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900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养命以应天;

中品养性以应人,无毒或小毒;

下品治病以应地,多毒或大毒。

★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典。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大大丰富了药学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有效成分的总量=药材单产量×

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中药加工的方法:

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

★干燥:

1、晒干:

不宜采用的药材有①含挥发油的药材,避免挥发油散失,如薄荷、金银花等;

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变质者,如白芍、黄连、大黄、红花及一些有色花类药材等;

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如郁金,白芍,厚朴等;

④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

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

3、阴干,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需要进行打光,如光山药等;

4、远红外加热干燥;

微波干燥,经试验对首乌藤、地黄、生地、草乌及中成药六神丸等效果较好。

★中药贮存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其他。

★走油,又称“泛油”,与贮藏温度高和时间久有关。

★风化:

有些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如明矾、芒硝、胆矾等。

★霉变的防治:

控制库房温度65℃~70℃,药材含水量保持在15%以下,“发陈贮新”和“先进先出的”原则。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

★《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典。

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全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取样、鉴定、结果。

★中药的质量(优劣)鉴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量、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是否达标等,中药品质优良度主要通过杂质检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来确定。

★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项。

★来源鉴定,又称基原鉴定,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

★繁殖器官—花和果是鉴别植物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形态较为稳定,

★形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性状鉴别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形状:

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皮类药材有卷筒形、板片状等;

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形等。

形状较典型的叫“形”,类似的叫“状”。

经验鉴别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

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

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

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如南沙参;

药材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如山药;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如当归;

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如郁金等。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等。

自然折断的断面应该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等。

如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状结晶),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淀粉);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

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

苦楝皮的折断面,裂片状分层;

厚朴折断面可见亮星。

★黄芪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车轮纹”;

茅苍术有“朱砂点”;

大黄根茎可见“星点”;

何首乌有“云锦纹”;

商陆有“罗盘纹”。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

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秦皮水浸,浸出液在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

小通草遇水表面显黏性;

熊胆水试时,浮在水上旋转,有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静置24小时全部溶解出来的黄色色素仅布于杯底。

★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留白灰;

麝香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如珠,无臭气,灰白色;

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爆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和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

★《中国药典》规定了水分的含量限度,如牛黄不得过9.0%,红花不得过13.0%,阿胶不得过15%等;

总灰分的最高限量,阿胶不得过1%,安息香不得过0.5%。

测试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更精确。

有机农药的检测<

百万分之二十,重金属检查<

百万分之二十,砷盐检查<

百万分之十。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范围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皮部宽广,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

★表皮死亡脱落后,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增厚并栓化,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

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根的异常构造有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附加维管柱、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中柱直径较小,最外为中柱鞘,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

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根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其次应注意根中有无分泌组织存在,如乳管、树脂道、油室等;

有无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如簇晶(人参),方晶(甘草),砂晶(怀牛膝),针晶(麦冬)等;

有的根含有多量淀粉粒,如葛根;

有的根含有菊糖,不含淀粉粒,如桔梗等;

还应注意厚壁组织,如石细胞、韧皮纤维或木纤维等。

★根茎类中药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等,是一类地下茎的变态。

★兰科植物茎的下部膨大,称假鳞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有髓韧皮部、内生韧皮部、木间木栓。

★蕨类植物根茎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后壁细胞,内壁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一般具网状中柱。

因根茎叶隙的纵向延伸和互相重叠,将维管系统分割成束,横切面观可见断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根茎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方式,决定其为蕨类植物根茎,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根茎中常有分泌组织存在,如川芎、苍术等有油室;

石菖蒲、干姜等有油细胞;

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常有黏液细胞,其中常含草酸钙针晶或针晶束,如半夏、白及等。

也常存在厚壁组织,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如苍术的木栓层中有石细胞带,黄连的皮层及中柱外侧均有石细胞。

多数根茎类中药含有淀粉粒,有的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如苍术等。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茎及根茎。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又称“北大黄”,药用大黄又称“南大黄”。

★大黄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系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

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大黄的显微鉴别: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多数淀粉粒。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为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素的主要泻下成分。

此外尚含鞣质,有止泻作用,为收敛成分。

★取大黄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大黄同科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茎,在部分地区和民间称土大黄。

在紫外灯下显紫色荧光。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根细长,先端膨大成块根,表面红褐色。

块根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皮部有“云锦状花纹”环列(异形维管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有效成分主要为卵磷脂和蒽醌类衍生物。

★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的块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角果长圆形,皮孔横长,根头部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质略软而实。

根水煎液在紫外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水分不得过15%。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热浸法测定,用45%乙醇做溶剂,不得少于25.0%。

