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8131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Word格式.docx

向丽的《说不尽的桥——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桥文化》着眼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桥意象的多层次解读,对桥所展示的文化信息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文化价值。

张晶和周晓琳的《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大致上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表现了桥作为构成画境的元件,感伤情怀的艺术载体,通往理想境界的艺术符号等的功用。

此文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做了简单的概括,不详细。

张连举的《站立是诗卧如画:

唐代咏桥诗读解》分别对灞桥、渭桥、天津桥、二十四桥、枫桥等进行了解读,但分析不够深刻。

夏维波和杨宇的《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这片论文论述了“隔河情结”与“河桥意象”两个模式。

“鹊桥神话”和“尾生传说”两个民俗故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隔河情结”逐步形成的过程。

河桥意象在文学中成为一个与性爱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原型。

谢巍琦的《唐诗中的桥文化》,此文写的是唐代诗人用诗歌来表现桥梁的形状、性质、材料、方向等,这和桥意象分析有了一点出入,写得非常简短,分析不深刻。

文娟的《古典诗词中桥意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一文,将桥与其它意象组合所带来的审美意蕴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思亲怀乡、困境感伤、历史沉思三个方面对其文化意义做了细致的论述,较有代表性。

另外散见于报端、杂志的有关桥方面的文章,大多述其一端,如《汉中古桥知多少》、《绍兴古桥》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正文

一,桥意象的起源

(一)“桥”释义

《说文解字》:

桥,水梁也。

从木,乔声。

骈木为之者。

独木者曰杠。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

“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于通行的建筑物。

《史记·

秦本纪》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如刘禹锡《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唐·

杜牧《阿房宫赋》:

“长桥卧波”。

桥为动词的时候有架桥,修桥的意义;

如《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桥孙水,以通邛都”。

还有桥通“矫”。

纠正的意思;

如《荀子·

儒效》:

“以桥饰其情性”;

《史记·

“掉指桥以偃蹇兮”.

桥为形容词时,通“乔”,高。

在《诗·

郑风·

山有扶苏》有说到“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庄子·

则阳》“于是桥起”,其中的桥就是高的意思。

(二)桥意象表现爱情主题的起源

最早我们追溯到《诗经·

大雅·

大明》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

《庄子·

杂篇·

盗跖》中写到:

“尾生与女子期(约会)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里表现了这个男子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此后“抱柱”也是一种守信约的象征,多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

乐府诗歌《长干行》中“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表现了夫妻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

《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晏小山的“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过谢桥”。

秦少游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边相爱,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

诗人们都把桥当成一种传递情感的媒介,人们通过桥的沟通作用,突破一种地域上的阻碍,更打破了一种身份、地位、阶级的差别,追求一种浪漫、美好的感情。

人们在桥上,桥下,桥边伤心、难过、喜悦、激动,表达他们“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深情缱绻之情。

二、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

“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当是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早有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湖断桥相会;

牛郎织女天河鹊桥相会。

原本担负着交通运载使命的桥已超越了它现实态的意义,幻化成横跨天宇、遥接星辰的鹊桥,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恋人的良好祝愿,成为爱情之河上最光华的彩带。

因此,“桥”的第一个意象应该是男女之情,爱情的象征。

唐诗中以桥意象为中心的爱情诗篇非常多,如: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李白《相和歌辞.陌上桑》)

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

(刘希夷《采桑》)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

(顾况《相和歌辞。

短歌行六首》)

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

(罗邺《春闺》)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东望龙门北朝市。

(苏颋《杂曲歌辞.长相思》)

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张文恭《七夕》)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

(温庭筠《常林欢歌》)

上述这些唐诗中,借用乐府古体,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借景抒情,从交游、送别、相思等方面来描写普通男女、夫妻、仙道等群体之间爱情的美好、真挚。

唐诗中桥意象表现爱情主题的情感韵味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

从诗经开始,就有描写夫妻之间爱情的诗歌,如《诗·

女曰鸡鸣》、《诗·

风雨》、《诗。

卫风。

氓》、秦嘉的《赠妇》等。

夫妻之间的爱情有甜蜜的,也有悲伤的,有苦苦的守候的,也有义无反顾的离去的。

唐诗中描写夫妻之间的感情的诗歌也很多,大多都是表现夫妻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如:

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

(郑准《代寄边人》)

扬州桥边少妇,长安城里商人。

(王建《江南三台词四首》其一)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施肩吾《望夫词》)

