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9311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4 大小:11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4页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4页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4页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4页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2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韶关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项目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市倍增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1.已完成2018年动态调整工作,由2017年的214家(25家考核不通过或自身原因申请退出,新增97家)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扩容至286家。

2.专业服务资源池今年以来新增47家专业服务机构,现有163家专业服务机构。

已完成对2018年新增97家试点企业的倍增初步诊断把脉工作。

3.已印发《2018年市领导挂点服务“倍增计划“市级试点企业工作方案》(东委办〔2018〕22号),线上线下联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8月9日召开“倍增计划”挂点服务专员动员培训会,培训并动员全市“倍增计划”挂点服务专员做好挂点服务。

截止目前,所有市领导已完成第一批走访工作。

并且,目前已针对《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问题诉求跟踪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部门、园区和镇街征求意见,并已形成征求意见情况汇总表,待完善后印发。

4.今年以来,共有8宗不动产权证补办事项,其中,已完成补办5宗,目前正在办理补办3宗,初步建立更好推动企业产权补办需求的工作机制,理顺企业补办流程。

针对104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已组织召开土地要素专题会4场,工业投资项目协调会3场,协调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24项,帮助企业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顺利落地。

5.已逐步完善督导机制,目前已对《2017年东莞市“倍增计划”部门及镇街(园区)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行修订,拟于近期征求各成员单位和镇街、园区意见。

建立市“倍增计划”专项资金月度通报机制,预计截止9月30日,2018年专项资金已支出14843.82万元。

6.持续督办企业匿名表示不满意的有关部门、或镇街倍增办,要求其持续跟进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尽快完善办理答复意见,并协助企业解决问题。

7.根据《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倍增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方案》(东府办〔2018〕47号)文件精神,已确认了910家企业纳入协同倍增企业库。

相关责任部门针对该方案,已出台了13个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将成熟的定向扶持政策逐步推广至更多企业。

二、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培育300个以上改造应用项目,建设2-3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2.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进企业升级发展,建设2-3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培育300个以上改造应用项目。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认定OPPO和新能源两个项目为2018年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拨付奖励资金1000万元,并倍增奖励441.58万元。

2.已完成2017年度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全部477个项目的验收工作,313个项目列入资助计划。

其中第一批164个项目已拨付资助资金5860.6万元;

第二批149个项目已拨付资助资金5088.99万元。

三、培育一批企业智能升级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3.加强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沟通对接,支持培育相关机构单位发展。

累计培育41家企业智能升级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有336个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通过评审,目前已拨付140个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共计1121万。

四、强化智能制造要素支撑,实施万名智能制造人才提升工程,力争3年内撬动融资支持100亿元以上。

4.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育,推动开展30个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公共服务项目。

累计推动开展了32个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共计培训了约2475人次.

五、筹建国家智能制造装备监督检验中心。

5.争取获得质检总局批准筹建,获批筹建后2个月内完成技术论证和设备论证。

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是3月获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完成了技术论证和设备论证,提交了筹建任务书,正在开展技术能力、科研等方面的建设。

二是完成了实验室改造和配电改造的设计方案。

六、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认定15-20个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产品。

6.开展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认定,推广使用莞产先进装备,认定15-20个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产品。

拨付2017年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项目推广奖励2555.07万元,并对其中7家市倍增企业倍增奖励1510.29万元。

完成2018年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项目申报工作,对申报项目开展形式审查。

七、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

7.制定《推行“云上智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目标、路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力争我市纳入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不少于5000家企业上云用云,并在重点行业培育1-2个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1.在出台《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东莞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为加大企业上云资助力度,草拟企业上云新增奖励方案,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协会等开展座谈和论证,并积极与财政等部门对接。

2.电信天翼云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8月31日,共计6157户莞籍企业上云上平台,其中工业企业占比46%。

3..做好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申报引导工作,走访企业挖掘工业互联网发掘应用案例,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示范项目。

针对省拨付我市的4000万扶持资金,目前已印发标杆项目申报指南,并积极引导36个入库的申报项目按照要求细化申报材料。

4.评审认定42家机构纳入东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资源池。

5.指导云服务商、各有关协会开展上云宣传推介,引导企业上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做强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产业集群。

8.认定管理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两化融合层面,引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价值链从制造向服务延伸。

