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114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试题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2.C3.D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

5.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纬度越高,最大降温高度一般也越高。

联系选项各地点(或地域)的纬度位置可知,合肥最大降温高度大于南宁,株洲小于石家庄,辽河平原

大于洞庭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

第5题,最大降温高度应与冷空气风力强弱有关,图中各城市纬度越高,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最大降温高度越大。

答案4.C

5.B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

6~8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8.

23

2.

18

.5

6

.3

≥10℃积温(℃)

3

8

900

200

800

500

年降水量(mm)

62

53

980

350

6.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7.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8.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解析根据气候资料判断,①②③④依次位于华北地区、南部沿海、东北地区、长江中

下游地区。

答案6.B7.C8.D

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9~10题。

农作物

生长期平

≥10℃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

均气温(℃)

积温(℃)

(小时)

18~30

>3500

>600

>800

20~30

350~1000

15~18

>1600

200~500

>8000

>1500

9.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解析第9

题,通过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①②两种农作物所需要的积温较高,均超过

500℃,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④农作物所需积温太高,

不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10题,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全年降水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时间短,而农作物②的生长条件要求光照时间较长。

答案9.A10.D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1~12题。

11.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12.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

解析第11题,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

升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第一产业。

第12题,山西省

煤炭资源丰富,主导工业是能源工业。

答案11.C12.C

13.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解析①~②线路穿越山脉、盆地,人口相对集中;

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

集中分布在东部;

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居民;

⑦~⑧线路

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

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4~15题。

14.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

C.增加货物运量

D.加剧大气污染

15.下列对沪杭高铁通车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个地区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较小

B.促进沿线的资源调配

C.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的联系

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第14题,沪杭高铁的开通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贸易、旅游的发

展,带动沿线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15题,沪杭高铁是客运线路,通车后会大大

加快人口的流动,促进人口的迁移,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14.A15.D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

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5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

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项目

家庭

人口

耕地

水田面

水稻单

出售稻

机械

类别

(户)

(人)

(亩)

积(亩)

产(千克/亩)

米(千克)

(台)

数据

26

93

82

56

1160

6496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解析

(1)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

势西高东低。

(2)题,①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作用是防洪、防沙、发电、灌溉等,②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3)题,河南发展食品

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

(4)题,从表中数据

可以看出河南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其解决措施可针对存

在问题解答。

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

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

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发电、灌溉、供水等。

②水利工程:

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

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

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4)主要问题:

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合理化建议: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17.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

A.温带水果加工B.热带水果加工

C.海产品加工D.棉纺织加工

(2)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___,试分析

其出现的原因。

(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

因素。

(4)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的分布及特征等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首先依据图中经纬度

确定该区域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1)题,图中降水量显示了此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

甲地区不靠海,不宜发展海产品加工。

辽中南也不是棉花主产区,而是温带水果产区。

(2)题,B海域为渤海,排入污水多,易出现赤潮现象。

第(3)、(4)题,辽中南的发展是

建立在资源、交通等基础上的,近几年其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均发生了变化。

答案

(1)A

(2)赤潮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

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

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4)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

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7

第二部分: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解析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

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

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

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1.C2.B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B.资金

C.技术D.能源

4.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

A.降水B.热量

C.人均耕地面积D.河流、湖泊

解析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短缺,人均耕地少。

答案3.D4.C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A.①——层层稻田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③——塬、墚、峁D.④——橘园、竹海

6.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土壤盐渍化普遍

B.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解析第5题,④地位于南岭以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看到橘园、竹海景观。

第6题,④区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答案5.D6.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9

7.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8.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解析第7题,从气象资料来分析,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为温带季风

气候,选项A项。

第8题,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春旱最突出;

因此选项

D项。

答案7.A8.D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A.①——宝成线B.②——内昆线

C.③——焦柳线D.④——南昆线

10

10.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攀枝花、贵阳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B.以重庆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基地

C.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D.“酸雨”污染仅次于华中酸雨区

解析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中,①是成昆线,②是贵昆线,③是襄渝线。

攀枝花是该

区域钢铁工业基地,六盘水是该区域煤炭工业基地;

重庆至六盘水地区是西南酸雨区,

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污染严重区域。

答案9.D10.A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

广珠

城轨的开通将升级珠三角为“超级城市体”,有助

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

交通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

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12.下列关于广珠城轨开通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人员出行难问题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解析第1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无温带季风气候;

这里平原面积较为

广阔,但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

珠江的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第12

题,“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出行难问题,这种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

10.89×

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

下表示

意该地形区1954

年和2005

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

13~15题。

年份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

沼泽地

其他

用地

和滩地

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13.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

14.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1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解析第13题,根据该地的1月、7月均温及土地利用特点可以判断该地为三江平原。

第14题,三江平原位于三条河流汇合处,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

低,蒸发微弱;

地表冻土层阻断了地表水的下渗。

第15题,三江平原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自然条件优越,适于耕作;

国家对粮食的需求;

外来人口迁入。

答案13.C14.A15.A

16.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由西安、重庆和成都联合组成的一个对中国西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三角形经济区。

其自然和人文资料如下图所示:

2000~2009年西三角经济圈与西部地区GDP变化图

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人口占西部地区总人口比重/%

12

2008年西三角经济圈和西部

地区城镇化率、万元GDP能耗

材料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原名“国营132厂”,为军工企业,创建于1958年。

为我国飞机设计、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占总数的1/3以上,

近几年国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航空工业产品研发、生产和出口。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西三角经济圈的南部是我国川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试分析川气东输、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二,分析成都成为我国重要飞机制造基地的区位优势。

解析第

(1)题,读图从自然资源、交通、劳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能源利用

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

(2)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东部地区而言,能缓解能源紧张状

况,促进经济发展。

减轻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3)题,从工业基础、科技

力量、政策、国防需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天然气、煤、铁、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

铁路、水运等交通便利;

人口多(占

西部地区的比重大),劳动力丰富;

经济较发达(GDP占西部地区GDP总量比重大);

城镇化率高(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万元GDP能耗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2)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减轻(大气)环境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工业基础较好;

科技力量雄厚;

国家政策支持;

符合国防需要。

17.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13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065.68

1260

1490

人均森林面积(hm2)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hm2)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hm2)

0.12

0.10

0.09

0.07

人均水能蕴藏量

32.90

28.13

23.80

20.12

(万/kW)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

(万

201.69

172.47

145.87

123.96

元)

14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

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

(1)题,从纬度、地形、气候三方面分析。

(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其谷

地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因此城市、旱地多分布在高原上的河谷地带。

第(3)题,从气温和生长时间上分析。

温度高有机质积累的多,生长期长积累的物质多。

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