夜夜思君辽海北,年年弃妾渭桥西。

(刘元叔《妾薄命》)

那堪对明月,独立水边桥。

(李中《所思》)

夫妻原本应该是同林鸟,应该是在一起的,但是古代很多时候是丈夫出门在外,少妇独守空闺,每天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有的是去经商,有的是去边塞作战,少妇一边思念丈夫,一边又担心他们,情深意切,诗人们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特征,寥寥几笔,便将夫妇浓郁的眷恋真情,思念之苦书写的令人刻骨铭心。

从李贺的《有所思》中,可以更加深刻的变现夫妻的这种深情:

去年陌上歌离曲,今日君书远游蜀。

帘外花开二月风,台前泪滴千行竹。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想君白马悬雕弓,世间何处无春风?

君心未肯镇如石,妾颜不久如花红。

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

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素攒双蛾。

江山迢递无休绝,泪眼看灯乍明灭。

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

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

白日萧条梦不成,桥南更问仙人卜。

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在他方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

“白日萧条梦不成,桥南更问仙人卜”,白天难成梦,桥南去占卜。

哀怨凄厉,担心与爱恋,矛盾并存,情真意切,令人生怜,深切的表现出了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还有夫妻之间的浓厚深情。

(二)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不管在什么时代。

桥虽然作为连接的工具,但往往分别也是在桥上,所以成为情人之间离别的场所,看到桥就会想起不在身边的情人。

唐代诗歌中表达这一种情感的诗词很多,例如刘禹锡《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作者这首诗从春水,杨柳两个意象入手,引出二十年前的旧石板桥上与美人相别,望眼欲穿,可是到今朝还是没有美人的消息。

意象唯美,带着淡淡的有感伤和凄美。

还有白居易的《板桥路》,同样是写出了情人离别的伤怀:

梁苑城西二十里,

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

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

不知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的这首《板桥路》和刘禹锡的《杨柳枝》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是非常相似的,选用的意象也一样。

以上两首是表现遇到佳人然后分别后再没见到的伤感,而在郑谷的诗歌中,我们体会到的则是情人之间相送的悲伤,在桥上,情人依依不舍,最后还是要离别的伤痛,令人感伤:

《梅》

江国正寒春信稳,

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

 

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

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

片片随鞭过楚桥。

寂寥的冬天,梅花开在皑皑的白雪里,情人离去了,留下的那个愁断肠,离别,总是那么让人悲伤。

离别的伤痛,还是比不上分手的悲凉。

离别了,还有又相遇的一天,还是会惦记着远在他方的情人,但是分手了,爱情就是凋零了。

李商隐一般都是以无题的爱情诗而闻名的,但是他却用一首主题明确的《《板桥晓别》来描述了情人分手后的凄凉:

回望高城落晓河,

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回望来路,银河黯淡西移,鹊桥会期已过。

情人会面过后,就要分手而去,凄美如画。

诗人在理想中突出现实的爱情,将情人间分手的悲哀写的淋漓尽致。

(三)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

情人间的离别是感伤了,但是恋人之间的相思,等待,守候则是有着淡淡的哀怨的。

相爱了,却不得相守,注定要一个人在原地苦苦的等待另一个人归来,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特别是在古代,那个等待的人往往都是女子。

因此在唐诗中,诗人刻画的也都是带着哀怨的等待恋人归来的女子。

桥就成了女子思念故人的情感纽带。

女子的痴情,在下面几首诗中表现的很透彻:

白居易的《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王训的《独不见》: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

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娇。

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

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

以上两首均被郭茂倩收入《杂曲歌辞》。

此二诗实为闺中人抒写相思情,真挚意。

尤以乐天篇章更具情味。

白居易的诗以北风兴,月光冷,霜华凝,夜不能寐比喻相思之苦;

以东风吹,百花开,春日暖,愁肠百结比喻相思情深;

更是以桥南桥北的地理位置指出二人相距之近,相识之长,爱恋之情绝非空穴来风。

王训的诗则是思妇在桥上想念故人。

这两首诗歌都有乐府诗的风格。

还有苏颋的《长相思》,同样是表达了这种情感: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

这样的诗歌很多,如: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张籍《思远人》)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白居易《夜归》)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雍陶《题情尽桥》)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李商隐《月》)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温庭筠《杨柳八首》)

以上的诗歌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写的思妇的心情,那么才女鱼玄机则是从女性的心理去描写恋人的相思之情。

《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是唐代的女道士,也是一个才女,她的婚姻与人生都是不幸的。

此诗是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去描写爱情的哀怨。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句写出了诗人对于恋人的思念,就像西江水一样日夜不停,这就是一个思念恋人的女子,这样的等待怎么能不哀怨?