全年累计推动800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工作。

产业转型升级基地方面:

1-9月新增认定了松山湖、塘厦、麻涌以及谢岗项目的开发企业准入,通过了清溪“北大智汇谷项目”的基地资格认定,并出台了《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监管指引》。

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开发企业13家,其中已认定基地资格8个,凤岗天安数码城已入驻投产企业60家。

我市产业基地项目数与开发总量初具规模,项目之间分散布局、错位发展,将打造形成多个高端制造与技术创新载体,成为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扶持培育传统产业方面:

1.根据市倍增办通报的“2018年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名单”,将17家涉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重点企业纳入“倍增计划”进行重点培育,并已安排相关市领导对口挂点服务。

2.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开展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验收认定中,纺织服装行业项目17个,投资额2.64亿元;

食品饮料行业项目4个,投资额0.47亿元;

家具行业项目5个,投资额1.05亿元。

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方面:

至9月25日,共有784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评估,年度工作任务进度为98%。

九、扶持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加快发展。

9.围绕“一代材料、一代产业”建设目标,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

以市镇两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为核心,从两化融合应用层面支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全年完成60家以上企业申报各级信息化项目和完成形式审查;

推动紫光半导体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中图半导体实现倍增。

1.完成新材料企业目录摸底调查,并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一行走访新材料企业开展调研工作;

发动我市新材料代表企业参展,并由市经信局领导带队,组织企业、镇(街)代表组团赴哈尔滨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

与保险机构座谈宣贯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政策.

2.累计完成128个信息化项目的形式审查,包括:

完成了14个国家级、省级信息化项目的形式审查和推荐上报;

完成了30个两化融合贯标项目的形式审查工作,并经市府府同意,对30个项目安排服务型制造专题资助资金750万,对15家“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追加扶持倍增资金375万元;

完成了84个两化融合应用项目的形成审查工作,并经市府府同意,对其中的63个项目安排服务型制造专题资助资金1893.84万元,对19家“倍增计划”市级试点企业追加扶持倍增资金440.87万元。

3.跟进项目进展情况,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目前紫光“芯云城”已草拟规划设计方案,正广泛征求意见。

中图半导体公司目前整体发展良好,已提前实现倍增。

十、培育发展现代建筑产业。

10.建立扶持、招引、激励长效机制,促进建筑业做大做强。

着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优化建筑企业资质许可服务,积极协助本市总、专包企业资质升级,激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招引外市优质建筑业企业落户东莞。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开展调研,走访本市6家建筑业一级资质企业,听取企业相关意见建议;

正在修订《东莞市建设工程企业良好行为记分标准》,将本市企业在外市承接业务,做好建筑业统计及在莞纳税的良好行为给予信用分值加分;

继续做好中建五局子公司等企业进莞跟踪服务工作;

做好关于东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完善建筑业企业相关内容。

十一、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和消费品“三同”工程,开展区域品牌打造行动,推动智能终端、毛织等创建质量安全示范区。

11.新建1-2个国家级或省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全面提升质量供给水平,确保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获评省名牌产品200个;

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培训企业1000家次以上。

一是建成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配件和生态家居产品3个省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二是印发《质量品牌培育工作方案》,要求各镇街政府进一步推动企业提升质量创建名牌;

跟进省名牌产品推荐工作,收集汇总240家企业提交的意向申报企业信息表,发函征求市环保局对名牌申报企业的意见,审核企业申报材料。

三是组织开展倍增企业质量大讲堂活动、质量提升沙龙、质量奖评审员培训、首席质量官培训等活动,10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

上半年,共抽查辖区内1865家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2935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134批次,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4.6%;

向各级监督抽查中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88份,督促不合格企业限期整改并复查合格。

12.深入推进消费品“三同”工程建设,完善“三同”工程配套管理体制,逐步培育50家玩具、小家电、服装等行业的“三同”试点企业,全面宣传和推广工作成效。

市商务局

东莞检验检疫局

将消费品“三同”工程的产品品类扩大到了小家电、服装、电池产品,“三同”工程入驻企业达15家。

在第十届加博会上设置了展区,向社会公众宣传东莞消费品“三同”工程。

13.启动出口智能终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以质取胜”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创建省级大朗出口毛织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大朗镇

1、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通过了东莞出口玩具、婴童用品、大朗毛织产品以及智能终端等质量安全示范区2018年的工作计划。

