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0468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新生儿护理照顾byYaYaWord下载.docx

出生后不必立即擦去,只须将胎脂积聚较多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用无菌纱布,蘸少许干净的食油轻轻擦抹即可。

第二天用温水给新生儿洗澡,先洗上身,后洗下身,不要把脐部弄湿。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破损,因此,洗澡时动作宜轻快,以后每日或隔日洗澡一次。

初次洗澡将胎脂洗去后,皮肤呈显深红色,医学上叫“新生儿红斑”,这不是皮肤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一、二天后会完全消退的。

4、注意衣着:

新生儿衣服应柔软而宽适,式样简单,穿脱方便,可用带子代替纽扣,随外面温度的变化,可包以夹被或棉被。

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做成。

5、注意大小便: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大便呈棕褐色,以后渐趋为正常黄色粥状粪便,微带酸气,每日4-6次。

若大便次数增加,粪与水分开,说明有消化不良;

大便次数增加,呈绿色,量少,说明进食太少;

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脓样,说明有肠道感染。

因此,在每次更换尿布时,也要注意大便的颜色、量、性质、臭气,以及有无粘液、脓液等。

新生儿出生后大都排尿,以后排尿次数及多少,要根据新生儿大小、身体情况、奶量和水分多少而定。

如果出生后12小时以后仍无排尿,则应仔细检查生殖器及尿道有无畸形,因此,在更换尿布时,也要注小便的情况。

6、注意保护脐带:

新生儿出生后在12小时内,要严密观察脐带有无渗血。

脐带敷料必须每日检查一次,如发现敷料被污染,要及时更换。

换叛料时,要注意脐带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脐带断端有无分泌物,有无臭味。

脐带脱落后,脐轮处如有湿润或炎症时,就要用酒精消毒后,涂上龙胆紫,或在脐窝部撤点消炎粉,然后,用纱稍绷带包扎起来。

7、注意乳腺及生殖器:

新生儿出生后,不论是男是女,生后3-4天,常常出观乳腺肿大,8-10天达到高峰,有时,还可挤出乳汁样物,这是-种生理观象,是由母亲身体里一种内分泌素,通过胎盘作用到胎体的结果。

这种现象,经过2-3周后可自然消退,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以免引起擦伤和感染。

此外,女婴出生后,阴道常有一种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时还为血性,一般过几天后会自然消退的。

8、预防感染: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因此,在照顾新生儿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痢疾、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的人员,都不要接触新生儿。

母亲有传染病时,也应暂时隔离。

9、预防接种:

新生儿的预防接种,主要是卡介苗,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内接种。

照顾新生儿注意事项

(二)

给新生儿洗澡的注意事项

  给宝宝洗澡时应注意室温和水温,一般应使室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水温在38~40摄氏度。

每次给新生儿洗澡时,时间应安排在喂奶前1~2小时,以免引起吐奶。

在给宝宝洗澡之前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先把需要换洗的衣服、尿布和洗澡时要用的浴巾、毛巾、婴儿浴皂等放在身边;

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浴盆;

把洗澡水的温度调整到38~40摄氏度之间,然后用手背试一下水温,以不觉得烫为宜;

这一切准备好后,就可以给宝宝脱衣服洗澡了。

洗澡时间不要拖得太长,以免宝宝着凉生病,尤其是天气不太好的时候,更是如此。

  洗澡时的室温最好在26~28摄氏度左右,室温太低宝宝容易受凉。

至于宝宝的洗澡次数,可以根据当时的气候和家庭条件来决定。

如果是夏天,每天至少洗1次;

如果是冬天,可以每周洗1次。

有时大便后如果特别脏,也可相应增加次数。

  给新生儿洗澡后最好不用爽身粉

很多新爸爸妈妈在给宝宝洗澡后,常常喜欢给宝宝的小屁股、腋下或大腿根部等身体皱褶处擦些爽身粉,以为这样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

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因为宝宝代谢快,出汗多,尿也频,过多的爽身粉遇到汗水或尿就会结成块状或颗粒状,当宝宝活动时,身体皱褶处的粉块或颗粒摩擦娇嫩的皮肤,容易引起皮肤红肿糜烂,因此最好不要使用爽身粉。

  给新生儿洗脸时要注意保护好眼睛

  给新生儿洗脸时,千万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

洗脸时,只要用毛巾或小纱布蘸温开水清洗即可。

有些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眼屎比较多,妈妈可能会认为宝宝“火气”大,其实,这不是宝宝“火气”大,而是宝宝通过妈妈的产道出生时,被产道里的细菌感染造成的。

