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745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第九章力矩分配法Word文件下载.docx

杆端的转动刚度以S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

图9-1给出了等截面杆件在A端的转动刚度SAB的数值。

关于SAB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在SAB中A点是施力端,B点称为远端。

(2)SAB是指施力端A在没有线位移的条件下的转动刚度。

在图9-1中,A端画成铰支座。

目的是强调A端只能转动,不能移动。

由图9-1得:

各种情况下杆件的转动刚度分别为:

远端固定:

S=4i

远端简支:

S=3i

远端滑动:

S=i

远端自由:

S=0

i:

是线刚度,其值

 

图9-1各种结构的转动刚度

(2)分配系数

图9-2所示三杆AB、AD、AC在刚结点A连接在一起。

远端B、C、D端分别为固定端,滑动支座,铰支座。

假设有外荷载M作用在A端,使结点A产生转角θA,然后达到平衡。

试求杆端弯矩

MAB、MAC、MAD。

由转动刚度的定义可知:

MAB=SABθA=4iABθA

MAC=SACθA=iACθA

MAD=SADθA=3iAD

取结点A作隔离体,由平衡方程ΣM=0得:

M=SABθA+SACθA+SADθA

式中

表示各杆

端转动刚度之和。

值代入上式,得

图9-2刚结点作用外力偶

由上式可以得出:

各杆A端的弯矩与各杆的转动刚度成正比。

即:

MAj=μAjM

μAj称为分配系数。

其中j可以是远端B、C、D。

μAB称为杆AB在A端的分配系数。

即等于杆AB的转动刚度与交于A点的各杆的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

注意:

同一结点各杆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零。

Σμ=μAB+μAC+μAD=1

总之:

作用于结点A的力偶荷载M,按各杆端的分配系数分配于各杆的A端。

(3)传递系数

在图9-2中,力偶荷载M作用于结点A,使各杆近端产生弯矩,同时也使各杆远端产生弯矩。

由位移法的刚度方程可得杆端弯矩的具体数值如下:

MAB=4iABθAMBA=2iABθA

MAC=iACθAMCA=-iACθA

MAD=3iADθAMDA=0

由上式可看出,远端弯矩和近端弯矩的比值称为传递系数

用CAB表示。

称为传递系数。

传递系数表示当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

对等截面杆件来说:

传递系数C随远端的支承情况而定。

具体为:

C=0.5

C=0

C=-1

一旦已知传递系数、和近端弯矩,远端弯矩自然可求出:

MBA=CABMAB

就图9-2所示的问题的计算方法归纳如下:

结点A作用的力偶荷载M,按各杆的分配系数给各杆的近端,远端弯矩等于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2、基本运算(单结点的力矩分配)

先从只有一个节点角位移的连续梁入手。

如图9-3a所示。

一个两跨连续梁。

图9-3单结点的力矩分配过程

在力矩分配法中,我们不需列方程计算,就直接计算各杆的杆端弯矩。

杆端弯矩以顺时针为正。

计算步骤表述如下:

(1)假想我们先在结点B加一个阻止转动的刚臂,(即限制其转动)见图9-3b,然后再加砝码,此时,只有AB跨有变形;

在此步骤中,由于约束的存在,使连续梁变成两个单跨梁。

在被锁住的结点B上,通过AB跨的固端弯矩MBAF,再从图9-3a中的BC跨,得BC的固端弯矩为MBCF=0,由ΣMB=0即MB=MBAF+MBCF,得到到了结点B的约束力矩MB;

约束力矩等于固端弯矩之和,以顺时针为正。

(2)连续梁的结点B原来无约束,当然也不存在约束力矩MB,要与原结构相吻合,须去掉约束和不平衡力矩如图9-3c。

所以应放松结点和反方向加不平衡力矩(-MB)。

这时在结点B上就有一外力偶作用,根据前面的结论进行分配以及传递。

(3)把以上两步的情况进行叠加,就得到与原图(9-3a)相同的情况。

因此,把图9-3b、9-3c中的杆端弯矩相叠加,就得到实际的杆端弯矩(图9-3a)。

所以:

力矩分配法的物理概念简述如下:

先在刚结点B加上阻止转动的约束,把连续梁分为单跨梁,求出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

结点B各杆固端弯矩之和即为约束力矩MB。

去掉约束(即相当于在结点B新加-MB),求出各杆B端新产生的分配力矩和远端新产生的传递力矩。

叠加各杆端记下的力矩就得到实际杆端弯矩。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方法的应用。

例9.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绘其弯矩图。

EI=常数

解:

