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6694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资本主义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首先,集体行动的逻辑关注的首要问题不是人们如何成功地采取集体行动,而是“集体行动失败”,或者说“集体行动的困境”。

认为集体行动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境下,“集体不行动”才是自然的结果。

其次,集体行动困境出现的原因是搭便车,搭便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不参与集体行动。

最后,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对集体行动困境的解释,这主要是针对大集团而言的。

小集团同大集团相比,具有不同的集体行动特性,即使不采用强制手段或实施选择性激励,小集团也能够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

二、本书的闪光点

全书的逻辑线索清晰,思维严谨又多有创建,堪称当代学术著作中的经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人认为《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闪光点在于以下三点:

(一)区分了小集团与大集团行动逻辑。

本书的观点是“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两种集团形式的不同性质和功能。

(二)逻辑严密并辅之以例子证明。

奥尔森提出的这一理论是有着完整严密的逻辑,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例子对其进行证明。

奥尔森在本书中分别探讨了工会、阶级、压力集团等集团的表现。

工会起初起源于小企业或者工场,因此规模较小,所以可以应用小集体的理论说明其可以有效组织集体行动。

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工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产生了集体行动无法开展的问题,而这与事实相违背,奥尔森在文中辅之以例子加以证明了。

(三)作为“制度性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扩大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领域

作为“制度性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先驱布坎南、唐斯等学者相比,奥尔森的“潜在的集团”即发现了有组织的利益集团之外的无组织的潜在的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其行为方式,这样的研究无疑扩大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领域。

三、本书的不足之处

本人觉得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也存在某些缺陷,如下:

(一)过分强调个人,忽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纵观此书,奥尔森在论述集体行动的逻辑时,过分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出发,我并不否认从微观角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研究集体行动的时候,孤立的个人所得出的结论经过扩大而复制到集体层面,本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集体本来就是一个成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成员都处于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特殊情况下,个人的行动甚至会产生涟漪效应。

(二)“经济理性人”假设应用于社会领域的恰当性。

奥尔森将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理性人”模型不仅运用于政治领域,而且运用于社会领域。

他试图将“经济理性人”模型推广到一切人类行为的分析中,认为只要一种行为在广义上是有目的的和一致的,“经济理性人”假设就适用。

这个结论是从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得出的,有其根本的局限。

参考文献:

[1]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

[2]汪丁丁: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二期。

[3]张春芽:

《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条件》《集体行动理论思想渊源探析》,《沈阳大学学报》20卷3。

[4]曼瑟尔•奥尔森:

《权力与繁荣》,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吴桂花,女,汉族,(1987.9-),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

行政管理。

内容简介

自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

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研究这类问题,无非是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由于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

可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恰恰证明了:

非市场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

相反,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了“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

现在,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渗透到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而且国外许多学者也用之来分析计划经济的形成、演变及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热情关注。

奥尔森教授撰写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

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

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

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

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

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4作者简介

曼瑟尔·

奥尔森(MancurOlson)[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

《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兴衰探源》(1982)和《权力与繁荣》(2000)。

5目录导论

1、集团和组织理论

1.组织的目的2.公共物品和大集团3.传统的集团理论4.小集团5.“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

6.集团的分类

2 集团规模和集团

1.小集团的凝聚力和有效性2.传统理念的问题3.社会激励和理性行为

3 工会和经济自由

1.工会中的强制2.工会增长:

理论和实践3.潜在集团中的封闭式工公(closedshop)和经济自由4.潜在集团中的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

4 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

1.学家的国家理论2.马克思的国家和阶级理论3.马克思理论的逻辑

5 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1.压力集团的哲学观2.制度经济学和压力集团--约翰·

R.康芒斯3.现代压力集团理论--本特利,杜鲁门,拉瑟姆4.集团理论的逻辑

6 “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1.大型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2.劳工游说疏通团体3.脑力职业者游说疏通团体4.“特殊利益”理论和商界游说疏通团体5.政府对政治压力的促进6.农场合作社和农场游说疏通团体

7.“非经济”游说疏通团体8.“被遗忘的集团”——忍气吞声的集团附录(1917年新增)

英汉人名对照表

6媒体评论奥尔森学术思想介绍

奥尔森的名著《集体行动的逻辑》目前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1993年获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

爱泼斯坦奖”。

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

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

但公共选择理论奠基者奥尔森教授却发现,这个假设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

相反,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

如果我们问:

“三个和尚究竟有没有水喝?

