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分析思想内容分析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节分析思想内容分析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分析思想内容分析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
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2)新闻的阅读。
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的特点决定的;
看标题信息。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背景、说明原因、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新闻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3)访谈的阅读。
把握访谈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
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思想内容。
■余光中访谈录①杨澜(以下简称“杨”):
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儿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
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万里长城万里长”还有“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是这样写的:
“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
为荣?
余:
没有。
杨:
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
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
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
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
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
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
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
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
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
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
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
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
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
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
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改)赏析第①部分关键句如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出这一部分主要谈了“对乡愁的理解”;
第②部分关键句如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再结合这一部分其他内容就可得出答案,主要谈了“诗人的创作动因”;
第③部分关键句如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谈了“诗歌的现状和发展”;
第④部分关键句如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谈了“中文的纯洁度”。
丁肇中访谈录主持人: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
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
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
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
每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动因是好奇心。
主持人:
是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于把最广大的宇宙,都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
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
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
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
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
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核是最基本的东西;
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子才是最基本的东西。
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茫然感?
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您经常说: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如果别人不可,那是别人的事,绝对不要因为他们不认可,而改变你自己;
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怀疑自己。
”这听上去有点儿矛盾?
自信,同时也要能自疑,这不矛盾。
如果你不肯怀疑自己,出了错误,那就很不好了。
怎么把握这种自信和怀疑之间的度?
自信你的实验好好去做是会成功的,但是在做具体每一步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要花很多时间去检查它,因为实验中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最后的错误。
也就是说,您怀疑的是手段、是过程,但绝对不会怀疑目的。
不能轻易怀疑你的最终目的,那是很不好的。
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赋就表现出来了,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总而言之只能这么说,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
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
同学喜欢出去找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
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可是今天您领导着几百个科学家,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组织的领导,现在您觉得孤独吗?
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的同事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从来不参与。
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
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大家会不会说您没有人情味?
就是说我保持距离,原因是有重要问题时我得做决定。
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赏析这篇访谈开始时主持人用生动的比喻“智慧的鱼”引起话题,这样写更亲切、更形象、更自然。
主体部分主持人根据进程的变化,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二是如何理解科研中的自信与怀疑;
三是怎样看待科学研究的“孤独”。
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丁肇中的科学态度以及在访谈中的表现,都表明他具有勇于探索、非常自信、小心求证、目标专注、独立思考的科学家的精神。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遥遥十年路□祁淑英1937年8月,24岁的钱三强踏上了留学的征程。
这一去便是十年。
这期间,多灾多难的祖国,正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
泱泱大国,濒临绝境……准备留法考试,对钱三强来说,外语仍旧是一个难关。
如今,他只有集中精力复习法语,迎接考试。
经过一段紧张的复习,钱三强自觉各个学科都达到了良好的状态。
留法考试开始了,钱三强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一连考了三天。
考完第三天,钱三强泄气了,自我感觉语文没有考好。
他知道文言文是自己的弱项,这是受父亲影响的缘故,因为父亲提倡白话文,在家里很少接触文言文,更没有用文言文练过写作。
这次留学考试,正是南京政府刮复古风的时候,要求写一篇白话文,一篇文言文。
钱三强断定自己文言文的成绩很糟,留法的希望可能要破灭了。
不管能不能去法国留学,钱三强对原子核物理学仍然一往情深。
这期间,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消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
玻尔到中国访问,要在北京大学做学术报告。
那一天,钱三强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蹬着自行车赶去聆听物理大师的报告。
玻尔的报告是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图像的。
很深奥的科学内容,他却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钱三强受到强烈的吸引。
尤其是玻尔报告中关于复合核的概念,更令他眼界大开。
真想不到,复杂纷繁的原子核科学,在大科学家的认识中,这样清晰、明了、有序。
50年后,钱三强回忆这次听报告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他甚至把它作为自己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纪事”。
留法考试半个月后的一天,钱玄同在学校接到严济慈的电话,让三强到他家里去一趟,说是要谈谈关于留法考试结果的事。
严济慈在客厅迎候钱三强,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
“这次有留学名额的考生中,你和另外一位的成绩不错,两人不相上下。
他的文言文写作比你强,但物理不如你。
外文成绩,他考的英文,你考的法文,都是符合要求的。
经过考试委员会研究,决定录取你,你就做起程准备吧。
”严济慈问钱三强:
“你打算什么时候起程?
