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675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数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减法题目:

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

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

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2)出示例题2:

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

哪条路近?

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

(2条)

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

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

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

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3)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科技书故事书连环画

原有674907715

借出253416378

还回137245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

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三)板书设计

总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验算

四、教学后记

第2课时:

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

一、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0-40=60+600=1000-400=80+70=

40+300=150-90=40+300=150-90=

学生口算、请个别学生讲解计算方法。

(二)复习笔算

403-128600-239283+695567+403

学生笔算、请个别学生讲解计算方法。

(三)复习混合运算

924×

(52-48)76-48+32(17+18)×

5

学生练习后、讲解运算顺序。

并请学生板演脱式计算的格式。

(四)解决问题

1、新华书店有儿童画册1300本。

上午买出86本,下午卖出114本,还剩多少本儿童画册?

2、修路工人第一周修了514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少修28米,第二周修了多少米?

两周一共修了多少米?

合多少千米?

3、小红的家距离学校600米,她从家出发走了260米,发现忘记带彩笔,于是原路返回,取回东西后再到学校,小红早上一共走了多少米?

够1千米吗?

学生独立练习后,讲解思路。

(五)课堂检测

完成单元试卷,教师巡批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总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

六、教学后记

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梳理复习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梳理

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1)出示口算题 

25+10= 

36+21= 

 

50+50=

69-48= 

86-54= 

46-20=

7= 

60×

80×

3=

54÷

9= 

36÷

6= 

38÷

8=

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

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

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

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

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除法。

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38÷

8=4……6,因为它有余数。

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

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出示例题3

26÷

3=□……□ 

35除以4,商(),余()。

要求独立完成。

(3)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

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

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

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38÷

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4)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二)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余数﹤除数

第4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有余数除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计算

强调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正确理解各位置上数字的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复习解决问题

1、每枝钢笔6元,老师有33元钱,可以买几支钢笔?

还剩几元钱?

2、学校航模小组有26名同学,如果每4人组成一组制作航模飞机,能够分成几组?

其中人数最少的一组有几人?

3、三年一班有49人,有7人参加跑步,剩下的同学平均站成5排,每排站几人,还剩几人?

4、今天星期二,30天以后星期几?

50天以后呢?

5、■□▲△◆○■□▲△◆○……第58个图案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强调要理解好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准确的把握数字与实际相结合,确定余数的内涵与取舍。

(三)课堂检测

完成单元试卷,教师巡批

(四)板书设计总复习——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第5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梳理复习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

四、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

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

2、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

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

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

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估算)笔算(不进位;

进位;

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师总结注意事项: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二)拓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

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

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

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

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

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

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

“都有哪些物品?

价钱是多少?

”“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

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

”(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

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

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

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

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

c、列式解答。

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可能汇报的情况有:

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

我们提的问题是:

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

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

问题是:

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

带1000元钱够不够?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估算)

笔算(不进位;

五、教学后记

第6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进行口算乘法、以及笔算乘法的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多媒体课件

(一)基础训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口算比赛,争当“神算手”。

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请同学们做好准备,预备,开始!

(课件出示口算题)

1、我是小小神算手

230×

4=4500×

0=101×

5=

21×

8=54+7=0×

810=

700×

5=421×

5=310×

2、我来当老师

这是“小迷糊”做的练习题,请同学们来当老师判断一下他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1252476

×

8

74283808

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笔算时从哪一位算起,怎么进位,竖式的书写格式等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试试吧!

3、竖式计算

902594409285

×

5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或者无法求得准确结果的,我们可用估算的方法。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请大家来估一估。

4、估算一下大约多少元。

钢笔桌子书包门票饮料瓶

(1)桌子每张39元,买6张共()元。

(2)每个48元,买4个共()元。

(3)门票每人31元,7人共约()元。

(4)饮料每瓶6元,买18瓶共约()元。

(5)钢笔每枝7元,买27枝共约()元。

希望小学正在统计2008年上半年的购书情况、让我们一块与他们来算一算。

5、希望小学上半年购书情况统计如下:

种类

故事书

科技书

连环画

数量(本)

465

根据下列条件,把上表填完整

(1)科技书的本书是故事书的5倍。

(2)连环画的本书比故事书的4倍还多85本。

根据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以上每小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请说明选择的理由,和大家交流。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啊,以后你们要更仔细地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能评价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四)板书设计

第7课时:

四边形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121-122页四边形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能熟练、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能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

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

(做完后同桌互改)

(二)综合练习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边形复习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周长=(长+宽)×

2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直角周长=边长×

4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第8课时:

四边形练习

1.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2.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3.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一)巩固探究

1.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

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2.完成第13题。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3.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

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

看!

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

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

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

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清解题思路。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第9课时: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知识点梳理复习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和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2.能运用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能运用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

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

(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

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建构知识体系

1、整理:

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

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

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

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

(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

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3千米=()米2分米=()厘米

8000米=()千米40毫米=()厘米

5000千克=()吨2小时=()分

4吨=()千克7分=()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15()

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②计算:

3千米-200米=()米7000千克+5000千克=()吨2分-20秒=()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解决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需要10分钟,要求7:

30到校,小明最晚从家几点出来不会迟到?

3、3台700千克的机器放到载重为3吨的汽车上,超载吗?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汇报思路。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时间单位:

时分秒

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第10课时:

时间单位练习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练习,能熟练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能熟练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实物投影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①运动场上,60米、100米比赛项目,用时间单位“()”来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②我口算50道题,需要10()。

③我每天晚上睡8()。

2、比一比

60秒1分3时 100分310秒5分

140分2时 4分200秒180分6时

3、写一写(写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