”奥尔森会答道:

一般来说,三个和尚没水喝。

但若三个和尚“不对称”,或存在“选择性激励”,那么三个和尚很可能有水喝。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曼瑟尔·

奥尔森教授(MancurOlson)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无疑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学术贡献远远超越经济学范围,对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重大作用。

奥尔森于1998年2月19日在办公室门外心脏病突发去世。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

梭罗(RobertSolow)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说:

“我们大多数人都相当类似,认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全部。

但门瑟不同,他别具一格。

这使我们更加怀念他。

奥尔森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

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

奥尔森看到的是亚当·

斯密所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失灵。

奥尔森有三部代表作:

《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年),《国家的兴衰》(1982年),以及他猝然逝世前刚完成的《权力与繁荣》(2000年)。

本文先介绍《集体行动的逻辑》这部著作中的主要观点。

“看不见之手”失灵了

《集体行动的逻辑》出版之前,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

譬如,住在同一座楼里的邻居会提供公共通道的照明灯;

同一社区的人会保持公共环境卫生;

持有同一公司股票的人会齐心协力扶持该股票的价格;

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斗争;

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援本国货币的坚挺;

全世界无产者会联合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奥尔森发现,这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

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产生极其有害的结果。

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失灵?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

原来,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

例如,由于罢工的胜利,工人获得加薪,这对所有工人都有好处。

但那些参加罢工的工人却承担了所有风险和成本。

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导致搭便车的行为。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车者的祖师爷。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进了宫廷乐队。

虽然他实际上没有参加乐队合奏这个“集体行动”,但他表演时毫不费力的装模作样仍然使他得以分享国王奖赏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果。

最近看书非常少,原因有二:

其一是自己看书效率降低,其二是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较多,特别是英文文献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导致看书的时间大大压缩。

最近看的书有两本,一本是《尴尬时代》,一本是《集体行动的逻辑》。

这本《尴尬时代》是一本地地道道的闲书,其实不适合我现在看,因为最近比较忙,所以草草读完。

不过,话虽如此,我对这本书的作者还是很敬佩的。

虽然书的内容比较凌乱,作者的观点也并非很有深度,但作者那种不迷信史书,热衷于钻研史料的精神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作者阅读清末民初的笔记之后所写的读后感,作者从这些笔记中选取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编为四辑,分别为涌动的新潮、困惑的人物、锐利的眼睛和创伤的文明,介绍了清末民初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并且还挖掘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另一面,尖锐的批判了那个时代所存在的阴暗面,并且还包含着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味道。

上“行政学经典著作和前沿问题”的博士生课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并从中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今天课上重点讨论的是DavidM.Hart的《奥尔森理论的再验证》(PoliticalRepresentationAmongDominantFirms:

Revisitingthe"

OlsonianHypothesis"

),涉及到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理解,所以昨天晚上就跑到图书馆的教参阅览室找到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来阅读,直到今晚才看完。

曼瑟尔.奥尔森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集体行动理论”是研究集体行为和公共选择的重要理论,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即是对集体行动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经典著作,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组织都有自己的目的,其中为大多数组织所具有,特别是经济组织都有的目的,就是增进其成员的利益。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这些组织及其成员是理性的,而非无知或被欺骗。

既然组织是追求利益,那必然涉及到利益是什么的问题。

这里,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社会利益、政治利益等非经济性的利益,但在集团中都表现为集体利益。