三、唐代的七夕诗和鹊桥

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了,大家都知道七夕鹊桥相遇,牛郎织女已将桥的形象推向了想象力的极致。

在唐以前,就有很多关于七夕和鹊桥的诗篇,比较著名的有《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这两首诗以不同的形式共述着七夕鹊桥渡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迢迢牵牛星》写二者的离隔:

虽只在“盈盈一水间”,却无人能为他们搭上一座相逢的小桥。

《鹊桥仙》则巧设了久别的重逢:

“忍顾鹊桥归路”道出了不尽的依恋与怅惘。

从“脉脉不得语”的凝望,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慰勉,心灵的距离被一次次拉近。

直到《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才终于不再与泪眼相伴,曾被视为无情的天河也成为连接自由、通达理想生活的纽带。

桥已经成为爱情的象征,上面讲到的板桥,还有现在要介绍的鹊桥,都已经成为男女情爱的象征。

唐诗中描写七夕的诗歌很多,很多诗人对于鹊桥和七夕都有留下过诗篇。

鹊桥,亦称乌鹊桥、星桥、织女桥等,它们都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基础的系列神话故事桥梁。

鹊桥作为玉成美事,成人姻缘,传递爱情的吉祥联结点在唐诗人笔下极受欢迎。

而且鹊桥一般都是和七夕诗一起出现,因此,在这我把两者放在一起来阐述。

在唐诗中的七夕诗,表现为悲伤情感的有:

张文恭的《七夕》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

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

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

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

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梁锽的《七夕泛舟》

云端有灵匹,掩映拂妆台。

夜久应摇佩,天高响不来。

片欢秋始展,残梦晓翻催。

却怨填河鹊,留桥又不回。

这两首诗都写了七夕时的伤感,欢乐很快就消失了,哀怨却一直存在着。

唐诗中的七夕诗也有很多是表现高兴愉快的心情的。

如:

权德舆《七夕》

今日云輧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竞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霄。

在七夕这一天娶亲,鹊桥搭起,美丽的新娘来到我家。

爱情亲情都得到圆满,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在这个还算艰难的环境,能够这样是很幸福的事情。

在这里鹊桥就象征了喜悦,代表了幸福,还有爱恋的美好。

李商隐《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

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

换得年年一度来。

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上首那么明了的表现喜悦的心情,但是还是可以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来理解的。

虽然一年只可以相见一次,但是这一次的相遇却是很唯美的,更应该珍惜。

此外,唐诗中的七夕诗还有: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赵璜《七夕诗》)

若能许解相思佩,何羡星天渡鹊桥。

(何光远《答龙女诗》)

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

(何光远《催妆二首》其一)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刘威《七夕》)等等。

有此可知,七夕和鹊桥在唐诗中也是爱情的象征,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赞美。

在七夕,恋人终于可以团圆,在鹊桥上,爱情得到圆满。

通过以上的分析,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人间至真至纯的感情,可以是温馨动人,也可以是曲折哀婉。

唐代诗人桥意象时吧于爱情的描写哀婉动人,夫妻情人间的悲欢离合,相思的渴望,有对爱情的惋惜,也有对爱情的赞美,乐观的感情,积极的追求,希望总会实现的乐观心态令人相信爱情的美好。

我们知道了“桥”这个意象在不同的作家眼中有着不同的爱情烙印,桥意象是唐代爱情题材诗歌的重要载体。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深刻的解读唐代爱情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注释】:

参考文献

1、曹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

中华书局,1960.

2、周新成.中国桥文化[M].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新成.中国桥美学[M].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6.

6、四库文学总集选刊·

乐府诗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2002.

8、《诗经·

大明》。

9、张连举.站立是诗卧如画:

唐代咏桥诗读解[J].唐都学刊,2006,(4).

10、向丽.说不尽的桥——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桥文化[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11、文娟.古典诗词中桥意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J].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1).

12、云清芝:

《论唐诗中的桥意象》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3、静宜:

《古诗词中“桥”意象的探索》鸡西大学学报第9卷 第2期2009年4月

14、郝丽梅和何尊沛: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历史名桥意象》绥化学院学报2009

15、张晶和周晓琳:

《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新学术2009

16、夏维波和杨宇:

《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17、谢巍琦:

《唐诗中的桥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