因此,如果宝宝的眼屎较多,妈妈应带宝宝到医院请眼科医师看看,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给宝宝点金霉素眼药膏或氯霉素眼药水,治疗眼部感染。

  洗澡时不要让水流进新生儿的耳朵里

  给新生儿洗澡时,妈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宝宝耳内进水,万一不小心进了水,可以用干棉签轻轻擦拭,但不要捅得太深。

妈妈常会发现宝宝的耳道里有耳屎,一般宝宝的耳屎呈浅黄色片状,也有些宝宝的耳屎呈油膏状,附着在外耳道壁上,少量耳屎可起保护听力的作用。

这些耳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因为耳屎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医学上称为耵聍。

这些耳屎在宝宝吃奶时,一般会随着面颊的活动而松动,并会自行掉出。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耳屎包结成硬块,千万不要在家自行掏挖,应到医院五官科请医师滴入耵聍软化剂,用专门器械取出。

如果发现宝宝耳朵里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应马上到医院请五官科医师诊治。

护理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不要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对新生儿的意外伤害。

一旦发生,轻

者会使新生儿感到痛苦,重者往往会危及生命或造成终生遗恨。

如①窒息闷死:

常是发生于母亲疲劳,睡眠不足时。

睡在床上喂奶,奶头塞在新生儿嘴里自己睡着

了,由于乳房压住新生儿鼻孔阻止了呼吸而闷死。

此外还可能由于母亲身体或被褥

压住新生儿脸部,阻碍呼吸而闷死。

也有个别新生儿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窒息死亡

②烫伤:

为了保暖,母亲冲热水袋太烫,或盖子没塞紧,热水滚出而烫伤。

轻者

皮肤发红,重者出现水疱,要及时医治。

③跌伤:

往往因未抱牢而摔跤,也有时因

为穿的衣服或斗蓬的面料为绸缎或尼龙的而滑下来跌跤。

还有的是因与父母同睡一

床时,新生儿睡在床边,不慎被挤跌下来。

万一发生跌伤,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都发生在你麻痹大意时,为了宝宝,要时时警心。

  2.护理时要做到五不要:

  ①不要挤新生儿的奶头:

新生儿出生后往往奶部隆起,能挤出奶水,这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肌肉嫩、乳管细,挤奶头会使乳管断裂。

  ②不要用母乳擦新生儿的脸:

母乳有丰富的营养,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剂,新生儿脸上被细菌感染后,会发出红疹。

为了皮肤保持健康,不要用母乳擦脸。

 

③不要用纱布揩口腔:

新生儿口腔粘膜细嫩,若用纱布或手指去擦口腔或舌头,由于纱布或手指带菌,擦破后容易感染疾病,如患口腔炎或鹅口疮等病。

  ④不要给新生儿吃凉性药物:

传统的习惯说,“婴儿灌了三黄汤,清除胎粪胃口好。

”是不科学的。

因为新生儿胃肠功能薄弱,三黄汤是凉性药物,容易引起反胃呕吐。

  ⑤不要亲吻新生儿的嘴:

父母往往因喜爱孩子而情不自禁地去亲吻孩子的嘴。

由于成人口腔中有或多或少的细菌,一旦亲嘴就将细菌传给孩子,引起孩子感染疾病。

可以亲孩子的头部、脸颊或手,而不要亲吻嘴。

精心护理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婴儿从出生到满月为新生儿期,这是婴儿脱离母体、来到人世的第一阶段。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此时婴儿的身体内部还要不断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第一周的变化最大。

首先就是要自己进行呼吸,自己摄取营养。

此时婴儿的心脏构造和循环状态就与在母体内时不同,并继续发生变化。

这一段的婴儿,即便是在很安静地睡觉,其实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着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身体变化,这段时期对新生儿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安静、保温、营养和防止感染。

尤其是最初2周,更须精心护理。

  新生儿应该经常晒太阳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人体活动功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里一种叫麦角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婴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

一般要等出生3-4周后,才能把新生儿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

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不然容易感冒,头及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可置于阴凉处或戴帽子。

  一般说来,新生儿晒太阳可按下面的顺序进行:

  ①最初的2一3天,可以从脚尖晒到膝盖,约5~10分钟即可。

  ②然后,可将范围从膝盖扩至大腿根部。

  ③除去尿布,可连续2~3天都晒到肚脐,时间约15-20分钟。

④最后,可增加晒背部约30分钟。

精心护理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如果流汗,要用毛巾擦净,再喂以白开水或果汁,以补充水分。

新生儿保健注意事项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出生到能适应周围环境的一段时期,一般为一月左右(28天)。

由于新生儿的适应能力不完善,易发生疾病,必须重视保健工作。

  

(一)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弱,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应每日测体温一次,低于30℃者,应予保温;

高于38℃,应每小时测体温一次,并寻找发热原因,进行处理。

夏季宜进行散热,多喂水,以防发生脱水热。

  

(二)喂养 新生儿从皮肤、呼吸道有大小便中失去大量水分,应注意补充。

可于两次哺乳之间喂5%糖水。

一般可出生后6~8小时喂糖水,12小时开始哺乳,每次哺喂时间20~30分钟,间隔3~4小时,一昼夜可喂6~7次,对早产或体弱的新生儿,应每2小时哺喂一次。

每次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轻轻拍背,使吞入胃的空气排出,以防吐奶。

  (三)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

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

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四)脐带 应每日检查,保持干燥。

如脐部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撤上磺胺粉,再用消毒纱布包盖。

干瘪的脐带多在3~7天内脱落。

如分泌物有臭味或脐轮周围发红有感染现象者,应积极作抗感染处理,防止发生败血症。

  (五)大小便 出生后第一天排出黑绿色胎便,哺乳后渐变黄色,糊状,每天3~4次,小便每天十数次。

每次哺乳前应换尿布。

注意大小便次数、性质,发生异常应即时处理。

每次大便后应洗净臀部,除以10%鞣酸软膏,以保护臀部皮肤。

  (六)皮肤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擦伤感染,必须保持清洁干燥。

尿布应经常更换。

出生后应立即用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擦去胎脂,以防其分解成脂肪酸后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糜烂,特别是颈、四肢、腋下及腹股沟等屈曲处。

以后每日应洗澡或擦澡一次,于皮肤皱摺处撒滑石粉少许。

  (七)眼及口腔 每日应检查眼及口腔。

如发现眼有分泌物,可用0.25%氯霉素或其它眼药水点眼。

如发现口腔有白膜,多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称“鹅口疮”,可用2%龙胆紫涂抹。

  (八)免疫 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lgG,从而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麻疹、风疹、白喉等有免疫力,其自身主动免疫力则尚未充分发育。

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力差,免疫反应不及时。

由于体内缺乏lgA,故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又因所产生的lgM有限及缺乏补体和备解素等,致其粒细胞对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伤力弱,故易引起败血症。

在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以预防感染。

出生24小时后,须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新生儿6个常见健康问题

  1、脐带渗出

  脐带是母亲与胎儿联系的唯一通道,母亲通过脐静脉供给婴儿营养物质,又通过脐动脉将胎儿体内的废物运送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泄。

因为脐带残端血管与新生儿的血管相连,如果护理不好,脐部会被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而发生脐炎,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所以,父母要精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脐带。

  正常脐带脱落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被剪断结扎,一般3~7天干燥脱落,外部伤口愈合,形成向内凹陷的肚脐。

  脐带护理这样做脐带未脱落时,要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甚至粪便浸渍污染脐部。

不要给新生儿洗盆浴,擦洗下身时,不要浸湿脐带包布。

如果脐带包布湿了,应马上更换,避免感染。

要仔细检查脐部,若发现分泌物,可用消毒过的棉花棒沾75%酒精擦拭脐根部消毒。

擦时从脐根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

  脐带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米汤样液体渗出,可用消毒棉花棒沾75%酒精擦净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涂在脐根部及其周围皮肤上,不要用龙胆紫涂搽肚脐,以免影响观察脐部感染情况。

仍然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提示:

如果发现脐轮红肿、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并有臭味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鼻尖疹子

  新生儿生后几天在前额面颊、鼻尖等处出现较多的针头样黄白色的小颗粒,叫“粟粒疹”。

这是因为皮脂腺堆积所致。

一般在出生后数周脱皮后自然消失,不要挑破,以防感染。

  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每天给新生儿沐浴的时间来清洁宝宝的小脸蛋。

给小宝宝清洁脸蛋时,一定要注意室内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5℃~29℃之间,水温则尽量维持在37℃~40℃左右。