(1)先在节点B加上阻止转动的约束,计算由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计算结果如下:

在节点B处,各杆端弯矩总和为约束力矩MB,MB=60-36=24kN.m

(2)放松节点B,这相当于在节点B施加一个外力偶荷载-24kN.m.节点B上作用的力偶荷载,按分配系数分配于两杆的B端。

并使远端(A端)产生传递力矩,具体演算如下:

杆AB和BC的线刚度相等,都为i

转动刚度(远端固定为4i,远端铰结为3i)

.分配系数:

校核

计算过程可列表进行。

杆端

ABBA

BCCB

分配系数

0.571

0.429

固端弯矩

-60+60

-360

分配传递

-6.85-13.7

-10.30

最终弯矩

-66.8546.30

-46.300

计算过程

根据杆端弯矩绘弯矩图如下:

9-2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上节我们分析了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对于多结点的连续梁和刚架,只要逐个对每一个结点应用上节的基本运算,就可求出杆端弯矩。

图9-4a表示一个三跨连续梁,结构的外荷载是在BC跨上加一砝码,变形如图9-4a,下面我们说明分析过程。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跨连续梁原理和单节点相似,逐个放松节点进行分配、传递。

循环进行,直到最后分配的弯矩很小,满足精度要求,便可停止计算,然后把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相加便得到杆端的最后弯矩。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图9-4三跨连续梁的力矩分配过程

第一步,先在结点BC上加约束,阻止结点转动,然后再加砝码(9-4b),这时由于约束的存在使得连续梁被分成三个单跨梁,仅BC一跨有变形,如图9-4b中虚线所示。

第二步,去掉结点B的约束(即放松B结点)(图9-4c注意:

此时结点C仍有约束),这时结点B将有转角,累加的总变形如图9-4c中虚线所示。

第三步,重新将B点锁住,然后去掉结点C的约束。

累加的总变形如图9-4d中虚线所示。

此时的变形已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变形了。

依次类推,再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即轮流去掉结点B和结点C的约束,则连续梁的变形和内力很快就达到实际的状态。

最后,将各项步骤所得的杆端弯矩进行叠加,即得到所求的杆端弯矩。

不平衡力矩的大小和方向,正确计算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特别要注意符号问题。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例9.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绘弯矩图。

现按演算格式进行计算

(1)计算各节点的分配系数;

因在计算中只有B、C两个节点有角位移,在这两个节点施加约束并进行放松,所以只需计算节点B、C的分配系数,为简单起见,不妨设EI=1。

计算分配系数如下。

节点B

所以分配系数:

验算

同理节点C

验算

(2)求固端弯矩,锁住节点B、C。

按单跨的超静定梁确定固端弯矩。

计算如下:

(3)分配过程。

结合表格进行;

放松节点B,(此时节点C仍被锁住)按单节点问题进行分配和传递。

节点B的约束力矩为-60kN.m,放松节点B,等于在节点B上施加一与约束力矩反向的力偶荷载,+60kN.mBA和BC杆端的分配弯矩为

0.4×

60=24kN.m,0.6×

60=36kN.m

杆端CB的传递弯矩为:

杆端AB的传递弯矩为

将以上分配和传递弯矩分别写在各杆端的相应位置,经过分配和传递,节点B已经平衡,可在分配弯矩的数字下面画一横线,以示区别,同时用箭头表示将分配弯矩传递到远端节点上,并写明各杆的远端弯矩。

(4)重新锁住节点B并放松节点C,

节点C的约束力矩为:

60-90+18=-12kN.m

放松节点C,等于在节点C上施加一与约束力矩反向的力偶荷载12kN.m.CB、CD两杆端的分配弯矩都是:

0.5×

12=6kN.m杆端BC的传递弯矩为0.5×

6=3kN.m.

将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按同样的方法表示于各杆端。

此时,节点C已经平衡,但节点B又有新的约束力矩,以上完成了力矩分配法的第一个循环,按此原理再进行弯矩分配,详细见表。

(5)将各杆的固端弯矩、历次的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相加,即得最后的杆端弯矩。

计算过程

CDDC

分配

系数

0.4

0.60.50

0.5

固端

弯矩

00

-6060

-900

传递

12

24

-0.6-1.2

-0.05-0.09

36

18

3

6

-1.8-0.9

0.230.45

-0.14-0.07

0.04

0.45

0.04

最终

11.3522.71

-22.7183.52

-83.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