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674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套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乡俗还愿,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信天游是一种民歌形式,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富有地方特色。

C.《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

D.《灯笼》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作者是吴伯箫,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

二、阅读与理解(39分)

(一)阅读《灯笼》选段,完成8~11题。

(共16分)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

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

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

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

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

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

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

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

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

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儿,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

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

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

假定是暖迟迟的眷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雪夜入蔡[注],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8.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10.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11.文章结尾说: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6题。

(共23分)

农家腊酒浑

①过年了,农家最缺不了的就是醇香的米酒。

②乡下人不知道什么茅台什么五粮液,装上个金闪闪的盒子,花花绿绿的,很是花哨,拎起来那么惹人注目。

他们只知道最好的酒就是用自家后山下那一口四季潺潺而流的泉水酿的,原料就是自家地里长的玉米、田里长的稻子,还有就是到圩上花一两块钱买的酒曲。

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加。

酿出来的酒纯纯的,虽然不很透明,却略带一种甘甜,入口绵香,回味无穷。

③乡下人过年实际就是喝酒。

腊月十几前,把过年用的柴草木炭都准备好了,连牛过冬的稻草都堆得高高的,一家人便围在暖融融的火盆边,把一年中没说的话一股脑儿搬出来烤。

女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东西——米酒。

如果没有一坛米酒,那年味就淡了。

在乡下,不管家里有没有人能喝酒,女人总会酿上满满一坛,尽情地摆在堂屋摆在厨房,让整个屋子飘满醉人的芳香,路过的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这家收成好,日子红火。

④A精选上好的米,反反复复挑出虫啃坏的,留下一律亮晶晶的颗粒;

用山脚下那一口清清的泉水清洗几遍,便放到蒸笼里慢慢蒸。

熟了,那米香飘满屋子,让人馋涎欲滴,但这时候是不能动的,尤其是小朋友刚玩回来那脏脏的手,是绝对不能碰的。

不干净的东西会败坏酒的清香。

B女人们洗了手,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雪白的米饭铺到一张干净的簸箩里,让它慢慢地冷下来,再灌进一个早已备好的坛子,撒下酒曲,密密地封上,待上个五六天,让酒气忍不住溢出来。

若能远远地闻到香气,就可以开酿了。

⑤架上一口大锅,中间立个高高的蒸笼,笼顶再放一个中号的锅,装满泉水。

灶里烧上文火,让蒸气慢慢飘起。

蒸笼接根管子,随着蒸气越来越浓,酒便慢慢从管口涓涓流出,顿时,屋里飘满诱人的芳香。

⑥酒灌满了一坛,屋里便整天飘着香香的酒味,年也就开始了。

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八起,慢慢喝到正月十五,一天一小杯,暖暖身子,一杯一杯地把年喝完。

一个人就省着喝一点,若是门前晃过一两个或熟悉或不熟悉的身影,便乘着酒兴,大声招呼,叫他们过来陪陪。

若是客人很客气,有时候强拉硬扯,非得喝上一两口不可。

其实,村里人都是这样的,谁家有酒,都会叫上左邻右舍,大家一起热闹。

喝酒要有声音,才过瘾。

不必什么好菜,有一碟花生米就够了,只要大家尽兴,杯来盏往,叮当有声。

⑦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猜码的猜码,唱山歌的唱山歌,热闹声此起彼伏。

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

⑧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

12.题目《农家腊酒浑》取自哪位诗人的哪首古诗?

