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734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常识复习资料PPT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主要分布在内脏的空腔器官管壁和血管管壁中,通过平滑肌的收缩起到输送管腔中内容物的作用

3、骨骼:

成人全身的骨骼共有206块,骨与骨之间靠关节连接,形成了整个骨架。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

骨骼的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

造血;

储藏矿物质。

4、脑:

大脑——是管理人体运动、感觉、视听、记忆、语言等人体功能活动的最高调节中枢。

脑干——是大脑联系脊髓和小脑的重要通路,是调节心血管活动和呼吸运动的“生命中枢”。

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各种肌群运动。

间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及感觉和内分泌腺分泌活动的中枢

肺:

位于整个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包括:

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

毛细血管网、神经和结缔组织

肺的功能:

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

6、心脏

位于胸腔的正中偏左侧,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心脏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也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并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功能:

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8、胃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

主要是将食物与胃液混合,消化蛋白质,对于部分营养物质又吸收功能。

9、小肠

小肠:

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是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和吸收场所。

胰腺:

是第二大消化腺,主要是分泌胰液和胰岛素

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

蛋白质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起着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作用,

胰岛素主要用于调节血液中血糖浓度。

10、大肠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

接受来自小肠的食物残渣,吸收部分水和电解质,形成、暂时储存及排除粪便。

11、肾

左、右各一个,形似蚕豆,位于腹后壁

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是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器官;

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12、膀胱

膀胱:

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性器官,位于我们的盆腔内。

一般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为350~500ml,一般尿量达到400ml就会有尿急感觉,超过500ml时压力过大就产生疼痛。

膀胱的最大容量可达800ml。

13、血管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的血管。

毛细血管:

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是血液与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静脉:

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人体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上八大系统相互联系、协调运转保证人体正常复杂的生理活动。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构成骨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带动肢体运动。

(二)消化系统:

消化管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

大唾液腺、肝和胰、颊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

(三)呼吸系统:

呼吸道(上呼吸道:

鼻、咽、喉,下呼吸道:

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四)泌尿系统: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五)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分布于人体各部。

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

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

⑴将淋巴液从组织中转运到血液中,从而形成血浆;

⑵协助脂肪在小肠中的吸收;

⑶在机体抵御外界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动脉。

⑴将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肾、肺和皮肤,排除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

⑵将内分泌器官和分散在体内各处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质也是由脉管系统输送,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以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六)神经系统:

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所组成。

①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

神经系统既能使机体感受外环境的刺激,又能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使机体能及时作出适当反应,以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七)内分泌系统:

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的。

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它们的分泌物为激素。

是对机体的新城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等进行体液调节,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八)生殖系统:

男女各不同主要位于盆腔会阴部。

包括:

内生殖器官、外生殖器官

是繁殖后代和形成并保持第二性征的功能。

第二讲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生殖: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生长:

生物体的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的变化。

发育:

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并融合的过程

三、人一生的生长发育时期

1、妊娠期:

在母体中的280天左右

2、新生儿期;

出生后四周以内

3、幼儿期:

(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

4、青春期:

青春期从12岁到18岁

5、生育期:

从18岁到45左右

6、更年期:

一般女性是45岁到54岁期间,男性50到60岁期间

7、老年期:

更年期结束后进入老年期

生育期应注意的几点

1、孕育胎儿:

女性的生理周期一般是28~30天。

排卵期一般是在下次月经前的14日左右。

在排卵期前后的4~5天为易受孕期。

如何判断是否怀孕?