”“要回去跟父母商量一下。
我初步设想把行程安排在7月中旬,如果家里同意的话。
”“到了巴黎,我可以把你引荐给镭学研究所。
”就这样,钱三强被考试委员会正式录取了。
当钱三强把录取通知书递到父亲钱玄同的手中时,父亲的脸上只在刹那间掠过一丝欣喜,而后,便是好长一阵的沉默。
许久之后,他叹了口气说:
“如今是国破山河碎,即使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也怕是将来报国无门啊!
”钱玄同教授的担忧不无道理,时年华北局势动荡不安。
1936年8月,日寇开始侵略绥远。
傅作义率部在怀柔奋起抵抗,给日寇以迎头痛击,显示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为这次抗击日寇中英勇牺牲的战士题写了“中华民国华北军团第五十九军抗日战死将士墓碑”的碑文,由钱玄同亲手书写。
平时谈话,每每提到日本,便用“我们的敌人”来代替。
父亲对日本侵略者嫉恶如仇、势不两立的态度,对钱三强有着深刻的影响。
(选自《中国科学家传记》,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钱三强因为对大师的敬仰,蹬着自行车赶去聆听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
玻尔大师的报告。
B.由于钱三强被玻尔大师的报告强烈的吸引,他甚至把这次听报告的情景作为自己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纪事”。
C.由于严济慈的推荐,考试委员会决定录取钱三强去法国留学。
D.钱三强留法前,华北局势动荡不安,胡适、钱玄同等人的爱国举动对钱三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E.本文通过对钱三强留法前相关情况的描述,表明钱三强对原子核物理学一往情深以及当时的形势对他的深刻影响。
2.文章对钱三强留法考试前后的内容写得很具体,有什么用意?
答:
3.文章还详细描述了钱三强蹬着自行车赶去聆听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
玻尔大师的报告,这说明了什么?
4.本文主要撰写了钱三强哪些事?
请分条概括。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为学生歌唱的“中国之莺”——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张烁她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之莺”,其声清扬,其音婉转,从巴黎飞回故乡,从上世纪飞到当今。
她今年94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她叫周小燕,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她说:
“我是终身教授,就要教一辈子。
”①1947年6月,首届“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30岁的周小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她一袭旗袍,水晶般纯净的嗓音,娴熟高超的演唱技巧,使无数观众为之倾倒,从此“中国之莺”的美名流传开来。
“布拉格之春”帷幕落下,世界歌剧之门开始向周小燕敞开:
瑞典、挪威、芬兰、美国……邀请函雪片似的飞来,周小燕成为各大歌剧中心争相邀请的艺术家。
然而,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她决定回国。
“出来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第二句是学好了要替中国争气,一定要回来!
”周小燕说这话时声音有些颤巍巍,却一如当年那般坚定。
“在国外,除了我自己享受‘夜莺’的荣誉外,又怎么样呢?
”1947年,周小燕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她参加了上海学生发起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到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演唱。
学生们将一面面锦旗送给她,上面写着:
“唱破阴湿的天”“从黑暗唱到天明”。
当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育才小学,邀请周小燕为孩子们担任声乐老师。
从那时起,周小燕开始步入音乐教育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
②第三届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第一名、帕瓦罗蒂国际歌唱比赛大奖得主张建一,旧金山梅洛拉歌剧声乐比赛大奖、北美歌剧演唱比赛第一名得主高曼华,一年内连夺3次国际声乐比赛大奖、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的廖昌永……这些著名歌唱家都出自周小燕门下。
是啊,谁会想到,如今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的歌唱家廖昌永,当年是个赤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农家孩子呢?
那时,他不仅钢琴、乐理基础差,而且一开口就有浓浓的四川口音,这是学声乐的大忌,是周小燕把他带回家,一句一句纠正。
直到现在,廖昌永最爱唱的一首歌仍然是——《老师,我总是想起您》。
谁又会想到,如今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最早是唱男中音的呢?
“那时分在周先生班上,她一听就说,你不是男中音,你是一个大号男高音、戏剧性男高音。
”魏松笑道,“没有周先生当时给我定的声部,大家就可能在舞台上看不到我了。
”有人说,周小燕就像一座大山,让学生踩着她的肩膀,步入世界歌剧的殿堂。
非典时期,一些高校被迫停课。
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办公室电话响了,电话那端传来周小燕的声音:
“张书记,我难受死了。
我不能忍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啊。
”“虽然是用‘洋嗓子’,但你是中国人,首先要唱好中国歌。
”周小燕一贯强调这样的原则。
她还经常说:
“要是没有中国做后盾,在外国谁看得起你啊?
