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精品专题7至专题15 地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精品专题7至专题15 地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精品专题7至专题15 地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呈圆穹形。
3黄土地貌分布:
广泛分布于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我国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4黄土地貌的优缺点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土壤空隙中保持一定液态水量的性能
)好,富含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
黄土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冲走的黄土在河底沉积、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5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需要综合治理。
在黄土地区怎样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禁止树木滥砍滥伐;
建造梯田;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6、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
内力作用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外力作用:
在太阳和重力影响下,大气、水和生物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外力作用使地球表面趋于平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的地图。
2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
地形名称
判读特征
图
说明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①
示坡线向外
盆地洼地
中间低四周高
②
①②③
示坡线向内
山脊
向低处凸
③
分水岭平缓
山谷
向高处凸
④
多溪流坡陡
鞍部
山峰间的低地
⑤
④⑤⑥
///////////////
陡崖
等高线重叠
⑥
有水成瀑布
五种基本地形区的等高线特征:
基本地形区
海拔
等高线特征
平原
≤200m
稀疏
丘陵
≤500m相对高度<200m
较疏,弯曲处和缓
山地
>500m相对高度>200m
密集、多弯曲
高原
>500m
中央稀疏,边缘密集
盆地
/////////////////////////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密集——陡坡;
稀疏——缓坡。
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N2
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助有机体生长
O2
生物呼吸;
主要氧化剂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尘埃
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的特点:
1厚度变化规律:
夏厚冬薄;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温度变化规律:
-6.5°
C/1000m
3天气现象显著:
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其中固体尘埃起凝结核作用)
三、大气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大气圈是地球坚实的“防弹衣”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遮阳伞”:
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温被”:
大气的吸收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适度的大气压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
专题9行星风系
一、气压与风
1气压:
单位面积上承受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单位:
百帕(MPa)
标准大气压:
1013百帕,相当于760mm水银柱的高度。
热力环流——地面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
2风的形成过程:
1.风是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流
2.水平气流(风)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气压值的大小随高度上升而减小
4.高空的气压高低性质与地面相反
5.高空的水平气流方向与地面相反
3等压线
等压线可以描述某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的水平气压场。
等压线是封闭的曲线
二、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1单圈环流前提:
地表均匀;
不考虑地球的自转
2三圈环流:
受地球自转影响
气压带风带高低相间南北对称
3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原因:
随着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气压带宽度:
10个纬度移动范围:
5个纬度
4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纬度增高、气温降低
5气候基本要素→气温→次要因素:
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次要因素:
沿海地区受洋流影响: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主要因素:
气压带:
高压干旱、低压多雨
降水→次要因素:
海陆位置与风带:
海风增湿、陆风干燥
↘次要因素:
洋流: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三、行星风系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主要气候
形成因素
对应气候
特点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寒带针叶林
寒冷湿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
寒冷干燥
风带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
温暖湿润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冬:
温和多雨
夏:
炎热干旱
信风带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干季
湿季
专题10季风
季风:
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哪里最典型的地方:
东亚、南亚
一、季风的基本特点
1、东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表现:
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2、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季节
气压中心:
大陆
海洋
盛行风向
东亚季风
冬季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偏北风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偏南风
南亚季风
旱季
赤道低压
东北风
雨季
东南信风偏转为西
南季风
西南风
二、季风与气候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
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
温带季风气候:
夏:
高温多雨冬:
寒冷干燥
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温少雨
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季风气候的特点:
雨热同期
三、评价季风气候
1.夏季风影响下:
有利: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是中国大陆主要的水汽来源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生产区:
东北平原
不利:
降水量过于集中,易造成洪涝,导致水资源浪费
夏季风强:
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
南涝北旱
2.冬季风影响下:
寒冷干燥,造成低温冻害
冬季风强——寒潮
↗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
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中心气压
低
高
气流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流动
中心向四周流动
气流垂直运动
上升运动
下沉运动
旋转方向
北逆南顺
南逆北顺
天气特点
阴雨
晴朗
典型例子
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冬季的寒潮
锋:
冷暖气团相遇所形成的狭长过渡地带。
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冷锋:
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
锋面移动缓慢或长时间在一个地方摆动,呈准静止状态的锋。
冷锋
暖锋
过境时
大风、降温、雨雪时间短,降水少
持续性降水;
时间长,降水多
过境后
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和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实例
寒潮(南下)
春秋季江淮、东北;
夏季黄河流域
一、台风
1、台风的性质:
强热带气旋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巨浪、海潮
2、台风的形成条件
北纬5-20度之间的热带洋面:
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
3、台风对我国影响的时间和路径
发源:
菲律宾以东洋面
时间:
每年7~9月份
影响范围:
我国东南沿海
4、台风的利与弊
1带来大量降水。
2严重威胁航运安全,能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等。
采取的措施:
加固堤防、船只进港、疏散居民等
二、寒潮
1、寒潮的性质
冷源:
反气旋(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南下过程:
2、寒潮的影响范围和时间
范围:
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
24小时内降温
日最低气温
标准1
>
=10℃
<
=5℃
标准2
=7℃
=-6℃
秋末至初春
3、寒潮带来的天气:
雨雪、大风、霜冻、沙尘暴
4、寒潮的界定
5、寒潮的利与弊
1导致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和农作物冻伤
2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过冬,有利于盐业制卤等
