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17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docx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

2017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

2017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二人教版

第7“化大革命”的十年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中央“革小组”的成立、二月抗争、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掌握

“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研究与本内容相关的程资,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革”原因和危害

联系综合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面对“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唯物史观

“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教学重点“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从“三大改造”以,出现过哪些缺点和失误?

(A三大改造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左”倾错误的后遗症。

B198年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

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却没有被抑制住,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动乱和灾难

1让学生观看第30——31页《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等图片和内容,讨论回答:

“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的?

(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

(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和迫害,造成一批冤案。

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陷、批斗、监禁直至屈死。

4面对着这种局面,有没有人起抗争?

他们是谁?

(有。

主要是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抵制和抗争,如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

既然党内大多数老干部反对“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没能及时制止住呢?

那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党内生活完全背离了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原则,一时之间很难纠正那些错误做法。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化大革命”中,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以党中央副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迫害正直的干部和群众,安插亲信、培植死党,逐渐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

2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

(林彪不满足于“副统帅”的权力,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他的阴谋被毛泽东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3其结局怎样?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下滑的局面是怎样扭转的?

(周恩、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

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势有所好转。

后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江青、张春桥、王洪、姚元结成反革命集团,被称作“四人帮”。

他们相互利用,目的在于篡党夺权,把矛头指向周恩、邓小平。

1976年周恩、毛泽东相继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全国陷入混乱。

6“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

(其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革命运动,所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

其意义在于奠定了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7“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小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要是没有“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练习巩固

1完成本33页“练一练”:

应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布置后作业:

A完成填充图册第10页各题。

B在34页“活动与探究”中选择一题,本学期内完成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等步骤,最后要把探究成果记录下。

(《史海荡舟》网站将为同学们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方便。

3根据《新学案》,为一、二单元的复习作好准备。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掌握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综合归纳准确评价

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复兴责任感

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唯物史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的?

(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

怎样打开新局面?

就是本涉及的内容了。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当时人们要求对“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6页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A思想上: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

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

(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

)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6年。

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小结: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布置后作业:

A完成填充图册第11页各题。

B根据38页“活动与探究”,建议学生收看TV“今日说法”节目,了解“124”法制宣传日的由,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完成《新学案》21—22页“自我测评”,对于填表题中“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可以联系第1“导入框”内容,稍作介绍。

第9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以史带论理解原理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识图分析判断特征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

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复兴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唯物史观

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的国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