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6116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文学常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

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三、关于作者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杨振宁与邓稼先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

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会速度课文,提取关键语句。

(2)用简明的语言概况每个小标题下具体内容。

第一标题: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标题: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第三标题: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标题: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标题: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标题: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2.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义。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

n)无垠(yí

n)殷红(yān)彷徨(huá

ng)

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

歌颂,赞叹;

泣:

流泪。

元勋:

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

竭尽劳苦;

瘁:

辛劳。

已:

止。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

承当,承受;

无愧:

不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

明白、了解;

晓:

知道。

截然不同: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

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

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

重迭,重复;

穷:

穷尽。

四、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

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

(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

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

(2)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

【课堂小结】

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归纳:

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作业布置】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板书设计】

邓稼先

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

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总)鞠躬尽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死而后已

民族感情?

友情?

——严谨求实(分)

我不能走————默默奉献

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总)

第二课时

1.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2.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

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

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提问:

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

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

 析:

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究:

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

 悟:

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

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

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4、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登场发言。

  参考示例: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

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

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③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

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

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

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总结: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

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

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5、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

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6、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

思考: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

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

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

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三、拓展迁移

合作讨论:

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

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课外练笔:

叙述你所知道的邓稼先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语言:

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

写作特色

结构:

横式结构法

第二课

《说和做》教学设计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

本文只有一千多字,但所选事例典型,语言诗化,抒情性的议论也洽到好处,使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

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文章结构严谨,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作者以议论结构文章,前后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形成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

闻一多!

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

(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

闻一多: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诗集《红烛》、《死水》。

组诗《七子之歌》。

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在昆明遇刺身亡。

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

这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掌握生字词。

地壳校补赫然函寄漂白仰之弥高锲而不舍潜心贯注

炯炯目光目不窥园警报迭起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慷慨淋漓

2.了解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

3.介绍作者臧克家。

当代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四、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细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下面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

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优秀品质?

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唐诗杂论》严谨刻苦

学者方面《楚辞校补》孜孜不倦

(做→说)《古典新义》日夜不懈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

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

说"

角度选材的。

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第一部分(1--7)

《唐诗杂论》严谨刻苦

1.品味语句,理解含义。

2.分析描写,把握形象。

3.概括主旨,拓展运用。

品味语句,理解含义。

分析描写,把握形象。

二、再读课文,探究质疑。

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是怎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精神品格?

起稿政治传单勇敢坚定

革命家方面群众大会演讲高大无畏

(说→做)参加示威游行不怕牺牲

三、品味语句,理解含义。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

“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6)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内涵,体会激情。

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教师点拨: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突出闻先生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治国。

四、分析描写,把握形象。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五、概括主旨,拓展运用。

1.你能否用一句名言概括闻一多先生品质和精神?

例:

鲁迅——横眉冷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选择你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因为它具有

美,体现在”的句式说话。

示例:

我欣赏“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因为它具有形象美,体现在比喻的运用和“钻探”一词的选择上。

2.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

请你为自己选一句或者自己写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敢作敢当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三、拓展迁移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闻一多。

叙述你所知道的闻一多或其他革命家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起稿政治传单勇敢坚定

语言描写高大

闻一多外貌描写形象

第三课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的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

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