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7060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版生态系统和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需要,C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属于分解者,D错误。

【易错提醒】

(1)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一定是生产者。

(2)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

4.(2016·

昆明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

B.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太阳光来自地球之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D.蛔虫为厌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在生态系统中营自养生活的生物是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生物和蓝藻等,A错误;

细菌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细菌、异养型的腐生细菌和寄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B错误;

太阳光能是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从人体肠道中获取食物,属于消费者,D正确。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⑤

【解析】选A。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

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

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

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图中过程①属于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自养型生物,其既包含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又包含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过程②属于有氧呼吸,过程③属于无氧呼吸,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

腐生异养的分解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但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如题目中的生产者既可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2)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如题目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7.(2016·

哈尔滨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B、C、D、E、F各代表一个种群。

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图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缺少分解者

B.图中B、C、F共同同化的能量占A种群同化能量的10%~20%

C.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D.C种群和D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A错误;

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B、C、F,占A种群同化能量的10%~20%,B正确;

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E种群密度将增大,C错误;

C种群和D种群处于同一环境中,不存在地理隔离,D错误。

8.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群落应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

在题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竞争关系;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延伸探究】上题中食物链的起点是哪种生物?

图中连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桥梁是哪些生物?

提示: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细菌。

9.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这一条食物链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C.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能够加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C。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由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A错误;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10.(2016·

南宁模拟)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  )

A.乙   B.丙   C.丁   D.戊

从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甲是生产者,戊是最高营养级,图中除生产者之外的其他生物,只有己的食物来源只有一个,其余生物的食物均有多个来源,所以当丙灭绝后,己也因食物匮乏而灭绝。

11.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

B.从第1年到第5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C.第6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三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D.假如第7年喷洒适量农药,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减产

由不同生物的生物量对比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为水稻、螟虫、青蛙;

由三种生物的生物量变化可知,前5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第6年三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是由于人类大量捕杀螟虫而不是青蛙,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第6年青蛙大量减少,第7年螟虫数量急剧增加,若在第7年喷洒适量农药,可以人为控制螟虫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减产。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食物链(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故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

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这四个营养级,鹰为最高营养级。

13.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

硅藻→虾→小鱼。

下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根据题意及图中曲线分析可知,物种甲、乙、丙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

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

虾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水塘的生物群落除含有题中所述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分解者。

14.(能力挑战题)下列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

“a、b、c代表营养级”“柱条表示物种”。

(2)关键知识:

生物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特点。

捕食食物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因此图中a、b、c代表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

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15.(2016·

长春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羊吃草,草中能量都流入羊体内

B.生态系统稳定时没有能量的输入,只有能量输出

C.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羊吃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就进入分解者体内,A错误;

生态系统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C正确;

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D错误。

16.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急剧增加,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17.(2014·

海南高考)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1)题干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秋季迁徙”。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相关知识。

A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故A项正确。

B项中,芦苇和藻类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故B项错误。

C项中,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C项正确。

D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体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故D项正确。

18.(2016·

西宁模拟)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

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延伸探究】

(1)从图中来看,哪一过程的增强会导致温室效应?

过程⑦,短时间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CO2,打破了CO2原有的动态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发生。

(2)图中碳循环过程是否完整?

若不完整,请补充完善。

不完整。

应有“甲→大气中CO2”途径。

19.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kJ的能量,丙含多少能量(  )

A.550kJ     B.500kJ

C.400kJD.100kJ

庚的能量增加1kJ,且庚从两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相等,则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则需要丙0.5÷

(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则需要丙0.5÷

(10%)2=50(kJ),即丙含的能量为500+50=550(kJ)。

【易错提醒】丙含能量为多少,题干中已经给出传递效率和各条食物链传递的能量,因此不用选择最短的食物链和最高的传递效率,对于此类题目直接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0.(2016·

大庆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只能在10%~20%

能量的传递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而专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是分解者,A错误;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

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正确;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可以少于10%,但一般不会超过20%,超过了容易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60分)

21.(20分)(2016·

柳州模拟)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______条食物链,蛇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蛇,鼠种群的K值会________,会引起农作物产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如果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20%,则蛇增重1kg,最多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和最少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分别为______。

(5)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

土壤中小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包括________。

【解析】

(1)据图可知,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6条食物链,蛇分别处于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大量捕蛇后,鼠的天敌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会引起农作物减产。

(4)当食物链最长、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时,蛇消耗的绿色植物最多,即1÷

10%÷

10%=1000(kg);

当食物链最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时,蛇消耗的绿色植物最少,即1÷

20%÷

20%=25(kg)。

(5)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土壤中小动物有的属于消费者,有的属于分解者。

答案:

(1)6 2

(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增大 减少 (4)1000kg、25kg

(5)取样器取样 消费者和分解者

22.(20分)(能力挑战题)(2016·

朝阳模拟)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一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___________消费者。

(2)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占第____营养级。

(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图中B为____________。

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5)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__,青蛙的数量____________。

(1)甲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

(2)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

(3)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竞争两种。

(4)因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故青蛙体内出现放射性的时间落后于蚱蜢。

由于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因此放射性强度达到峰值时应高于蚱蜢和青蛙。

(5)蛇大量减少,但蚱蜢和蟋蟀的数量不变,故青蛙的数量基本不变,蛇减少后,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增加。

(1)4 初级 

(2)鹰 四、五

(3)捕食、竞争 (4)青蛙 高于

(5)增加 基本不变

【方法技巧】食物链在解题中的应用技巧

(1)计数食物链的规则:

生产者→最高营养级,不中断、不漏掉。

(2)判断食物链的成分:

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中的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

(3)分析食物链的数量:

数量波动变化应以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

23.(20分)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序号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填序号)过程实现的。

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填序号)箭头所示。

(2)该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A外,还有______(填字母)。

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个营养级。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大豆、蓝藻、硝化细菌都属于A生产者,其中硝化细菌是以__________作用的方式合成有机物的。

这三种生物中细胞结构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释放的能量d是通过生物E的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1)图中B、C、D、E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2)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食草动物的同化量,而是生产者的同化量。

(3)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A→B→C→D,营养级越高,体内富集的DDT含量越高。

(4)蓝藻与硝化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均无成形的细胞核,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

(5)动植物遗体残骸等中的能量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① ⑤ 

(2)E 4 (3)D

(4)化能合成 蓝藻和硝化细菌 它们细胞中均无成形的细胞核 (5)呼吸

【知识总结】绘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图的要点

(1)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因而在生态系统内部绘制能量流动图时,生产者只有来自太阳能的箭头,不会有消费者及分解者或无机环境传来的能量。

(2)只有涉及物质循环时,才可能存在“相互传递”的“箭头”。

(3)只要二者之间有有机物传递,便伴随着能量的传递,若传递的是无机物则不包含能量(此时所需能量不在无机物中)的传递,仅表示物质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