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156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通信网的可靠性.

6、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点?

(1)通信技术数字化;

(2)通信网络宽带化;

(3)通信业务综合化;

(4)网络互通融合化;

(5)网络管理智能化;

(6)通信服务个人化。

7、简述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其技术基础。

(1)概念:

三网合一:

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

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

上相互吸收并逐渐趋向一致;

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连互通,形成无缝覆盖;

业务层上互相渗

透和交叉;

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用户提供

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

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

向统一。

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2)技术基础:

①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

②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③软件技术的发展;

④IP协议的普遍采用;

第2章

1、传输系统是完成信息传输的实际设备,包括哪些?

传输设备、传输复用设备和传输节点设备

2、用户接入网络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动态分配接入方式可以分为哪两类?

①通过“专用线路”接入网络;

②多址接入方式;

控制接入;

随机接入;

3、根据网络中是否有交换节点,可以把网络分为哪两类?

交换网和广播网两类。

交换网中有交换节点,广播网中无交换节点。

4、在同步时分复用(SDTM)中,根据时隙在帧内的相对位置来识别信道,这种信道称为什么?

位置化信道

5、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时延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

处理时延

6、通信网有哪三种主要传输方式?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不确定)

1、简述传送与传输、传送网与传输网的区别

(1)传送(Transport)是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角度来讲的,是逻辑功能的实现;

而传输(Transmission)是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进行信息传递的物理过程角度来讲的,是具体的物理实现。

(2)传送网是完成信息传送功能的网络逻辑功能的集合,传输网是具体实际设备组成的网

络。

2、简述交换节点的功能。

交换节点即交换设备是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点的

信息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实现一个用户终端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用户

终端之间的路由选择的连接。

简单地说,交换机的功能就是建立入端和出端之间的连接,将入端的信息输出到出端上,类似于开关作用。

3、简述电路交换的特点、通信过程及其适用场合。

(1)特点:

优点:

信息传输时延小,为实时通信。

缺点:

信道利用率低;

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

存在呼损。

(2)通信过程:

电路建立:

在通信之前,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信路径,

该通路一直维持到通话结束。

消息传送:

当通路建立后,两个用户就可进行实时的、透明的

消息传送。

电路释放:

当通话完毕,一方或双方要求拆除此连接,该通路即被释放。

(3)适应场合:

电路交换适合于通信量大、用户确定、连续占用信道的情况等,而不适合于具有突发性、断续占用信道、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4、什么是存储-转发方式?

简述其特点及适应场合。

(1)存储-转发方式是指当某一交换节点收到某一信息(报文或分组),并要求转换到另一交

换节点,但输出线路或其他设施都已被占用,就先把该信息在此交换节点处存储起来排队等

待,等输出线路空闲时再转发至下一个节点。

在下一节点再存储-转发,直至到达目的地。

(2)优点:

线路利用率高;

由于信息需在交换节点处存储排队等待,故时延大。

(3)适用场合:

适合于突发性的数据传送。

5、简述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

(1)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PS)将一份较长的报文信息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

式组成的等长度的数据段,再加上包含有目的地地址、分组编号、控制比特等的分组头(即

分组首部),形成一个统一格式的交换单位,称为“报文分组”,简称“分组”、数据包、信

息包,而不是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整个报文作为交换单位。

之后,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和存储

-转发方式,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下一个交换节点。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在传输中是作为独立

的实体,既可以沿同一路径传送(虚电路方式),也可以沿不同路径进行传送(数据报方式);

最后收端即可按分组编号将其重新组装成原始信息。

(2)分组交换的过程:

分包:

即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分组的存储-转发:

即传送过程;

重发:

即检错、纠错过程。

打包:

即数据重组的过程。

第3章

1、一个通信网络的协议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语法、语义、同步

2、PDU在封装过程中加入的控制信息包含哪三个部分?

地址、错误检测码、协议控制

3、按照其面向连接性,数据通信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通信方式

4、在OSI七层模型中,不需要加控制信息的是?

应用层和物理层

5、UD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只提供在IP的范围外的哪两种额外服务?

解复用和数据差错检查

6、

(1)对于分组语音应用,选择哪种TCP/IP传输协议较为合适?

UDP。

(2)对于文件传送应用,选择哪种TCP/IP传输协议较为合适?

TCP。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包括哪两个层次?

