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912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按要求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5)橘生淮南则为橘,_______________,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

(6)________________,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任先青《诗人·

领袖》)

(7)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杜甫在《春望》中,借娱人之物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国都沦陷后的悲痛之情;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动物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初春的活力,表达自己独享春光的喜悦。

(8)自古以来,雨浸润了不知多少文人的心,承载了不知多少墨客的情。

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雨”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8.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指什么?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④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②石篑①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③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石篑(kuì

):

袁宏道好友。

②夕舂(chōng):

夕阳。

(袁宏道《西湖游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

(3)竟不忍去湖上(4)止午、未、申三时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更有痴似相公者/齐之习辞者也B.问其姓氏/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安可为俗士道哉/安能辨我是雄雌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其实味不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2.西湖之美,在张岱的眼里,美在“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词语填空);

在袁宏道的眼里,美在“初春月夜、一日朝夕”之时;

张岱赏雪,于人鸟声俱绝中偶遇两三人;

袁宏道则用“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原文句子填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春日西湖游人之众。

13.张岱的“痴”和袁宏道的“此乐”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原文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外卖垃圾处理难题有待破解

近年来,我国在线外卖餐饮市场快速增长,但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②从2011年起,我国在线外卖餐饮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更是高速增长。

下面是某调查咨询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在线外卖餐饮行业研究报告》中的图表:

③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XX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

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为例,每个塑料袋大概有0.06平方米,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

④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表示,外卖使用的塑料制品材质多为聚丙烯、聚乙烯,很难降解。

即便使用可降解餐盒,目前也无法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可降解餐盒通常要比一次性塑料餐盒重不少,如果只是部分可降解,就没有太大意义。

即使是完全可降解,也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经历半年到两年才能降解,并不是马上就会“消失”。

⑤除了降解难,外卖垃圾还有回收难的问题。

外卖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料袋等,还掺杂着食物残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表示,外卖垃圾相对比较零散,回收价值低,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污、汤汁、食物残渣,回收利用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都比较高,无利可图,自然没有人回收了。

目前,外卖垃圾进入处理生活垃圾的环卫系统后,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类处理,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

⑥有人主张用“共享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使用厚的可回收快餐盒、不锈钢保温盒等,刘建国等专家对此并不看好。

“餐盒是用来盛装食品的,安全卫生是第一位的。

‘共享’了,谁来保证、如何保证安全卫生呢?

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接受餐盒‘共享’?

”刘建国说。

⑦刘建国表示,共享餐盒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有益探索,但目前还不具备替代外卖塑料餐盒的条件。

⑧“大量的外卖垃圾对大气、水、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污染。

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会使垃圾长时间保留在土壤中;

焚烧的话,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会使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几率。

外卖食物残渣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影响环境卫生,使环境问题更趋严重。

”温宗国说。

⑨那么,如何解决外卖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

⑩温宗国表示,要从全供应链出发系统解决外卖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

政府机构、外卖平台、供应链上的商家和消费者各方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如政府应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加强监管;

外卖平台与供应商应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寻找更为环保的产品来替代现有的塑料餐盒等。

⑪刘建国等专家呼吁,个人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卖消费,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各方都要承担起责任来,别让环保行动成为摆设,把各类可行措施落到实处,推动破解外卖垃圾环保困局。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4.阅读④~⑦段,分析外卖垃圾处理难题“难”在何处?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除了举例子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6.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如选文中图表所示,从2015年到2017年,随着外卖市场规模的增加,外卖产生的垃圾也在增加。

B.目前,使用可降解餐盒或共享餐盒,都还不是解决外卖垃圾的有效方法。

C.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XX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

D.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卖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

17.下面是某小区物管部贴出的一则通知,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通知

尊敬的各位业主:

由于外卖垃圾日益增多,已严重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物管部门将于本月22日对外卖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特此通知

美丽新世界物管部

2017年1月14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记

李娟

①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捡到一张旧报纸。

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缀出了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大为震动。

