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918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Word格式.docx

在传播学研究中,归纳的作用在于以观察(调查)到的大量的客观资料为依据,概括出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并得出理论结论。

4.研究的层次/分析单位

分析的层次越高,能使用的分析单位也越多。

个人:

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把个人作为分析单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多的,尤其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

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研究者一般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如:

大学生的媒体使用情况与其就业状况的关系。

群体:

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如家庭、邻里社区、班级。

群体特征与群体中的个人的特征有关,或者说群体的特征可以从成员的特征中抽象出来。

在做结论时,一般以群体为分析单位。

例子3.男性帮派是否比女性帮派更暴力?

(性别,暴力程度)

组织:

具有特定目标和正式分工的,有计划建立的结构严明的制度化群体。

如公司、学校、医院、媒体。

组织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分析单位,在研究时可以采用个人、群体、组织多个分析单位,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

社区:

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实地研究中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多。

如,街区、小区、乡村、小镇、城市

社区特征描述;

社区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可采用“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分析单位

例子黑人社区比白人社区的犯罪率更高吗?

国家

跨文化研究、最高层次的分析单位

例子:

权力距离较小的国家比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更民主吗?

5.区群谬误与简化论

区群:

在个人之上的群体、组织或社区、国家

区群谬误:

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特指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得到的结果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人中得到证实;

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区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或还原论:

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构成事物的若干个元素;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因此在整体研究中,只取其中一部分就足够了。

用特殊的个体材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或者用比较低的(或者非区群的)分析单位来测量,而在比较高的(或者区群的)分析单位上得出结论。

三农问题:

以某某村庄为例

6.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

JohnStuartMill认为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通则式因果关系:

a)“因”在“果”之前(时间要求)

b)“因”与“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变要求)

c)除了“因”之外,没有其他的因素可以解释“果”的变化。

(非虚假关系)

除非原因先于结果发生,否则我们不可以说存在因果关系。

孩子的宗教信仰与父母的宗教信仰

7.纵向(Longitudinal)研究的主要类型

在间断或连续的多个时点上的持续性研究。

主要类型有:

1、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主要揭示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如我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同样的测量方法,同一总体,不一样的样本

2、同期群研究(世代研究),对特定人口特征群体(统计群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样本属性不变,但具体个体是变化和可替换的。

70后、80后的美国人政治倾向的改变。

3、追踪研,对同一组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如选民投票、食物偏好

8.自变量与因变量

变量variable:

变量是具有两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描述现象的属性或特征的具体差别。

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

结果,被解释的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

原因

9.概念化定义与操作化定义(理解)

概念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抽象基础上的对某类事物的一致性的认识。

由对概念认识的分歧,经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以对概念的具体界定,就是概念化的过程。

操作化:

仅仅有概念的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还不够,还必须根据抽象定义演绎出相互联系的、可以具体操作或测量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

这些能够反映或者至少能够部分反映概念抽象定义或理论定义的具体指标或经验现象被称为操作化定义或对概念的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涉及对某些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取的程序、方法的详细说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一个理论概念或者抽象概念建立一套在经验上可以把握、观察或可以询问的指标的步骤。

10.分辨系数的计算

1.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2.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25%的人和总分最低的25%的人,3.计算这两部分人在每一条陈述上的平均分4.这两个平均分相减,所得出的就是这一条陈述的分辨力系数。

11.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含义:

信度即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强调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再测信度2.复本信度3.折半信度。

二、效度要求:

两部分的项目的确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

含义:

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类型:

1表面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2.准则效度/实用效度3.构造效度/建构效度/理论效度

内在效度(internalvalidity)与外在效度(externalvalidity)

实验中

内在效度:

是否存在虚假因果关系;

外在效度:

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

测量中

一组指标对一个概念测量的有效程度,指标是否足够;

一组指标对于一个概念的测量是否适用于其他群体。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效度必须建立在信度的基础上,没有信度的效度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

任何测量都必须有效度,没有效度的测量,即使信度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12.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抽样分布

1、含义:

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论分布,它显示:

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变化趋势:

平均数的范围将逐步缩小,相同的平均数会相应增多;

全部平均数的分布向总体平均数集中。

中心极限定理

在一个含有N个元素且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总体中,抽取所有可能含有n个元素的m组样本组合。

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将是一个随n愈大而愈趋于具有平均数μ和标准差σ/的正态分布。

这一定理说明:

当n足够大时(通常假定大于30),无论总体的分布如何,其样本的平均数所构成的分布都趋于正态分布。

13.方差(variance)与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方差:

将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加以平方,然后求和,再除以数据总次数,最后所得的商。

标准差:

是总体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14.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特点

(1)单峰、对称。

其平均数(mean)、众数(次数最多的值,mode)、中位数(其两边的样本数相同)都相同。

(2)全部样本平均数的平均值正好等于总体的平均数;

全部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则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

(3)正态分布曲线两端降低,但不会接触底线,即x值与均值的差异越大。

(4)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一定区间的面积反映该区间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概率(概率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全部面积恒等于1。