这样拟题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④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米酒的酿制过程。

(6分)

精心选米→____________→晾凉米饭→____________→撒进酒曲→____________→加热酿酒

14.第⑦段中,“酒香飘出去了,歌声飘出去了,幸福就飘出去了”一句话的三个“飘”字含义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第④段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并从词语角度品味赏析。

(3分)

16.文章结尾写道:

“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

”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三、作文(40分)

17.半命题作文

从山脚到山顶,攀登的不仅是高度更是意志;

从黑暗到光明,等待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憧憬;

从幼稚到成熟,经历的不仅是岁月更是人生。

请以“从_______到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第一单元检测卷答案

一、积累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C(A.jīng—jīn;

B.gá

—jiá

D.lǒnɡ—kān)

2.C(A.辟—僻;

B.憾—撼;

D.事—世)

3.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形容行为中止)

4.B(A.缺宾语,在句尾加上“意识”;

C.搭配不当,去掉“和规模”;

D.否定不当,“切忌”和“不要”去掉其一,或将“切忌”改为“切记”)

5.C(杂志名用书名号)

6.C

7.D(《灯笼》是一篇叙事散文)

(一)《灯笼》(16分)

8、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分)

9、

(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1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1分)

(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1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2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大意对即可)

10、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

11、分析: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

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二)《农家腊酒浑》(23分)

12.陆游的《游山西村》。

以诗入题,既提示了文章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3.洗米蒸米灌进瓦坛密封等待

14.不相同。

前两个“飘”字,用的是“飘”的本义,是随风而动的意思;

第三个“飘”用的是“飘”的引申义,指感情油然而生,人们用酒香、歌声来表达幸福的感觉。

15.示例:

选A。

句中“反反复复”“慢慢”等叠音词,表现了女人精心选米、耐心蒸米的过程,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

选B。

句中“洗”“铺”“灌”“撒”“封”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把女人用心酿酒的过程写了出来。

16.醇香的米酒,烘托出了年的热闹,表现了人们丰收的幸福。

17.作文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翩然(piān)窥探(kuī)龟裂(jūn)追溯(sù

B.狩猎(shó

u)山麓(lù

)楔形(qī) 

 

雾霭(ǎi)

C.追溯(sù

) 

陨石(yú

n)刨刮(bà

o)潮汐(xī) 

D.连翘(qià

o)缄默(jiān)遗骸(há

i)农谚(y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销声匿迹雨后春笋按步就班如火如荼

B.风雪载途杳无音讯 

目空一切脍灸人口

C.海枯石烂天衣无缝 

貌和神离兴高采烈

D.草长莺飞悬而未绝披星戴月走头无路

3、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分)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演员们表演得舞蹈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D.制订震撼延迟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蜗居》这部连续剧就像一首城市的悲歌,着实冷酷,让我们看见了人生鲜血淋漓的真面目。

我们的人性中的灰色远比书本和道德标准上那些黑白来得多。

无论是指责哪一种生活方式,其实都是没有真正经历者的隔岸观火,说得轻巧而已。

B.种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已是人心向背,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

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

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

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

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7、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笔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④③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时间的脚印”是一个借喻。

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

大自然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

B.《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作者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C.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阿西莫夫指明了恐龙灭绝就是因为地球曾遭受撞击。

D.《大雁归来》出自《沙乡年鉴》,是美国作家奥尔多·

利奥波德的一篇关于大雁的论文,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3题。

人类在古代就

(1)“地可动山可摇”。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3)了海底扩张说。

(4)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9、概括文章的内容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主要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的学说。

B.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阐述了板块移动的问题。

C.所有地球板块每隔一定时期汇聚而成的主要陆地叫做”泛大陆”

D.大陆漂移假说证明了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

10、关于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A.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B.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

C.作诠释、下定义、举例子D.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11、根据短文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B.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

C.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12、依次填入文中

(1)、

(2)、(3)、(4)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A.懂得提出出现参照B.发现创立形成参照

C.发现提出形成结合D.懂得创立出现结合

13、“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指()(2分)

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

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5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

有二男,而前妻四子。

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或谓母曰: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对曰:

“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

兴病愈,呼三弟谓曰:

“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

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

临终敕诸子曰:

“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

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

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

”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使其自迁善也 

迁:

改变、变化 

B.或谓母曰 

或:

或者、或许

C.状己之过 

过:

错误、过失 

D.临终敕诸子曰敕:

命令、训诫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文矩为安众令 

向吾不为斯役 

B.四子以母非所非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而穆姜慈爱温仁黑质而白章D.虽母道益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二、阅读理解(30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17、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19题。

(6分)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8、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