那种震动直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

好像写出文字的那个人无限凑近我,只对我一个人耳语。

这种交流是之前在家长老师及同学们那里从不曾体会过的。

(A)那可能是我最初的一场阅读,犹如开壳中的小鸡啄开了坚硬蛋壳的第一个小小孔隙。

阅读为我打开了通向更大的世界的一扇门。

从此只要是印有汉字的东西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

我的阅读物最大的来源是捡垃圾的外婆拾回家的旧报纸。

邻居家则是最渴望的去处,他家有一面书架,密密麻麻的书籍对我来说无异于阿里巴巴宝藏。

可惜他家总是不被允许进入。

每年新开学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往往不到两个星期就读完了整学期的内容。

②小学四年级那年妈妈开始做收购旧书籍、报纸的生意。

怕这些东西淋雨,专门腾了一间房子堆积。

那段时间,我天天从房子的窗户上爬进去(门锁着,妈妈不让随便出入),躺在快要顶到天花板的“书山”上看书,满足极了。

(B)我扒出一个舒适的书窝,蜷进去,左手取本书一翻,不行,往右边一扔。

再一本,还行,翻一翻,扔了。

下一本,不错,美美地看到天黑……

③六年级时回到四川,发现了全城最幸福的一处所在:

公园里的租书摊。

那可比买书划算多了!

于是整个暑期里,每天跟上班一样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那里。

夏天结束时,摊位上差不多所有书都被我看完了。

④上初中后,学校有小型的图书馆,能借阅到一些文学经典及报纸期刊。

此外,帮同学做值日的话,也能借到他们的书看。

全部是毫无选择的阅读,而我全然接受,鲸吞海纳。

然而,阅读的海洋中渐渐升起明月。

能记得的语句如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

而忘记的那些,则是大海本身,沉静地起伏——同时也是世界本身。

我想这世界其实从来不曾在意过谁的认可与理解吧。

它只是存在着,撑开世界应有的范围。

⑤直到现在,我对阅读也并不挑剔。

只要不是特别枯燥,不是坏书都能看下去。

而且以我如今的年龄论,阅读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汲取养分、增加知识、领略愉悦之类了。

看到一本好书固然觉得幸运,遇到烂书也并不排斥。

况且烂书带给人的思考空间同样巨大:

何以烂?

何以不能避免烂?

都烂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能令人接着往下看?

还有那些没啥天赋的作者,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奢望,他们的努力……历历在目。

看多了,也就渐渐熟悉了,理解了,并且原谅了……阅读不但带来共鸣的乐趣,还带来沟通的乐趣。

⑥对了,之前说的都是少年时期的阅读,那么后来呢?

惭愧,后来几乎不怎么读书了。

有各种原因。

直到这几年才重新开始大量地读。

而且,对现在的我来说,“阅读”这件事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习惯了。

什么都是“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

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没法停止。

我仍稳稳当当行进在当年的航道上,明月已经升至中天。

当我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

(选自李娟《记一忘三二》,有删改)

18.请阅读选文,参照示例概括作者的阅读经历和感受。

经历

一年级时,读印有汉字的东西

四年级时,读旧书籍、报纸

六年级时,

__________

上初中后,

这几年,读世态百相,人间万状

感受

震动、快乐

最幸福的所在

阅读的海洋中渐渐升起明月

一切才刚刚开始

 

19.请结合语境,解释选文第④段加点词语的意思。

20.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要求进行赏析。

(从修辞角度)

下一本,不错,美美地看到天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1.作者在文中回顾了从小至今的阅读经历,而在文章结尾说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22.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选文第③段“我”在公园租书摊读书的幸福情景。

(60字左右)

八、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初二年级

(2)班开展“走近英雄,重塑生活的偶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小丽同学为本次学习活动收集了一些英雄人物的材料,如下:

材料一:

朱赫来察看了小山包,然后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雪橇到了伐木场,之后又转了回来。

斜坡上的人还在不停地挖土。

朱赫来看着挥舞的铁锹,又看了看弯腰忙碌的人群,小声对阿基姆说:

“不用开群众大会了,也不用动员大家了,托卡列夫,你说得没错,他们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二: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选自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材料三:

钢铁的冶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把铁矿石等原料倒进高炉,在高温的条件下煅烧,让原料发生一系列反应。

而后,熔化的铁水经出铁口从高炉流出,再在骤冷的低温中进行冷却凝固。

于是,铁矿石就炼成了钢铁。

——选自《XX百科》

(英雄路:

了解英雄成长)

23.材料一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坚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_______。

”因此,当他瘫痪并双目失明后,在加莉亚的帮助下,他拿起了“新的武器”——_______,回到了战斗的队伍中,开始新的生活。

(英雄志:

感受英雄精神)

24.结合材料三,说一说材料一、二中为什么称“他们”和“红军”为“钢铁”?