月经推迟10天,早孕测试(尿检)+超声检查

避孕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药物避孕:

长效、短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二、避孕套:

首选,三、手术避孕:

宫内节育器、结扎,四、其他:

安全期避孕等

3、避免性传播疾病:

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STD共8种,即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严禁不洁性行为。

使用避孕套。

性病患者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4、生殖系统疾病:

男性:

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阴茎癌、女性:

阴道炎、乳腺增生、宫颈糜烂、宫颈癌

更年期的来临:

更年期是从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他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是由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变化。

女性更年期的四大症状:

一、潮热——是更年期女性经常遭遇的症状。

二、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更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三、精神、神经症状表现异常。

四、腰酸背痛——是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

 

男性更年期会因雄激素减少而表现出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系列症状。

常见症状不外乎以下三类:

1、精神与神经症状、2、血管调节失常。

3、性功能减退  

老年期的保健1、注重饮食健康、2、合理运动、调节睡眠、3、防止“三高”、预防骨质疏松、4、半年一次健康体检

四季养生:

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补阳,养肝为先(补养肝血:

枸杞、白芍、麦冬、当归等,温补阳气:

葱、姜、蒜、韭菜等,多吃甘性食物:

大枣、山药,多吃新鲜蔬菜)

夏季养生:

重在养心消暑,养心为上(养心安神:

茯苓、麦冬、莲子、百合、竹叶、玉米、土豆、香蕉、西瓜、桃等,清热解暑:

苦瓜、绿豆、莲子、薄荷、菊花,多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西瓜、黄瓜、桃李、青菜、豆类,多吃些辛味食物:

萝卜、葱白、姜蒜等)

秋季养生:

贵在养肺防燥,养肺为要(多吃酸性食物:

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少吃辛辣食物:

葱、姜、辣椒等,滋阴润燥:

银耳、豆腐、百合、蜂蜜、梨、藕、豆浆、山药、芝麻等)

冬季注重养肾防寒,养肾为本(多吃些苦味食物:

槟榔、橘子、猪肝、莴苣、醋、茶,养阴固肾:

羊肉、鹅肉、鸭肉、大豆、萝卜、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等,进补好时节)

第三讲传染病

《传染病》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什么?

一只蝙蝠+一个香蕉+一头猪+一个不爱卫生的厨师=一场撼动世界的瘟疫

一个疾病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接触传播

防止传染的应对措施——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减少和他人接触

对于陌生疾病的认识、药物开发过程——采集病毒样本、培育,提炼免疫血清,在动物身上试验疫苗

反映如实灾难的本身和人们面对灾难的人性光辉与灰暗

传染病防治的现实

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新的传染病则不断地涌现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人---人流感、病毒性肝炎,人---动物禽流感、狂犬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1、有病原体:

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2、有传染性。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

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例如:

空气飞沫、血液。

3、易感人群:

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

(五)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

根本措施{

(1)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2、切断传播途径:

关键措施{

(1)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

(2)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3)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4)卫生与行为习惯:

洗手、安全套}

3、保护易感人群:

重要措施{

(1)主动免疫:

疫苗接种,

(2)被动免疫:

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3)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个人防护}

三、法定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版,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隔离治疗。

对于肺鼠疫、肺炭疽、非典及流感流行期,病人必须强制隔离。

其他病人传染期外出必须戴口罩,禁止随地吐痰。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

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

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增强个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流行期间,加强个人防护,或采用药物预防。

1.结核病:

结核病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

病原体:

结核杆菌;

病理表现:

结核结节→空洞。

临床表现特征: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均将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咯血定为可疑肺结核症状。

痰的细菌培养呈现结核杆菌+确诊。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

化疗方案: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或链霉素)2个月为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或再加上乙胺丁醇)4个月为继续期,共6个月疗程。

预防:

接种卡介苗。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原体:

脑膜炎双球菌;

流行特征:

多发生在冬春季。

儿童易患。

病理改变: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导致死亡。

治疗:

尽早足量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抗休克及抗DIC治疗,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和防治呼吸衰竭;

疫苗接种

3.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病原体:

腮腺炎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以冬春季多发。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以耳垂为中心腮腺肿胀向周围蔓延,至脸部变形、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并有触痛。

多为两侧发生。

因腮腺管发炎部分阻塞,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对症处理: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酸性食物;

高热及局部疼痛可给解热止痛药;

局部冷湿敷或中药青黛散醋调外敷;

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

4.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体:

流感病毒;

北方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和普通感冒基本相同:

(1)对症治疗:

解热镇痛药+支持治疗;

