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6773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科学阅读Word下载.docx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

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

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

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科学家们喜欢研究动物,他们认真钻研,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们才能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别之处。

我们小朋友们也要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认真、严谨地上好科学课。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有一些动物朋友们要来和大家打招呼,你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一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学生说名字,老师说主要特征。

狗是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了。

蚂蚁很弱小但是总是一群蚂蚁生活在一起,一群蚂蚁的力量惊人,甚至可以摧毁大树、楼房,可见团结的力量有多大。

鱼只能生活在水里。

胡蝶最美的地方就是它色彩斑斓的大翅膀了。

母鸡其实是鸟,会飞,我们的祖先驯服了它,现在是我们主要的家禽。

2、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小仓鼠图片)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

田野,草原,灌木丛。

(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

(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

仓鼠其实还有个很厉害的本领,它的脸其实是个秘密武器!

它吃东西的时候狼吞虎咽,不是仓鼠贪吃,它有两个大脸颊袋,可以把食物装在里面,储存起来,一点点留着,冬天没有食物时再吃。

你看看小仓鼠是不是很聪明呀?

其实我觉得大家不是要学它的聪明劲,而是要学习它懂得慢慢积累的道理。

我们小朋友们要慢慢积累小知识,等长大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脑袋里有无数的知识。

科学家们有所发现的时候都会认真的纪录下来,老师也帮大家做了记录。

(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大家也要学习归纳整理总结。

2.接下来,交给大家一个任务。

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卡片。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卡片吗?

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

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

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

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

怎么画呢?

(1)教师示范,边观察卡片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

(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

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

教师巡视指导。

①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

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交流反馈。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

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

(指向画得像不像)

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

(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

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

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

(指向真实记录)

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

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

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

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总结和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人类也是动物,和其他的动物是平等的,我们研究动物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

日期:

1.能自己运动6.吃食物

2.有嘴7.需要空气

3.会长大8.会繁殖

4.有身体9.会排泄

5.有生命10.……

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

“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

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

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

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有一年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

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

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

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

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活动手册。

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

你在哪里见过它?

(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

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2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

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

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

(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①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②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③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

(放大镜、棉签)

小结:

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

(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①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②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

③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

①记录的要求:

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②记录的地方:

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①我找到……种动物,有……

②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

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

你觉得问题在哪里?

可以怎么改?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

整个三河市呢?

整个中国呢?

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教材选定的是容易得到、行动缓慢、便于观察、学生喜欢的蜗牛。

选择蜗牛同时也便于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对一种动物的观察,主要集中在身体结构、应激反应、运动等生物特征方面。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构到功能的顺序,是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提供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将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这些身体结构能满足蜗牛的生存需要。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他们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当学生观察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而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需要教师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运动,再观察蜗牛的反应。

学生经历了蜗牛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和描述,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爬行。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尝试使用触角、腹足等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单的图示画出蜗牛的外形。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蜗牛的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在观察活动中保护小动物,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和应激反应,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能满足生存需要,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蜗牛相关的视频。

2.分组准备:

蜗牛(活体)、培养皿、放大镜、棉签、实验记录单。

一、谜语激趣,引入探究

1.游戏:

猜谜语。

2.提问:

大家见过蜗牛吗?

关于蜗牛你想知道什么?

3.讲述:

看来同学们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来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二、分层观察,了解外形

1.提问:

大家看,这么小个蜗牛,如果我们用眼睛来看,能观察到什么呢?

2.讲述:

看不清楚的地方怎么办呢,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个小帮手——放大镜。

3.提问:

你们知道怎么使用放大镜吗?

(播放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小视频)

4.观察活动:

分组观察研究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5.注意事项:

(1)静静地观察,不要随意触碰它。

(2)先用肉眼看,看不清的地方再借助放大镜观察。

(3)将观察发现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6.汇报交流。

7.归纳小结:

蜗牛的身体结构有壳、眼睛、触角、口、腹足。

三、对比观察,感受运动

如果动物园开运动会,你们会选择小蜗牛当赛跑运动员吗?

为什么呢?

2.观察活动:

从各个角度来观察蜗牛的运动。

3.汇报交流:

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展示。

4.观看视频:

播放小朋友爬树和蜗牛爬树视频,谈谈感受。

5.提问:

蜗牛的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

6.归纳小结:

蜗牛的爬行运动与腹足有关,且运动缓慢。

四、尝试接触,了解反应

同学们发现了蜗牛这么多的小秘密,想不想和小蜗牛亲密接触一下?

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观察蜗牛反应。

4.归纳小结:

棉签的触碰会让蜗牛发生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反应。

五、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1.交流:

今天大家像科学家一样仔细地观察了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和反应,你有什么收获?

2.思考:

大家看,这里有三种动物和蜗牛非常相似,它们是螺、蛤、蛞蝓,看看它们和蜗牛有什么不一样?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给了我们聪明的大脑来思考发现,相信大家只要像小蜗牛一样永不放弃,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班级记录表)

日期:

爬行后会留下黏液

4.《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1.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2.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蜗牛、微视频、课件等。

一、聚焦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

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

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

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以上为《给动物建个“家”》教案,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5.《观察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金鱼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观察鱼的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以及鱼的捕食、鱼的呼吸等特点。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培养喜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观察金鱼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组准备:

金鱼、水槽(每小组一个)、鱼食(少量)、观察记录表。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回答)

那我要看看谁是咱们班最聪明的孩子,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这种小动物。

没有胳膊没有腿,一生一世不离水。

身上穿着黄金甲,走路摇头又摆尾。

(注:

在提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随时的进行回答,直至回答正确为止)

回答正确,的确是金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和研究金鱼,看看谁能发现它更多的秘密。

(板书:

观察鱼)

二、初步认识金鱼

金鱼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实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野生的鲫鱼培育出了颜色鲜艳、形态各异的金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多媒体展示】

看到这么多漂亮的、活灵活现的金鱼,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那大家想不想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它呢?

三、观察金鱼

今天,老师为每个组的同学们也准备了金鱼,让大家更好的进行观察,老师给大家一点点小小的提示

探索新知1

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

身上长着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实验)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金鱼,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金鱼的身体各个部分地名称

(1)让学生指出金鱼的头、躯干、尾

(2)金鱼身上长着鱼鳞和鱼鳍

(3)提示孩子按顺序观察,完成课件

2、简单了解鱼的骨骼,鱼的化石

探索新知2

观察鱼是怎么运动的

(1)你会学一学吗?

(2)说出金鱼用鳍和尾巴运动

探索新知3

金鱼呼吸活动的观察

在刚才观察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金鱼在不吃食物的时候,嘴巴也在不停的吞咽,那是在干什么呢?

(学生汇报)

师追问:

①你用什么方法证明金鱼嘴巴不停的吞咽是在呼吸呢?

②金鱼不停的喝水,肚子难道不会撑破吗?

师:

有了猜测、有了想法,我们要怎样来证明这些猜测和想法呢?

(学生回答:

做实验)

那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观察一下,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了。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鱼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