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296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社区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文化引导居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知荣明耻,弘扬正气,崇尚科学,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文明礼貌,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积极向上,自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做民主法制的实践者,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者。

  

(二)安全健康。

社区内安全防范体系、群防群治网络健全,有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社区内居民具有公共安全常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秩序井然,预防和减少伤害,社区居民安全感不断增强。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善,能够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综合性服务和心理保健咨询服务,居民的安全健康权利得到保障。

  (三)生活便利。

社区内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较高,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社区特殊群体生活和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四)环境整洁。

社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社区环境基础设施齐全,绿化美化程度高,社区内绿地完好、清洁、美观,公共场所和居民庭院卫生整洁,居民环保意识较强,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环境秩序,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

生活环境整洁、恬静,适宜居住。

  (五)民主自治。

社区各类组织健全,设置合理,职责明确,民主制度、民主参与机制和社区公共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和各类组织的优势充分发挥,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强,参与率较高,能够做到思想共识、规划共商、资源共享、软硬件共建、规章制度共同遵  守、社区环境共治,形成了社区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一)指导标准结构。

包括8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146条指导标准。

其中,一级指标共包括5个基本标准,3个特色标准。

  

(二)指导标准内容。

  基本标准反映和谐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等5个基本方面内容。

文明向上包括社区居民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3个方面,设计了7个三级指标,23条指导标准;

安全健康包括社区安全状况、社区居民身心健康2个方面,设计了7个三级指标,25条指导标准;

生活便利包括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社区特殊群体生活权益、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3个方面,设计了5个三级指标,13条指导标准;

环境整洁包括社区环境、社区环境保护措施2个方面,设计了4个三级指标,15条指导标准;

民主自治包括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各类组织、社区制度体系、公民参与机制和社区管理5个方面,设计了13个三级指标,35条指导标准。

  特色标准反映和谐社区工作特色、社区整体形象,包括保障机制、特色创新、评估机制3个特色方面内容。

保障机制包括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4个方面,设计了10个三级指标,31条指导标准;

特色创新是指鼓励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评估机制包括居民评估、专家评估、辖区单位评估、新闻媒体评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估等5个方面,分别对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进行评价,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六、评估机制

  

(一)评估主体。

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二)评估标准。

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以群众的认同感、参与率和满意度作为评估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

  (三)评估方式。

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

和谐社区的各类数据以评估年度当年实际数据为准。

  (四)评估项目。

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保障机制、创新等7个方面。

  (五)评估细则。

主要采用“状态描述法”,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描述评估内容的状态。

综合各方面评估情况,将评估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被评为满意的为和谐社区,基本满意的为准和谐社区,不满意的为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建设的社区。

  (六)评估程序。

  1、2008年以前,每年对和谐社区建设成效评估一次,2008年以后,视情况每两年评估一次,并建立和谐社区建设情况信息库,信息库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中各方面工作每年变化发展情况和每年评估情况,所有情况都要做到数据准、情况明、分析透。

各部门、各区县每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新变化的情况于11月底前报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自愿申报,具备条件的社区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向街道办事处提出评估申请。

  3、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进行评估。

  4、评估结果要在社区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七)持续不断改进。

根据各方对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评估结果,研究确定和谐社区建设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措施,制定新一轮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导标准

一文明向上

1.1社区居民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1、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较高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形势政策教育社区居民,引导居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社区居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3)引导居民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大局意识,首善意识,自觉维护首都形象,知荣明耻,做文明北京人;

(4)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和《居民文明守则》等,居民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5)引导居民积极参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各项活动。

2、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1)建立平等、民主、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尊老爱幼,无家庭内部纷争,无家庭暴力;

(2)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互帮互慰,能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3)老年人能够得到良好的关心和照顾,无虐待和不赡养老人情况;

(4)子女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健康成长。

3、邻里之间团结互助,人际关系和谐

(1)邻里之间友爱诚信,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和谐相处,邻里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2)扶贫帮困,对孤寡老人和病残困难邻居主动关心照顾;

(3)热心公益,积极开展邻里互助合作服务,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4、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

(1)创建文明社区,积极开展文明楼门、文明大院、文明胡同、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2)社区内有固定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或宣传橱窗,能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展示社区居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社区创建活动成果等。

