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此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编自张玮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产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政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人们的启示。
【答案】1.C2.B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仔细阅读原文第一、二两段,C项,“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说法错误,属于曲解文意。
原文是“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并不是“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原文是“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所以行会的出现不只是“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还有监管食品安全的原因,表述不全面,属于遗漏信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原文是“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并不是“宋代政府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属于张冠李戴。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
“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
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注]坍台:
吴方言,丢脸。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创设背景,集市广场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
B.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对头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含冤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C.本文语言洗练,马具商马朗丹大爷这个人物形象,虽然在小说中只出现三次,每次寥寥数语,但这个农村小奸商的狡诈、阴险、毒辣跃然纸上。
D.作者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件中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展现生活的真实。
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5.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
6.你认为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请阐述理由。
【答案】4.B5.奥土高纳大爷是一个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的老实人形象。
①有勤俭精神,捡起一段绳子。
②真诚质朴,捡绳被人看见,颇感丢脸,有羞愧感,因别人误会而生气恼怒,为自己反复辩解以证清白,因愤怒和羞耻而含冤死去。
6.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是马具商马朗丹大爷的恶意诬告造成的,是乡长武断的审问造成的,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造成的。
归根结底,是冷漠无情的社会风气扼杀了这个诚实的下层劳动人民。
马具商马朗丹大爷是发难者,他造谣中伤,无中生有,搬弄是非,迷惑不明真相的人;
乡长不调查,不研究,偏听偏信,完全听信了马具商马朗丹大爷的“揭发”,断定奥士高纳大爷捡的是黑皮夹子;
那些嘲笑和奚落奥士高纳大爷的众人思想麻木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他们的行为无意中帮助了马具商马朗丹大爷,使其阴谋得逞,致使奥土高纳大爷含冤而死。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B项,“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错误,选项对主题的理解有误。
这篇文章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揭露当时荒唐的道德观念:
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暗箭伤人为天经地义,而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反常。
这种观念已经筑成了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向那些善良的人们发起进攻,并把他们活活困死。
另外,奥士高纳大爷的死虽然有其自身的性格缺陷,但更主要是社会因素造成的。
故选B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从文本来看,作者在塑造奥士高纳大爷的时候,运用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对奥士高纳进行描写刻画,故考生可以圈出文中这些描写,然后根据这些描写来概括人物的形象。
如第二段“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体现出奥士高纳大爷的勤俭;
如“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坍台”意思是“丢脸”,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真诚、爱面子;
如马具商诬陷他时,“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这表现出人物的诚实,他反复地向他人陈说,最后气恼而死,这表现出奥士高纳大爷的执拗。
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概括的时候,要先以一句话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如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北方诺曼地区一个勤俭、诚实、爱面子而又执拗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然后再借助文本的内容分条说明。
考生答题的时候要答出“勤俭、诚实”“爱面子而又执拗”“下层劳动人民形象”“乡下人”等内容要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认为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请阐述理由”,考生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看奥士高纳大爷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看在这以过程中哪些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考生答题之前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含冤而死的经过:
奥士高纳大爷赶集捡了一根绳子→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诬告他捡到黑皮夹子(他气得满脸通红)→乡长听信马具商马朗丹大爷的话,断定他捡了黑皮夹子→他开始向众人澄清自己,众人不信(他生气、着急、恼火、痛苦)→真相大白,他四处讲述遭遇,众人嘲弄→他想抗议,众人嘲笑,他愤怒、羞耻→含冤死去。
从中可以看到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有三股力量:
一是马具商马朗丹大爷的造谣中伤,二是乡政府的武断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嘲笑和奚落。
这三股力量汇集到一起,形成一张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是道德偏见。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
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原文中“奧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所以可以直接提取“勤俭”二字。
当他受冤枉时,气得满脸通红,甚至请求搜身来证明清白并反复把事实真相告诉别人,希望得到信任,可以看出他的“真诚质朴”,根据这些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之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
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打开APP,你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解锁一辆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以极低的费用,轻松地骑到目的地。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旺盛的用户需求促使资本与市场活跃起来。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大幅上升,预计2017年年底将达到千万用户规模,而共享单车平台已经从最初的17家迅速扩大到27家。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共享单车未来将不再是单纯的运营商,而是一个数据收集中心。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
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
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将其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
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从总体上看,市民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环保的特性基本认同,但也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表示了担忧。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对共享单车的认知与其使用呈现“倒挂”趋势。
年轻人对共享单车的积极评价不如中老年市民,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
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为39.3%,30岁以下仅为21.6%。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关注共享单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中老年人更关注由共享单车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生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三
(注)左侧纵轴表示用户规模,右侧纵轴表示增长率,“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材料四:
从2017年7月10日杭州率先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开始,两个月之间,上海、深圳、北京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共享单车风口骤起,共享单车教量激增,北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60万辆共享单车。
可是并非所有入局者都会享受市场红利,3VBike的“沉船案例”,也再次证明了共享单车市场并不是谁都能玩转的。
至于快速“沉船”的原因,3VBike的负责人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运营中出现了共享单车大量被盗的问题。
投入的1000多辆车中,现在我们只找回了几十辆,接近100%的单车消失。
车辆丢失的原因,一是用户素质比较低;
二是防盗措施方面,考虑到成本问题,没有用智能锁和GPS定位。
(摘编自新浪财经领道《多地对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按下暂停键》)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这意味着它的盈利模式必将被重新梳理和建构。
B.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对共享单车有着更积极的评价。
C.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用户规模预计2019年将继续增长,超过千万,但用户增长速度将减缓。
D.从材料三的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到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用户增长最高,新增用户人数也最多。
9.如何让“共享单车”获得更好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7.D8.C
9.①政府部门规范共享单车的市场准入,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监管。
②共享单车运营商应加强运营管理,优化投放点的设置和合理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数量。
③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规范使用共享单车,积极举报违规行为。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D项,“用户素质低——大量单车被盗”错误,考生分析关系图的时候要注意看要素是否全面,关系是否正确。
由材料四最后一段可以看出3Bike共享单车被盗有用户素质比较低和防盗措施不当两方面因素,而D项中图表列出的只有“用户素质低”原因概述不全。
故选D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本题中,A项,“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这意味着它的盈利模式必将被重新梳理和建构”错误,选项属于关系分析类,对应原文是“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选项因果倒置,同时“必将被重新梳理和建构”也过于绝对。
B项,“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对共享单车有着更积极的评价”错误,选项属于概括转述类,从文中来看,中老年人对共享单车比年轻人有着更积极的评价,选项转述错误,和原文意思相反。
D项,“2015到2016年,……新增用户人数也最多”错误,选项分析的是“2015年到2016年”的数据,在此期间,新增用户人数不是最多的,考生容易忽略计算,只粗看图表凭感觉判断选项正误。
故选C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