(2)加强抗病毒治疗:

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

(3)积极防治并发症:

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及肺炎。

☆药物预防:

对易感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0.1g,每日1次,连服10~14日;

或病毒唑滴鼻,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疫苗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

每年可能爆发和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一次。

☆中药预防:

板蓝根青叶药茶:

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

贯众、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

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

流感小知识:

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

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流感流行期,在公众室内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达到减少空气中病毒的作用。

5、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

多见于温带和寒带,多发于儿童。

临床表现:

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

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

抗菌治疗,首选红霉素,痉咳剧烈者可用镇静药。

疫苗预防: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制剂。

6.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冬春季多发,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儿童感染:

水痘,成人感染:

带状疱疹。

水痘临床以皮肤丘疹、疱疹、结痂三种皮损同时存在为特征。

皮疹多见于胸背,后见于四肢,呈向心型分布。

皮疹陆续分批出现:

红色小斑丘疹→疱疹→结痂→痂盖脱落。

若成人期感染多发为带状疱疹。

特征是:

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

对症治疗:

避免抓伤,皮肤瘙痒者用炉甘石洗剂;

感染者用抗生素软膏;

促进结痂:

维生素B12;

抗病毒治疗:

首选阿昔洛韦。

(二)消化系统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

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

有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蛔虫病等。

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

病人隔离治疗,对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与排泄物均要严格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杀蛆灭蝇。

预防接种(如伤寒、副伤寒疫苗)。

药物预防(如大蒜、金银花、野菊花等服用以防止细菌性痢疾)。

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1.霍乱:

病原体:

霍乱弧菌;

夏秋季为霍乱流行季节,沿江沿海地区流行较多。

发病急,起病快。

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

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死亡。

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药,对症治疗;

补液:

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抗菌:

诺氟沙星。

2.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志贺菌属细菌(痢疾杆菌);

多发生在夏秋季。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一般治疗: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抗菌治疗: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成人首选氟哌酸,儿童选用三代头孢菌素;

抗休克,纠正脱水及酸中毒,减轻脑水肿。

3、蛔虫病:

蛔虫;

发展中国家及农村发病多,儿童易感染;

临床特征: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腹痛与脐周压痛;

体重下降、贫血;

胆道、阑尾、胰腺绞痛;

驱虫——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

(三)虫媒与动物传播的疾病:

虫媒传染病是指以吸血节肢动物(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

动物媒介传染病主要指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由野生动物或饲养动物作为疾病的宿主(传染源)而传播的传染病。

1、管理传染源:

尽早发现患者及传染源,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加强动物喂养与看护;

注意饮食卫生;

整治环境卫生,杀灭蚊虫,切断传播途径。

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服药及加强个人防护。

1.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

是人畜共患的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亚洲多发;

发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

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等,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

2.狂犬病(恐水症):

狂犬病毒引起;

带狂犬病毒的狗,其次是猫、狼等家养或野生动物;

主要通过被带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或伤口被带病毒的唾液沾污感染。

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

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偶尔短至10天或长至数年。

主要临床表现:

患病后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痉挛、流口水、全身迟缓性瘫痪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病死率几乎100%。

无特效治疗。

被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四)接触性传染病:

常见的接触性传播疾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淋病、手足口病等。

感染者隔离,对于感染者使用物品进行消毒:

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注意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症,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

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

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

人群普遍易感。

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

局部使用抗病毒、抗细菌眼药水。

(利巴韦林等)

(五)多途径传播的传染病:

1.艾滋病AIDS;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通常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一系列免疫力遭到破坏、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病毒主要存在于他们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伤口分泌物之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人感染该病毒后不会立刻发病,其潜伏期平均为7~10年。

一般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卫生间、电话、办公用品,一起进餐,游泳等都不会传染,唾液和蚊子叮咬也不传染该病。

主要临床症状:

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出现各种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卡氏肺囊虫肺炎、疱疹病毒感染、隐袍子虫腹泻、结核及卡波氏肉瘤等。

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预防措施:

①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④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⑤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⑥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⑦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