动作要轻柔,一定不要挤压这些小粟粒疹。

  3、尿布疹

  尿布疹是婴儿中最觉的皮肤问题,是婴儿臀部的一种炎症,又称臀红。

  尿布疹素描尿布疹常常发生在湿尿布覆盖区,包括外生殖器、会阴、臀部、腹股沟和大腿上部内侧甚至肛门附近,患处皮肤有红色斑点状疹子,可伴有渗出液及糜烂。

孩子患上尿布疹表现为爱哭闹、烦躁不安,睡不踏实。

  引起尿布疹有原因尿布疹的形成原因是潮湿的皮肤互相摩擦或正常皮肤长期受湿尿布刺激而引起。

因小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皮肤受氨刺激而发生皮炎。

小婴儿皮肤细嫩,更易发生尿布疹。

  1、防尿布疹应做到、尿布要勤换,一定要为宝宝选用适当的布尿布或高质量的纸尿裤,这是减少尿布疹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便后,勤清洗,每次大小便后,必须将局部用温水洗净、吸干,然后给婴儿小屁屁搽上一层薄薄的润肤油,注意清洗臀部避免用刺激性肥皂;

洗完不要扑粉,以免与尿便结成块对小屁屁形成刺激。

  3、尿布下最好垫一块棉的或较厚的尿垫,尿垫下再入油布或塑料布,尽量不要让塑料布或油布直接接触皮肤,因为它们都密不透气,影响水分的吸收及蒸发,这是造成尿布疹的诱因。

  4、不要用成人洗衣粉或衣物柔顺剂洗尿布,避免引起皮肤过敏。

要彻底把尿布清洗干净。

洗净的尿布一定要晒干,潮湿的尿布也会沤出尿布疹。

  5、如果你的宝宝有尿布疹,未脱皮溃烂可外涂鞣酸软膏,已脱脱皮溃疡有渗出的可涂氧化锌油或雷锌软膏以吸收渗出物。

若出现下列情况,就应看儿科医生:

如病变皮肤上出现有水疱或有脓;

皮疹持续了两天以上不消失或更严重。

4、眼睛分泌物

  分泌物的由来眼睛有分泌物是一种觉的眼睛轻度感染性疾病。

一是可能由于分娩过程中接触阴道含有细菌的分泌物,接生操作者污染的手或者出生后所接触的用品不清洁,引起孩子的结膜发炎,使得婴儿眼屎过多、黏稠。

二是有的孩子鼻泪管被上皮细胞残渣堵塞或鼻泪管黏膜闭塞,使得泪液和泪道内的分泌物积留在泪囊而引起泪囊炎,这样的患儿在泪囊处有一囊性肿物,表面略发青,如果轻轻压迫眼睛内侧的泪囊部,可风到黏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溢出,肿物消失。

  护理这样做对于眼屎多,结膜充血的孩子,新手妈妈可以用脱脂棉蘸上温开水清洁婴儿的两眼,每天两次,由内眼角到处眼角,轻轻地揩拭,并且每只眼睛各用一块脱脂棉。

  就医提示:

婴儿出生两天后,睡醒后如果眼睫毛黏在一起,或者内侧眼角有脓液,或鼻泪管堵塞或出现泪囊炎,要尽快去看医生。

  5、皮肤变黄

  正常黄疸是这样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两到三天皮肤开始发黄,到出生第七天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一般很轻微,七天后开始减轻,大约在二周左右黄色基本消退,没有什么不适表现,不需要治疗,喂些葡萄糖水即可。

早产儿黄疸往往较重,出现早而退得晚,皮肤发展的时间可达三到四周,而且程度要比足月儿重些。

  黄疸因新生儿皮肤发黄的原因是因为胎儿在母体时,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体内有较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

出生后,新生儿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气氛,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后,分解产生胆红素,又因新生儿肝脏摄取和胆红素能力极差,不能将过多的胆红素排出体外而积存在血液里,这种胆红素像黄色的染料一样,将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巩膜染黄,出现黄疸,这不是疾病的表现,当然无须治疗。

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且发展很快,或者黄疸消退过迟,或消退后又出现,应及早去医院查明原因,如是病理变化,应积极治疗。

  6、芥未色大便

  许多乳儿排出的大便是绿色的,颜色有些像芥末,这种现象不是宝宝有病,而是正常的生理更现象。

  大便为什么发绿?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胆汁的颜色与其中所含的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可由金黄色到深绿色不等。

胆色素包括担红素和胆绿素,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

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

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

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呈浅黄色。

看新生儿13个外表特征断健康

  看着刚刚生下来的小宝宝,不少新手妈妈会有许多疑惑。

宝宝的耳朵怎么有点招风?

