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鸟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湿地鸟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鸟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
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部立。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宣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物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木版和活动在远离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
冬季主要木版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
除在系列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大多组成群体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常聚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
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部缩成“S”形。
有时也喜欢在在栖息地的上空飞翔盘旋。
在地面在起飞时需要先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煽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
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初级开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
它的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
如果发现有入侵领地者,就会通过用上下喙急速敲打,发出“嗒嗒嗒”的嘴响声,并且伴随着颈部伸直向上,头仰向后,再伸向下,左右摆动,两翅半张和尾羽向上竖起,两脚不停地走动等动作,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惊恐行为。
东方白鹳的全部食物中,鱼类占79%--90%以一,所捕食的鱼类中最大的个体可达0。
5千克以上,但随着季节的不同,取食的内容也有变化,在冬季和春季主要采食植物种子、叶、草根、苔藓和少量的鱼类。
在地面上寻觅食物主要通过视觉,通常伸长颈部,低垂着头,一边大步而缓慢地在地面上行走,一边四处寻觅,发现食物后急速向前,迅猛的进行啄食。
在水中则主要通过触觉,通常单独漫步在水边的浅水处,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一边缓慢地向前行走,不边不时的将半张着的嘴插入水中,每分钟将嘴插入水中的次数一般在17次以一,平均每5分钟就能捕获到1—1。
5个食物。
食物到嘴之后他们并不马上吞咽,总是向空中抛起再接住,调整好鱼头尾的顺序,最后顺着鱼鳞的方向一口吞下去。
白鹳有三个亚种,一种为红嘴白鹳,生活在欧洲。
一种为黄嘴鹳,生活非洲。
还有一种为黑嘴白鹳,生活在亚洲,所以被称之为东方白鹳。
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一直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
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
老人们也常对小孩子说,“婴孩都是鹳鸟送来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送婴鸟”。
法国的亚尔萨斯人为保护作为好运象征的白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援助白鹳的委员会。
在德国,自白鹳被选为国家的国鸟以后,不少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的干扰,它赖以栖息的环境逐渐恶化,数量在不断减少,全世界不到2500只,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在我国为一级保护鸟类,也就是警告人们:
它是当今世界最为紧急、需要拯救的鸟类。
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栖息地。
六十年代初期,五九七地域内的湿地中有大量的种群在此繁衍。
(左图为1963年中央电视台在长林岛湿地中拍摄的照片)现在已经灭绝。
鸿雁
“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
每年中秋前后,生活在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一带的鸿雁云集成群,开始迁飞到南方长江流域或珠江流域越冬。
来年春天再北返。
鸿雁迁飞时,总是排着一列纵队或呈“人”字雁阵,仿佛一条带子在空中飘荡、翻转,变换着队形,但绝对是有序的。
这种排列方法有助鸿雁飞翔。
因为飞在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能使气流上升,后面的鸿雁就可借助这股气流滑翔,这样既能使雁群飞得更快,也能减少体力消耗。
它们在天空嘹亮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告:
我们的目标责任是明确的,纪律是严明的,队伍是整齐的!
鸿雁飞行速度较快,时速可达60----90公里。
迁飞过程中,雁群日行夜息。
每天傍晚,雁群降落在芦苇塘或河边草丛间,寻觅水草填肚,也吃地里的庄稼嫩苗。
饱食后就地休息,由少数几只鸿雁充当岗哨,担任警报,一有动静,它们便会“呀呀呀”发出警报,雁群闻声即走。
次日清晨由头雁领航,幼雁随后,老雁压阵,继续它们的旅程。
鸿雁要经过一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才能完成漫长的征程,到达越冬地。
它是家鹅的祖先,外形与家鹅十分相象。
大雁的身体构造很像小船,一双带蹼(pǔ)的脚,像是两把船桨,扁平的嘴有锯齿状的缺口,便于切断植物的嫩茎叶。
北方是鸿雁的繁殖地,它们喜栖沼泽地、芦苇丛,并在其中建巢产卵,巢很简单,用少量的苇草就可以完成。
四月初开始大雁筑巢,每窝产卵5----10枚,由雌雁孵卵。
不过雌雁要做出很大的牺牲,它要将自己腹部的羽毛全部脱掉,絮在窝中,巢即柔软又暖和。
同时卵又能接触到它的皮肤,这样就保证了足够的热量让小雁孵出。
小雁大约要四周才能出壳,在这期间雌雁每天只能用很少的一点时间觅食,不过养育孩子是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的。
大雁对它们的孩子关爱有加,夜晚或是风雨天气,大雁就半蹲着,翅膀略微张开,让小雁钻进去,就像给它们盖上厚厚的羽绒被。
小雁出生后不久就能下水游泳,这些调皮的孩子在水中嬉戏,累了就跳到父母的背上休息。
这时它们父母格外警惕,往往是一位家长在前面领路,另一位家长在后面看护,防止意外发生。
小雁生长的速度十分快,大约两个多月它们就会长出坚硬的羽毛,学会了飞行、觅食。
大雁喜欢群居在湖水刚刚浸没的泥滩上,你能看见数百只大雁聚到一起。
他们那黑亮宽大的喙是再好不过的工具,每个人铆足劲用自己的“铲子”挖开表土,植物的根、茎连带软体动物就一同进了他们的肚子。
看着他们身边堆起一个一个土包的速度,就知道挖掘工作进行的有多快了!
