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736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docx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化程度不断地提高,这必将给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大量的实践与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提高的方向是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

本体性知识,指的是学科知识,绝大多数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学历是合格的,已符合要求。

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主要是靠教师自己在教育科研与实践中获取。

而实践性知识包括关于课堂知识结构,情境控制知识,解答本专业难题的知识,这要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或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形式来获取。

对青年骨干教师来说,重点是增加自己的条件性知识容量,对新教师来说,则重在提升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还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分成原理性知识(学科原理、规则和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性知识(学科教学特殊案例、个别经验)和策略性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反思性教学)三部分,案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属于内隐知识,而原理性知识属于外显知识,如何将外显知识内化为内隐知识,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策略。

然而,目前许多中年教师出现了教师的职业危机,主要表现为:

(1)教育理论的贫乏和教学技能的相对固化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很不熟练;

(2)学校的各项体制改革瓦解了中年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策略;(3)沉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4)患得患失,担心学校改革会损失既得利益,会影响自己的权力、地位、威信,心理负担沉重,对改革和创新谨小慎微,甚至有抵触情绪。

笔者认为,作为青年骨干教师来说,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改革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面前的重要命题。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有学者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有16%受教师职称评审需要的影响,有52%受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影响,有29%受外界竞争环境条件的影响,还有3%受其他因素影响。

 

二、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首先,由于温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温州经济模式”为特征的文化现象的张扬,对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宁愿自己做个小老板,也不愿去大公司当经理”的社会现象已逐渐成为一种温州特有的文化,其隐喻是个人主义和合作意识的失衡,淡化了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多教师停留在经验型阶段主要也是受这种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影响。

其次,学校要有明确的、具体的教育哲学思想。

关注人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在我们苍南县的学校文化中,比较重视高考升学率的提高,这在学校的创业阶段、评估阶段,对学校的生存和社会声誉的提升确实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学校的发展期,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理念、精神、文化、特色、课程、教师、管理、环境等一系列内涵建设,内涵发展必须依靠学校自身的生命能量来实现,依靠校长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第三,校长必须是一个专业化发展型的校长,并且要给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因为一个学习型学校和人性化环境,才会滋润着教师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和教师扮演的新角色

1、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学校与社会之间界线的模糊:

教师工作范围的扩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反差在逐步增大。

(2)信息化社会与网络的扩展:

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教师将首当其冲地成为全社会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的典范。

(4)提升教师职业层次:

学校为教师提供宽松的专业环境,教师则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教师扮演的新角色

(1)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和领导者;“学生是工作者,也是研究者”已成为新课程条件下的一种共识。

(2)教师不再是教育改革的“被动者”,而应该是教育改革的“主动参与者,主动策划者”;“我与学生同步成长”,“我与学生是竭诚的合作者”已成为新时期优秀青年教师的口号。

(3)教师是教育者的同时,也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既会当导演,又会当演员,又会当观众,既会扮演节目的主持人的角色,又会扮演音乐指挥家的角色”的理念,也逐步被很多的课堂教学的精英所采纳,并不断地取得成功。

(4)教师既是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执行者,又是课程内容的研究者、开发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此外,教师不仅要学会“教书育人”,更要学会“严于律己,身先垂范”。

四、青年教师的发展目标及新教师“一、三、六、九”培养计划

1、青年教师的发展目标

(1)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外语达到六级以上水平,计算机应用达到“高级”程度。

(2)青年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单一结构向综合结构转变,能不断更新和拓宽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

(3)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独立承担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有机地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

(4)青年骨干教师对课堂教学能运筹帷幄,具有较强的表演力和互动效应,有效教学理念领先,成为教学改革的“促进者”、“领路人”。

2、新教师“一、三、六、九”培养计划

目标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导航灯。

目标的制订必须切合实际,要有激励和导向作用。

笔者曾以“一、三、六、九”奋斗目标来规划自己的成长历程,即经过六至九年努力使自己成为县级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以来,笔者分别被任命为教务副主任、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副校长兼副书记,还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和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并兼任省化学教研会理事、市化学教研会副理事长及市青年化学教师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经常给青年教师举办教学和科研讲座,渐渐地成为省、市级知名的化学教师。

