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1060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同步测试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

1cm<AB<4cm 

3cm<AB<6cm 

4cm<AB<8cm 

5cm<AB<10cm

6.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的两个面上画两条对角线AB,AC,那么这两条对角线的夹角等于(  )

60°

75°

90°

135°

7.如图,在△ABC中,∠A=90°

,BE平分∠ABC,DE⊥BC, 

垂足为D,若DE=3cm,则AE=( 

 

)cm。

3.5 

8.如图,在△ABC中,AB=AC,∠A=40°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 

70°

80°

40°

30°

9.如图,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正六边形ABCDEF,点P沿直线AB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与正六边形六个顶点中的至少两个顶点距离相等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 

( 

3个 

4个 

5个 

6个

二、填空题(共6题;

共6分)

10.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AC+BC=10cm,则△DBC的周长为________

11.在△ABC中,AB=AC,∠A=100°

,则∠B=________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cm.

13.如图5,△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5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cm。

14.如图,在△ABC中,AB=10cm,AC=6cm,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ACD的周长为 ________cm.

1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题;

共2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定义:

线段AD把等腰三角形ABC分成△ABD与△ACD(如图1),如果△ABD与△ACD均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AD叫做△ABC的完美分割线.

(1)如图1,已知△ABC中,AB=AC,∠BAC=108°

,AD为△ABC的完美分割线,且BD<

CD,则∠B=________,∠ADC=________.

(2)如图2,已知△ABC中,AB=AC,∠A=36°

,BE为△ABC的角平分线,求证:

BE为△ABC完美分割线.

(3)如图3,已知△ABC是一等腰三角形纸片,AB=AC,AD是它的一条完美分割线,将△ABD沿直线AD折叠后,点B落在点B1处,AB1交CD于点E,求证:

DB1=EC.

17.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观察这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再换一个三角形试一试。

1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

BD=CE.

四、作图题(共1题;

共5分)

19.如图,铁路和公路都经过P地,曲线MN是一条河流,现欲在河上建一个货运码头Q,使其到铁路和公路的距离相等,请用直尺和圆规通过画图找到码头Q的位置.(注意:

①保留作图痕迹;

②在图中标出点Q)

五、综合题(共1题;

共10分)

2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CE=CD,

(1)求证:

DB=DE.

(2)在图中过D作DF⊥BE交BE于F,若CF=4,求△ABC的周长.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当3cm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7cm;

3cm、7cm、7cm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7cm;

当3cm为腰时,其它两边为3cm和7cm;

3+3=6<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7cm.

故选:

B.

【分析】因为边为3cm和7cm,没说是底边还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2.【答案】C

∵在等边△ABC中,D是AB的中点,AB=8,∴AD=4,AC=8,∠A=∠C=60°

∵DE⊥AC于E,EF⊥BC于F,

∴∠AFD=∠CFE=90°

∴AE=

AD=2,

∴CF=8﹣2=6,

∴CF=

CE=3,

∴BF=5,

故选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4,AC=8,∠A=∠C=60°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AD=2,于是得到结论.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P到AB的距离等于点P到AC的距离PE=1.

【解答】点P到AB的距离等于PE=3.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题目比较简单,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了.

4.【答案】D

∵EP∥OA,

∴∠DEP=∠AOB=60°

∵PD⊥OB,

∴PD=

PE=

×

6=3

∵OP平分∠AOB,PC⊥OA,PD⊥OB,

∴PC=PD=3

∵OP平分∠AOB,∠AOB=60°

∴∠POC=

=30°

∴OP=2PC=6

∵点F是OP的中点,

∴CF=

OP=

=3

故选D.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DEP,再求出PD,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C=PD,再求出∠POC=30°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P,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

5.【答案】C

∵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16cm,

∴设AB=AC=xcm,则BC=(16﹣2x)cm,

解得4cm<x<8cm.

C.

【分析】设AB=AC=x,则BC=16﹣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列不等式组,即可得出结论.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概念和特性可知AB,AC和左面上的对角线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解答】由于是正方体,那么它上面所有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都是相等的.AB,AC,再加上左面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正好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把已知的两条线段组合进规则图形中.

7.【答案】A

【解析】【分析】从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AE=DE=3cm.

【解答】∵BE平分∠ABC,DE⊥BC,EA⊥AB,

∴DE=AE,又DE=3cm,

∴AE=3cm.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此题很简单,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属于基础题

8.【答案】D

【解析】【解答】∵等腰△ABC中,AB=AC,∠A=40°

∴∠ABC=∠C=

=70°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

∴AE=BE,

∴∠ABE=∠A=40°

∴∠CBE=∠ABC﹣∠ABE=30°

故答案为:

D.

【分析】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BC的度数,接下来,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AE=BE,然后依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求得∠ABE的度数,最后,再依据∠CBE=∠ABC﹣∠ABE求解即可.

9.【答案】C

【解析】

【分析】先根据正六边形的特点,判断出此六边形中相互平行的边及对角线,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确定不同的点即可.