(英雄荟:

寻找英雄偶像)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喜爱的英雄人物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有的同学是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自己喜爱的英雄形象;

有的同学是在现实生活中确立了属于自己的英雄偶像。

25.小丽把自己喜欢的英雄的名字编成了字谜,请你任选一个人物,猜猜他是谁。

人物一(三字):

(字谜一)人戴草帽握匕首;

(字谜二)课桌椅件件具备;

(字谜三)八一下加二。

人物二(两字):

(字谜一)山上压着一土丘;

(字谜二)大风吹剩横斜钩,雨来两点落钩上。

人物三(两字):

(字谜一)一半雪,一半留;

(字谜二)钢铁铸成峰。

九、作文

26.题目:

时光荏苒,你在中学的校园中已经度过了一年多的光阴,一年多里,那一幕幕美好的校园风景,想必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

晨光下,婆娑的绿竹、挺拔的大树是一景;

春风里,那绽放的花朵、初生的绿草是一景;

课堂上,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是一景,操场上,那跳跃奔跑的身姿是一景……

请你以“美丽的校园一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按要求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7.题目:

幸福源于什么?

幸福源于一个饱含鼓励的眼神;

幸福源于一次勇敢的尝试;

幸福源于奋斗,每一滴奋斗的汗水都是浇灌幸福的甘泉;

幸福源于理解和尊重……

请你以“幸福源于”为题,写一篇作文。

(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参考答案

1.翻山跨海扬帆远行

2.juà

n繁礴chōng

3.D

4.①回望往昔,多少人为了你不再遭受屈辱,甘愿把牢底坐穿。

(否定不当)

③无论我们身处天涯海角,你总(都)让人魂牵梦萦。

(关联词搭配不当)

【解析】

【详解】

1.抄写汉字,要做到: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

规范,即笔划要清楚;

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

整洁,即不要涂改。

注意“翻”“跨”字的书写。

2.考查对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眷,读作juà

n,形声。

字从目,从半,半亦声。

本义:

眯眼看。

“眷”不要误写成“誉”;

“繁”上下结构,基本义是多,又引申为复杂;

磅礴:

拼音是Pá

ngbó

,形容词,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礴”不要误写成“薄”;

憧憬:

拼音是chōngjǐng,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憧”不要误读成“童”字的音。

3.A.主谓短语;

B.并列短语;

C.动宾短语;

D.偏正短语;

故选D。

4.①句“不再不”否定不当,去掉“不”,改后句子:

回望往昔,多少人为了你不再遭受屈辱,甘愿把牢底坐穿。

③句“无论……也……”关联词使用错误,将“也”改为“都”,改后句子:

无论我们身处天涯海角,你总(都)让人魂牵梦萦。

5.彩采决诀

本题考查字形的把握。

(1)无精打采: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采:

兴致。

(2)诀别:

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不可写作“决别”。

6.B

B.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

故选B。

7.塞上燕脂凝夜紫天涯若比邻坐断东南战未休朔气传金柝生于淮北则为枳神思飞扬起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示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

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凝、涯、朔、柝、枳、溅、啄、絮、酥。

8.“浮云”指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表现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或自信)。

(意对即可,酌情扣分)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浮云:

原意指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寓意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理解,这里指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9.

(1)消失、停止;

(2)牵引、划(船);

(3)离开;

(4)通“只”,只有

10.D

11.树上凝结着冰花,雾气弥漫(或雾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

12.大雪三日;

是日更定(矣);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13.两人都沉醉于自然美景中,流连忘返(热爱大自然);

两人都寄情山水,借山水以抒怀;

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或都清高孤傲,遗世而独立)。

(意对即可)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

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

消失、停止。

(2)句意:

我撑着一叶小舟。

拏:

牵引、划(船)。

(3)句意:

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去:

离开。

(4)句意:

只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止:

通“只”,只有。

2.A.都是代词,……的人;

B.都是代词,他的;

C.都是疑问代词,怎么;

D.副词,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它的果实。

其,代词,它的;

实,名词,果实;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完整,流畅,准确。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

副词,全;

一白:

全白。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美在‘初春月夜、一日朝夕’之时”可知第一空应选择西湖美的时间,提取表示时间的句子,即“大雪三日”“是日更定矣”;

第二空根据运用“夸张的手法”来选择句子,即“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

年轻女子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

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春草还多,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形容排场浩大,穷极奢侈,尽情歌舞,游人之多,热闹非凡。

5.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甲文,描写了西湖冬天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

乙文描写了春天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可知两人都沉醉于自然美景中,流连忘返;

甲文,作者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张岱不入世俗,追求超然孤高的情怀在这里就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湖心亭看雪作者所看到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乙文,作者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

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