大雁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它们对爱情十分忠诚,一但失去伴侣,另一位绝不会再婚,任何一个家庭也不会接纳它,直至孤独离去。
在大雁北飞南迁的季节,如果你仔细观察,空中总会有独自飞行的大雁,并发出悲哀叫声,声音是那样的凄惨,仿佛是在向我们诉说。
有人可能会问,它的伴侣哪去了?
悲剧的根源大多来自人类,鸿雁经济价值较大,尽管保护区有相关的法令,可是有人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捕杀它们。
初春大雁北返湿地时,湿地中枪声整夜不断。
有人没有枪却想方设法弄到了弩(nǔ),还有些人在大雁巢的周围下药、夹子、套子捉拿成鸟。
办法是千奇百怪,招术数不胜数。
世界上最大痛苦莫过于失去亲人,可人类却把自己不愿承受的苦难强加给动物。
人类属于大地,可大地却不属于人类,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天鹅
天鹅又称鸿鹄,备受人类的亲睐,人们常把有远大志向的人称为“鸿浩之士”。
为我国珍禽之一,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的重点的保护动物。
在我国境内的天鹅有三种:
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
天鹅是大型水禽,喜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
双脚粗短,趾间有蹼。
长着纯白色的羽毛,不掺一点杂色,长长的头颈,肥大丰满的身体,像一位披着白衣的天女。
仅头部稍沾棕黄色,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向前延伸于鼻孔之下,颈修长,在水面上经常直伸。
天鹅时而挺胸昂首,神气如同将军;
时而高翔,时而低回,时而落在水面上,喧哗地戏水。
如果你到湖边去观赏天鹅,看那边灰蒙蒙的湖面上,成对洁白无瑕的天鹅在慢慢地游动,轻悠的身影映在荡漾的湖水里,十分有趣。
它们忽而互相追逐嬉戏;
忽而抖抖身上的水珠,伸长细细的脖子,扁黄的嘴在寻找着可口的食物;
忽而一个猛子扎下去,把头和脖子深深地埋在水里,雪白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好像一个白白的小孤岛。
天鹅除繁殖期外,没有固定的家,常选择湖面安全地区,弯曲着脖子,把头夹在翅膀里,随水漂流而眠。
多成对活动,成群迁飞。
以水生植物的种子,茎,叶和杂草种子为食,也吃些水生无脊椎动物。
天鹅每年产卵4至7枚,繁殖期内,雌鹅孵卵,雄鹅负责守卫。
雏鸟出壳后,即随亲鸟下水游泳、觅食,遇到惊扰,就躲到亲鸟翼下。
这样幼鸟与成鸟亲密相处,直到迁往越冬地。
天鹅保持着一种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在南方越冬时不论取食或休息都成双成对。
雌天鹅产卵时,雄天鹅在旁边守卫着,遇到敌害时,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敌,勇敢地与对方搏斗。
它们不仅有繁殖期彼此相互帮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确能为之“守节”,终生单独生活。
它们对后代也十分负责。
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敢与狐狸等动物殊死搏斗。
每年秋天,天鹅集体换羽,作好南迁的准备。
新羽在冬天来临时全部换好。
这时天鹅携老带幼结成小群,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队伍,展翅凌云,南下长江中下游及地中海中部、印度西北部一带越冬。
旅途中休息或过夜时,总有一两只天鹅伸着长颈,守卫放哨。
来年春天,天鹅又从南方各地集群北上,飞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图为春季北返时在五九七农场水稻田拍摄到的大天鹅家族,它们俨如田地的主人,大大方方地观看着周围的景色。