(1)网络体系结构是一套顶层的设计准则,这套准则是用来指导网络的技术设计,特别是协议和算法的工程设计。

(2)网络的构建原则;

功能分解和系统的模块化

2.网络体系结构需要完成哪些功能?

(1)按一定规则把网络划分成为许多部分,并明确每一部分所包含的内容;

(2)建立参考模型,将各部分组合成通信网,并明确各部分间的参考点;

(3)设置标准化接口,对参考点的接口标准化。

3、网络采用分层具有哪些好处?

(1)各层相互独立。

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下面的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

过层间接口(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务即可。

因此各层均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2)灵活性好。

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关系保持不变,上下相邻层则均不受影响。

而且,某层提供的服务可以修改,如果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可将这层取消。

(3)实现和维护方便。

分层结构通过把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易于处理的部分,而使通信网

的实现、调试和维护等变得容易。

4、什么是流量控制?

有哪两种形式?

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简要解释。

(1)流量控制是指接收实体对发送实体送出的数据单元数量或速率进行限制。

(2)停止等待程序和滑动窗口控制。

(3)流量控制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停止等待程序。

在这个程序中,发送实体必须在收到已经发

送的一个PDU的确认信息之后,才能再发送下一个新的PDU。

广泛应用的滑动窗口控制是

向发送实体设置一个发送单元的限制值,这一数值规定了在没有收到确认信息之前,允许发

送实体送出的数据单元的最大值。

5、差错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实现差错控制?

⑴差错控制技术是用来对PDU中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保护的。

(2)差错控制技术的实现大多数是用校验序列进行校验,在出错的情况下对整个PDU重新

传输。

另一方面,重新传输还受到定时器的控制,超出一定的时间没有收到确认信号则重新

传输

6、简述协议栈的概念及其功能。

(1)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集合称为协议栈(也称协议组或协议族)。

(2)协议栈中的每个协议解决一部分通信问题,这些协议合起来解决了整个通信问题,而且

整个协议栈在各协议间能高效地相互作用。

为了协议的实现更有效,协议之间应能共享数据

结构和信息。

而且,整个协议系列应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或其他的异常情况。

7、OSI基本参考模型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共分为哪几个功能层?

(1)开放系统一一可以进行互连的交换设备、计算机或终端、控制设备等;

物理介质传输信息的通信线路;

应用进程一一通信及处理的主要过程。

(2)OSI模型从上至下分成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

层七个顺序工作的功能层,每一层都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

每一层要用到比其低的层的功能,

或者说每一层要为其高层提供一定的服务。

8、简述TCP/IP的分层及各层功能。

(1)TCP/IP体系结构有四层至上而下分为: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网络接口层。

(2)网络接口层的协议提供了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

互联网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将数据报

送到目的主机;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端通信;

应用层是TCP/IP协议

族的最高层,它规定了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联网。

9、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哪些?

简述其各自功能。

(1)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TELNET)提供像当地用户一样访问远地设备资源的标准方法,能够适应许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差异。

(2)文件传送协议:

文件传送协议(FT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用于在设备间的文件传送。

(3)万维网和超文本传送协议:

万维网(WorldWideWeb,WWW)为访问存储于网络计算机中的文档和资源提供了框架。

第4章

1、图论是专门研究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包含某种二元关系的问题或系统,它把这种问题或系统抽象为?

点和线的集合

2、对于具有n个节点、m条边的连通图G,其生成树的树枝数和连枝数分别是多少?

G的阶和空度分别为多少?

T有n-l条树枝和m-n+1条连枝;

G的阶和空度分别是n-1和m-n+1。

1、什么是图的生成树?

生成树主要有哪两种求法?

简述二者的求解思路。

(1)设G是一个连通图,T是G的一个子图且是一棵树,若T包含G的所有节点,则称T是

G的一棵生成树,也称支撑树。

由定义可知,只有连通图才有生成树;

反之,有生成树的图必为连通图。

(2)求取生成树的两种常用的方法:

•破圈法:

拆除图中的所有回路并使其保持连通,就能得到G的〜棵生成树。

•避圈法:

在有n个点的连通图G中任选一条边(及其节点);

选取第2,3,…条边,使之不与已选的边形成回路;

直到选取完n-1条边且不出现回路结束。

2、第K条最短路径可分为哪两类?

一类是两点之间边分离的第K条最短路径;

一类是两点之间点分离的第K条最短路径。

3、什么是通信网的可靠性?

如何描述可靠性?

