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7977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研究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因为不同的定义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边界和数目,以及所涉及的不同的研究群体。

本文中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务工原因流向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年龄从6-13周岁的所有儿童。

三、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农村和城市双需的大趋势。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

虽然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者较多,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加之,存在地区差异。

本课题通过对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找出问题、寻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方法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

学生管理学生的“互助小组”建立和运行;

班主任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

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矫正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等,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

希望全社会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只要这样,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让其父母在外安心务工,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也有积极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继承,又弥补了“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的发展和升华,学校教育的完善与延伸。

为我市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也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留守学生的教育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最前沿材料,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发动家庭、学校、乃至政府对留守儿童关心、帮助和支持。

四、理论依据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将“三留守”问题作为当前关系农村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求“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

2、本课题主要应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目的性原理。

同时,应用大教学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儿童教育心理学、终身教育理论、社会科学中的主体论,互动论、协同论;

应用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效益原理。

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使课题成果的推广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3、教育心理学观点: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感情对孩子就如学习一样都很重要,而且在其整个一生中始终是这样。

有证据清楚表明,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以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

”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无法代替的。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进行现状分析,同时总结出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

班主任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

“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矫正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等,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促使教师在教科研中成长。

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动家庭、学校、乃至政府对“留守学生”关心、帮助和支持。

六、研究内容

1、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观察、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

2、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建立留守孩子专门档案,更加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探索“留守儿童”个体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

4、加强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的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与管理。

5、在挖掘隐性课程、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弥补他们的精神空虚。

6、逐步总结研究经验,经实践反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七、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文献分析。

本课题运用文献法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尤其是教育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了解我国该领域研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划本研究的目标服务;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获得研究现状资料的基本方法。

对于适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系列问卷。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影响因素、策略方法、评价方式等,本研究将依据儿童发展水平,选编制定并采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和影响因素问卷,对所选对象进行测试和调查,以搜集相关数据资料。

(3)个案与访谈研究。

个案访谈研究法主要是针对个别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分析其影响因素、印证调查研究的可行性。

(4)经验总结法。

用于研究过程的反思与成果的积累,不断总结经验,以供其他学校、教师参考、借鉴。

(5)行动研究法。

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找到缩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差异的方法。

八、研究过程和措施

(一)本课题时历三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一是确立课题,学习理论,健全研究组织;

二是制订了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

三是申报立项,撰写了开题报告,组织了开题工作;

四编写了问卷调查,发放、收集、积累问卷分析研究。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7年8月):

探索实验,汇报情况,总结反思。

主要是找准“途径”,接受指导。

一是建立了留守学生辅导档案;

二是开设“留守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和建好“湾头留守教育”网站;

三是设立了“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报告册,编制了“留守学生”个性品质的评价方案;

四是开展个案研究,定期进行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

五是收集、整理辅导反馈信息,交流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

发展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继续实验,接受指导。

主要是找到“方法”。

一是借鉴网络资源,总结探索经验,形成教育模式;

二是撰写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

验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

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迎接验收,顺利结题。

一是再次编写研究效果调查问卷,检验三年来的研究效果,进一步完善成果;

二是收集整理和审核研究资料,撰写分析总结材料,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成果;

三是撰写结题报告,编辑论文集;

四是邀请专家对本课题成果鉴定。

(二)本课题研究的措施

1、构建课题小组。

当课题确定之后,我们组织教师自主申报参与课题,使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2006年3月18日课题组召开开题论证会。

通过开题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界定、成果推广的范围。

2、教科研例会。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培训。

每月一次的教科研例会,了解各子课题的进展,研究过程的得失,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指导。

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查阅了56篇相关文献。

3、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对各种出现的研究困难及时解决。

将留守儿童研究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4、进行动态管理。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引导教师“与理论为师、与研究为伴”,做到“心中有题,课中有‘影’”,同时对各子课题进行动态管理。

(1)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首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

找出“留守学生”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

撰写调查报告。

(2)搜集材料、汲取理论。

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

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3)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

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的良好行为。

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少年儿童感受到温暖与亲切。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亲情导师制”活动,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亲情谈心。

