。

鉴于当时语言文字使用十分混乱的现状而作。

以楷书汉字为收字对象;

改革传统部首系统,“以义相从”;

注音以反切为主,偏用直音;

释义比较详细;

卷末附有《分毫字样》。

3.《切韵》

隋·

陆法言《切韵》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是沟通古今语音的桥梁,可以借此上

推上古音、下推近代音和现代音。

4.《经典释文》

简称《释文》,作者陆德明。

一部汇释儒道两家经典音义的训诂著作。

共30卷,采集《周易》、《古文尚书》、《毛诗》等14部书的音义。

先注正文,后注注文,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

摘字为音。

同类著作:

唐·

玄应、慧琳《一切经音义》

5.《经籍籑诂》

阮元。

一部汇纂唐及以前经籍字义训诂资料的字典。

按《平水韵》106韵分韵编排。

训释方法:

在每个字下分义项罗列唐以前各种旧注、字书、词书、韵书中的解释,解释相同、近的排列在一起。

先排本义,其次列引申义,然后列假借义。

6.《经义述闻》

王引之著,校定古书古训,通其假借。

7.《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

帮助学习古文的人扫除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

全书七卷,讲述辞例88条。

内容广泛,涉及词汇、语法、语义、修辞、校勘等语文学问题。

多方面系统地论述古人行文之例,立言之法。

解决了古文中一些具体的疑难问题,归纳总结许多有关训诂校勘的规律。

8.《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十八卷。

该书完全变更许书体例,拆散540部首,按古韵18部和谐声系统重新编排,每字先就字形考明本义,再据古书中通用之义分列为“转注、假借、别义”等,兼载“声训、古韵”。

三解释下列括号中的词。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通“邀”,邀请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顺着

3.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

遮护

4.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

遵循

5.事事(洞)明皆学问。

6.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

辅佐正职官员

7.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

称(职)

8.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9.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几乎、将近

10.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

颤动

11.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倒下

12.发(愤)以抒情。

愤懑

13.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刚出生的

1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堤岸

15.雷震之声,可以鼓钟(写)也。

知、得

16.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默无言。

信使

17.(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谨慎老实

18.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高明

19.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极点

20.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按照法律

四标点并翻译下面的古文。

碑者,悲也。

古者悬而窆,用木;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

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

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

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

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

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

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

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

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

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鴞室其间。

车马徒隶,丛杂怪状。

甿作之,甿怖之,走畏恐后。

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

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

一朝懈怠,祸亦随作,耋孺畜牧栗栗然。

疾病死丧,甿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碑,是用来寄托哀思的。

古时候用绳子将棺木吊进墓穴安葬,安葬时用大木头垫在棺材下面,系上绳索,以便搬动棺材。

后人在木头上写明死者的生平事迹来表彰他的功业德行,于是留下它不舍得丢掉,碑的名称由此得来。

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并且把木头换成了石头,这就失去了名称的原意。

我为野庙立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只不过悲伤农民竭尽他们的力量来供奉野庙里泥塑木雕的神像罢了。

瓯、越一带有侍奉鬼神的传统习俗,山顶水边有很多不该祭祀的祭供。

那些庙中供奉的神像,外表威武果断、黝黑硕大的,就称将军;

和气谨慎、白皙年少的,就称某郎:

老妇人外貌庄重而有威严,就称姥;

妇女面容艳丽的,就称姑。

供举神像的地方,厅堂建筑得很宽敞,台阶筑得很高,左右种植着十分茂密的古树,女萝和茑萝在上面遮蔽了阳光,猫头鹰在树木间筑巢。

神庙两廊中的神用车马和随从差役,众多繁杂,奇形怪状。

农民们自己塑造了这些神像,又对这些神鬼偶像感到害怕,跑来祭祀唯恐落在后面。

大的杀牛来祭祀,其次杀猪来祭杞,小的也不下于杀狗、鸡、鱼和菽来祭祀。

平时祭祀用的家畜和酒,宁可家里缺少,也不能让神像缺少。

如果有一天不勤勉,灾祸就随之降临,老人小孩,家畜牛马都战战兢兢的。

疾痛死丧,农民不认为恰巧遇到这个时候!

自己不明白生老痛死的规律,全部归结到了神身上。

2012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五名词解释

1.右文说

语言中词语的意义在不断变化或分化,为了区别,有些形声字由原来的独体字再加形符构成,这样的形声字其声符不仅表音也表意。

宋朝王圣美根据这种情况提出“右文说”。

认为一部分形声字的声符兼有表义的作用,正确;

类推到所有形声字上去,错误。

2.说文新附字

南唐徐铉校订《说文》,纠正原本脱误,将原书15卷各分上下,根据唐孙愐《唐韵》在每个字下增加反切注音,并作了简单注解。

又将经籍中常见而许书未收的402字补在各卷之后,并加以解说,称为“新附字”,这是“大徐本”。

3.平分阴阳

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类。

规律:

古代全清、次清声母平声字,后来演变为阴平字;

古代全浊、次浊声母平声字,后来演变为阳平字。

4.古无舌上音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的。

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定泥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5.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代词“是、此、斯”作宾语前置等。

6.大名冠小名

一些复合词采取将表示类概念的语素放在前头,而将表示特称概念的语素放在后面的构词方式。

有:

祖先名或神名,如“父甲”;

动物名,如“虫蝗”;

植物名,如“草茅”;

方位名,如“中谷”。

六词语解释

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从前、以前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指责其罪

3.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重病

4.(诛)履于徒人费。

索取,求

5.(县)帜甚高。

悬挂

6.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意义

7.车同(轨),书同文。

轨道

8.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稍微

9.万里抛朋侣,三年隔(友于)。

兄弟

10.其后秦(稍)蚕食魏。

逐渐地

11.民主之语(偷),必死。

违背

12.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13.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法规

14.象往入舜(宫)。

住房

15.太祖(苦)头风。

因为……而痛苦

16.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蜷缩并发抖

七标点及翻译。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

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

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

既久,怪诬之说兴。

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

“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

是物不死,旱胡得止?

”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帅闻,以为然。

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冤哉焚也!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

乘负驾驭,惟人所命;

驱叱鞭箠,亦惟所加。

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

卫之旱也,为伐刑之役,师兴而雨;

汉旱,卜式请烹弘羊;

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

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嘻,其不然!

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人情初不怿也。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人无复议驴。

金章宗承安四年,河里无水,远近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