2、东莞大朗出口毛织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区现场考核验收,正式获批“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3、在第十届加博会设立示范区展区,集中宣传展示东莞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及企业风采。

4、启动了智能终端产业及企业的摸底调研工作。

十二、抓好商标品牌培育、提升、保护和服务四大工程,加强“东莞制造•知名商标”认定和管理。

14.全面提升我市商标品牌创造、管理、运用、保护、服务等水平,加快东莞产品向东莞品牌、国际知名品牌转变,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东莞品牌经济综合实力。

市工商局

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累计注册商标约22.3万件,新增注册商标约3.5万件,同比增长19.46%,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达471件,中国驰名商标77件,均居全省前列。

印发了《东莞市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东莞商标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商标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

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形成《市工商局贯彻落实全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报送市政府。

主动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对接沟通,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同意在我市设立商标受理窗口,东莞成为全省第一个获批设立商标受理窗口的地级市。

9月21日,东莞商标受理窗口正式启用。

拟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品牌战略合作的函》,努力促成以市政府名义与办事处建立商标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关系。

发出《邀请函》,邀请办事处人员10月莅临东莞调研指导。

经向市政府专题报告成立东莞商标品牌研究院,指导个私协会着手筹备设立相关工作。

指导各工商分局成立商标品牌指导站。

9月21日,横沥商标品牌指导站成立,成为全市镇街第一个商标品牌指导站。

8月23日起,在东莞电台开展“品牌风云”栏目,邀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讲述商标品牌知识,目前已开展6期节目。

9月,市工商局启动商标专题巡回培训讲座,目前已在谢岗、横沥做了两期培训。

十三、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领先全国、对接国际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15.全面评估全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总体规划,提出总体目标、框架政策以及保障措施。

市人力资源局

印发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东府〔2018〕104号),先后召开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工作推进会、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新闻发布会以及系列政策培训会,全面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建设。

十四、继续办好加博会、台博会、漫博会和智博会等展会,建立会展全球合作联盟,推动“东莞制造全球行”,不断提升东莞制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6.全力办好第10届加博会,促进展会向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今年4月份成功举办2018加博会,展会延续“1+6”专业化设展模式,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共吸引全国各地近700家企业参展,累积入场观展采购达10.3万人次,达成商贸合作项目8150宗,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

17.做好台博会筹备工作,促进东莞台企利用台博会平台打造东莞台商集体品牌,开拓内销市场,引导更多台企自创品牌、自主研发,加快转型升级,扎根东莞发展,做大做强。

台湾办

1.报批手续方面:

2018年7月19日,市政府向省台办报送《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同意举办“2018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的函》(东府函〔2018〕144号),省台办函复支持举办“2018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

8月30日,市政府台湾事务局向市政府报送《关于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举办“2018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的请示》(东台〔2018〕49号);

9月10日,市政府向省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举办“2018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的请示》(东府〔2018〕111号),目前等待批复。

2.招投标方面:

8月28日,市政府台湾事务局委托广东卓越招标采购有限公司对台博会外包服务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9月19日,由广东名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标。

18.举办好漫博会,更加凸显专业化特色,促进产业精准对接。

宣传部

确定了漫博会的总体方案,完成了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展招展工作。

对漫博会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多次协调会,继续抓好筹备工作。

拟定9月28日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19.一是组织好第四届智博会,提升智博会成效。

二是强化智博会平台作用,推动更多东莞优质智能制造企业和国产设备参展智博会。

三是强化以展引商平台作用,加强投资推介,开展精准招商,对接重点参展企业。

1.6-9月,先后赴北京、青岛等地开展智博会投资路演,借助知名行业展会的优质平台,有针对性地拜访对接优质企业,开展招商招展工作。

2.7月18日,《第四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总体方案》和《第四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经费预算安排方案》通过市政府专题工作会议审定,并于7月19日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3.7月22日,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举办第四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的请示》等相关申报材料上报省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4.拟定智博会局机关内部工作分工方案,完成征求意见并于8月20日正式印发。

5.8月,拟定以市政府名义邀请国家部委以及省政府领导出席智博会开幕式的请示上报市政府,制定赴京拜访邀请嘉宾方案上报。

6.初步完成场馆布置方案,并启动场馆布置招投标相关工作。

十五、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突出“破”“立”“降”,推动企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力军。