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

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④留守儿童集体生日。

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收集汇编研究资料;

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九、研究结论及分析

针对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认识上得出如下结论:

我镇共有49个行政村。

2006年4月我校课题研究组对全镇150名“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

综合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交流,学生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代养人问卷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回收有效率93.33%,受调查的代养人,其中男代养人89人,占总数的59.3%,女代养人61人,占总数的41.7%。

表1 代养人对““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关心情况

学习成绩

吃穿住行

品行

修养方面

特长爱好

同学、老师的情况

其他

人数

106

16

8

5

3

2

%

75.7

11.4

5.71

3.57

2.14

1.43

家长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回收有效率90%。

家长中80人为“留守儿童”的父亲,占总数的59.26%,55人为“留守儿童”的母亲,占总数的40.74%。

表2 家长对子女各方面的关心情况

98

12

11

6

72.59

8.88

8.15

4.44

2.22

3.703

表3 家长从事职业状况统计表

职业分类

父亲

母亲

没有固定的工作

7

9.86

9.38

务工

43

60.56

29

45.31

个体私营业主A(开店,并有雇工人)

11.27

个体私营业主B(摆摊,无雇工人)

4.23

7.81

在家务农

4.69

在家,没有工作过

2.82

10

15.63

4

6.25

未填写

1

1.56

71

64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对家长、代养人的访谈,最后分类统计并总结出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内容重智轻德。

“留守儿童”的家长职业层次低,受调查的家长职业分布为打工者和小业主,其中父亲务工者有43人,占总数的60.56%,母亲除了29人是务工者外,还有15.63%的母亲是没有工作的。

通过走访及访谈得知,这些家长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的职业大致是最低层的建筑工、小生意、服务业和无固定职业的,包括卖水果或卖菜、当保姆、摆摊、收废品、做工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或知识成份较低的工作。

多为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重的活,甚至是城里人所轻视的工作。

①收入1000-2000元的家庭有63户,46.66%;

1000元以下的38户,占总数的28.15%;

工作的种类、收入与白领等人的反差使他们强烈意识到:

有了好成绩、好学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这对家长来说是最重要的内容。

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学习不好是要吃大亏的”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想法,而德育自然被忽略了。

这种重智轻德的思想大多数家长都存在。

经过调查,数据显示有72.59%的家长对孩子的学校生活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

只有8.15%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

很明显对智育的关心程度大大超过了对德育的关心程度。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发展孩子的智育,不惜牺牲孩子的“双休”让孩子参加补习班。

在百忙的打工中买了很多的练习册让孩子练习。

同时以孩子成绩的高低区分孩子的优劣。

考试好了,父母就鼓励他们,但如果成绩不好,他们就大发雷霆,指责自己的孩子笨,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做比较。

从而造成孩子自卑、不合群、妒忌别人的心理。

家长即使对孩子的品行修养有一定的关注,但往往只重视孩子在校能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好的评价。

结果造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产生厌学、自私、任性、懒惰、喜欢撒谎等不良道德问题。

代养人对“留守儿童”更多关心的是吃、穿、住的占11.4%,对孩子的品行修养方面与家长希望不差上下,也仅占2.44%。

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智轻德。

2、教育方式有待提高

表4 代养人管教孩子的方式

类别

讲道理

严厉批评

打骂

不问不管

35

20

14

48.12

26.32

15.04

10.53

表5 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 

69

38

25

51.11

28.15

18.52

在调查中表明,28.15%的“留守儿童”反应家长,26.32%代养人对他的教育态度是严厉批评的。

18.52%的“留守儿童”反映家长采取打骂式的教育。

51.11%的家长进行讲道理教育,在以上调查结果中,讲道理的教育方式虽然占51.11%,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严厉批评、打骂的教育也不示弱,还占有相当的比例。

代养人虽然打骂的较家长少,但不问不管的达10.53%。

而这种教育必然导致两种结果:

一种可能是造成孩子退缩、胆怯、自卑等不良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孩子暴躁、敌对、蛮横无理、说谎等不良的品质。

在接下来的问卷中当被提及“你对家庭的感受是什么?