三、梅雨
1、梅雨的性质
准静止锋
2、梅雨的影响范围和时间
我国江淮地区
6月中旬至7月上旬
3、梅雨形成的原因
来自海上的暖湿气流(动力:
副热带高气压)在江淮一带与北方冷空气“势均力敌”,徘徊不去。
4、梅雨的影响
梅雨过后,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进入伏旱。
梅雨云系提供了丰富的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
一、全球变暖
1、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大。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反射回地表,使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2、评价全球变暖:
弊>
利
•中高纬度,气候变暖,适合农业发展;
•改善世界人口分布的面貌;
•……
弊
•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城市、港口;
•冰盖断裂,冰山移动,威胁航行;
•寒带地区的生物种类减少;
•疾病爆发和虫害增多;
3、遏制全球变暖:
1开发替代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植树造林
3加强全球合作
二、酸雨
PH≦5.6的降水的大气降水
1、原因:
燃料燃烧排放SO2和NOX等酸性气体。
2、分布:
世界分布:
西欧,北美和东亚。
我国分布:
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3、影响
导致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生物死亡;
还腐蚀建筑物和暴露在室外的文物古迹等
4、酸雨的控制
酸雨控制的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
三、臭氧洞
臭氧层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离地表20~30千米的范围内。
1、臭氧层作用:
保温作用
防护作用
2、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
大量使用氟利昂
3、臭氧减少的危害
•会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热量情况发生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
•会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降低生物量,甚至造成一些生物物种的灭绝。
•会促使城市污染气体——二氧化氮的分解,产生一氧化氮和臭氧,形成光学烟雾。
•加快橡胶制品的老化,使染料褪色,缩短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寿命
四、城市热岛和雨岛
1、“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2、城市雨岛:
市区雨量比郊区多
1原因:
热岛的热力作用
2对策:
加强绿化
增加水域面积
减少人为热量排放量
产生原因
分布
造成危害
全球变暖
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
世界干湿状况的变化。
酸雨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和NOX等酸性气体。
西欧、北美、东亚,中国长江西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土壤酸化,危害植被;
腐蚀建筑物;
危及人体健康。
臭氧洞
使用制冷剂导致氟利昂排放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的冬季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生长;
出现光化学烟雾
城市热岛城市雨岛
热量和废气烟尘多;
城市下垫面粗糙,通风条件差;
缺乏绿地。
///////////
加剧大气污染;
影响人体健康。
专题13-14水循环与水资源
一、水圈的构成
狭义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占淡水总储量的0.3%,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二、水循环
1.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分类: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类型
经历的环节
海上内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海陆间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三、水资源的分布
1、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
2、世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丰富地区
严重缺乏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和刚果盆地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西南部。
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主
沙漠、高山、高原地区
原因
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旱高原山地气候影响,降水稀少
水资源总量按国别排序: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印度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空间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河水补给类型:
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等。
补给类型
冰川融水
降水
积雪融水-降水
汛期
夏秋
春-夏
径流变化因素
气温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春汛—气温夏汛—夏季风降水
分布地区
西北
东南
东北
时间分布:
季节变化:
东部季风区—夏季风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西北内陆区—冰川积雪融水—夏多冬少
年际变化:
北方大于南方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
兴建水库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
四、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气侯干旱2、能直接利用水资源少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增加2、利用率低,浪费严重3、水质污染严重
专题15海洋
一、洋流
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称为洋流。
1、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类:
暖流:
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
高纬流向低纬
按成因分:
风海流
补偿流:
垂直补偿流:
涌升流、沉降流
水平补偿流
密度流
行星风系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
2、洋流分布规律
北半球洋流呈“8”字形,南半球以赤道为轴对称。
规律一: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规律二:
北印度洋洋流随季风变化,夏顺冬逆。
3、洋流的意义
(1)往高纬输送热量,减小温差。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形成渔场。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涌升流)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3)古代航海的重要动力。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既稀释污染,又扩大污染。
归纳: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ElNino”(圣婴)原为秘鲁渔民称呼圣诞节期间在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的海水升温现象。
现泛指东部太平洋水温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
周期:
4~7年
2、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
东南信风减弱
↓
南赤道暖流减弱→西太平洋沿岸海水降温→下沉气流,出现旱灾→引起森林大火
秘鲁寒流减弱,南太平洋东岸海水升温→上升气流,出现暴雨洪涝
涌升流减少,鱼食减少→鱼死亡,渔民欠收→以捕鱼为食的海鸟死亡
3、拉尼娜现象
与ElNino现象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出现大范围的比常年低得多的显著下降称为LaNina(拉尼娜)现象。
三、海洋石油资源开发
海底的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矿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全世界海底油气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东南近海、北冰洋大陆架、几内亚湾沿岸和我国近海
四、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洋空间:
海面、海底、海洋水体、海岸地带
2、开发利用:
交通运输、生产、通讯、储藏、旅游
海洋空间利用:
交通运输:
海港码头、船舶、开凿隧道等
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等
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
海底电缆、光缆
储藏空间:
海底货场、海底仓库等
文化娱乐设施空间:
海洋公园、海滨浴场等
五、海洋权益
浩瀚的海洋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交通价值、资源价值、军事价值
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可划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
领海:
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海域。
沿海国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
专属经济区:
从领海基线起宽约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海域。
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家对海域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以及其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则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公海:
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广大海域。
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沿海国和内陆国都有海上航行、飞行、捕捞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