(1)通信网可靠性定义为网络在给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并能把其业务

质量参数保持在规定值以内的能力。

(2)可靠性的描述指标:

可靠度;

不可靠度;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1、有6个节点的图,其有向距离矩阵如下,用D算法求vi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径长及其路由。

ViV2V3V4V5V6

v10913

v21047

v3201

v45027

v562805

v67220

解:

D算法计算过程

'

WVj

次数\

vi

V2

V3

V4

V5

V6

置定

节点

Wi

Gp

00

Vi

Wi=0

{Vi}

i

9

3

W3=i

{Vi,V3}

W5=2

{Vi,V3,V5}

8

7

W4=3

{Vi,V3,V5,V4}

4

W6=7

{Vi,V3,V5,V4,V6}

5

W2=8

{Vi,V3,V5,V4,V6,V2}

 

计算结果:

vi到其他各节点的最短路径和径长

取短路径

{Vi,V3,V5,V2}

{Vi,V3}

{Vi,V4}

{Vi,V3,V5}

{Vi,V3,V5,V6}

径长

2、已知由节点vi〜v7构成的网络如图,试利用最短路径算法求解从节点vi到节点v7的

最短路径及径长。

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问题: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分两种情况(概率为1-R3和R3)考虑:

(R1+R2)//(R4+R5)+R6:

R1R2

1-一I1I

R6

1

R4R5

R1//R4+R2//R5//R6:

R2

R1

(RlR2+R4R5-R1R2R4R5+R3(RlR5+R2R4-RlR2R5-RlR2R4-RlR4R5+2RlR2R4R5))R6

4、两个可修复部件组成并联系统,已知可修复部件的MTBF=20h,MTTR=3h,求两部件

相互独立时系统的有效度。

MTBF2020

MTBF

n

MTTR

20323

R(t)

1

[1R(t)]

1Fi(t)

i1

类推:

A1

[1A]

220

11—0.983,

i123

第5章

A一

1、一个排队系统主要由哪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及服务机构

2、通常把随机时刻出现的事件组成的序列称为随机事件流,如果一个事件流满足哪三个条

件,则称为最简单流?

平稳性、无后效性和稀疏性

3、生灭过程常用来描述输入过程为?

服务时间为?

分布的排队模型。

常用于描述输入过程为最简单流、服务时间为指数分布的排队模型。

4、电话网是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电话网中的业务量称为话务量,可以用什么公式表示?

YST;

其中,对应排队论中的系统到达率,S对应平均服务时间一。

1、简要解释排队系统的三个基本因素。

任何排队系统都有三个基本参数m、、,简称排队模型的三要素。

(1)m参数:

m称为窗口数或服务员数目,表征系统的资源量。

它表示系统中有多少服务设置可同时向顾客提供服务。

例如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线路数、信道数等。

(2)参数:

是顾客到达率或系统到达率,即单位时间内到达系统的平均顾客数。

反映了顾客到达系统的快慢程度,也反映了需要服务的一方对提供服务的一方的要求。

越大,说明系统的

负载越重。

(3)参数:

是一个服务员(或窗口)的服务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由一个服务员(或窗口)完成

服务并离开系统的平均顾客数。

2、对于延时拒绝系统:

(1)简述顾客到达率(系统到达率)和系统有效到达率的区别;

(2)对于无限顾客源和有限顾客源的情况,分别用公式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两者区别:

是顾客到达率或系统到达率,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到达系统的平均顾客数。

在延时拒绝系统中,

e就是指实际能够进入系统并接受服务的到达率,称为系统

的有效到达率。

(2)两者之间的关系:

无限顾客源:

e(1Pn)

有限顾客源:

e(NLs)1Pn0

3、简要说明排队强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若1,即m时,说明平均达到系统的顾客数小于平均离开系统的顾客数。

这时

系统是稳定的,可以采取非拒绝方式或拒绝方式。

(2)若1,即m时,说明平均到达系统的顾客数多于平均离开系统的顾客数。

如果

系统采取非拒绝方式,系统的稳定性就无法保证,因为系统内排队的顾客会越来越多,排队

等待时间会越来越长,最终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采用拒绝方式,则可以人为地限制系统内的顾客数量,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简述M/M/1系统和M/D/m系统的定义。