★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间有髓,皮层可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钟乳体。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新疆、甘肃一带。

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长,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

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粉末中具缘纹孔导管较大,淀粉多为单粒,棕色块状物形状不一。

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者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叫“林下参”习称“籽海”。

★泽泻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

横切面外皮内侧常见一列细胞,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周木型维管束和淡黄色的油室,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薄壁细胞侧壁具状增厚,有的具明显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松贝外层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面鳞叶开口称“马牙嘴”。

松贝、青贝粉末中淀粉粒甚多,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

在云南和四川有一种“土贝母”,又称“草贝母”,为丽江山慈菇,有误当贝母服用而中毒死亡的报道。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燥芽孢习称“鹰哥嘴”或“红小辫”。

厚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多角形,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粉末滤液加碘试液显紫红色至酒红色,表明其中无淀粉粒。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

★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茎髓茎的刺状附属物以及草本植物的茎等。

木类中药,指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部分,通称木材。

★茎类中药组织构造的特征需要注意的部分:

周皮或外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部。

★木类中药组织构造的特征需要注意的部分:

1、导管:

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导管中有无侵填体及侵填体的形状和颜色;

2、木纤维:

占木材的大部分,纵切面观为狭长的厚壁细胞,细胞腔狭小,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

横切面观为

类三角形,具胞腔;

3、木薄壁细胞:

有时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细胞壁有时增厚或单纹孔,大多木质化。

4、木射线;

5、有时可见到内涵韧皮部,如沉香。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绣球藤或小木通的干燥藤茎。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厚壁组织环带通常为两层。

★木通,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皮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纹沟,中柱鞘有含晶纤维束与含晶石细胞,群交替排列成连续的浅波浪形环带。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因其毒性,已在药典中去除。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纵沟。

横切面可见木部淡红色,小孔洞不规则排列,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同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

★钩藤,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钩藤,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北、湖南等,为带单钩、双钩的茎枝小段,光滑无毛。

大叶钩藤,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小枝两侧有纵棱,具突起黄白色小疣点状皮孔,构枝密被褐色长柔毛。

华钩藤,主产于广西、贵州、湖北、湖南等,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基部偏阔,常有宿存托叶,全缘。

毛钩藤,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枝或沟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突起,被褐色粗毛。

无柄果钩藤,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钩枝四面有浅纵沟,具稀疏的褐色柔毛,叶痕明显,表面棕黄色和棕褐色,折断面髓部浅黄色。

第七章皮类中药

★皮类中药指来源于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的药材。

★皮类中药性状鉴别点:

1、形状:

平坦状、弯曲状(又分反曲状、槽状或半管状、管状或筒状,单卷状、双卷筒状、复卷筒状);

2、外表面;

3、内表面;

4、折断面:

平坦状、颗粒状、纤维状、层状;

5、气味。

★皮类中药显微鉴别点:

1、周皮:

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

可见到纤维、

石细胞和各种分泌组织,如油细胞、乳管、黏液细胞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

3、韧皮部:

最外方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形成环带或断续的环节(过去也常称为中柱鞘纤维),次生韧皮部除筛管和伴胞外,常有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等。

有些薄壁细胞内常可见各种结晶体或淀粉粒。

射线可见髓射线和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外侧渐宽或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4~6月份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沸水微煮,堆置土坑里使之“发汗”。

干皮,习称“筒朴”,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内部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即厚朴酚、和厚朴酚。

根皮,又称根朴,有的弯曲似“鸡肠”,又称“鸡肠朴”。

枝皮,又称枝朴。

厚朴,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紫棕色、且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郁为佳。

干皮横切面中,栓内层为石细胞环带,皮层石细胞多呈分枝状,靠内层有切向延长的椭圆形油细胞存在。

滇缅厚朴的树皮已收入部颁标准,断面颗粒状。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加工品有官桂、企边桂、板桂、桂碎。

内皮层用指甲划可见油痕,最内层细胞外壁特厚,木化。

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柱晶或针晶,石细胞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草酸钙针晶或柱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在射线细胞中尤多,草酸钙结晶片状。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市场上将调味用的桂皮作肉桂使用,也有误用大叶钩樟树和三钻风的树皮,桂皮为同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等数种樟属的树皮,不供药用。

★关黄柏,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成板片状或浅槽状,石细胞鲜黄色,有的分枝状,层纹明显,纤维群较少。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黏液细胞众多。

