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72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常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16.十二词类(性):

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称谓、表着重强调

文章学法

1.文章预习六步法:

查注生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作者背景、分清结构、画关键句、简写主旨

2.赏诗三步法: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写作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

6.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

18.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答题格式:

说明+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答题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修辞手法

(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比拟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②拟物。

(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延安还是西安?

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①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③超前夸张。

例如: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

便于吟诵,有音乐美;

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串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六)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排比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形式①成分排比。

②句子排比。

(七)设问1.设问的特点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

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八)反问1.反问的特点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2.反问的形式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表达方式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

总叙+分叙(+结尾。

作用:

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

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

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

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常见标点符号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

②表意思递进;

③表话题转换;

④表声音延长;

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

⑦表总结上文;

⑧用在副标题前;

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3.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4.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

②表讽刺反语;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着重强调八、句式作用8种1.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2.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3.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4.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5.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6.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7.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8.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应试小技巧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

具体做法是: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

“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

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

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

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

“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

“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

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

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