20.推进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2016-2018)》。

发展和改革局

已印发《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东发改〔2018〕251号),并做好每月数据统计及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工作。

21.加强商品房去库存工作督促和指导,确保商品房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

截至8月底,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为950.53万平方米(统计范围为已取得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并已办理建档、尚未售出的商品房),其中商品住房库存面积508.14万平方米,非商品住房库存面积442.38万平方米。

经扣除镇街上报的出租、自用化解的商品房库存共120.06万平方米,调整后全市商品房实际库存面积为830.4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的实际库存面积为505.84万平方米,去库存周期约为11.23个月;

非商品住房的实际库存面积为324.62万平方米,去库存周期约为16.97个月。

2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各项工作。

金融工作局

收集各单位2018年第二季度去杠杆工作推进情况,汇总形成第二季度台账并已上报省金融办。

23.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2016-2018)》,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各项工作。

1.根据《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2016-2018年),牵头制定了《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工作台账完成情况表》,由各职责部门定期填报季度工作进展情况。

2.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获得省的肯定,张冠梓常委在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代表东莞作“加大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经验介绍发言。

落实省督导组对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督导的迎检工作,顺利通过督导检查。

3.印发《东莞市2018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

建立东莞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4.6月份,推动前期排查出的落后产能企业东莞市企石铭怀铝五金制品厂完成了生产设备拆除销毁工作。

5.7月份,组织专家核定了沙田和发建材厂的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并函告沙田镇督促企业限时完成设备拆除。

6.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了《东莞市落后产能VOCs企业整治淘汰工作方案》、《东莞市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工作方案》,近日将以市大气办的名义印发实施。

24.贯彻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力争为企业减负260亿元以上。

财政局

1-8月共为我市企业减负346.82亿元,其中:

降低税费成本264.96亿元、融资成本6.03亿元、制度性交易成本0.64亿元、人工成本24.30亿元、用能用地成本31.85亿元、物流成本18.38亿元,通过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鼓励引导企业内部挖潜分别为企业减负0.50亿元、0.16亿元。

十六、全面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

25.建立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工作台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1.建立起落实“实体经济十条”工作台账,通过报送联系人以及工作进展,掌握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汇总形成我市贯彻落实“实体经济十条”工作的情况汇报报市政府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加大政策宣传贯彻力度,通过门户网站和走访调研,进一步巩固宣传效果。

在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公布省、市“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并结合日常走访调研等工作,主动送政策上门,为企业做好解读和服务。

5月下旬,广东省“实体经济十条”土地扶持政策经验交流会在东莞召开,会上解读了省、市“实体经济十条”有关土地扶持政策。

3.组织修订“市实体经济新十条”。

近日,省出台《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在原政策的基础上,对相关措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订,为迅速贯彻落实“省实体经济新十条”,一是组织开展企业问卷和走访调研;

二是形成了《关于我市研究贯彻落实“省实体经济新十条”的工作情况汇报》报市政府;

三是近日拟由市领导召集相关部门组织召开研究贯彻落实“省实体经济新十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修订“市实体经济十条”具体工作。

十七、灵活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年限,鼓励“先租后让”使用土地,划定365平方公里工业保护线。

26.推进新增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年期出让,降低制造业企业初始用地成本。

工业保护线完成市政府审批和市人大审议,并正式向外公布。

国土资源局

市城乡规划局

工业用地弹性年限出让方面:

已出台《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东国土资〔2017〕216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管理解决制造业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东国土资〔2017〕384号),明确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有关政策要求,8月,我市第一宗出让20年的产业用地已通过市政府审批,准备挂牌出让。

工业保护线划定方面:

全市工业保护线专项规划已基本完成,全市共划定422平方公里工业保护线;

《东莞市工业保护线专项规划》(东府〔2018〕114号)已于9月12日正式印发;

《东莞市工业保护线管理办法》已于9月14日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

十八、探索制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体系。

27.完成《关于建立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机制调研报告》,出台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机制的纲领性文件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

9月11日,已印发《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东府〔2018〕112号),正在研究出台实施细则。

十九、深入推进解决重点制造业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

28.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试点政策,加快完善相关用地手续,扩大产业用地有效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理顺用地历史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调整规划条件完善用地历史问题,开展试点工作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