会不会是扁平足?

腿怎么不直?

我的宝宝是不是不正常?

下面的一些介绍会使年轻的妈妈们宽心不少。

  1.小婴儿大便时会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全身都会变红

  别担心。

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里没有排泄大便的活动,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锻炼,因此没有足够的力量。

出生后的宝宝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大便。

  2.小屁屁上的红疹大多是由宝宝的大便造成的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难以完全消化掉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那些未被消化的在大肠中发酵,产生气体、酸性物质以及泡沫样大便,这对宝宝柔嫩的小屁屁造成的刺激是极大的。

一定要给宝宝勤换尿布,多擦护臀霜。

3.宝宝的脚指甲看起来好像是往肉里长

  这是正常的。

小婴儿的指甲易折易弯,深深地置于甲床中。

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有问题,只需轻轻地挤压一下他的脚趾:

如果宝宝的脚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长,那宝宝的脚会感到疼痛,他会以哭声告诉你。

  4.宝宝有双“扁平足”

  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个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种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

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

5.内八脚和罗圈腿

  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

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6.有时宝宝看起来有点“对眼”

  一只眼睛的肌肉比另一只有力,会使宝宝有时看起来有点“对眼”。

这种现象只是间断性的,不必担心。

  7.新生儿只能用鼻子呼吸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喉咙位置比较高。

较高的喉咙位置可以让他在吃奶时进行呼吸,并且保证液体不会流入气管。

缺点是宝宝不能用嘴呼吸。

  如果宝宝发生鼻塞,要及时用吸鼻器吸通鼻子。

8.新生宝宝不流眼泪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泪腺所产生的液体量很少,只能保持他眼球的湿润。

而且,宝宝在出生时,其泪管是部分或全部封闭的,要等到几个月以后才能完全打开。

  9.宝宝的呼吸快而不规则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相对比成人快很多,而且也不规律。

这是因为婴儿的肺还很小,其神经系统没完全发育好的缘故

  10.宝宝的体温不规律

  宝宝体内的温度调节器尚未发育完善,汗腺也不够发达,所以,宝宝的体温会时高时低。

好在宝宝有充足的脂肪来保护,体温不会降得太低。

11.宝宝爱打嗝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

这是在锻炼横膈膜,它对宝宝的呼吸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某种程度上讲,打嗝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

到了三到四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少多了。

  12.宝宝容易饿

  宝宝的胃只是成人的五十分之一。

由于胃的容量小,所以宝宝不一会儿就又感到饿了。

  13.软塌塌的小耳朵

  宝宝的小耳朵非常柔软,显得有些像招风耳。

其实,这只是因为宝宝的小耳朵里的软骨尚未发育好的缘故。

几个星期之后,随着软骨日渐发育成熟,宝宝的小耳朵就会慢慢变硬,直立起来,有一个正常的形状了。

喂奶时有几个正确姿势?

  1.帮助喂哺时护理人员的正确姿势

(1)选择协助母乳喂养的恰当姿势首先应选择好自己和乳母的舒适姿势,避免指导时护理人员的肌肉过度疲劳,出现背痛和其它不适,丧失指导喂哺的信心。

  

(2)稳定婴儿头部和乳房位置用手掌根部托住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而另一手的四指和拇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柔和握住乳房。

  (3)配合含吮使婴儿口腔对着乳房移动,将乳头从口的上唇掠向下唇引起婴儿觅食反射。

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的一瞬间,护士的手密切配合,柔和地将乳头引人婴儿口内。

2.喂哺中母亲正确姿势

(l)体位舒适喂哺可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让母亲了解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和全身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

  

(2)母婴必须紧密相贴无论婴儿抱在哪一边,婴儿的身体与母亲身体应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

(3)防止婴儿鼻部受压须保持婴儿头和颈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压入弹性乳房而影响呼吸,但也要防止头部与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4)母亲手的正确姿势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夹托乳房(除非在奶流过急,婴儿有呛溢时),那样会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

(5)母亲喂哺常取姿势:

  1.卧位哺乳侧卧或仰卧位

  2.坐位喂乳椅子高度合适,并没有把手用于支托婴儿,椅子不宜太软.椅背不宜后倾,否则使婴儿含吮不易定位。

喂哺时母亲应紧靠椅背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