主要成分为小檗碱。

★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第八章叶类中药

★叶的显微鉴别主要观察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的特征。

★表皮分上下表皮,多为一列排列整齐的细胞,表皮上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

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常用来区别不同种的植物和中药。

★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细胞下方,形成异面体,如薄荷叶;

也有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细胞,形成等面叶者,如番泻叶;

栅栏细胞一般不通过主脉,有些叶类中药的栅栏组织通过主脉,比如穿心莲叶等。

★栅表比:

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数目,在同属不同种的的叶的鉴定上具有一定意义。

★脉岛:

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

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叶类中药的鉴别特征之一。

★枇杷叶,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上表皮细胞扁方形,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栅栏组织为3-4列细胞,延伸至主脉上方。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槽状,韧皮部外方纤维束和厚壁细胞相间排列成环,壁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形成晶纤维。

★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及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狭叶番泻小叶基部稍不对称。

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致相似:

上表皮细胞中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壁增厚,多疣状突起;

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素,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气孔主为平轴式,非腺毛单细胞,有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伪品有耳叶番泻叶和卵叶番泻叶(又称意大利番泻叶)。

第九章花类中药

★花类中药,包括完整的花、花序或花的某一部分。

完整的花分为已开放的花,如洋金花、红花等;

尚未开放的花蕾如辛夷、丁香、金银花、槐米等;

花序亦有用未开放的,如头状花序款冬花和已开放的如菊花、旋复花;

花的某一部分,雄蕊如莲须、花柱如玉米须,柱头如番红花,花粉粒如松花粉和蒲黄等。

★花类中药的显微鉴别一般只做表面制片和粉末观察,鉴别点包括苞片和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梗和花托。

苞片和萼片,通常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需注意有无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以及它们的类型和分布,如锦葵花花萼中有黏液腔,洋金花中有草酸钙砂晶。

★花瓣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毛茸状突起,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状弯曲,相当于叶肉的部分可见分泌组织及贮藏物质,如丁香有油室,红花有管状分泌组织,维管束细小,仅见少数螺纹导管。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粉的外壁有的光滑如番红花、槐米等;

有的有粗细不等的刺状突起,如红花、金银花等,有的具放射状雕纹,如洋金花;

有的具网状纹理如蒲黄。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花蕾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入水则萼管下沉(与已去油的丁香区别)。

花粉极面观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凹镜形,具三副合沟。

草酸钙簇晶众多。

母丁香为丁香的成熟干燥果实。

丁香中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是丁香酚。

★洋金花,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干燥花,习称“南洋金华”,本品多皱缩成条状,花冠呈喇叭状,先端5浅裂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柱头棒状。

花粉粒呈类球形或长圆形,外壁有细点状条形雕纹,自两极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花萼、花冠薄壁组织中有草酸钙簇晶、砂晶及方晶。

花中主要成分为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同属植物毛曼陀罗的花,习称北洋金华,密被毛茸,花冠边缘5裂片三角形,柱头戟形。

★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忍冬,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忍冬粉末浅黄色,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端平坦;

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略扁圆形,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

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

本属植物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多含绿原酸,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红花,原名红蓝花,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约1~2,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柱头微露出花药筒外,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微有香气,味微苦,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粉末橙红色,柱头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花各部均有呈长管道状分泌细胞,花瓣顶端表皮细胞分化成乳头状绒毛,花粉粒圆球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萌发孔3个。

花含红花苷、红花醌苷及新红花苷。

不同成分成熟期的红花所含成分有差异,淡黄色花主含新红花苷,微量红花苷;

黄色花主含红花苷,橘红色花主含红花苷或红花醌苷。

吸光度红色素不得低于0.20。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暗红色,为弯曲的细丝状或呈线性,三分枝,分枝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

粉末橙红色,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花粉粒圆球形,红黄色,外壁近于光滑,内含颗粒状物质。

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物质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

柱头下部有一段黄色花柱,在短时间内,用针拔之不破碎。

第一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果实类中药少数为完整的果穗,如桑葚;

多数为完整的果实,如五味子、枸杞子。

有的为果实的一部分,如山茱萸为果肉,大腹皮为果皮,陈皮为部分果皮,甜瓜蒂为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柿蒂为果实上的宿萼,橘络、丝瓜络为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

★果皮的构造包括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部分内果皮有的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成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为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共同特征。

★种子的构造包括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主要鉴别特征为种皮。

★种皮由表皮层、栅状细胞层、油细胞层、色素层、石细胞和营养层组成。

★有的表皮细胞充满粘液质,如白芥子;

有的部分表皮细胞形成非腺毛,如牵牛子;

有的全部表皮细胞分化成非腺毛,如马钱子;

有的表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