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3187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复习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寄生生物,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和代谢。

选D。

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组成和人体免疫等知识。

HIV是病毒,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

病毒无任何细胞器,B错误;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大大降低,C错误;

HIV通过人体的血液可运送到人体各处,D正确。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逆转录的概念:

以RNA为模板,合成的产物是DNA。

(2)应正确理解HIV对实验药物“敏感”的含义:

如果敏感,则药物可大量杀灭病毒,HIV数量急剧减少。

本题以实验动物感染HIV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生物的特异性免疫知识。

由图甲可知,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逆转录形成DNA,最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故A正确;

图乙横坐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抗HIV抗体水平,说明在HI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有抗体的生成,而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故B正确;

图丙中,T细胞数量受HIV影响而减少,当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加,说明实验药物a对HIV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保护T细胞不被HIV破坏,即HIV对实验药物a敏感,故C正确;

图丁中,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数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说明实验药物b不能抑制HIV的繁殖,即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故D错误。

5.(2013•重庆高考•T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题指南】本题应注意区分“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

前者是外界抗原二次入侵时机体表现的强烈反应,而后者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而使“敌我不分”。

二者都属于免疫过度,但本质不同。

选B。

本题以常见的青霉素过敏为背景,综合考查人体免疫相关知识。

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

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项错误;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6.(2013·

海南高考·

T1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自身免疫病特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

(2)艾滋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缺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本题考查自身免疫病。

A项,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被患者的效应T细胞识别并攻击,故错误。

B项,属于过敏反应,故错误。

C项,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HIV破坏T淋巴细胞,故错误。

D项,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故正确。

7.(2013·

T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人体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

A项,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这种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故正确。

B项,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体液免疫,故错误。

C项,记忆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故错误。

D项,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故错误。

8.(2013·

山东高考·

T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图中细胞内水解酶的来源是溶酶体。

(2)明确吞噬细胞有识别作用,但是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A项中,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抗原的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故A错误。

B项中,图中内吞形成的小泡和水解酶结合,水解酶来自于溶酶体,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故B正确。

C项中,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故C错误。

D项中,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和呈递,不仅存在于体液免疫,还存在于细胞免疫,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3•重庆高考•T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

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

表中①应为    ;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

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解题指南】第

(1)问是本题的难点,解答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因此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变量应为淋巴细胞的有无。

(2)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L-天冬酰胺酶对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结合此信息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L-天冬酰胺会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L-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L-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

L-天冬酰胺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应是既不损伤机体,又能达到治疗效果,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

答案: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10.(2013·

广东高考·

T27)(16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      调节,增加     、减少     ,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1)体温调节的方式:

神经与体液调节。

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来维持体温。

(2)病毒感染机体后,一般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病毒进入细胞后靠细胞免疫将病毒释放,再借助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将其消灭。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即点S的左侧,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

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增加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减少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使体温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通过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增加,加快细胞代谢,使产热量增加。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体温升高的现象,体温的升高势必使人体内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3)当流感病毒(抗原)突破第一、二道防线后,吞噬细胞将摄取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少量相应的流感病毒共同作用于B细胞,此时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与相应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和相应的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同时,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将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在接受病毒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相应的流感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后使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入侵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与抗体进一步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并被清除。

(1)高于 神经与体液 产热量 散热量

(2)失调

(3)

11.(2013·

天津高考·

T7)(13分)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         。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

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

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      ,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RNA的复制过程和条件:

以RNA为模板合成RNA,需要RNA复制酶的参与。

(2)由图可知,RNA的功能是作为复制的模板、翻译的模板和病毒的组成成分。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DNA分子结构计算等内容。

(1)图中的M物质是一条多肽链,由于EV71病毒没有细胞器,其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①、②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的是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病毒由+RNA合成+RNA的过程:

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也就是合成了一条完整的双链RNA,在这条双链RNA中A=U,G=C,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在病毒+RNA中(假设用第1条链来表示)(A1+U1)=40%,而互补链-RNA中(假设用第2条链来表示)(A2+U2)=(A1+U1)=40%,所以两条互补链中A+U占双链RNA碱基数的比例是A+U=40%,则G+C=60%,所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碱基数是7500×

60%=9000。

(3)由图中可以看出+RNA的功能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新的蛋白质;

也作为复制的模板形成新的+RNA;

还是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进入内环境中首先会引发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

(5)由于VP4包埋在衣壳内侧,不适合作为抗原制成疫苗;

由于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口服后不会改变其性质,所以更适合制成口服疫苗。

(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9000(3)翻译的模板;

复制的模板;

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VP4 VP1

 

知识点16免疫调节

1.(2014·

T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隐含知识: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A项中,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杀死病原菌的作用,故A项正确。

B项中,皮肤、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故B项正确。

C项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与抗原结合体,故C项正确。

D项中,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故D项错。

2.(2014·

江苏高考·

T2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过敏反应的原理。

(3)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选B、C。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知识。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A错误;

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

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C正确;

人体的巨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

3.(2014·

全国卷·

T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2)思维流程: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功能。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

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故C项正确;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

4.(2014·

重庆高考·

T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1)题干关键信息:

“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

(2)关键知识:

记忆细胞受同种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在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时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多次接种同种疫苗,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应答加强,而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存在时间短,吞噬细胞无记忆功能。

故只有C项正确。

5.(2014·

T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1)图示信息:

由于乙酰胆碱受体与抗原物质a结构相似,导致产生的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进而导致兴奋的传递受阻,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体液免疫的过程、自身免疫病。

图中物质a可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A项正确;

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故B项错误;

抗a抗体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故C项正确;

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故D项正确。

6.(2014·

福建高考·

T27)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

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

/μg·

mL-1

Na+-K+-ATP

酶活性/U·

mg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

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     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

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选取计数室方格的位置,一般选取计数室内四个角及中央共五个方格计数。

探究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小,即细胞SDH总活性越低→有氧呼吸速率越低→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越大。

本题考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方法、探究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和细胞癌变的机理。

(1)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同,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表中Na+-K+-ATP酶活性的数据,即可补充完整柱状图信息。

(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计数。

(3)细胞活力即各组细胞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小,即细胞SDH总活性越低,有氧呼吸速率越低,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越大。

(4)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转录和翻译异常;

识别、攻击癌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因此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会发生异常。

(1)

(2)

(3)有氧呼吸 增大 (4)抑癌 细胞

7.(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T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