(1)M/M/1系统是指顾客流为泊松流、服务时间为指数分别的单窗口排队系统,顾客源无

限、排队长度无限、先到先服务。

(2)M/D/m系统是指顾客流为泊松流、服务时间为定长分布、有m个并列窗口的排队系统,

顾客源无限、排队长度无限、先到先服务。

5、简述如何为解决M/M/1系统的服务质量与系统效率之间的矛盾设计新的排队系统。

为解决M/M/1系统的服务质量与系统效率之间的矛盾,必须压缩排队长度、减小等待

时间。

为此,通常可采用两种措施:

增加窗口数:

对于一定的顾客到达率,增加窗口数显然能减少等待时间,同时也能提高

效率。

截止排队长度,也就是采用拒绝型系统:

这是一种消极措施。

为保障被服务的顾客不过长

时间地等待,当系统内顾客数已达到规定值时,新来的顾客即被拒绝。

6、提高网络效率可采取哪些措施?

请简单解释。

针对保证通信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就是如何提高信道利用率和降低呼损,可以采取

四个措施:

大群化效应:

变分散利用信道为集中利用信道,可增加信道的利用率。

延迟效应:

对于延迟拒绝系统,由于延时的存在,可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呼损。

综合效应:

综合一般是指将不同性质的业务综合起来在同一网内或同一条线路上传

输,以实现大容量信道的大群化效应。

迂回效应:

利用网中最短径以外的迂回路由来传送超负荷随机业务流的溢出部分,以减少首选路由中业务量的呼损。

7、什么是多址通信?

多址通信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多址接入协议的选择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访问。

多址通信采用多址接入技术实现用户间的通信。

多址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是:

平均通过量、平均分组时延和稳定性。

多址接入协议的选择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业务要求、网络资源和信道环境。

8、简述CSMA/CD!

统的工作原理。

在5分钟内的概率为:

在10分钟内的概率为:

F(t)

-10

F(10)1et1e396.4%。

21001/3070(erl)

由m及查爱尔兰B表可得呼损Pc小于0.001。

(1Pc)70,

70/m70/100

4、已知某组设备的流入话务量是2erl,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是2分钟,求每小时的平均

呼叫数。

“,一-2

答:

由,可得=60/h

2/60

5、在忙时测得三条中继线的占用时长分别为300秒、40分钟和0.8小时,其相应的呼叫数分别为3、18、20,试计算这三条中继线上的总话务量和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

300s+40m+0.8h=93min,一93/3182093/41min

6、在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中,只有一个小区,每个用户平均每小时呼叫2次,每次呼叫平均

持续3分钟。

系统的阻塞率为1%。

计算:

(1)有10个信道时,系统支持的用户数。

(2)有

20个信道时,系统支持的用户数。

(3)如果系统中的用户数为

(2)计算结果的两倍,计算此

时的阻塞率。

02次/h,一3/600.05」、时,

则°

°

一0.1erl。

Pc1%。

(1)m=10,由m及Pc查表可得系统能承载的话务量为4.5,则能支持的用户数为

——45。

(2)m=20,可得12,故能支持的用户数为——120。

0

⑶系统中的用户数为240,

则0N2400.124,由m及,查表可得m=10时,Pc0.61;

m=20时,

Pc0.26。

7、一个阻塞呼叫清除系统,阻塞概率为2%=1次呼叫/h,=105s。

当分别有4个信道、

20个信道时,请计算:

(1)该系统最大系统容量和每个信道的容量。

(2)该系统能支持多

少个用户?

M/M/m/m系统,m=4、20,Pc=2%,

0。

一1105/36000.029。

⑴由m及Pc,查表可得m=4时,1.09erl;

m=20时,13.18。

则m=4时,二(1Pc)1.09(10.02)1.07erl,每个信道的容量为0.2675erl;

m=20时,

(1Pc)13.18(10.02)12.92erl,每个信道的容量为3.24erl。

m=20时,能支持的用户数为一1318445。

00.029

8、若干个终端采用P-ALOHA随机接入协议与远端主机通信,信道速率为4800b/s,每个终

端平均每3分钟发送一个帧,帧长为500比特,问终端数目最多允许为多少?

若采用S-ALOHA协议,其结果又如何?

题目中“问终端数目最多允许为多少?

”的意思为“系统稳定问终端数目最多允许为多

少?

”。

每个终端的数据速率为1/(3X60)=1/180fps

对P-ALOHAc0.184,信道通过的总数据率为:

4800/500X0.184=1.77fps,

则终端数目最多为:

1.77/(1/180)=318(个)

对S-ALOHAc0.368,则信道通过的总数据率为:

4800/500X0.368=3.53f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