因为这些利益是集团整体的利益,而非私人所单独享有的。

进而需要问的问题是什么是集团,在本书中集团就是那些“共同利益的个人”。

由于作者在书中对各种集团进行了分类,所以还需要更细致的了解集团的内涵。

根据全书对集团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可以认定本书在对集团进行分类时是根据的集团成员数量,也就是说尽管存在规模的大小差异,只有数量庞大的才是大型集团,而只有少数成员的集团是小集团,而这两种集团是具有不同性质的,其不同性质之所以存在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成员数量及由此所体现的集团性质。

而集团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可以归纳为行业、组织、特定人群等等,其特性是特定性质的并且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组成一个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可以互不相识,或者没有集合起来组成特定组织的意愿,这里还产生了组织的、积极的集团和无组织的、消极的集团的分别,后者是一种潜在的集团,其成员的凝聚力不强,比较松散,难以成为正式组织的成员,这也是大型集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传统集团理论会认为集团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的本能(随意变体的观点),或者现代集团是原始社会进化的结果(正式变体的观点),尽管存在这两种观点,但都有一个共同性,即认为现代集团和现在才产生的大集团,与以前的集团以及更具历史传统特征的小集团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功能,只要将后者的功能乘上相关的乘数就可以找到现代大集团的功能,而这正是本书在后面各个章节所要反驳的。

本书的观点是,“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在区分这两种集团的性质和功能之前,需要首先了解集团成员行动的相关理论,而这是本书在探讨小集团时所予以阐述的。

根据作者的理论推演,只有集团收益率乘以个人得到的集团收益的份额等于集体物品总成本的增加率时,个人得到的集团物品数量最优。

这里,集团收益率必须超过成本增加率,其倍数等于集团收益超过个人收益的倍数。

这也就是说,只有个人占集体的份额大于成本占收益的份额,即个人的收益大过成本(这里应该指总成本)时,也就是集体物品的成本与集体物品所获得的收益相比微不足道时,才会产生提供集团物品的可能。

于是根据这个理论公式,可以看看小集团和大集团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

当一个集团是小集团时,由于成员很少,获得其他成员行为的信息成本较低且相互监督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集团成员可以经过协商共同承担提供集体物品的成本。

并且,即便只有一个成员承担所有成本也仍然可以提供集体物品,因为小集团的个体份额是很大的,特别是小集团中的大个体,而成本相当于集体收益来说又是很小的。

不过,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样也容易产生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也就是小集团中的众多小成员搭大成员的便车。

另外,还需要了解的是,在小集团的成员不断增多的时候,由于成员的增多,由成员享有的平均收益所组成社会最优收益不断增大,之前单独负担成本的成员已经无力提供更多的资源以满足这些收益实现所需要的成本,使得这个集团距离最优收益水平越来越远,最终也会导致集体物品供给的失败,而这个会在大集团中得到更详细的阐释。

就大集团来说,由于成员数量远大于小集团,提供满足所有成员的集体物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相当大的,使得单个个体是无法承担的,这就要求其他个体分担这些成本。

但理性的成员会考虑,即便他付出相应的成本,他的行为也不会对这个大集团产生明显的帮助作用,并且即便他毫无付出,他也仍然可以分享集体物品的收益。

于是,作为理性人,他自然会选择不分担成本,每个人都这样想的时候就导致没有人承担集体物品的成本,集体物品的供给成为不可能。

要实现集体物品的供给,则必须求助于选择性激励的供给或者非集体利益的提供,使得付出努力的个体成员能够得到额外的好处。

作者在本书分别探讨了工会、阶级、压力集团等集团的表现。

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工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产生了集体行动无法开展的问题,而这与事实并不相符。

其原因何在?

