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317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3、关于晶体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2、制作我们的晶体

3、拓展活动

4、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2、介绍各种显微镜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2、我们自制显微镜

三、小结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一、谈话导入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

细胞的作用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 

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 

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

二、细胞的作用

三、小结: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

2、制作装片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4、微生物和我们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一、导入语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三、总结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

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1、师引入演示。

2、分组实验发现:

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四、总结: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三、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

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一、谈生活经验:

二、品味米饭:

三、淀粉实验:

四、食物淀粉鉴别:

五、激趣拓延:

神秘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为什么?

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

2、引导实验一:

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

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

四、小结:

5、铁生锈了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

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

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

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一、回顾导入: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三、铁生锈的快慢

四、防治生锈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

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

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

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

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三、活动制作:

自制饮料

四、课外活动:

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

2、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

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三、拓展延伸

2、月相变化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2、讲解: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

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

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3、我们来造“环形山”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

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

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

用什么方法?

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

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

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

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

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4、日食和月食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

2、讲述:

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

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六、总结拓展

5、太阳系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一、认识太阳系。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怎样才能建好模型?

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6、在星空中

(一)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二、建立星座模型

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三、认识星座

1、提问:

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

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四、巩固拓展

7、在星空中

(二)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一、开星空交流会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

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8、探索宇宙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

2、师:

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

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四、课堂小结:

2、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

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

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五、课堂小结: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一、教学导入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

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四、总结、拓展

4、分类和回收利用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一、导入新课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2、垃圾的分类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

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四、做一个堆肥箱

5、一天的生活用水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

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四、“刷牙”的对比实验

五、有限的淡水资源

1、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2、老师演示:

切苹果

3、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六、节约用水措施的探讨

七、布置作业:

6、污水和污水处理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

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三、污染源的讨论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2、小结:

四、污水的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考察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

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