【解答】如图,分别以一顶点为定点,连接其与另一顶点的连线,在此图形中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知,CD∥BE∥AF,ED∥FC∥AB,EF∥AD∥BC,EC∥FB,AE∥BD,AC∥FD,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相互平行的一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相等,在这五组平行线段中,AE、BD与AB垂直,其中垂线必与AB平行,故无交点.

故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

CD、ED、EF、EC、AC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B的交点,共五个.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0.【答案】10cm

∵MN垂直平分AB,

∴DA=DB.

∴△DBC的周长=BC+BD+DC

=BC+DA+DC=BC+AC=10cm.

10cm.

11.【答案】40°

∵AB=AC,

∴∠B=∠C,

∵∠A=100°

∴∠B=

=40°

40.

【分析】如图,依题意可知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A=100°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另外二角相等,结合三角形内角和易求∠B的值.

12.【答案】15或18

①当腰是4cm,底边是7cm时,能构成三角形,

则其周长=4+4+7=15cm;

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7cm时,能构成三角形,

则其周长=4+7+7=18cm.

15cm或18cm.

13.【答案】24

【解析】【解答】∵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E=CE=5cm,AD=CD

∴AC=10cm

∵△ABD的周长为14cm

∴AB+BD+CD=14cm

∴△ABC的周长=14+10=24cm

【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C,AE=EC=5cm,由AB+BD+AD=14cm,得到AB+BD+DC=14cm,所以有AB+BC+AC=14cm+10cm=24cm,从而得到结论.

14.【答案】16

∵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CD=BD,

∵AB=10cm,AC=6cm,

∴△ACD的周长为:

AC+CD+AD=AC+AD+BD=AC+AB=6+10=16(cm).

故答案是:

16.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BD,继而可得△ACD的周长为:

AC+AB,则可求得答案.

15.【答案】120°

或20°

设两个角分别是x,4x

①当x是底角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4x=180°

,解得,x=30°

,4x=120°

,即底角为30°

,顶角为120°

②当x是顶角时,则x+4x+4x=180°

,解得,x=20°

,从而得到顶角为20°

,底角为80°

所以该三角形的顶角为120°

120°

【分析】设两个角分别是x,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可求得顶角的度数.

三、解答题

16.【答案】

(1)36º

72º

(2)证明:

∵AB=AC

∵BE为△ABC的角平分线

∴∠ABE=∠A

∴AE=BE∵∠BEC=180º

–∠C–∠CBE=72º

∴∠BEC=∠C

∴BE=BC

∴△ABE、△BEC均为等腰三角形

∴BE为△ABC的完美分割线.

(3)证明:

∵AD是△ABC的一条完美分割线

∴AD=BD,AC=CD

∴∠B=∠BAD,∠CAD=∠CDA

∵∠B+∠BAD+∠ADB=180º

,∠ADB+∠CDA=180º

∴∠CDA=∠B+∠BAD=2∠BAD

∴∠CAD=2∠BAD

∵∠BAD=∠B1AD

∴∠CAD=2∠B1AD

∵∠CAD=∠B1AD+∠CAE

∴∠B1AD=∠CAE

∴∠B=∠C

∵∠B=∠B1

∴∠B1=∠C

∵AB=AB1

∴AB1=AC

∴△AB1D≌△ACE

∴DB1=CE

(1)∵AB=AC,∠BAC=108°

,∴∠B=

=36°

,∵AD为△ABC的完美分割线,BD<

CD,∴AC=AD,BD=AD,∴∠ADC=

72°

.

故答案为72°

【分析】

(1)不难得出△ABD与△ACD是等腰三角形,由BD<

CD可得BD=AD,CD=AC,根据两底角相等求出相应度数即可;

(2)求出△ABE和△BCE中每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它们都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

(3)要证DB1=CE,可先证△AB1D≌△ACE;

不难得到∠B1=∠B=∠C,AB1=AB=AC,则只需要证∠B1AD=∠CAE即可,根据AD是△ABC的一条完美分割线,可得AD=BD,AC=CD,则通过角的数量关系得到∠B1AD=∠CAE.

17.【答案】解: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18.【答案】证明:

如图,过点A作AP⊥BC于P.

∴BP=PC;

∵AD=AE,

∴DP=PE,

∴BP﹣DP=PC﹣PE,

∴BD=CE.

【解析】【分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

四、作图题

19.【答案】解:

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铁路与公路所形成的角的角平分线,与河流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货运码头点Q.

五、综合题

20.【答案】

(1)解:

证明:

∵△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

∴∠ABC=∠ACB=60°

∠DBC=30°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又∵CE=CD,

∴∠CDE=∠CED.

又∵∠BCD=∠CDE+∠CED,

∴∠CDE=∠CED=

∠BCD=30°

∴∠DBC=∠DEC.

∴DB=DE(等角对等边);

(2)解:

∵∠CDE=∠CED=

,DF⊥BE.

∴∠CDF=30°

∵CF=4,

∴DC=8,

∵AD=CD,

∴AC=16,

∴△ABC的周长=3AC=48.

【解析】【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

,∠DBC=30°

,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得∠DBC=∠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DB=DE;

(2)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

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DC=8,AC=16,即可求得△ABC的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