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369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3.科技、人才与教育的关系?

4.我国当前科技、教育的现状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我国科技发展迅速,整体能力持续提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超(p4)级计算机、北斗导航、量子通信、航空航天、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质量和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2)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为什么要创新驱动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2)引进国外先进技木对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重要作用,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

(3)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6.怎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现阶段,我国正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力争在重点项目上取得突破,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3)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培养创新人才,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7.国家科技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什么?

国家科技发展的希望在青少年。

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应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8.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2)为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好奇心和兴趣,培养想象力。

好奇心是智慧的火花和源泉,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迷是成功的一半,对事物有强烈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中去。

想象力是创新的生命,有了想象力,才有可能创造发明。

(3)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也是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摇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具有批判性思维才能打破常规,提出不同的意见。

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书本上的结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人创新能力强的重要表现。

(4)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科学设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就从今天开始……

第13课可持续发展重长远

1.我国人口问题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多人口,且人口素质偏低,分布不平衡。

在我国人口结构上,一方面,老龄化态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

(2)影响:

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压力。

2.我国资源形势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1)形势: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斯增加,资源约束趋紧,对外依存度上升。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森林资源减少,生物物种逐渐减少,地下水位这项工作抓起来,将来会付出下降,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严重,加剧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破坏带来了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人口增长过快,生产方式不当,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是什么?

(1)面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人类永续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的未来。

(2)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5.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1)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6.实行计划生育的地位、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地位: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目的: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意义:

计划生育利国利民。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两大奇迹,也为解决世界人口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7.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表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当前,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2)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8.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地位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要求:

节约资源,就要不浪费、不破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

保护环境,就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搞好水土保持,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9.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重大成就。

10.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实施可持续友展,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美好的生活环境人人向往,为了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14课协调发展奔小康

1.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内容什么?

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现阶段我国小康社会有哪些特点?

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我国已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这就是要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的小康社会。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所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的实现将为下一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本领,自觉担当责任,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7.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还很低,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很大。

城乡差距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表现。

(2)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协调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就像瘸着腿走路,走不好,更走不远。

8.我国政府怎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城乡发展,我国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分享改革成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让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比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多种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聚集,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3)在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9.为什么要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区域范围来讲,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西部地区。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和要求。

10.国家怎样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11.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对当代中国青年提出哪些要求?

区域均衡发展需要全国人民作出共同努力。

一些优秀的当代中国青年,胸怀理想,付诸行动,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第七单元建设法治中国

1.治理国家的方式有两种?

其含义是什么?

(1)人治和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方式。

(2)人治就是依照个人的意志和主张治理国家。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它确立了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文明成果。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其总要求是什么?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是: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依法治国的意义有哪些?

(1)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重视法治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就国乱民怨。

(2)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困难风险,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和社会在法律的范围内正常有序运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3)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5.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实现中国梦有何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

6.为什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7.如何坚持依宪治国?

(1)依宪治国就要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切实维护好宪法根本法的地位,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凡是违反宪法精神的都要予以废止或纠正。

(2)依宪治国就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3)依宪治国就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从内心深处把宪法作为一切行为的根本规范和最高准则。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要自觉遵守宪法的规定,一切活动都要“于宪有据”,真正把纸上的宪法变力行动上的宪法。

(4)依宪治国就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没有宪法监督制度,宪法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宪法。

8.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办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只有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9.党在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1)党领导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2)党保证执法,使各级政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3)党支持司法,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

(4)党带头守法,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10.依法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国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我国80%以上的法律法规都由行政机关来执行。

行政机关承担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繁重管理任务,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如果不带头守法,不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就会失信于民,依法治国就不能实现。

11.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1)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努力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依法行使权力,该管的要管住管好,超出政府法定职能的事项,不能乱作为、滥用权。

(2)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严格执法。

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城市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人们普遍关切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执法人员要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不能粗暴对待当事人,不能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保证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12.法律实施的含义是什么?

包括哪些环节?

实施的主体有哪些?

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群众都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都负有相应职责。

13.怎样做到法律有效实施?

做到法律有效实施,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方方面面的严格监督,也需要广大青少年的行动和参与。

(1)保证法律有效实施,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国家机关及其T作人员必须带头遵守法律、依法办辜,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保证法律有效实施,一切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要自觉遵守法律,一切活动都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3)保证法律有效实施还需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为什么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

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

“法立,有犯而必施;

令出,唯行而不返。

”严格实施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

15.为什么说监督和制约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1)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滋生腐败;

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法律司法,必然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法律在阳光下运行,公平正义才能永驻人间,法治中国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16.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等。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机关立法活动的监督,以防止违宪立法,保证科学立法。

执法监督是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的监督,以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进行的监督,以保证公正司法。

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17.为什么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制约机制?

对国家机关权利的运行,我国宪法和法律作了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例如,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三个单位,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法院行使审判权,公、检、法三者既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实施法律。

18.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知情权是指公民有知悉、获取国家公共生活相关信息的权利。

表达权是指公民有依照法律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公共生活看法的权利。

参与权是指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管理和决策的权利。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19.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

公民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

有助于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

有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

20.公民如何行使权利?

应注意些什么?

(1)在社会生活中,行使好权利的渠道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查询信息、向有关部门提出咨询行使知情权,向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表达诉求、提出建议行使表达权,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行使参与权等。

(2)行使好监督权,不仅是公民神圣的权利,也是一份厚重的责任。

如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当面举报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可以向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反映。

如发现社会上的违法犯罪现象,要通过合适的方式积极举报,但对我们青少年来说,面对邪恶势力,更需要智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21.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作贡献?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

对每一个公民来说,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自觉守法,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等,都是参与依法治国的具体表现,这些都是在为推进依法治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2)为了更好地参与依法治国,作为公民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要增强公民意识,包括宪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等,提高参与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依法治国的建设。

(3)我们要提高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