”81.3%的“留守儿童”选择温暖、充满关爱。

5.2%的“留守儿童”选择了寂寞、缺少沟通。

14%的孩子选择了压抑、苦闷。

14%的孩子选择仇视、常遭打骂。

因此家庭道德教育方式有待提高。

3、情感环境不稳定

表6  家长与子女沟通情况表

几乎不沟通

偶尔沟通

经常沟通

未填

56

8.96

47.76

41.79

1.49

表7 代养人与子女沟通情况表

46

18.12

46.38

33.33

2.18

表8 “留守儿童”家长夫妻之间感情

很好

一般

偶尔吵架

老是吵架

很少说话

41

36

19

9

29.29

25.71

13.57

20.71

6.43

2.86

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时,父母或代养人的一言一行最能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长或部分代养人工作压力大,⑴与孩子沟通少。

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的仅占41.79%,几乎不沟通的占8.96%。

代养人经常沟通的仅占33.33%,几乎不沟通的达18.12%,没有沟通或缺少沟通。

孩子的情感没有归宿,因此情感不稳定。

⑵代养人在劳作之余,业余时间15.8%的孩子回答他们(代养人)爱好搓麻将;

28.1%的孩子选择业余爱好是玩纸牌;

75.4%的孩子选择代养人业余爱好是看电视;

15.8%的孩子选择代养人业余爱好是读书看报。

他们生活的“精彩”却疏忽了孩子的管教,这样导致孩子有时间不专心学习,有时间玩耍,有时间学习坏习惯。

⑶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常发生婚外恋问题,争吵等(表8),以上3个原因的影响,使“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环境不稳定。

4、孩子处在“言传”与“身教”的矛盾中

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代养人访谈中,很多家长或代养人会给他们讲一些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等故事。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热衷于麻将、赌博、乘车争占座位等。

有位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在作文“妈妈笑了”,他写道:

“妈妈押六合彩中了五元钱,妈妈笑了,爸爸说:

‘以后要多押一点’。

”像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言传与身教的不符,对于一个“留守儿童”来说,你让他们如何辨别才是对的呢?

表9 “留守儿童”发现不良现象态度统计表

分类

挺身而出

无能为力

走开,和自己无关

发现不良现象

96

39

68.57

27.86

表10  “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态度统计表

意义重大、尽我所能

略表心意

毫无兴趣

手拉手、献爱心

70.0

5、“留守儿童”“爱”的情感出现偏差

表11  “留守儿童”关心家人情况自我检测表

序号

选项

85分以上

26

18.57

70分至84分

70分以下

73

52.14

合计

140

表12 “留守儿童”关心同学、老师情况自我检测表

57

40.71

76

54.29

5.0

表13 “留守儿童”在社会上关心他人情况自我检测表

27.14

85

60.71

17

12.14

 表14 “留守儿童”对交流对象的选择

最喜欢和谁交流

同学、朋友

家长

和自己喜欢的老师

喜欢一个人思考

94

23

67.14

16.43

4.29

6.29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爱的情感严重缺失。

因此他们对父母、同学、老师及他人的爱也相对减弱,通过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对家长关心70分以下的占52.14%,对同学、老师关心70分以下的只占5.0%,关心他人70分以下的占12.14%,在选择喜欢交流的对象中家长仅占16.43%,因此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情感将出现逆转。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产生的原因

1、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虽然小学升初中已取消了升学考试,但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还是需要考试的。

在家长心中,孩子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顺利找到好工作,才算是进入了“保险箱”,这样才有前途。

特别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务工中的职业、收入与城里白领等阶层的反差。

他们把孩子的分数当成命根子,几乎没有关注孩子道德行为是否得高分。

所以他们渐渐地把应该德育的时间转向知识教育,甚至以牺牲德育为代价。

从而导致家长“重智轻德”及“言传”与“身教”互相矛盾。

因高考指挥棒存在,家长就会不顾一切地对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

他们只希望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及排名情况,却很少问及孩子在校表现等。

2、家长和代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