1.2社区居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5、社区教育普及深入

(1)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等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能得到满足;

(2)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着眼于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学习型社区网络,形成社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

(3)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活动。

6、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健康

(1)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站(室)、图书室、社区课堂、社区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和发展群众组织,贴近居民实际,有计划开展具有社区特色、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同居民群体参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加强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居民体质测定工作,定期举办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知识讲座,经常组织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居民体质;

(3)有科普教育阵地,面向社区居民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社区内形成了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1.3社区居民民主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7、居民法律意识较高

(1)能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居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2)积极引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3)社区居民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二安全健康

2.1社区安全状况良好

8、社区公共安全制度健全

(1)社区治安、安全制度健全,责任明确;

(2)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等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建立了社区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安全隐患;

(4)建立健全了社区治安、安全状况告知制度,能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向社区居民通报社区治安和安全情况信息;

(5)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和减灾计划;

(6)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7)有记录伤害发生制度。

9、社区治安防控措施有效

(1)社区治安秩序井然,居民有较强的安全感;

(2)对社区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消除隐患,堵塞漏洞,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托基层组织和单位,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努力维护居民住宅区治安秩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的生活环境;

(4)配合物业管理等部门,逐步提高居民住宅区物防技防设施的标准和防范水平,建立健全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大力构建区域安全防范体系。

10、社区综合治理措施落实

(1)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社区禁毒、防火、防盗和社区减灾等工作;

(2)维护好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3)能根据居民需求,及时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11、矛盾纠纷调处及时有效

(1)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法律调解工作机制健全,主动协助政府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及时掌握社区居民思想动态,积极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2)能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消除不和谐因素,使各方利益都能在社区得到妥善解决;

(3)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因民事纠纷激化而酿成的影响社区稳定的重大事件。

12、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强

(1)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自救、互救、防灾知识,包括预防煤气中毒、家庭火灾和室内污染,家庭用电安全、家庭防盗、家庭急救等居家安全知识;

(2)居民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具备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2.2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13、居民在社区的身体健康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1)积极协助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2)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3)组织动员社区内居民、家庭、单位开展、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积极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

14、居民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

(1)培育居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2)针对居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到社区开展心理保健咨询服务,引导居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忧虑、困惑、压抑等情绪。

三生活便利

3.1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15、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齐全

(1)根据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开发日用百货、副食、粮油、蔬菜、早餐、理发、洗衣、家庭清洗、保洁、保姆、小时工、维修等生活日用品和家政服务项目,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2)积极组织协调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16、便民利民服务形式多样

(1)积极探索建立文化、健身、养老等专项服务组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2)建立了社区成员自助互助机制,定期组织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邻里自助互助服务;

(3)采用电话、传真、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段,开通了社区便民服务热线;

(4)根据辖区单位和居民的需求,社区与辖区单位能提供双向互动服务。

17、便民利民服务队伍健全

(1)有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2)有健全的以院长、楼长、组长、居民代表为骨干的社区工作组织网络,并能有效开展工作;

(3)建立了社区志愿者信息库,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公益服务活动。

3.2社区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18、社区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到位

(1)协助有关方面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众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服务,尤其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展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养老助老服务;

(2)协助有关方面积极开展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岗位信息、创业指导和社会保障服务。

3.3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19、社区居民个性化服务有效开展

(1)结合社区实际和不同群体的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

(2)引导居民根据共同需要开展自我服务、互助服务。

四环境整洁

4.1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20、市容环境整洁

(1)建立了社区市政设施和市容环境设施监督、发现、反馈机制;

(2)小区道路能按期清扫,定时保洁,保持整洁畅通;

(3)公厕、各类垃圾收集站环境卫生符合管理单位的服务标准;

(4)社区居民无违章饲养宠物,文明遛宠物,社区内无宠物随地大小便现象。

21、环境治理有效

(1)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认真做好社区环境建设工作,搞好居住小区、街巷胡同的整治;

(2)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社区环境秩序整顿,对各类黑车、非法小广告、无照经营、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进行持续治理,社区无乱停乱放、乱摆乱卖、乱搭乱建、乱挖乱堆、乱丢乱吐、乱晒乱挂、乱张乱贴、乱倒垃圾渣土、乱泼污水现象;