由于天鹅羽色洁白,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在欧亚大陆发展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约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
燕子
燕子一定是世界上跟人类最亲密的野生动物。
燕子选择人类的房屋同居住,大大方方地进进出出,俨然就是家中的正式成员;
而房屋的主人也最爱燕子,“燕儿来翔,富丽堂皇,梁有燕巢,步步登高”的民谣一直传颂到今天。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燕子的神话传说。
白族传说中人类的祖先就是跟燕子学会用树枝、茅草和泥土建造房屋的,每当春暖冰化,“冰凌花”要开的时候,满族老人都会叮嘱孩子们:
“小燕子救过老罕王(努尔哈赤)的命。
小燕子受过皇封,谁要打燕子就会瞎双眼”。
蒙古族信奉燕子给人类带来火种,还有著名的《额尔黑模日薄西山根射日》的神话。
古时候天空同时出七个太阳,晒得大地万物无法生存。
这时,一个叫额尔黑模日根的神箭手,自告奋勇,为生灵射日。
他发誓如射不掉七个太阳,愿剁掉拇指变成动物,永不见天日。
他用六支箭射掉了六个太阳,正当拉弓射第七个太阳时,一只燕子从前面飞过。
于是射出的箭中了燕子尾巴,而太阳趁机逃脱。
额尔黑模日根履行自己的诺言,剁掉拇指,变成旱獭,生活在洞穴里。
燕子挡住了射手的视线,保住了一个太阳,拯救了人类,但它的尾巴变成了剪形了。
最常见的燕子有两种,一种是家燕,一种是金腰燕。
两种燕子相似,只是金腰燕的背部有一条栗黄色腰带,非常明显的,它也因此得名。
燕子与春天一起到来,秋天远走高飞,年年如此。
燕子是夏候鸟,每年春分前后,遍布在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繁殖。
深秋又结群南移至印度、南洋群岛及澳洲等地越冬。
燕子大都在夜里迁飞,特别是月明风清的夜晚,飞得很高很快。
白天降落地面,觅食休整,晚上继续上路。
它们有令人惊异的记忆,无论迁飞多远,每年都能返回自己的故居,飞行路线基本不变。
每年春天都要回到去年的旧巢,或者稍加修葺,或者在旁边营造新巢。
燕子筑巢可是个精细的工程,它们从田埂或河边啄取湿泥,用唾液攒成一个个小球,从巢的基部一点点向上堆砌,不时地加些干草、羽毛之类的东西,使巢变得更坚韧。
整个工程要耗时一周。
家燕的巢是半碗状的,金腰燕的巢像半个长颈瓶,细小的瓶口就是巢的开口。
如果麻雀强占了燕子的窝巢,燕子会邀集一大群伙伴,跟麻雀“战斗”,轰走麻雀,或衔泥、衔草,将巢口封住,把麻雀埋葬在巢内。
爱燕子的人们不但不伤害燕子,就连燕子的巢也是倍加爱护,从不破坏的。
燕子体态轻捷,两翅狭长,飞行时好像镰刀,飞速如箭,是捕虫能手,人类的益友。
燕子每个夏季都能繁殖两窝小燕子,每窝四到六只。
刚出生的小燕子,黄毛乳臭未干,闭着眼睛,一天到晚总是张着嘴讨食吃,忙碌的双亲只能一次次外出捕食喂饲幼鸟。
小燕子要由双亲饲喂二十多天,亲鸟每天喂雏一两百次,全部是昆虫,再加上自己吃,一对亲鸟每天都要捕虫六百多只,据观察,一窝小燕子在育雏期大约要吃掉25万只左右的昆虫。
所以,梁上的燕子多了,地里的虫子就少了。
秋天到来时,雏鸟已长大,天气也渐转冷,燕子开始率领长大的成群小燕子南飞越冬。
在向海和科尔沁,还有一种在水边的土崖上筑巢的燕子---灰沙燕。
灰沙燕是燕子中个子最小的一种,羽毛的颜色比家燕要浅。
它们会在沙土峭壁上沿水平方向凿出隧道,在一米来深的隧道尽头才是用枯草和羽毛筑成的碟形小巢。
更有意思的是灰沙燕特别喜欢集群,就连筑巢也是成百上千家挤在一块崖子上,不信?
那你就到向海水库边去看看著名的千鸟巢景观吧!
问题:
1、你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燕子?
说说你所认识的燕子的模样,它们的巢的样子,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