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1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 唐诗五首.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2唐诗五首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12唐诗五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4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诗歌鉴赏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阅读王绩的《野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3、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下面的问题。

5、诗的首联和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7、本诗首联交代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10、(孝感中考改编)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____);颔联、颈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_______________)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的依恋之情。

11、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

(100字以内)

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2、《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的?

1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两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乾坤②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坼(chè):

裂。

②乾坤:

天地。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5、颈联和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体现了“诗圣”杜甫怎样的情怀?

 

评卷人

得分

二、默写(题型注释)

1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书写(题型注释)

1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____)   薄暮(____)   xǐ(____)倚   

驱dú(____)   采wēi(___)  崔颢(____)   

千载(____)   燕然(____)   征蓬(_____)

1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_____)

(2)徙倚欲何依(_____)

(3)长歌怀采薇(_________)

(4)使至塞上(______)

(5)单车欲问边(_____)

(6)长河落日圆(_____)

(7)仍怜故乡水(_____)

(8)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

19、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______),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_____)”。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______),号(______)。

与(______)合称“王孟”,有“(______)”之称。

(3)李白,字(______),号(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______)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______),晚年又称(______),唐代大诗人。

有“(______)”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题型注释)

20、(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活”:

(_______________)

“热”:

(_______________)

(2)马腾同学想编辑一个诗集《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作为初中生活的特别纪念,请你从下列作品中推荐合适的篇目(_______________)(至少四首,填写序号即可)

A.崔颢《黄鹤楼》

B.岑参《逢入京使》

C.杜牧《泊秦淮》

D.王翰《凉州词》

E.杜甫《石壕吏》    F.王维《使至塞上》

G.王昌龄《出塞》     H.李贺《雁门太守行》

I.杨炯《从军行》    J.夏完淳《别云间》

(3)《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

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

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

极目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

2、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开的春花反衬梁园的萧条。

这样写,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沉痛心情。

3、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5、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6、“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之悠长难尽)

7、原因目的地

8、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

9、示例一: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

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

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的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10、地点目的拟人故乡

11、示例: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12、“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13、C

14、一个“坼”字写出了湖水仿佛在延伸,大地犹如被切割开,一个“浮”字写出了天地万物仿佛都日日夜夜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

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壮阔磅礴的气势,富有动感和力度。

15、“无一字”“有孤舟”可见诗人的孤苦伶仃,“戎马”“关山”点出了写作本诗时的战乱背景。

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孤苦、晚境凄凉的哀叹;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的悲伤。

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6、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17、 gāo bó 徙 犊 薇 hào zǎi yān péng

18、 接近 徘徊 比喻隐居不仕 出使 慰问 指黄河 喜爱 向阳的树

19、 无功 东皋子 摩诘 摩诘居士 孟浩然 诗佛 太白 青莲居士 杜甫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20、   生动,指传统诗词在声光电的背景中变得生动起来。

   指多元的呈现方式。

   B、D、F、G、H、I   示例:

图标的上半部分为极具中国元素的弯月和彩云,下半部分为极具书法特点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

其中,“中”字作了变形处理,让我们似乎看见飘逸的诗仙李白在对月饮酒或伟大的词人苏轼在望月思亲,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景象,注意结合原句,体会内容,发挥个人联想和想象想象画面,用准确的语句描绘出来。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重点句子的赏析,注意抓住修辞、内容和情感三方面分析.“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把满园的奇木异树赋予人的感情,是拟人修辞.用春天的欣欣向荣景象反衬作者内心的伤痛之情。

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这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

“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