(3)引导居民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投放,按有关要求收集和处理灰渣、建筑渣土;

(4)“除四害”各项措施落实,无卫生死角;

(5)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停放有序,加强对社区内机动车鸣喇叭、报警器、文体娱乐活动、家庭装修等噪声源的管理,有效防止噪声扰民。

4.2社区环境保护措施健全

22、绿化美化程度高

(1)按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有关规定对社区绿地进行养护管理,社区内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2)社区树木花草修剪整齐,无毁绿、无侵占绿地等现象;

(3)古树和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23、居民环保意识强

(1)经常开展环保宣传,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普及环保知识,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强;

(2)引导居民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自觉采取节水、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有益于环保的行为,提倡在没有古树和名木的社区绿地采用再生水或雨水浇灌;

(3)着力培养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革除不讲公共卫生的陋习,自觉营造和爱护社区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和市政公共设施。

五民主自治

5.1社区发展规划、计划科学合理

24、社区发展目标任务明确

(1)定期开展社区诊断,全面、准确、详细掌握社区基本情况、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

(2)根据社区诊断结果,研究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有效地推进社区规划和工作计划的落实;

(4)建立和谐社区建设情况信息库,记录每年和谐社区建设变化发展情况和每年评估情况。

5.2社区各类组织健全

25、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

(1)社区居委会及内设委员会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作用;

(2)充分发挥居民小组、楼门小组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26、群众性组织健康发展

(1)根据社区发展需要、居民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大力培育和发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专业性群众组织;

(2)社区各类群众性组织能根据居民需求,充分发挥其联系、沟通、组织、服务广大居民群众作用;

(3)掌握社区群众性组织基本情况,加强监督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5.3社区制度健全

27、居民自治制度完善

(1)健全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发挥民主决策和监督作用;

(2)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及时修改完善《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

(3)建立与群众利益相关和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的公示、听证制度。

28、各项工作制度健全

(1)逐步完善社区居务、财务公开,社区事务通报、公章使用等各项工作制度;

(2)建立了社区居委会成员定期入户、入单位走访等制度。

5.4居民参与机制完善

29、民主选举依法规范

(1)依法选举居民代表和推选居民小组长;

(2)依法选举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并依法进行罢免、辞职和补选;

(3)广大社区成员能积极主动参与选举。

30、民主决策公开透明

(1)定期召开社区居民会议和协商议事会议,协商、研究决定和谐社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公共事务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实现民主决策;

(2)定期通过社区听证会、社区论坛等不同形式,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保障居民知情权。

31、民主管理科学有序

(1)社区成员能自觉遵守并按照《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参加社区建设和管理;

(2)社区全体成员能积极主动关心、支持、参与社区事务和管理,对社区认同感、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32、民主监督渠道畅通

(1)社区居委会能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协商议事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

(2)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

(3)居民、社区居委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评议和监督渠道畅通,社区民主监督评议结果作为政府行政监督评议的重要内容。

33、民意收集表达机制制度化

(1)建立了定期集中收集和及时分散收集民意长效机制;

(2)建立了社区居委会向街道办事处或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反映居民利益和诉求的机制;

(3)建立了经常性、规范化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社情民意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协调、解决和反馈。

5.5社区管理规范有序

34、社区共建共享

(1)建立了社区全员共建共享机制,社区内各种组织关系融洽,形成了社区全体成员思想共识、规划共商、资源共享、设施共建、规章制度共同遵守、社区环境共治的良好局面;

(2)社区内各有关单位能共同协调处理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实现、维护、发展居民在社区的共同利益。

六保障机制

6.1党委领导

37、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社区党组织设置合理、体系健全;

(2)社区党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凝聚群众共同奋斗”为主要任务,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切入点,组织和引导居民自治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坚持共同理想,整合共同利益,引领共同目标,组织共同治理,动员共同创造,实现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共同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

(3)能积极主动地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到提高社区自治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活动中去,深入到拓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治安的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中去,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通过调整组织设置、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行机制、拓展活动内容,实现了社区党建在工作上的全覆盖;

(5)建立健全了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广大党员能自觉增强服务居民群众的意识,充分发挥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6)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社区居委会、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