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6264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3.夜莺的歌声

备教材

备课资料

相关资料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

12月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次年4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4年,红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

1945年5月,红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备课堂

名师导学案

课文题目

夜莺的歌声

课文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文中的“小夜莺”机智勇敢,与四年级学生年龄相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时,一是使学生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年代发生的事了解甚少,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更是不曾体会。

因此对学生进行珍爱和平的教育很有必要。

况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珍爱和平,追求和平。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应在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重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讨论平台。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

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2.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教师谈话:

课前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夜莺和杜鹃的资料,请展示。

通过预习,请问:

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1.齐读课文题目。

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内容:

(1)小组先交流自己的预习。

(2)认读生字词、理解生字词

(3)朗读课文(注意语速)

(4)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在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各组开始交流预习。

1.小组先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小组派组员认读生字词、理解生字词(随机选择)。

3.朗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

三、小组展示。

(约10分钟)

1.认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划分朗读段落)。

3.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朗读课文。

3.相互交流“夜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在读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聪明

四、理解课文。

提问:

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展现在为我们眼前。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呢?

1.小组开始合作交流。

2.小组展示(注意语言表达)。

1.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

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

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

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体会小夜莺的机智、聪明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完成课外作业。

进一步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思考:

读了课文,你对小夜莺有什么评价?

4.教师谈话:

是呀!

读完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

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相互交流对小夜莺的评价。

巩固上节课的学习,给本节课做准备。

同时,让学生整体把握这节课的重点

二、精读课文,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约15分钟)

1.指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找出自己认为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句子。

2.展开集体展示,重点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3)“怎么会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4)“人呢?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战,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

3.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交流讨论:

一个孩子面对32个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

他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师谈话:

小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取得敌人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

1.小组交流,找出自己认为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句子。

2.集体展示,重点讨论关键语句。

指名读句子——谈感受——补充交流——朗读感悟

3.分组讨论,反馈:

一个孩子面对32个凶恶的敌人,会害怕。

因为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机智勇敢。

4.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相关句段。

本环节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知道小夜莺唱歌的目的,为突击买下了伏笔,更能凸显小夜莺的聪慧及他的小英雄形象。

充分调动小组优势来学习,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英雄的美好形象,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三、写作方法指导。

(约8分钟)

指导学生回顾课文写作思路:

全文时刻都在突出“小夜莺”的歌声,这也正是全文的主线,我们在写写事的文章时,也要注意这样的写法。

如果让我们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加上小标题,你准备怎么加?

回顾课文的写作思路,自由畅谈自己给课文加的小标题。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四、拓展延伸。

(约7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围绕锻炼身体、努力学习、遵纪守法等方面自由谈一谈。

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在当时战火弥漫的年代涌现出的小英雄,学习小英雄身上的品质。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其他小英雄的故事?

课前讲给其他同学。

搜集英雄故事,向他们学习。

六、板书设计。

机智

小夜莺勇敢爱国小英雄

冷静

七、教学总结。

在教学中,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自己对小夜莺有哪些评价,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优秀的精神品质进行阐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抓住主线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

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

名师课堂实录

《夜莺的歌声》课堂精彩片段

师:

下面谈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小夜莺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谁来说说文章的思路?

生: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共分为四段。

第一段讲了军官让小夜莺去苏蒙塔斯村;

第二段就是讲小夜莺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

第三段写小夜莺用暗号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情况;

第四段讲游击队歼灭了敌人,小夜莺正在等待着新的任务。

这篇课文是按照叙事写人的方法来记叙的。

我也分四段,和他的分段一样。

第一段是说小夜莺被一个军官盘问,军官让小夜莺给他们带路,小夜莺一边学夜莺叫,一边带军官去苏蒙塔斯村;

第二段讲军官产生了疑问,小孩子装作不懂,军官就不再问了;

第三段讲了小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为暗号把敌人引入了游击队的埋伏圈;

第四段讲德国军队被打败了,小夜莺仍是坐在河边唱着夜莺的歌声等待新的任务。

王灿第一段有一点说得不正确,他说:

“小夜莺边吹着口哨,边带着军官到苏蒙塔斯村”而这一段还没有讲到带军官到苏蒙斯村呢。

你的耳朵非常灵!

