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6834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单选多选综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社会意识D.生产劳动

14、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政治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

15、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的是(B)

A.所有制结构B.生产方式结构C.分配结构D.产业结构

16、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B)

A.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D.它们具有阶级性

1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C)

A.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18、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9、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D)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0、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D)

A.人既有自然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然价值

B.人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物质价值

C.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我价值

D.人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

22、货币的本质是(B)。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

23、价值规律是(B)。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25、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D)。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6、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D)。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2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

25、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C)。

2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D)

A.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B.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卷2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性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P5

A18世纪4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D)。

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变化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C)。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意志主义观点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P64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属于第一次飞跃(A)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是(A)

A、指导人们改造世界B、正确地描绘世界

C、提供理想的模式D、合理地解释世界

1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4、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法律思想、、宗教、艺术

C、政治思想、艺术、道德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C)

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1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9、“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A)

A、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B、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C、现实性在量上的说明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2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是(D)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D、唯物辨证法的正确观点

28、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3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卷三

4、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D)。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是()

A、合理地解释世界B、正确地描绘世界

C、提供理想的模式D、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社会意识是(A)

1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

20、阶级的实质是(C)。

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2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C)。

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

28、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C)。

A、党的领导问题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C、国家政权…D、经济建设…

29、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C)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0、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D)

A、人的自由B、人的理性C、趋利避害D、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3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3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C)

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D.思想路线

3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卷4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1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 

D、人的意识

14、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0、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2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2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8、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30、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卷5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亚当·

斯密C、大卫·

李嘉图 

D、威廉·

配第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12、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13、实践的中介是( 

A、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