作者观察发现,工会所追求的政治目的是工人集团的集体物品,这容易导致供给不足。

但工会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与雇主的讨价还价,并且伴之以只雇佣工会成员的规则,则工会可以通过强制迫使工人加入工会,而这是稳定和巩固工会组织的可行策略。

就压力集团而言,则可区分为不同情况,农场主组织、脑力劳动者组织以及工会等需要求助于强制措施和非集体性利益,才能壮大和巩固组织;

而商业协会尽管作为整体也表现为大集团,不能产生良好的行为,但作为具体的行业组织,则因为成员少,目标明确,可以应用小集团的理论,从而产生有效的集体物品供给。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前者所获得的集体收益是作为大集团实现非集体利益的“副产品”而存在的,而后者则更多的体现为具体组织的“特殊利益”。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集体行动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没有说明集团领袖,特别是企业家的作用,事实上企业家在调动集团成员的行为方面是有很大潜力的,当然,这在本书的附录中得到了补充。

另外,正如今天上课所讨论的那篇《奥尔森理论的在验证》(这篇文章重点强调奥尔森理论中关于企业集中度高的行业,与政治决策领域关系最为密切)所显示的,存在许多经验性的案例不能证明奥尔森理论的适用性,比如企业初始状态、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内部竞争等都能影响集团的行为选择,而这都是集团理论需要解释的问题。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奥尔森·

奥尔森作为美国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在1965年所著的《集体行为的逻辑》被译成十几种语言畅销全球,更奠定了他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的地位。

我有幸拜读了这本经典名著,他从集团和组织理论的概念入手,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很好地解释了生活中诸多集团及政治问题。

以下便是我的相关读书心得。

首先梳理一下本书的框架,奥尔森首先阐述了集体行动理论与理性人假设的相关理论,为从微观机制来对集团腐败进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奥尔森鲜明地反驳了传统理论丝毫不加怀疑地认为正如单独的个人会为他们的个人利益而行事一样,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会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事。

并随后得出了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率、更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第3章则考察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4章则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第6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对于“经济人假设”,我认为是非常实用。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基本的逻辑都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的“理性”。

这个利益我们一般人都把它理解的比较狭窄。

实际除了经济利益,人还有很多的抽象利益,如人的情感、地位等方面。

举个例子。

有些人热衷慈善、乐施于人,一般来看这是违背“理性”的,但是,可能他是为了获得名誉、存在感或者享受施与的快乐与欣慰、甚至仅仅只是获得某种心理的平衡等等,这也是符合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原则。

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大集团

公共选择理论,我认为大有继续研究的意义。

社会是人组成的,把每一个人,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研究透了,对我们解决许多社会问题会有很大帮助的。

何况对于研究国家、社会中的一个个集体、组织的行为也大有裨益。

奥尔森还发现,集体行动在两种特定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一是集体成员的不对称,二是选择性激励的存在。

“搭便车”之所以发生在于信息不对称,所以集体行动难以达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他进而从特殊利益集团的内涵、特征及类型入手,与集团腐败案件相结合分析,论证了集团腐败的行为主体就是特殊利益集团,并提出了集团腐败的新的概念。

接下来提出了腐败集团中的组织者,监督机构的对立性以及腐败成本的高低是防治集团腐败的重要因素。

我之前就开始思考过事业单位人事赘余及效率相对低下等类似的问题,在中国的现实中这种问题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

在某种曾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造了这样的局面。

也看到过有些人从管理、分工、文化等等方面找到过一些未涉及核心层面的原因,问题远非一般人想的那么简单。

奥尔森却一语道破:

“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

“我们必须坚持一种判别真伪的原则,即对历史规律的任何解释必须适用于两个以上的事件才算成立。

“一种理论的说服力不取决于它能够解释多少件事实,而在于它能说明差别多大的不同类型的事实。

奥尔森是独特的。

正如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

梭罗说的,“我们大多数人都相当类似,认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全部。

但奥尔森不同,他别具一格。

”奥尔森的独特在于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这种专注与执着值得我们尊敬。

世界充满了未知,只要我们足够的执着与专注,不断的追寻逻辑,很可能会有伟大发现。

问题是这种伟大对你有多大的吸引力,面临许多欲望的时候,你是否会动摇与放弃?

你是否从这种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快乐?

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社会中难于寻觅的的。

几十年以前的陈景润身上曾经显现过。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的例子的分类。

人的自利分成两类,一类增加自己的利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