1996年,笔者根据学校青年教师居多,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实际,提出了新教师“一、三、六、九”培养计划,并按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分别以“稳”、“胜任”、“出成绩”、“形成特色”为阶段奋斗目标,要求经过九年时间的培养和自身努力,使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乃至学科教学带头人。

按阶段特点分,第一阶段为适应期(第1年),即通过一年时间的校内新老教师挂钩互学后站稳三尺讲台。

要求在“稳”字上下功夫,主要通过组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案的规范化设计,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以及撰写教育教学体会文章等,并辅之以上好上岗课、汇报课和开展“听课、讲课、评课”等实践活动来达到阶段培养目标;第二阶段为巩固期(第2、3年),即再通过两年时间成为学科胜任教师。

要求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站好讲台,用好课件讲好课,在“好”字上下功夫。

主要通过上好研讨课,参加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学科胜任教师来达到阶段培养目标;第三阶段为成长期(第4、5、6年),即再经过三年时间成为校内骨干教师。

要求在“站稳讲台”和“胜任教学”的基础上,在“精”字上下功夫,并做好“出成绩”的文章。

主要通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全面熟悉教材和教学大纲,熟练驾驭教学的全过程,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资料,自觉主动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并初步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等来达到阶段培养目标;第四阶段为成熟期(第7、8、9年),即再通过三年时间成为校级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或县级以上名教师培养对象。

要求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加硕士课程班学习,或派到名校跟名师挂钩学习,提高教科研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设计理论、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成为更高层次的学科教学带头人或名教师培养对象来达到阶段培养目标。

在各阶段的考核时,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突出教学实绩”的原则,坚持以参加研究课、示范课活动,承担教科研和教改实验课题,参加各级教学能手比赛等为主要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始终以“高×宽×长”的乘积效应(即高尚的师德、宽阔的知识和擅长的教书育人本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拥戴的好教师,成为更高等级的名教师,甚至是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五、今天,我们作为新教师应该关注什么?

笔者认为,我们新教师要把握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共享,学会反思,要主动请求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多听不同类型、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多关注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善于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不断地积累第一手素材,为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在反思中成长——加强案例研究

1、课堂教学反思

(1)这堂课教学设计基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2)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如果已经达到了,标志是什么?

如果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进程有何区别?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怎样处理这种区别的?

(4)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哪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

下次课我打算如何解决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5)这堂课中,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深刻、经久难忘的事件?

(6)及时记叙这堂课上个别学生的课堂行为,并想方设法以故事情节的形式来呈现?

(7)在模仿教学的基础上,我曾做了哪些创新?

在哪些方面渗入了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教师学期或学年工作反思

(1)在我的工作中,我最满意的有哪几个方面?

最不满意的有哪几个方面?

(2)我在工作时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和遇到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3)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并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4)在未来一年里,或者从长远来看,我希望采取哪些方法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并积累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3、学会撰写教学案例

(1)一般项目:

包括教师姓名、记录时间、科目与专题、任教班级、学生人数、记录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等。

(2)教学设计:

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和媒体运用、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等。

(3)过程描述:

包括过程实录(录音或录像记录)、时间分配记录、教学设计调整记录、课堂情景对话描述记录等课堂教学情况的描述。

(4)课后反思:

包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意识到了什么不足?

从实践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这些切身体验能不能与更为广泛的教学理论联系起来?

等等。

(5)访谈实录:

有意收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的材料。

(6)教学启示:

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了什么效果?

如何给他人以启示?

①什么是教师力图达到的教学效果?

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如何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③什么是教学模式,我这堂课构建了怎样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将给他人有什么启发?

④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学习效果,可做哪些方面的启发工作?

(二)有新课程意识——校本课程开发

1、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

新课程的提出与研制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

我们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参与者要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要了解我国进行这次课程全面改革的基本背景与现实意义。

其次,要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六个转变)。

最后,要了解课程的演变过程(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处理好课程与教材的关系

(1)课程是“占有学习环境”的学校制度,包括教材、大纲、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等。

(2)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3)教材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知识的拐杖而已。

3、处理好教师研究者与学生研究者的关系

首先,教师是研究者,研究什么?

(1)研究学生感兴趣的所有问题;

(2)研究教材呈现的知识框架,设计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