对了,第一段还没有讲呢,是吧?

咱们就比比谁的耳朵最灵。

(一生举手)你有什么要讲的?

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是因为它出现了好几次。

在第一段中,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夜的沉寂,这就是说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来引诱敌人;

而第二段中,小孩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这是文章为给游击队员报告情况做铺垫,他开始学夜莺唱,后来他用夜莺的歌声报告情况,敌人就不起疑心了;

第三大段;

小夜莺还是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员报告借报,使游击队员了解敌情;

最后小男孩又是用夜莺的歌声来完成新的任务。

师;

大家同意吗?

老师,我同意。

我也认为是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来记叙的。

首先是写夜莺用歌声吸引敌人;

然后是小夜莺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

最后写完成任务以后,他又用夜莺的歌声来继续完成新的任务。

好,请坐。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两种情况都符合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种是叙事的顺序;

第二种是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先讲了孩子用夜莺的歌声来接近敌人;

然后讲孩子又借此来麻痹敌人,为报告敌情做准备;

接着写孩子用夜莺、杜鹃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敌情;

最后写孩子唱着婉转的夜莺的歌声执行新的任务。

思路非常清晰。

14*.小英雄雨来

走近作者——管桦

生平简介:

管桦,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

著名作家、诗人、画家。

1940年就读于华北联合大学。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者作品: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生命的呐喊与爱》等。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把握篇幅较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难度,通过加小标题的方式把文章浓缩,易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述课文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提示中完成。

在体会人物特点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进行朗读体会,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读中悟情。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

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约3分钟)

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

2.(板书课文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最想知道什么?

2.自由提出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初读解疑。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指导学生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1.默读课文,相互交流课文讲了雨来的哪一件事。

2.相互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

3.交流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

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的读,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约20分钟)

1.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1.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简要地复述课文。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四、研讨拼读。

(约2分钟)

1.教师过渡:

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

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出示问题:

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为什么?

)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

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

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思考: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1.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①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

2.再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想想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自己。

3.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

按“课文导读”,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

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

五、拓展与作业。

1.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

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

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

2.写一篇读后感

1.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2.写一篇读后感。

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

六、课堂板书。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

掩护李大叔

智斗强敌

宁死不屈

机智逃生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

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

二是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

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小英雄雨来》课堂精彩片段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注意: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

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

边读边动笔。

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时间为六分钟。

时间到。

这个速度其实我测过,我自己在家读也算过这个时间。

而且是根据我们阅读研究协会研究出来像我们这样十岁左右的孩子,读这样的文章五分钟是够的。

大家想想,像这样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容易吗?

不容易。

但是刚才我们这个同学他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办法。

你现在能不能说说用什么办法?

我用的是在默读课文时在心里想着他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想中心思想后再概括主要内容,并把这些写在笔记本里。

然后再把这些归纳起来变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真了不起。

他敢于挑战自己。

这么长的文章他可以从头到尾一边看一边想。

想了主要内容再想中心思想。

想了中心思想再想主要内容,真是天才。

我们一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看到没有,这篇课文与我们原来学习的课文不一样。

我们可以边看边按章节来分主要内容再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合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个方法不错,我们用加法把它概括出来。

你同意吗?

我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你没有表达清楚,可见说话和思想要统一。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根据1945年6月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参加宪章签字的51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

主要机构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行政首长为秘书长。

总部在纽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这篇精读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

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的心情。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有关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发挥,读出个性。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拓展语文教育资源。

同时,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链接了丰富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突破教材难点。

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4.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2.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自学生字新词;

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

将学生带入战争与和平的话题,带人情境,引出新课,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