唱得再好,人家也不要你!
”如今,爱国之情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
在对周小燕的访谈中,周小燕的一句话曾引起满堂喝彩:
“我已经90岁了,就像踢世界杯足球赛,我刚踢完上半场,我还要努力踢好下半场!
还要再进两个球:
一是培养更多爱祖国爱人民、能走上国际舞台的歌唱家以及德艺双馨的教师;
二是真正原创一部国人喜爱、能唱响世界的中国歌剧。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9月19日,有删改)1.根据第①和第②部分内容,分别给两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用文中周小燕自己的话回答)答:
2.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周小燕的事迹?
请分条简要概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国外,除了我自己享受‘夜莺’的荣誉外,又怎么样呢?
”有什么含意?
4.文章结尾周小燕那段曾引起满堂喝彩的话说明了什么?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舟八号启程赴约□王博发射:
创造间隔最短纪录发射时间瞄准11月1日5时58分07秒。
负4小时,气象专家再一次提供精确预报:
少云,风速4至6米,能见度20公里,发射窗口时间气象条件良好。
此时,各系统人员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
此刻,巨大的探照灯照亮了半个夜空。
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在10公里外都能看见。
负2小时,负1小时,负15分钟,塔架工作平台缓缓打开,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展现出来。
塔架上,最后一批陪伴神舟八号的工作人员按预定程序登车撤离。
负1分钟,地面供电自动切换为船箭组合体自供电。
船箭组合体已经做好飞向太空的准备。
“……5、4、3、2、1,点火!
”零号指挥员下达倒计时指令。
事实上,由于天宫一号发射计划推迟了一个月,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八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创造了连续执行两次载人航天任务间隔最短的历史纪录。
吐着巨大的橘红色火焰,重达497吨的火箭轰鸣了约3秒时间,稳健起步。
回忆:
精确成为关键词583秒后,夜空中那道美丽的弧线渐渐消去,神舟八号进入预定轨道,消失在灿烂星河。
赴天宫之约,中国航天人为神舟八号发射做了充分准备。
虽然从外形上来看,神舟八号与以前的飞船并无太大差别,但这艘飞船的技术状态改进达百余项,涉及飞船系统、推进舱、舱内和舱外摄像机、电源分系统、总体电路等多个系统,其设计状态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设计的,并加装了对接机构,具备了交会对接的基本形态。
为了发射天宫一号,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了170多项改进。
而这一次,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20余项改进。
浩瀚的太空,留给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这对情侣相会的时间和地点近乎苛刻。
只有做到发射“零窗口”、火箭入轨“零误差”,才能把飞船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让他与她在两天后顺利相见。
精确,是交会对接的关键词。
10月31日10时,火箭开始加注燃料。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意味着火箭发射进入不可逆的阶段。
在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内,全长58.3米的运载火箭将加注约454吨的特种燃料。
期待:
相会在祖国上空在踏上旅程后的两天里,神舟八号将展现出热情、奔放的青春活力,主动寻找、对接天宫一号。
按照交会对接方案,神舟八号将在地面测控系统的引导下,经历5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与天宫一号同一轨道。
当两者相距约52公里时,神舟八号安装的通信系统,将收到来自天宫一号的信号。
进入寻找、接近和平移靠拢阶段,神舟八号将不停地通过自身的微波雷达等装置,寻找、靠近天宫一号。
5公里、140米、30米,他和她最后一次驻足凝望。
神舟八号再次缓步前行,主动伸出他的双臂。
按照交会对接方案,这一次的对接,由神舟八号平伸出捕获环,在15分钟内主动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天宫一号。
而此时,天宫一号已在太空中徘徊了32天又8小时28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属于中国空间飞行器的太空初吻将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来临。
那一刻,天宫一号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542圈。
那一刻,他和她,就在祖国的上空相会。
(选自《河北日报》2011年11月2日)1.第一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给“神舟八号启程赴约全过程”拟写关键词。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要求:
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并且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6个字。
)答:
4.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关键是什么?
简要分析。
(2)请简述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对接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