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1566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必修3 种群的特征 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

100×

100%=20%;

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说明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

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

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D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同种植物无论大小均需统计

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调查;

由于某些种群内个体数量众多,不能逐一计数,调查种群密度采用估算法;

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种群是同种的全部个体,故应统计样方内所有的植物,否则会产生误差。

4.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虽然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

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

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的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原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情况( A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

间,有

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

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若已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

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C )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仓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

标记总数=重捕总数: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1,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

7.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所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B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

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9.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10.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A )

A.由稳定型变为

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11.科研小组对某池塘鱼类数量进行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第一次捕获并

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

获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

标记个体数

鲤鱼

60

50

15

鲫鱼

20

25

5

鲶鱼

4

A.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较大

B.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两次调查不能估算鲶鱼的种群数量

D.鲫鱼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

依据表中数据可计算,该池塘中鲤鱼的数量约为200,鲫鱼的数量约为100,而鲶鱼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为0,无法估算种群数量;

池塘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无法判断其数量变化趋势。

1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由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0;

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13.如图1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图2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

(2)图1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    ,丙表示    。

 

(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

(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2的    段。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7)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之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1    所示类型。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图1中乙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示稳定型,甲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表示增长型。

丙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表示衰退型。

(3)乙稳定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4)甲为增长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5)乙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为增长型年龄组成,相当于图2的bc段。

(7)在渔业生产中,保护幼鱼,将会使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即图1中的甲。

答案:

(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增长型 衰退型 (3)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4)越来越大 (5)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6)B (7)甲

14.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估算N=    只。

A.30B.32C.64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1)依据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计算N=32×

30÷

10=96(只)。

(2)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个体数目很少。

(3)甲图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明显多于老年个体,乙图中老、中、幼个体数量基本相当,则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1)D 

(2)B、C (3)乙 甲

15.某同学在调查一个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

①选取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

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中央划一个样方;

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

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第一样方

第二样方

第三样方

个体数

3

请回答: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    。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

    。

原因是  

 。

(3)若为单子叶丛生或蔓生植物    (填“适于”或“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计数,原因是  

(4)随机设置样方所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是实际的种群密度吗?

    ,原因是 。

(1)三个样方山毛榉数量的平均值为4,而样方的面积为25m2,所以种群密度为4÷

25=0.16(株/m2)。

(2)由于所选范围为长5千米,宽1千米,只选三个样方数量太少,而且对于山毛榉这样的乔木来说,样方面积较小。

(1)0.16株/m2 

(2)不可靠 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每个样方的面积太小 (3)不适于 单子叶丛生或蔓

生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易分清是一株还是多株 (4)不是 它是取样调查的结果,只会无限接近真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