15.概率抽样的基本类型

(1)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抽样、户内抽样

16.非概率抽样的基本类型

(2)非概率抽样:

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17.样本规模的估计

一、样本规模:

又称样本容量,它指样本中所含个案数的多少。

t:

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

标准正态分布(u=0,SE=1)

e:

抽样误差

S:

总体标准差;

p:

总体的百分比,0.5表示总体的异质性最大。

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1、估计的精确性

置信区间越小,样本规模要求越大;

置信度越高,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

抽样误差越小,样本规模要求越大。

2、总体的规模和性质:

一般而言,总体规模越大,样本也越大;

但是当总体到达规模之后,样本量的增加并不与总体规模的增加保持相同的速率。

在一个趋向无限大的总体中,样本的增加是比较小的。

总体异质性程度:

异质性越高,样本越大。

3、抽样方法:

在同等条件下,总体代表性程度最高的是分层抽样方法,其次是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代表性程度较低的是整群抽样法和多段抽样法。

如选择后者,需要增加样本。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18.定性研究的基本特性

1.自然主义

定性研究的数据资源是现实的情境,研究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工具。

只有在事件发生的情境中去看待时间,才能最好地理解它。

定性研究经常探讨人们是在什么地方、在何种状况下、如何形成特定的观念和行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是哪些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产物。

2.描述性的数据。

定性研究收集的数据是以话语、图片的形式展现的,而不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

数据包括访谈记录、田野笔记、照片、录像带、备忘录和其他资料。

没有什么事情是微不足道的,每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线索。

当每个细节被考虑到的时候,描述是一种成功的数据收集方法。

定性研究的书面写作相当重要,既是在记录数据,也是在传递研究发现。

3.关注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关注结果或产出。

研究过程动态变化的过程原因形成的过程

4.归纳法

收集数据或证据不是为了证明或否定在开展研究之前所持有的假设,而是把分类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提炼。

漏斗式的研究思路:

先有数据,后有理论。

19.问卷设计的常见问题(理解)

开放式问题:

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1.答案类型无法穷尽,且需要知道答案的丰富性时。

2.需要受访者直接表达意见时。

开放性问题难以整理和编码,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受访者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表达水平

要求访问员具有较高的访谈技术

访问时间长,无法进行大规模调研

封闭式问题: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填答方便

节约时间

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受访者和访问员要求不高,适用于大规模调研

缺少弹性

难以获得深入的资料,对意见、价值观念、动机等研究不易深入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及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太多的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明确,不能含糊。

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一个问题中询问了两件以上的事情。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问题的提法和语言不能使被调查者感到应该填什么,或者感到调查者希望他填什么。

也就是说,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诱导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因为人们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定形式的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9、问题和答案要协调:

不能答非所问。

20.霍桑效应

霍桑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

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善,使满足感和生产力都提高了。

比如,车间照明条件改善后,生产力得到提高。

但是,当研究者把车间灯光转暗后,生产力仍然得到提高。

与其说是工作条件的改善使得生产力提高,还不如说是实验本身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21.实验的效度问题(理解)

内在无效度:

实验结论没有正确地反映实验本身。

在任何时候,只要实验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就会造成内在无效度。

内在无效度的来源:

历史。

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或者研究对象的个人经历干扰了受试者的看法。

成熟:

在实验的前测和后测之间,实验对象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成熟及其带来的变化。

或者实验过程中感觉到的厌倦、疲劳、无聊、饥饿。

测验:

反复测验带来受试者对于实验的熟悉。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精确度带来的误差

统计回归:

受试者的选择趋向极端,结果可能不是来自刺激。

如选择数学成绩极低的被试者。

选择的偏误:

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时的偏差。

实验的流失:

受试者的离开、退出。

实验处理中的传播与模仿:

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的沟通,实验组把实验刺激相关的内容传递给控制组,产生相互影响。

自暴自弃:

控制组有时候会产生剥夺感,认为自己受到差别待遇,而停止参与研究

补偿:

控制组的成员经常被剥夺某种被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要为他们提供某种补偿。

如医学实验中对控制组的护理格外细致。

补偿性竞争:

被剥夺了实验刺激的控制组成员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自我补偿。

外在无效度:

实验法的结论无法推论到实验室以外的社会世界。

这也是实验法最大的问题:

其所思考的因果关系过于简化、施加剌激与测量方式过于人工化。

在目前国内外社会学很少使用实验法,国内的社会科学中也只有心理学比较常使用。

1.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

置信度:

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也成为置信水平。

置信区间:

在一定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和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置信度反映的是推论的可信度或可靠性;

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推论的准确性。

2.基本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实验设计。

在单组前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控制组。

在给予实验组实验刺激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单组后测设计由于缺少前测,所以不易于阐述因变量在经过实验刺激之后所发生的变化。

因此它多应用于因变量在实验刺激之前不言自明的情况中。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只有一个实验组。

这种实验模式的基本假定是:

自变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因变量的前测Y1和后测Y2的差(D=Y2-Y1)来分析。

3.经典实验设计

1、含义:

也称古典实验设计,是最基本、同时又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

它包括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

实验组、控制组、自变量、因变量、前测、后测,以及随机指派,故又称双组前后测模式。

4.所罗门三组设计

为了控制前测和外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标准实验中,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主要受到前测和实验变量的影响,控制组的后测结果因为没有实验变量的刺激,主要是受到前测的影响,由前测和实验变量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附加影响,称为相互作用效用。

办法:

为了控制前测的影响,所罗门三组设计增加一个控制组,这个组没有前测(用实验组和控制组1的前测平均成绩来代替),只有实验刺激和后测。

5.所罗门四组设计

所罗门三组实验虽然控制了前测对实验的影响,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排除其他外来变量的影响。

方法:

在三组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个控制组,使之既无前测,也无实验刺激,只有后测。

6、完全随机实验

适用条件: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以上的水平(p>

=2)。

基本方法:

把被试随即分配给实验刺激(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基本假设(assumption):

被试是随机分配给各个自变量水平的,被试之间的差异在各个自变量水平之间也是随机分布的,在统计上无差异

随机区组设计

除了考虑实验变量的不同水平之外,还考虑实验单位在重要的外来变量上的差异。

3.关于定性研究的常见问题(理解)

1.定性研究的结果具有概括、推广的意义吗?

概括性:

一项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超出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情境的限制而具有普适性。

定性研究者不关心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概括性,更关心他们可以将概括性的理论用于哪些情境和研究对象。

如果他们认真地研究某一情境或研究对象,其他人的工作需要验证它如何符合事情的一般规律。

即使对非正常类型的描述也是有价值的,因为理论不得不涵盖所有情况。

2.如何看待研究人员的观点、成见和其他偏见,以及它们对数据产生的影响?

定性研究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3.研究者的出现会不会改变被研究者的行为?

观察者影响(海森堡影响)

定性研究人员试图在一个自然、融洽的环境中,与被研究者进行互动。

研究控制得越多,进行得越唐突,研究人员对其方法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4.定性研究与记者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记者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收集和分析数据。

记者的采访和田野工作往往无需理论支持。

记者的写作多在呈现事实,少在分析解释。

5.两个独立的研究人员,研究同一个情境或研究对象,他们会得出相同的研究结果吗?

信度

不同的理论视角会建构起不同的研究。

两个研究人员研究同样的情境,可能会收到不同的数据,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

两项研究可能都是可靠的。

如果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则需要质疑其中的一项研究。

6.定性研究中的效度是指什么?

研究概念的准确性

7.定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并不认为自己在收集人类行为的事实,因为人类行为太复杂。

其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经验,使用经验主义的观察法,通过人类行为的具体时间,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

定量研究则是为理论提供查证,阐述人类行为的动机,并进一步预测人类的行为。

8.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方法,哪一种更好?

没有最好的方法。

好方法取决于你想研究什么。

研究人类行为最好的方法是要与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保持一致。

望远镜/显微镜

4.测量层次

(一)定类测量

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是一种基本的分类系统,应当注意分类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常用数字代表类型,但数字并无数学意义。

如性别、所有制性质、宗教信仰

(二)定序测量:

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能够反映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别。

如教育程度、满意度、组织规模的大小

(三)定距测量:

不仅具有类别和等级的特征,可以确定现象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但其表示的零点不具有绝对零点的意义。

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

如温度、智商、年龄、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

(四)定比测量:

具有绝对零点,可以确定现象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如收入、出生率、离婚率、身高、体重

定比测量可以转换为定距、定序甚至定类测量。

如年龄、收入

使用区组的方法分离由被试的个体差异、实验环境、时间因素等引起的变异,使之不出现在实验效应之中。

研究对一个自变量(p>

=2)感兴趣,但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控制的外来变量;

自变量与外来变量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首先根据外来变量对被试作测验,然后按成绩分成不同的区组。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区组的选择方式亦可不同,但都应遵循“区组间差别越大越好,区组内差别越小越好”的原则。

再把实验条件随机分配给各组的被试,每个区组被试的人数应该是p或p的倍数。

7、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设计使研究人员得以在统计上控制两个不相互作用的外来变量并且操纵自变量。

一个外来变量在横行表示,另一个在纵列表示。

每个外来变量被划分为一个相等数目的区组或级别(p>

=2),自变量也同样被分为相同数目的级别。

过程

1.选择一个拉丁方阵的标准块

2.随机化行

3.随机化列

4.将k*p*p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方格中,接受安排好的实验处理

因子设计:

因子设计是为了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

并且为了消除前测引起的影响和减少工作量,一般都运用无前测的设计。

5.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事件和观察对象行为的直接察看,收集和记录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的一种方法。

有些行为常常包含一些人们难以觉察的习惯性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能比其他资料收集方法获得更多的可靠信息,而且观察具体行为时也记录了一定的场景,并能直接与研究客体接触,从各方面加以观察,更有助于验证、校正和表述假设。

观察法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假设和观察标准,事先有严密、系统的设计和记录。

但是观察法所用的时间较长,对研究人员有严格的条件要求,需有良好的素质,丰富的调查经验等。

观察法是指资料搜集技术之一种方法,而非指研究策略(如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